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复兴语文,难在哪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 13:04: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
转:中学语文的尴尬和困惑:复兴语文,难在哪里?作者:吴泓工作室

“第四届两岸四地暨新加坡中学语文资深教师课堂”活动中,学生在听课。本报记者杨连成摄

    “与持续多年的全民‘外语热’以及无处不在的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市场化补习班、校内外培优强化班相比,作为中华母语文化最重要的基础教育载体,中学语文教学正在出现令人痛心的衰败。”——出席“第四届两岸四地暨新加坡中学语文资深教师课堂”活动的广东、海南、福建以及港、澳、台暨新加坡等海外华文国家和地区的250多位语文教育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老师们认为,“80后”、“90后”一代人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正出现退化趋势。
    中学语文的尴尬和困惑
    作为培养全体国民对祖国母语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基础学科,语文关系到民族文化的延续、民族精神的传承。语文是青少年吸纳民族文化的主渠道,是学生形成能够自由思考表达和独立人格的必不可少的文化力量。
    澳门中国语文学会理事长胡培周告诉记者,近年来,“两岸四地”语文教育同仁在面对各地语文教学中比比皆是的种种尴尬与无奈时,总是希望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和自身的不懈努力,去重新焕发语文作为母语教育应有的尊严和地位,可收效却不理想。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中心主任、《语文月刊》主编陈建伟教授在上完一堂语文示范课后,遗憾地对记者说:“由于学生课前不愿意预习,课堂上对文本难以理解,本来应该是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最终还是变成了老师从头到尾一厢情愿的满堂灌,实在是没有办法。”
    语文教师们深切地感受到,一方面,在中考高考(微博)指挥棒下,事关亿万青少年人文素养提升和人格培养的语文教学,长期处于基础研究缺失、学科建设滞后的困境;另一方面,处在中考高考重压、同行评价和社会舆论聚焦点的学校,几乎没有哪一所不将语文排除在中考高考前的“培优工程”之外。似乎只有到了学校需要对外宣传、需要打造校园文化、烘托某种热烈气氛和迎接各种评估检查时,语文教师们才会产生一种短暂的被重视的感觉;此外,不够严谨的学科评价误导了语文,尤其是中考高考中作文阅卷的主观随意性强,教师评分趋中率高,作文写好写坏得分差不多,学生认为学好学坏无所谓,因而普遍轻视,甚至放弃语文学科,在学生心目中,语文教师总是一种出力不讨好的角色;而社会“冷落”语文也是必须直面的——在全社会轰轰烈烈的外语数理化应考辅导大产业中,唯独不见语文的身影。许多大学的自主招生也是必考外语而不考母语。
    深圳市南山区语文教研室副主任唐建新尖锐地指出,市场上以英语(论坛)为卖点的培训机构多如牛毛,遍布神州大地的疯狂英语把汉语文学习挤压到了难以立足的境地,其结果必然是整个社会语文能力的严重下降。不只是大中学生语文运用能力低下和传统文化储备不足,就连全国各地传媒、路牌店名上,也有许多的语病错字和文句歧义。
    澳门中国语文新课程研究会会长容理诚对记者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经典和积淀学养的民族,语文教育对一代人的终身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大有益处。但在我国当前的中学教育体系中,语文教师的日趋边缘化、语文课时的严重缩水,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在片面追求各科考分的过程中,重理轻文、重外语轻母语、重工具轻人文以及越来越对母语听说读写学习表现出群体性冷漠,必将使必不可少的中华母语文化素养在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过程中出现严重的缺失,也将影响未来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语文学习与语文表达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活动,复兴母语必先拯救语文教育。
    两岸四地暨新加坡的语文教师们指出,拯救语文,刻不容缓。
    “语文人”如何拯救语文
    “得语文者得天下,失语文者失前程。”海南省三亚一中语文教师孔宪锋对记者说,语文教育的本质不是简单地传输知识,而在于有效输出我们的母语文化及其价值观,在于塑造学生健全、独立的人格。
    容理诚说,人文素养的缺失造成今日中国的大学难以培养出精英人才,许多大学生名利意识有余而公众意识不足,行为追求中看不到鲜明的时代责任和社会担当。中华民族历史上出现过“文起八代之衰”的母语复兴时期,那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得以繁荣昌盛的时期。与会学者指出,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中华民族再次到了呼唤母语复兴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回归的节点上。我们新时期的“语文人”都有责任来担负起这一光荣的历史使命。
    台湾孔子协会理事长孔维勤告诉记者,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台湾校园里,曾出现过一场声势浩大的拯救语文的文化运动。中国语文及其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皆源于中华民族对自身苦难的深刻体验,当工业化、现代化和信息化带来了物质富裕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后,母语文化在西方多元文化冲击下出现了可怕的危机,一代代青少年在背叛和远离了语文学习的同时,迷恋于电脑、网络和虚拟世界,精神家园变得越来越混沌荒芜。
    “当一扇门被关上的时候,上帝又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容理诚、何文胜、李观鼎、陈建伟、洪瑞春、孔维勤等资深教师们,在“第四届两岸四地暨新加坡中学语文资深教师课堂”活动中举办示范课,让参加教学观摩的数百名师生看到了中华母语的魅力和振兴语文教育的希望。
    深圳北师大南山附中王爱娣、珠海市红旗中学郑文佳等语文老师不约而同地向记者表示,六位语文教育专家亲执教鞭的示范课例,不论是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文言文“逆译”教学,还是为避免教学空壳化、形式化而巧设课堂气氛的情景教学,无论是回归传统语文教育的阅读体验式教学,还是实践语文新课标的启发式创新教学,都很有价值。在全国一些地方语文教学形式主义较为盛行的情况下,这些强调语文素养及其母语文化厚重根基的课例示范,为当前处于尴尬和冷落中的我国中学语文教学注入了一支强心剂。
    网络时代全民语文能力如何提高
    唐建新等教育专家提议说,有关部门应高度关注与民族振兴大业息息相关的母语教育。首先要从宏观的政策导向上去捍卫和提升母语的地位和作用,比如,可以考虑制定关于提升全民族语文水平的政策,甚至可以考虑,规定所有正式场合必须使用母语;教育主管部门应降低各级各类学校招生中的外语地位及比重,让外语在教育教学机构中回归到一个普通语种的地位;在职称评定及一般的非涉外公务员等考试中,加强对语文的重视;同时应该投入人力物力,强化语文学科的基础研究,及早进行全社会语文能力提升的系统工程,包括语文教育的课程定性,对不同年龄段现代公民的母语阅读与写作要求等,还要重点提升新闻从业人员的语言规范和尊重母语的职业意识;同时可以考虑成立相关基金等,奖励那些对纯洁与提升母语作出重要贡献的地方和个人。通过各方的协力,逐步在全社会营造出一种规范使用祖国语言的良好氛围。
    拯救语文必先从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和考试制度开始。参加此次“第四届两岸四地暨新加坡中学语文资深教师课堂” 活动的专家们表示,以传承母语文化为使命的“语文人”当前能做的就是加强语文教学水平,用智慧和韧劲去发现当代青少年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去积极营造自主学习祖国语文的浓厚氛围,去激发中华母语教育的永恒魅力,去点燃学生们心中智慧的火把。通过广大“语文人”的艰苦探索和不懈努力,让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从尴尬和困境中实现突围。对此,专家们都充满信心。(本报记者杨连成)
                                                    摘自:2011年07月15日《光明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18:12 , Processed in 0.09981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