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之友网》陪您出境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31 20:32: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1 20:34:17 | 只看该作者
“以美丽的汉语来评点不断变化的中国与世界”,这就是一年一度的“汉语盘点”。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11”年度流行语、年度新词语、年度字词发布,让人们更深的体会到汉语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年度入选的十大流行语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十二五’开局、文化强国、食品安全等
入选的流行语还有利比亚局势、乔布斯、德班气候大会”,真实记录了2011年度的世界万象与社会变迁,客观映照了时代发展中国际和国内社会的诸多热点。
“控”、“伤不起”、“债”、“欧债危机”从“2011年度中国网络推介字词”中脱颖而出,分列年度国内字、国内词、国际字、国际词第一。“伤不起”是以高票当选的年度国内词,充分反映了网民和媒体对这个词的高度认同。年度国内字为“控”,一方面承接2010年度国内字“涨”而来,有涨就有控,有涨就需控,一个“控”字反映了政府的努力和百姓的期盼。一系列的“某某控”,更折射出“控”已成为一种生活状态。
国际方面,“债”和“欧债危机”领衔国际年度字词,其中的“欧债危机”还入选了年度十大流行语,国人对全球问题的关注焦点可见一斑。
入选的十大新词语分别是“伤不起、起云剂、虎妈、政务微博、北京精神、走转改、微电影、加名税、淘宝体、云电视”,真实记录了2011年度中国出现的新事物、新概念,反映了这一年里百姓心理、观念上发生的悄然变化。据悉,以“汉语盘点”年度字词活动的形式来为过去的一年作结始于2006年,至今已连续举办六届。
3#
 楼主| 发表于 2012-1-2 10:40:52 | 只看该作者
山西师大学子赴日教育实习:那里没有“差生”




2011年12月31日   作者:刘华蓉 张隽波 

这里的学校没有“差生”
——山西师大学子赴日教育实习小记
  ■本报记者 刘华蓉 通讯员 张隽波
  日前,山西师范大学举行了一场汇报会,汇报的主角是赴日进行了为期15天教育实习的20名学生,他们与在场师生一起分享了自己在日本的所见所闻和引发的教育感想。
  该校校长武海顺介绍,为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山西师大近年来实行顶岗实习、换岗培训、建立“教育创新实验区”等举措,提升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目前已初见成效。但师范本科生教育的国际化,一直是学校的一块“短板”。经过院校两级遴选,来自不同专业、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强、基本功扎实的20名学生成为首批赴日实习的“幸运儿”。
  在广岛大学,实习团对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了解,并根据各自的专业特长,开展了两次课堂教学观摩,并就大学生就业等问题与广岛大学的学生进行了座谈交流。在福山市立大学,实习团就大学生课外活动开展、学生的学习情况等与教育学部的学生们进行了交流。
  作为未来的中小学教师,实习团的同学们着重考察了日本的中小学教育。银河学院小学课让实习团一行大开眼界:班级容量不超过20人;课前和课后由值日生带领全体学生向老师行礼;课桌高度可调节,且呈弧形摆放,既避开了黑板反光,又尽可能方便学生与老师正面交流;老师辅导学生时会蹲下身来,下课后会和学生一起玩耍……为了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银河小学还设立了生活课、家庭课,进行插花、厨艺等训练。
  最让大家惊讶的是,日本学校没有“好学生”和“差学生”。在与日本教师举行的交流会上,同学们问到什么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时,日本教师先是诧异,然后告诉他们,学生的好坏没有绝对的标准,每个人都有长处,只要发挥其长处就好。这个回答引发了大家的思考。
  15天的出国经历带来丰硕的收获。回国后,同学们整理了实习收获和体会,谈到怎么当老师、怎么和学生相处、怎么评价学生,大家又有了和以前不一样的标准和判断。“日本教育如一片平静的湖面,当我们用写满‘问题’的小石子抛过去时,湖面上一圈圈涟漪就是我们对日本教育的无限感悟,是我们对怎么当好一名人民教师的深深思考……”
  《中国教育报》2011年12月31日第2版



4#
 楼主| 发表于 2012-1-2 13:44:27 | 只看该作者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
作者简介                              
雷夫·艾斯奎斯(Rafe Espuith),1981年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现为美国洛杉矶市霍巴特小学的五年级教师。艾斯奎斯从教20多年,获得众多国内外大奖,其中包括美国“总统国家艺术奖”、1992年“全美最佳教师奖”、1997年美国著名亲子杂志《父母》杂志年度“成长奖”、美国媒体天后欧普拉的“善待生命奖”、并获英国女王颁发的不列颠帝国勋章(M.B.E)等。他把奖金捐给了所在学校和学生,并成立了“霍巴特莎士比亚”慈善基金。

国内外媒体和名家联合推荐

  与雷夫老师面对面,了解真实的美国基础教育,领略“全美最好老师”的教育精神和一线教育
智慧。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教育面对面》主持人宏玖   
  ……接下来又看到全部书稿,(我)被打动了。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个充满惊讶和感动的过程……尽管他是站在教师的角色上来写这本
书的,但他不是那种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割裂开谈的人,他用他的文字处处提示家庭教育与学校
教育的不可分割性。所以我认为这本书也非常适合家长读,让第56号教室的根基延伸进你的家中。
“第56号教室”作为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符码,应该得到传播。
  ——畅销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   
  他的目标十分激励人心;他的教学非常实际,书中大部分章节是关于如何教育他超级活跃的学
生的,非常有行动力;他也提供了面对不可避免的考试的准备诀窍。
  ——《出版人周刊》   
  如果你能提炼出雷夫•艾斯奎斯老师的精华,把它装在瓶子里卖给渴望得到优秀教师的学区,你
绝对会成为百万富翁。
  ——《达拉斯早报》:教师帮助五年级学生找到一条远离贫街陋巷的道路   
  我们常把“用心”只是理解为态度专注与否,并以此评判一个人事业上的得失。而雷夫老师
创造的一个个奇迹却不断告诉我们:有热情和态度还不够,还要运用智慧,乃至一个小小的鬼点子
!巧妙地做,坚持不懈地做,才会充满力量,令人叹服。对于充满着教育理想和激情的老师或家长
来说,怎样教育孩子才算用心,才能创造奇迹?请从雷夫老师的第56号教室开始吧!
  ——儿童学习与指导专家,畅销书《作业的革命》作者刘春生
  
  如果你看一下,你会发现这个教室的关键在于它没有讲台。 艾斯奎斯说:“讲台是用来坐的,

而给我薪水,不是让我在这里坐的。”他是个艺术大师,52岁了,还处于兴奋状态。他的使命就是
确保他的贫民区学生们不但不落后于他人,还能一路高歌猛进。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鼓励学生热爱阅读的老师   
  为了课堂纪律,为了应试教育,许多老师使用的是立“下马威”,并佐之以“小红花”的激励
,“逻辑后果”的制约等措施。其实在无形中降低了孩子的水准。许多家长苦恼于孩子不肯主动学
习,他们在挖空心思地想怎样又“拉”又“打”,能促使和逼迫孩子自觉地学习,以应对那无穷的考
试。
  现在答案就摆在了眼前,《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讲到了品格教育的六个阶段。原来基于信任,
激发孩子对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根本!是我们父母、老师由于没有认识到教育的根本,反而阻碍了孩
子的发展,要知道孩子原本就是可以做到的!
  雷夫•艾斯奎斯真不愧为美国最优秀的老师。他从教25年,真的领会到了教育的真谛,而且致力
于全方位全学科高质量地提供给孩子给养,简直太棒了!而且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提供了具体实施
方法和事例,指导你该怎样看待这些问题。值得所有家长和老师借鉴和学习。
  ——浩途家长俱乐部推荐   
  雷夫•艾斯奎斯是美国最有趣、最有影响力的教师,但他并未得到应得的所有荣誉。当然,他也
不会在乎那些。在洛杉矶霍伯特小学,第56号教室里的五年级学生所上的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就是谦
逊,艾斯奎斯相信“角色榜样”是教师们要做的最重要的事之一。……如果每个教师都像艾斯奎斯那
样既有技巧又精力充沛的话,我们就不再需要标准化测试了。他学生的阅读和数学考试成绩远在霍
伯特平均分之上。
  ——《华盛顿邮报》:全美最好的老师
《第56号教室的奇迹》因雷夫•艾斯奎斯的工作变得充满生机与活力,孩子们因为有了这样的老师而
学会了遵守规则、为他人着想、自我计划、自我教育。而这一切的获得并非教师最初的目标,他也
是在不断的实践反思后才渐渐明白教育的真谛是什么,当我们越是想让孩子们达到我们设定的目标
时,我们往往离目标越远。所以作为教师有时要回到教育的起点,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走进孩子
的世界才能够真正找到教育孩子的方法。
  雷夫•艾斯奎斯在培养孩子品质的六阶段中细致地描写了每一阶段的目标、做法、结果,同时也
不断地提出“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就是在这种信念的支持下,雷夫•艾斯奎斯老师带着自己的学
生走到了第六阶段。当我们读完了这六个阶段就会给自己一个新的目标,并且确信自己的学生也可
以做得这么好,因为我们都有一个教室,在这个教室里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故事,如果我们能够
像雷夫•艾斯奎斯老师一样细心观察,从爱每一个孩子出发,那么我们也会有自己不一样的教室,就
让我们从阅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开始,让我们的教室变成孩子们心向往的地方。
  ——教育期刊《班主任》主编佟德   
  他的学生已经达到了传统教育的顶点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在数学、哲学和莎士比亚戏剧方面的
优秀表现为他们赢得了名校的通行证。
  ——NPR(美国国家公共电台)   
  艾斯奎斯宣扬努力付出的价值、诚实的自我反省,以及追寻自我道路的勇气;雷夫是当代的梭
罗。
  ——《每日新闻》   
  雷夫是天才与圣徒,更是教育体系应该起而效尤的对象。和这位老师一年的相处,改变了这些
孩子的一生。
  ——《纽约时报》   
  那些整天争论“如何教育弱势学生”的政客们,最好在雷夫•艾斯奎斯的五年级学生们表演莎士
比亚戏剧的时候停下争吵吧。听听那些从教室里传来的响亮的笑声和鼓掌声吧,难道你还觉得这是
个苦差事?
  ——《时代周刊》      
  艾斯奎斯是惟一一位获得总统“国家艺术奖章”的教师,同时他还获得诸多其他奖项,包括“
全美最佳教师奖”以及欧普拉的“善待生命奖”等。
  艾斯奎斯的书是焦虑的同行和父母们的精神明灯。最重要的一点是,通过美国最优秀教师之一
的思想旅程,这本书展示了一次伟大的教育旅行, 其中闪烁着“三省其身”的智慧。
  ——《西雅图邮报》:不仅只看课堂教学的获奖者      
  雷夫老师的出现意义深远,他让千千万万抱怨教育的老师看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可能性,即使
我们无法像雷夫这样疯狂,至少我们知道,教育蕴含着无限可能。
  ——新教育实验教师专业阅读项目组   
  我仔细阅读了这本书的部分章节,感触很深,并很愿意为此书做推荐。
  雷夫•艾斯奎斯和他的第56号教室,确实是无数父母向往的教师和教育圣地。这位令人敬佩的美
国教师,用超凡的勤奋和卓越的教育才能,解答了他在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的探索与思考。虽然国
情不同、文化背景各异,但我们仍能从书中发现中美教育面临的许多相似之处。了解这些相似之处
,或许有助于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确是一项非常特殊的职业,选择这项职业,意味着
教师的众多放弃和倾其精力的奉献。当然,其所收获的成就感也是其他任何职业所无法达到的。
   ——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主编郜云雁

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是无限的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个充满惊讶和感动的过程。
    惊讶,是因为我从这本来自大洋彼岸的、以前从未知晓的教师的书中,竟然读到那么多熟
悉的东西。一直以为,中美两国的教育差异巨大,以为我们在教育中的种种现实问题人家不存在,
甚至以为人家的教育价值观、思维方式都和我们不一样。这本书却让我第一次知道,那个教师在校
园中遇到的种种,和我遇到过的差不多;那个教师在教学和学生相处中产生的困惑,在我们的校园
中也正困扰着一些教师;而那个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对教育价值观的剖析,其实都可以来我们这里
进行一番验证……这本书还总让我联想起《窗边的小豆豆》。两本书的作者国籍不同,陈述视角不同
,但他们所创造或置身的那个教育场所体现出的内涵和气质却惊人的相似。   
    所以,这不是一本美国人写美国教育的书,这是一本杰出教师写正确教育的书。它适合美
国人看,也同样适合美国人以外的中国人、韩国人、印度人看。
    更多的是感动。
    阅读中,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发出轻轻叹息:“教师原来可以这样来当,原来可以做得这样
好!”
    这本书在讲一个故事,故事梗概就是一位小学教师精心教育他班里的学生,使一届又一届
平常的学生成长为一批批出色的人才。作者的着眼点不在“成功”,而在过程上。他心态平和而自
信地写了许多发生在第56号教室中他和他的学生们零碎的事儿。这些小事儿,在许多教室里都会发
生,情形似乎大同小异,但是第56号教室却让这些小事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和意义。一些孩子,他们
有幸从这间教室走过,他们的人生,因此改变了走向,改变了高度……
    教室与教室原来可以如此不同!
    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
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
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
了教室的容量。
    教育上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有的人在讲台上站了一辈子,甚至获得了很高的学历、职称
,却始终是个门外汉。他可能干得风风火火,却不过是一个附庸者,所以也是无力者。这一点,只
要看一下那些年年获得“优秀教师”称号、甚至著作等身,但班里的孩子们叫苦连天,包括自己的
孩子也很成问题的老师,即可得到验证。这样的人,教室于他们只是一个讲课的场地,他们天天站
在教室里,却从来不能影响到教室,所以,40平方米的教室永远只有40平方米。
    看一下这位20多年如一日,坚守在第56号教室的雷夫•艾斯奎斯老师,他是个在教育中总能
准确找到目标,从不偏离跑道的人。他对教育和学生有信徒般的坚持、父亲般的亲切,还有哲人的
敏锐、专家的自信、战士的勇敢——他拥有智慧,拥有力量,所以他创造出奇迹。他的第56号教室
变得无比开阔,变成一个任由孩子们自由舒展,健康成长的乐园。
    雷夫老师是位好老师,也是好家长。当有人问他做家长易还是做老师易时,他坦率地回答
做家长更容易。因为作为家长,他可以更好对自己的孩子施与影响;作为教师,他只能在每个孩子
受过某种家庭影响后再施与影响。尽管他是站在教师的角色上来写这本书的,但他不是那种把学校
教育和家庭教育割裂开谈的人,他用他的文字处处提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可分割性。所以我
认为这本书也非常适合家长读,让第56号教室的根基延伸进你的家中。
    “第56号教室”作为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符码,应该得到传播。
    我们经常说“学习雷锋好榜样”,这位大鼻子“雷老师”也实在是个好榜样,值得教师和
家长向他学习。他用这样一个范例告诉我们: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很大很大,可以带给孩子无限多
的东西——我们能分享到这样的教育智慧,就是获得力量;也许,在未来也会创造一个奇迹。
    愿明天更美好!

作者自序 教室里的火

  写这本书时我有种奇怪的感觉。我痛苦地认识到自己不是个超人。数以万计的老师都在努力另
辟蹊径,我亦如此。像所有“真正的”老师一样,我经常失败。我睡眠不足。我在凌晨时分躺在床
上睡不着,为一个我无力教育的孩子而感到极度痛苦。当一个老师,真的会很痛苦的。
  在过去的近1/4世纪里,我几乎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位于洛杉矶市中心的一间教室里。这间教
室又小又破。因为有一点点天赋,还有一点幸运,我的工作受到了一些认可,每天我都生活在大家
关注的目光里。
  我并未断言自己无所不知,有时会感觉自己似乎没有教出这么多成功的学生。我在这里只是和
大家分享一些我认为有用的方法,其中有一些是简单的常识,而其他一些则有点疯狂,但是疯狂中
也蕴涵着方法。我们的文化是一场灾难,我希望曾经有所感悟的家长和老师都能赞同这一点。在一
个认为运动员和明星比科研人员和消防员更重要的世界里,培养友善而又聪颖的人已经变得几乎不
可能了。但是我们却在第56号教室里营造了一片不同的天地。在这里,品格得到培养,努力付出受
人尊敬,谦逊得以发扬,而且大家无条件地互相支持。也许当家长和老师们看到这些,并认为我和
我的学生没有什么特别的时候,他们会收获一些方法并恢复信心。
  看到这么多优秀的老师和家长向慢慢侵蚀他们卓越潜能的势力屈服时,我深感悲哀。魔鬼无处
不在。对于那些麻木不仁且毫无能力的管理人员和政客,过度在意的人常常感到自己毫无还手之力
。同时,对孩子们的期待又常常是低得令人可笑。种族主义、贫穷和无知经常在学校里占统治地位
,再加上毫不领情的学生和教师队伍里素质低的人,即使是最坚强的灵魂也可能被碾碎。每一次失
败通常都意味着孩子的真正潜力得不到开发。
  我有幸在课堂上遇到一次“荒谬”的机会,它真正照亮了我走出黑暗的路。多年前,因为疲倦
和挫败感,我花了几周时间苦苦思索,并做了一件我平时极少做的事——我质问自己教学还值不值
得。前面提到的那些魔鬼联手把我击倒了,数到10秒时我几乎还没有站起来。
  但是,当我对自己感到愧疚时,出于某种原因,我花了一天的时间留心教室里的一个孩子。我
非常喜欢她。在那些最后才被团队青睐的孩子里,她总是其中之一。她是个安静的女孩,看上去好
像已经接受了自己永远也不会出人头地。我下定决心让她相信,她这样想是错误的。
  当时我在上化学课,学生们因为使用酒精灯变得很兴奋。但是那个女孩找不到灯芯点燃酒精灯
。班里其他人想继续做实验,但我让大家等一下。我不想把她落在后面,即使她让我和其他人继续
做实验,不要担心她。
  一般情况下我不干涉科学项目,因为失败可以是整个学习的一部分。但这只是一个设备故障的
问题,和那天上午我们探索的化学原理无关。看来我需要介入一下。女孩的眼里噙着泪,我也为自
己想要放弃深感羞愧。突然间,化解她的忧伤成了惟一重要的事情。
  运动员常常谈到,在“进场”时,他们忘记了观众,忘记了压力,眼里只有球。同样,在其他
领域也会发生这样的事。那一刻,对我来说惟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个女孩应该有一次成功的实验
,在她回家时脸上会带着微笑。我弯下腰来,靠近她的酒精灯灯芯。不知是什么原因,灯芯没有它
原本应该的那样长——几乎都看不到了。我尽可能地靠近灯芯,试图用一根长长的火柴杆触到它。
我距离火柴太近了,甚至都能感受到在试着点燃酒精灯时产生的火焰。我下决心一定要把灯点着。
它真的点着了!灯芯着了,我胜利地抬起头,想看看女孩脸上我期待的笑容。
  出乎我意料的是,她看了我一眼,突然害怕地尖叫起来。其他孩子也跟着大叫。我不明白为什
么他们都指着我,后来我才意识到,在点灯时、
  火焰烧到了我的头发。现在头发正在冒烟,孩子们都吓坏了。他们好几个人朝我奔过来,抡起
胳膊使劲地打我的头。这真是梦想成真——他们终于打了自己老师的头,嘴里还说他们在试图帮助
他。
  几分钟后,一切处理妥当,实验继续进行。我感觉(并且看上去)自己像个白痴,可是我觉着
当老师棒极了。这可是数周以来的第一次。对于所有一线老师面对的不愉快的事,我不能够置之不
理。我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一切事,去帮助别人。虽然我做得不是特别的好,但是我的努力是显而
易见的。我对自己说,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学,甚至连头发着火了都没有注意到,那么我前进的方
向就是正确的。从那一刻起,我下定决心永远全心全意投入到教学中。
  教育界有太多的江湖骗子,他们教上两三年书,然后就想出一些聪明的口号,建立自己的网站
,开展巡回讲座。在这个快餐型社会,对复杂问题用简单办法解决,往往更容易被人们接受。但我
们可以做得更好。我希望读这本书的人能够认识到,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
误中汲取教训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毕竟,教育无捷径。  
   ---------雷夫•艾斯奎斯


第一章 给我一些真相

   孩子面前被常常被“害怕”控制着
  某天,有些家长要求我们惩处任教于本校的一名教师,部分家长甚至要求开除他。一位相识多
年的母亲把我从教室里找了出去。我听了他们的申诉并试图安抚,也尽力捍卫惹毛他们的老师,但
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三年级学生艾力克斯的书包很乱,实际上,比“乱”还可怕——十足像个
塞满纸张、资料夹,以及糖果的核爆灾区。艾力克斯的老师原本可以把握这次机会对他进行教育,
但他却对着艾力克斯大吼大叫,还把书包里的东西全都倒在桌上给同学看。接着,他叫学生去他车
上拿照相机,把桌上的一片狼藉拍下来,还对艾力克斯说,他会在家长返校夜向所有来宾展示这张
照片,让大家知道他有多邋遢。最后,这位老师还做了一件事情:他对全班同学说,大家如果有垃
圾要丢,不要丢到垃圾桶,直接丢到艾力克斯桌上就好了。
  现在,艾力克斯的父母就在我的办公室,激动地要我通报校领导。
  我费尽口舌才让他们冷静下来,拜托他们把这个情况交给校长处理。尽管听起来,艾力克斯的
老师显然残忍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但我们还是应该给他一个说明的机会。
  过了几天,在与校长多次谈话之后,那名年轻的老师涕泪纵横地出现在办公室,一副悔恨无比
、垂头丧气的样子。他向我走来,怒气冲冲地自我辩解,“但是我觉得这么做没错,达到效果了啊…
…艾力克斯的书包现在干净多了。”此时我明白了:这件事最大的灾难,是老师错失了一个绝佳的教
育机会。他原本可以协助艾力克斯学习整齐的价值,让他变成一个更好的学生,但是他把事情搞砸
了,现在反倒成为艾力克斯和全班同学眼中的怪物。这种伤害要好几个月才能弥补,这位老师却不
明白自己造成了什么伤害。   
  这个案例凸显了一个更大的问题:很多教师为了维持教室秩序,什么事都做得出来。近年来,
大人对待孩子的做法,多半出自于“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心态。看看现今教师面临的许多棘手
情境,再想想,这种做法似乎还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我们就诚实一点吧!这么做可能有效果,但绝对不是好的教学。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我了解这些,因为我是过来人,我也曾一脚踏进相同的陷阱。真相很简单:这年头,大多数的
教室都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
  老师们害怕:怕丢脸,怕不受爱戴,怕说话没人听,怕场面失控。学生们更害怕:怕挨骂,怕
被羞辱,怕在同学面前出丑,怕成绩不好,怕面对父母的盛怒。约翰•列侬在《劳动阶级英雄》
(Working Class Hero)一曲中道尽了真相。他唱道:“饱受折磨和惊吓……悠悠二十余载。”
(tortured and scared...for twentyodd years.)
  除了老师和学生,所有教育界人士也活在这个阴影之下。这个是教室管理的问题。
  如果一个班级闹哄哄的,就什么事都做不成,也没有所谓成绩可言,孩子们的读、写、算数都
不会进步。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无法提升,品格无从建立,也无法培养良好公民应具备的道德观。  
 
  通往成功教室的大道不只一条——从梭罗到墨索里尼的哲学,各种方式都派得上用场。为了在
允许墙上满是涂鸦、厕所满地是尿的校园中,对付孩子们令人发狂的行为,25年来我可说是什么方
法都试过了。
  访客在参观第56号教室之后,从未因孩子们的学术能力、我的授课风格,或是墙面装饰的巧思
而感到惊喜。他们在离去时赞叹连连是另有原因的,这个原因就是我们的“班风”。我们班的孩子
很沉静,而且文明、有礼到一个难以置信的程度。这里就像是块绿洲,但它少了某个东西。讽刺的
是,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而是因为它缺乏了这样东西——害怕。   
  我希望用信任取代恐惧
  早年的时候,我也曾计划在开学第一天给孩子来点下马威,让他们清楚我才是老大。有些同事
也采取相同的做法,我们曾共享使孩子们守规矩的“成功”果实。看到其他班级吵闹失控,我们愚
蠢地恭贺彼此的教室有多安静、孩子们多守秩序、每日课程进行得多么顺利。
  直到某一天,我看了一部很棒的电影。片中,一位从事特殊教育的优秀教师说了一个他儿子和
波士顿红袜队的故事。这位教师继承了一颗无价的签名球,上面有传奇的1967年红袜队全体队员签
名。当年幼的儿子找他一起玩球时,理所当然地,他警告儿子绝对不能拿签名球来玩。儿子问他理
由时,他觉得Carl Yastzremski,Jim Lonborg,以及1967年红袜队的其他成员对他儿子来说毫无
意义。于是,他没有花时间解释原委,只对儿子说,不能用那颗球是因为“球上写满了字”。
  过了几天,儿子又找他一起玩球。当老爸再次提醒儿子不可以拿写满字的球来玩时,小男孩表
示他已经把问题解决了:他把所有的字都涂掉了。
  理所当然,老爸气得想痛打儿子。但他心念一转,便明白儿子根本没做错事。自那天起,他无
论去什么地方都带着那颗空白的签名球。这颗球提醒他: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
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
  我必须痛苦地承认这个事实,班上很多孩子之所以守规矩,是因为他们害怕。当然啦,也有不
少孩子喜欢他们的班级,而且学到了各种美好事物。但我要的更多。我们花了那么多时间提高阅读
和数学分数,我们催促孩子们跑得更快、跳得更高,难道不也应该帮他们变成更好的人吗?实际上,
在那之后的这么多年来,我发现只要改善班风,各种寻常的挑战就能迎刃而解。打造无恐惧教室并
非易事,可能得花上好多年的时间,但这么做是值得的。为了在不诉诸恐惧手段的前提下让孩子们
循规蹈矩,并使全班维持优异的学习表现,我做了下列四件事。
  以信任取代恐惧
  开学第一天,在开始上课前的两分钟,我就和孩子们讨论这个议题。多数教室以害怕为基础,
我们的教室却以信任为基础。孩子们听到我的话,也欣然接受了。然而口说无凭,我必须让孩子们
了解我所说的并非单纯的言教,而是言出必行的身教。
  我在开学的第一天和学生们分享了这个例子。多数人都有玩信任练习的经验:有人向后倒,由
一名同学接住。这种接人游戏就算连续玩过100遍,只要有一次朋友开玩笑故意不接住你,你们之间
的信任就永远破裂了。不管他怎么道歉,承诺再也不让你摔倒,你就是无法不带一丝怀疑地向后倒
了。我的学生在开学第一天学到了破裂的信任是无法修补的,除此之外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补救。
  没写家庭作业吗?只要告诉我,我会接受你搞砸的事实。你打破东西了?这种事是难免的,我们
可以好好处理。然而,要是你破坏了我对你的信任,规则也将随之改变。我们之间大致上会维持一
定的关系,但这个关系绝对不会和从前一样。当然,孩子们如果不小心破坏信任,也应该有赢回信
任的机会,但这要花很长的时间。拥有我的信任让孩子们感到自豪,他们不想失去这份信任。他们
几乎不会有这种想法,我也日日反求诸己,维持向他们要求这份信任的资格。
  我有问必答。你提出的问题以前有没有人问过不重要,我是否觉得疲累也不重要。我必须让孩
子们看见我热切希望他们理解,就算他们听不懂,我也不以为意。在一次访问中,一位学生艾伦告
诉记者:“我去年问老师一个问题,结果她火冒三丈地对我说:‘我不是已经讲过了?你根本没在听!
’可是我有听呀!就是听不懂嘛!雷夫老师会讲解500遍,一直到我听懂为止。”
  为人父母、师长的我们,总是对孩子们发火,往往也气得很有理由。然而,遇到学生不懂的时
候,绝对不该感到沮丧。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驾
于恐惧之上的信任。
  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
  大人常对孩子们说:“表现好的话,有赏。”这种做法大有问题,我会在下一章加以讨论,但
更大的问题是:大人言而无信。
  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
  我就认识一位广受敬重的老师,她曾在开学第一天告诉全班学生,会在一年结束时带他们出去
旅行。但她几乎每天都以取消参加旅行的资格来威胁行为失当的学生,许多学生甚至为了确保参加
资格而做了额外的付出。一年结束前的最后一个礼拜,这位老师竟然宣布,由于她将搬离此地,旅
行必须取消。我真希望她能在学校多留一阵,听听学生们对她的不满。这种背叛不只把她在一整年
里为孩子们做过的所有好事都毁了,更让孩子们对校方和成人大失所望。我们不能怪孩子们这么想
。大人应该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孩子们对他的信任破灭。
  父母和老师要勇于负责。如果我告诉孩子们在周五会有一项特别的美术活动,就该说到做到,
即使必须在凌晨4点钟跑到24小时营业的大卖场购买额外的木料和画笔,也在所不惜!随时为孩子们
挺起可靠的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们不需要对孩子们长篇大论地谈我们多么负责任,而
是要让他们自己把信任放在我们的肩上。这是老生常谈,但无可讳言地,身教确实重于言教。
  额外的好处是:一旦建立信任,如果发生所承诺的活动有必须推迟的特殊情况,孩子们反而特
别能谅解。
  纪律必须合乎逻辑
  老师必须维持教室里的秩序,但千万别忘记纪律的基本真理:老师可以严格,但不公平的老师
会被学生看不起。惩罚必须和罪行相称,然而现实往往并非如此。只要孩子们看见你赏罚不公,你
就失去人心了。
  这些年来,我从孩子们那儿听到最不公平、最不合逻辑的处罚通常是这样的:因为某个孩子在
教室里捣蛋,所以老师就决定下午全班都不准打棒球。孩子们默默接受了处罚,但私底下却恨死了
。大家心想:肯尼抢了银行,为什么蹲监狱的是我?再举另一个经典的例子:约翰没写数学作业,给
他的惩罚是下午不准上美术课,或是下课时间不准离开座位。请问这两者有什么关联?
  在第56号教室,我尽可能让课堂内生动、有趣,这么一来,对不当行为最严厉的惩罚,就是不
准参加发生不当行为时所进行的活动。如果有个孩子在做实验时出现不当行为,我会告诉他:“杰
森,因为你使用实验器材的方式不恰当,请你站到旁边去。你可以看大家做实验,但不准参加。你
明天还有做实验的机会。”如果某个孩子打棒球的时候很没运动精神,我会罚他坐冷板凳。这样的
惩罚是合乎逻辑的,当孩子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打球时,我一定会让他重返球场。
  几年前,霍伯特小小莎士比亚们——一群来自不同班级、每天放学后和我一起练习的年轻悲剧
演员们——获邀参加洛杉矶某知名表演场地演出。为了这场演出,孩子们要向学校请两个小时假。
除了某位老师之外,所有老师都因为孩子们得到这样的机会而兴奋不已。惟一的反对者是那位从不
让学生参加管弦乐队或合唱团的老师。这种人你一定遇到过:他认为他带的学生只能从他身上学到
东西。当时,学生得到最后的胜利——家长的要求不得以成行——但返校后却要每天罚写一百遍“
我以后会为自己做出更负责任的选择”,并且连续写一个星期。不到一个星期,那名老师不合逻辑
的行为已经让孩子们厌恶到一整年都听不进他说的话了(即使有些话是值得听的),因为他不公平

  师生间的互动结束,任务却尚未达成。
  你就是榜样
  绝对不要忘了: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
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
  的一个。别想愚弄小孩,他们很聪明,一定会识破的。
  如果你要孩子们信任你,就必须持续努力,付出关怀。有些学生会挖苦、嘲笑以前教过他们的
某个老师,用最不信任的话来讨论他。某个老师上课老是迟到,根本没发觉已经失去人心了。经常
性的迟到等于表示对他而言孩子们一点也不重要,那孩子们又为什么要听他讲课?他上课的时候,孩
子们面带微笑地点着头,心里却想着:“去你的!”
   你就是榜样
  某个老师很爱打电话,就连带孩子们外出时也依然故我,大咧咧地在队伍的最前面对着手机讲
个没完。家中发生急事或有特殊状况时,打电话当然是无可厚非,但这位女士是跟男友聊天。她甚
至会在孩子们做自然作业时“偷偷”上网购物,以为大家不知道她在做些什么。她大错特错了。
  一天下来,老师有数千个可以树立榜样的机会,其中有些机会是特别难得的。年轻的时候,我
和那位不当处置学生书包的年轻老师一样,也会发怒、沮丧,只不过行为没那么极端罢了。我错了
。当时的我不懂“对小事发火,重要议题就得不到处理”的道理。身为榜样的我们,应该向学生传
达好的构想,而不是当个专制的暴君。年轻时的我曾经扮演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独裁者,现在我明白
,以那样的角色教导孩子到头来只是白忙一场。
  不过,这份工作的可贵之处也就在此:你可以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可以有所进步。在这个过
程中,可能会出现大好机缘,让你引领孩子们展翅翱翔,达成的成就甚至超乎我们的想像。我最近
就幸逢这样的机缘。
  丽莎是我班上的学生。她很可爱,但是每一科都跟不上进度。她不是聪明过人的那一类人,而
她的父亲看到我在她的作业上写着她可以做得更好时,就火冒三丈。
  某日,我在教室里收取学生的家庭作业,作业的内容是以“印第安疯马酋长”为题的简单填字
游戏。当天是交作业的截止日期,但丽莎找不到她的作业。当时才刚开学,丽莎迫切想有好表现。
她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似的,翻着书桌里的几个资料夹。她知道我就站在她身后,所以拼命在找那
一份不见了的作业。   
  雷夫:丽莎?
  丽莎:雷夫,等我一会儿。我带了作业我做过了。真的啊!
  雷夫(轻声地):丽莎?
  丽莎:真的,雷夫。我真的做过家庭作业(还在拼命找)。
  雷夫(已经在哼唱了):丽——莎?
  丽莎(从徒劳无功的翻找中停了下来,抬头往上看):什么事?
  雷夫:我相信你。
  丽莎(不发一语,眼神中带着疑惑):……
  雷夫:我相信你呀!
  丽莎:真的?
  雷夫(轻声地,带着微笑):当然啰,丽莎。我相信你已经把作业做好了。可是你知道吗?
  丽莎:什么?
  雷夫:眼前有个大问题哦——
  丽莎(怯生生地,停顿许久):我乱放东西。
  雷夫:没错,你得更有条理一点。现在,何不挑两个你信得过的好朋友?
  丽莎:露西和乔依丝?
  雷夫:很好。今天吃过午餐以后,请她们帮你整理资料夹,好吗?
  丽莎(松了一口气):好……   
  遇到这种机会,老师一定要好好把握。当然,你会感到沮丧,但也可以让原本会往坏处发展的
事情朝好处发展。就在几分钟的时间里,我从可能依规定惩罚丽莎的恶人,变成受她信赖的师长和
朋友。而班上的学生在观察我的每个举动之后,也会把我当作一个讲道理的人看待。这种机会就是
建立信任的大好时机。
  结局是,在接下来的一整年里,丽莎再也不曾忘记带作业了。
  这条路的确比较难走。要不,你也可以用来福枪指着学生,他们会照你的话做。可是,你想要
的就只是这样吗?我在过去几年领悟了很多。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坚固而友善的避风港,就等于给他们
机会,让他们成长为充满自信又快乐的人。这不容易,也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赢得你的信任。有些孩
子会背叛你对他们的信任。然而,如果我们要求孩子有好的表现,就必须用行动让他们知道我们相
信优异表现的可能。请尽一切努力扫除教室里的恐惧,做个公平的人,做个讲道理的人。身为教师
的你将有所成长,而在你所打造的环境里,孩子们也将茁壮成长,展现出让你和他们自己都惊奇的
好表现。
  相信我。


第二章 寻找第六阶段

  9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
  你可以通过经验、耐心,以及从失败中学到的教训打造一间以信任为基础的教室。孩子们知道
你公平待人,可以依靠。孩子们知道只要身边有你,就很安全,而且还能学到事情。以信任为基础
、毫无恐惧的教室,是孩子们学习的绝佳场所。
  话虽如此,信任的基础并非中期目标,也不是最终结果,它只是一个好的开始。这种事我们看
太多了:跟着一位好老师的学生表现突出,但某日,老师因病或开会不能来上课,改由其他老师代
课,原本运作良好的教室,竟然变成闹哄哄的宠物之家。
  可悲的是,我还遇到过以此为荣的老师,认为这凸显了他们的教学才华——别人控制不了的孩
子,到他们手上全都乖乖听话。最近我听到一位老师这么吹嘘:“我的学生只跟我看电影。他们说
,要是我不在,电影就没意思了。”他忘了一件事:老师可以带班级,但决定这个班级优秀或平庸
的,是班上的学生。
  我在过去这些年来尝试过各种方式,希望营造出好的班风,引导学生为“对的理由”循规蹈矩
。这个目标本身就是个苛求。要在一个孩子们把厕所地板尿得到处都是尿、在课桌上乱写,甚至根
本不想上学的环境里找到培育品德的共同语言,确实很困难。
  但是我找到了。我在教学方面得到的胜利,绝大部分都是长年累月披荆斩棘、痛苦劳动的结果
。脑袋像电灯泡一样,突然一道灵光乍现,让我当下就知道该怎么去做的情况,可说是少之又少,
而这样的灵光竟然就在某个美好的夜晚从我的脑袋里一闪而过。
  那段时间我在规划课程,题材用的是我最喜欢的书《杀死一只知更鸟》(To Kill a
Mockingbird)。当天夜里,我正读着从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道德发展六阶
段”的观点分析书中各角色的研读指南。这篇指南写得太好了。“六阶段”不但简单易懂,更重要
的是,用它来教我要孩子们学习的东西,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我很快就把“六阶段”导入任教的班
级;现在,“六阶段”已成为凝聚全班的粘着剂。信任是地基,“六阶段”则是引导学生学业和人
格成长的基础建材。我甚至用“六阶段”来教自己的孩子,所取得的家庭教育的结果也让我极为自
豪。
  我在上课的头一天就把“六阶段”教给学生,但不期望他们立即应用在自身行为上。“六阶段
”和那些号称“照这二十七条规则做,你也可以培养出成功孩子”的过度简化方法不同,它需要的
是终其一生的努力。这6个阶段描绘出美丽的路线图,而学生们的热烈回应,总令我惊讶不已。
  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
   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大多数的孩子就开始接受第一阶段的思考训练,一切行为几乎都以“
不惹麻烦”为原则。“安静,老师来了!”孩子们紧张地彼此告诫。他们做作业是为了不惹麻烦,他
们排好队是为了让老师高兴,在课堂上安静地听讲是为了赢得老师的宠爱。而为人父母、为人师长
的我们,总是威胁说“不乖就要你们好看”,或是“等你爸回来,你就倒大霉了。”这种思维不断
地被强化着。
  但是,这样教小孩对吗?第一阶段的思维是以恐惧为基础,而我们要孩子们有良好行为表现的最
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
  在上课的第一天,孩子们很快就承认他们过去多半生活在第一阶段。当然,有些孩子已经进入
更高阶段,但每个人都承认“不惹麻烦”仍是引导行为的一大力量。回想童年,我们之中有多少人
是真的因为相信“本来就应该做功课”而把功课(尤其是很无聊的那种)做完的?我们通常只是不想
惹麻烦才做完功课的,不是吗?
  教书第一年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某日,我外出参加一场数学训练会议,我带的班在我外
出开会时秩序大乱。第二次我因故无法上课时,我想确定孩子们不会再次“让我难堪”。我用很凶
的口气说,要是有人不听代课老师的话或没有做好分内工作,等我回来时他一定会很惨。这么做很
有效,但孩子们除了知道“要害怕我的愤怒和权力”之外,什么都没学到。
  10我想要奖赏和我想取悦某人   
  经过一段时间,我才明白这个策略其实是无效的。就和许多资深教师一样,我很不好意思去回
想早年的种种愚行。现在,我会在上课的第一天就开始和孩子们建立伙伴关系。我会先请孩子们信
任我,同时承诺对他们的信任,接着要他们把第一阶段的思维拋在脑后。如果首要动机受到如此严
重的错误引导,他们的一生将毫无作为,而我也绝对不会再犯灌输第一阶段思维的错误。
  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
  孩子们终于开始因为“不惹麻烦”以外的理由做出决定了,但老师往往会犯下我们班称为“第
二阶段思维”的错误。我猜,很多人都曾在大学期间读过行为分析大师斯金纳(B.F.Skinner)的作
品。在那些作品中我们学到,孩子们因为良好行为而得到奖赏之后,就会大大提高重复我们所认可
之行为的可能性。这个主张当然有其真实性。无论奖赏是糖果、玩具,还是延长体育活动的时间,
在眼前晃呀晃的奖赏的确是良好行为的有力诱因。
  我曾到中学参观过,看到教室里的老师用第二阶段思维鼓励学生完成作业。其中一位历史老师
还让授课的各班比赛,看哪个班的作业完成得最好。胜出的班级在学期末将得到奖品。显然这位老
师已经忘了“历史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我和作业完成得最好的班级聊过以后发现,尽管他
们在完成方面和交作业方面做得很好,却对历史的了解极为有限。
  刚开始教书的那几年,我也为了“成效”而患了这种“奖赏症候群”。如果我因故无法上课,
又很怕班上学生让代课老师不好过,那么我知道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我会对孩子们说:“如果代
课老师说你们很乖,星期五就可以办匹萨派对。”第二天回到学校的时候,代课老师会留给我一张
赞美的纸条,我也骗自己相信自己对学生做的是一件好事。毕竟,这总比吓唬好,孩子们也会比较
“喜欢我”。好啦,别对我那么严格,当时的我太年轻,欠缺经验。现在我不会再这么做了。
  家长在鼓励第二阶段思维时也得提高警觉。小孩做家务就给零用钱固然很好,毕竟我们的资本
主义就是这么运作的——用工作赚取报酬——但用礼物或金钱换取孩子良好行为的做法就很危险了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给予奖赏。
  “贿赂行为”常见于全国各地的教室。身为每天站在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很清楚要让小孩
守规矩确实是全世界最难的事情之一。我们的工时本来就长得过分,要是在家庭作业表上打个星星
能让孩子们写作业,对很多人来说已经足够了。但我已经无法因此感到满足。
   我想,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
  孩子们慢慢长大以后,也开始学会做些事情来取悦人。“妈,你看,这样好吗?”他们也做相同
的事情来取悦老师,主要用在有魅力或受欢迎的老师身上。他们坐的时候挺直腰板,表现出符合我
们期望的行为,但他们这么做的理由全都是错的。
  年轻老师大多无法抗拒这类现象(这句话出自于我的亲身体验)。孩子们的取悦会让你自我膨
胀。看到学生们对你表现出你以为的敬意,当你叫他们跳,他们就应声跳起,这种感觉真好。
  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有位老师在请假第二天回到学校时,看到代课老师留的纸条,因为得
知班上学生表现良好而兴奋不已。其中,罗伯特的表现尤其突出。他帮忙老师维持秩序,告诉代课
老师各项物品放在哪里,就像个小老师一样。这位老师替罗伯特感到骄傲,并表示要奖赏他——或
是帮他加分,或是送他糖果之类。但讽刺的是,罗伯特拒绝了。他那么做不是为了奖赏。他的思维
层次更高。他是为了老师而做的,并以此为荣,而老师也很自豪,因为这个小家伙这么崇拜他。两
个人都非常骄傲,感觉也相当良好。
  罗伯特表现良好,当然是件好事,他以取悦老师为表现动机,也是很温馨的事情。和大多数教
室里的情形相比,这已经好太多了。我们可以来一点音乐,或许是由露露(Lulu)所演唱的那首《
吾爱吾师》(To Sir with Love)。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做得更好。我常常这么取笑或质疑我的学生:
你们是为了我才刷牙的吗?你们是为了我才系鞋带的吗?你听得出这有多可笑吗?但仍然有很多孩子整
天忙于讨好老师。
  11我要遵守规则和我能体贴别人
  为父母努力的念头给孩子们带来更大的压力。许多小孩迫切希望取悦父母,甚至按照家人的期
望选择大学和主修专业。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备感沮丧、厌恶工作的人,他们无法了解为什么
自己对生活如此不满。不过,至少他们曾经为取悦某人而努力过。
  我想,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
  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
  最近很流行第四阶段的思维。鉴于行为不当的年轻人为数众多,大多数教师在受训时学到要在
上课的第一天制定规矩。毕竟,让孩子们懂规矩是必要的。好一点的老师会花时间解释制定某些规
则的“理由”,也有不少富有创意的老师会带着学生一起参与班级规范的设计。老师们依据的理论
是,参与制定班规的孩子比较愿意遵守规定。事实确实如此。
  我见过墙上贴有这类班规的教室。有些图表是由工作量过大的老师草率完成的,有些却是精美
到足以让《财富》五百强的董事眼睛一亮。我见过有意义的规则(不可打架)和没什么道理的规则
(不可大笑),形形色色。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班规其实是好的——这可以让孩子们学习适应不同
的环境。
  我对规则没有异议,孩子们需要学习如何处理行为界线和期待。我当然不是个无政府主义者。
在开了一天教职员发展会议后回到办公室时,我会不会因为罗伯特在代课老师面前表现良好感到开
心呢?我会很感动。这样的表现已经把罗伯特带上通往成功的正确道路,遥遥领先多数同学。这告诉
我罗伯特知道规则(并非所有孩子都如此)、接受规则(这样的孩子更少),而且愿意身体力行。
如果罗伯特和他班上的同学是从第四阶段来思考的,那就已经比大部分的小孩好太多了。你大可以
主张这些好的目的足以让手段合理化,但如果我们要孩子接受有意义的教育,我们真的想要罗伯特
只因为“第二十七条规则”说他应该这么做就这么做吗?
  我曾遇到一位采取有趣方式教孩子说“谢谢你”的老师。他制定的规则之一是,如果老师给学
生一个东西——计算机、棒球或糖果,学生有3秒钟的时间对老师的善意表示感谢并说声“谢谢你”
。要是做不到,礼物就会马上收回去。
  这个方法很有效,孩子们总是把谢谢挂在嘴边。惟一的问题是:他们对于收到的礼物没有真诚
的感激,他们不过是遵守规则而已。这个“教育”也未扩展到孩子的其他生活领域。某天晚上,我
带着这群孩子去看戏,和戏院里的其他孩子相比,他们的感激之情没有什么不同。他们没有向给他
们节目表和帮他们找座位的接待人员道谢,也没有向在中场休息时帮他们上饮料的人道谢。他们的
班规只限于在某间教室对某位老师该有的行为。
  我们不妨思考一下,如果历史课本上的人物在思维上从未超越第四阶段,那么当中有多少人要
被除名。我是这么教学生的:规则固然有其必要性,然而在我们最景仰的英雄当中,有许多人之所
以能成就伟业,正是因为他们不守规则。美国为纪念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制定了一个法定假日,当初这位英雄如果采用第四阶段的思维,根本无法有所作为。
圣雄甘地(Gandhi)没有遵守规则,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之母罗莎•帕克斯(Rosa Parks)也没有遵
守规则。英勇的劳工领袖们打破了规则,帮助其他劳工。感谢上天,梭罗(Thoreau)、麦尔坎X(
Malcolm X)、凯撒•查维斯(Cesar Chavez)等人够鲁莽,突破了第四阶段的思维。悠远历史中
的不凡人物是这么做的。如果要我们的孩子达到相同的境界,就要在教导他们了解规则之余把眼光
放远,不受教室墙上的班规所限。人的一生中有时并无规则可循,更重要的是,有时规则根本就是
错的。
   能达到第四阶段是件好事,但我们必须更加努力,更上一层楼。
  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
  不论是对儿童或是成人,第五阶段都是很难企及的。能帮助孩子们对周围的人产生同情心是非
常了不起的成就。
  试着想象一个由第五阶段思考者所构成的世界。我们绝对听不到有人很白痴地在公车上对着手
机胡扯个没完;开车或买电影票时不会有人突然超车或插队;也不会有邻居在凌晨2点吵闹不休,扰
人清梦。那样的世界多么美好呀!
  多年来我一直试图将这个想法传达给学生,通过带领他们认识阿坦克斯•芬奇(Atticus Finch)
和《杀死一只知更鸟》,我的努力终于成功了。在小说中,阿坦克斯给他女儿斯各特一个忠告,恰
如其分地阐述了第五阶段的思维:“你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能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
物……除非你能进入他的身体,用他的身体行走。”很多学生将这个忠告牢记在心,没多久,这个想
法便开始像滚雪球般越来越大。很快地,我班上的学生差不多每个人都变得非常善解人意,因为有
阿坦克斯•芬奇作为他们的向导。我发现有句俗语所言不假:仁慈是有感染力的。
  这些年来,帮我代过课的老师们给了我一些不寻常的感谢纸条。他们对班上的学生能自行调节
说话音量感到惊讶。代课老师问孩子们为什么轻声细语,孩子们告诉他说,他们不想干扰隔壁班的
学生。当这位老师说他觉得很热的时候,好几个小家伙自动拿出放在教室小冰箱的瓶装水给他喝。
  饭店员工也表示,我的学生是他们见过的最和善、举止最得当的。霍伯特的小小莎士比亚们乘
飞机时,机长通过机上广播表达对他们的谢意,而机上的乘客总是用掌声赞许他们安静的态度和礼
貌的举止。这让身为他们老师的我,觉得既快乐,又骄傲。
  但是你猜对了:我还是觉得我们可以做得更好。虽说没有什么事情比遇见一个达到第五阶段的
孩子更让我开心的,但我还是想要我的学生更上一层楼。对一个老师来说,最困难的任务莫过于此
,但我们不能因为困难就不去尝试。我们做得到的。一旦成功,它带给我的满足感,足以补偿这个
疯狂的教育界给我的心痛、头痛,以及微薄的薪资。
  我知道我们可以做得更好,因为我见过成功的实例。
  12 道德最高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第六阶段不但是最难达到的,也是最难教的,因为行为准则存在于个人的灵魂中,其中还包括
了一份健全的人格在内。这种组合使得仿效成为不可能:就定义而言,第六阶段的行为无法教,也
无法讲述,“看看我现在在做的事情,这就是你们应有的表现。”一旦你做出示范,就等于违背了
第六阶段的定义。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条自相矛盾的行为准则,让教学者陷入两难的困窘。
  我用好几个方法来教第六阶段。因为我不能讨论自己的行为准则,于是我试着帮孩子们从别人
身上找出行为准则。许多卓越的书籍和电影都找得到达成第六阶段思维的人。对于父母和师长而言
,寻找用这种方式思考的人是饶富趣味的——一旦你开始注意,就会发现这种人并不少。让我与各
位分享我最喜欢的几个吧。
  每年,我带的五年级学生都会阅读约翰•诺斯(John Knowles)的杰作——《独自和解》(A
Separate Peace)。小说的主人公菲尼亚斯是一位卓越的运动员及第六阶段思维的实践者。某日在
游泳池畔,他注意到游泳比赛的全校纪录保持者并不是他们班上的同学。从未受过游泳训练的他对
友人吉恩表示自己破得了纪录。他简单地热了身,走上起跳台,接着要吉恩帮他计时。一分钟后,
吉恩难以置信地看见菲尼亚斯破了纪录,但是她很失望,因为没有其他人在场来确认这个纪录的“
正式性”。她打算致电当地报纸,还要菲尼亚斯第二天在正式计时人员和记者面前重游一次。菲尼
亚斯婉拒了,而且要求吉恩守口如瓶,因为他想破纪录,也办到了,这就够了。吉恩惊讶得说不出
话来,但我班上的学生们没有,他们自有描述和理解菲尼亚斯性格的方法。
  也可以以伯纳德为例,在阿瑟•米勒(Arthur Miller)的《推销员之死》(Death of a
Salesman)中,他是住在威利•罗曼隔壁的男孩。伯纳德老是纠缠着威利的孩子,要他们上学、读
书,因此被视为讨厌鬼。随着剧情发展,当威利迫切地想找出他和孩子们失败的原因时,伯纳德出
现了,但是行色匆匆。他现在是一名律师,手上有个案子在办。他疾行而过时,伯纳德的父亲提到
那个案子正在美国最高法院审理当中。当威利对伯纳德竟然从没提起这么惊人的事情表示惊讶时,
伯纳德的父亲对威利说:“没必要说啊,他已经在做了。”
  通过这些例子,我奋力和ESPN与MTV频道,以及这些频道视为理所当然的矫情卖弄、辱骂攻击
,以及“世界惟我独尊”式思考搏斗。我试着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看到不同的观点。
  我也会播映主角为第六阶段思维者的电影给孩子们看。其中的一个角色是电影《正午》(High
Noon),由演技精湛的贾利•古柏(Gary Cooper)饰演的警长威尔•凯恩。枪手要杀凯恩,镇上每
个人都要凯恩逃命去,理由各异。有人想让枪手控制小镇,以求生意兴隆。副警长要他离开,因为
他觊觎凯恩的职位。凯恩的妻子魁克出于宗教理由要他躲避正面冲突。但凯恩选择留下来。因为他
就是这样的人,即使被所有人遗弃,即使命在旦夕,他仍忠于自己的原则。要孩子们达到这样的境
界是非常高标准的要求,但我还是这么要求他们。
  最物超所值的第六阶段思维范例,是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所饰演的瑞德。我很清楚大部分的小学生看不太懂这部寓意深
远的电影,但是第56号教室是个特别的地方,所以我每年都会有一天在放学后播放这部电影给班上
的学生看。瑞德是监狱里的囚犯,因为谋杀被判终身监禁。每10年他都有假释出狱的机会。片中,
他和假释审查委员会面好几次,每次都对委员会说他已经洗心革面了,但申请总是遭到驳回。在一
个较为轻松的场景中,在狱中度过大半辈子的瑞德说出了他的心声。他告诉一位假释审查委员,自
己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改过向善,至少不知道审查委员们说的改过向善是什么意思。当被问道他是
否对自己做过的事感到后悔时,他说他很后悔。他说,这不是因为委员们想要听到他这么说,也不
是因为他在坐牢,他是真的由衷感到后悔。由此看来,他已经蜕变成一个了解自己的第六阶段思维
者了。他的行为不是取决于恐惧、取悦他人,或是规则;他已经有自己的一套行为准则。于是,他
假释出狱了。
  如果你对于引导孩子达到这种境界的思考持怀疑的态度,我不怪你。任何拿出真心、诚意对待
教育这份工作的老师,都会暴露在惨痛失败和心碎失望的风险下。不久前,我教过的两个学生回到
学校来,做了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详见《第56号教室的奇迹》)


第三章 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

   13 如何让孩子兴致盎然地阅读
   现在时间是星期二下午2点,我接下来将经历一两个小时痛苦的折磨。这折磨既非夹手指,也
不是上拷问台,是比这更糟的每周教职员会议。多年来,我一直很努力地让外人了解这种会议有多
可怕。最近,一位同事亦是好友生动地向他人形容了这种会议。他正和癌症对抗,化疗时间就排在
教职员会议之后。他说他很期待化疗,因为在开完会之后,“最坏的已经结束了!”
  被迫参加教职员会议已有许多年,我想尽各种办法来减轻这种痛苦。当那些就像奥威尔笔下“
真理部”的行政官员宣布最新消息时,我们这些老师们所练就的“伪装专注”功夫就派上了用场。
因为我相信我们在会议中所忍受的酷刑,就连曾在越战期间挺过监禁拷打、活着回美国的参议员约
翰•麦凯恩(John McCain)也受不了。不过有一天我还是差点失控想破口大骂。
  是这样的,我们学校的学生不善于阅读,也不喜欢阅读。本书写作期间所公布的美国标准化测
验结果显示,我们学校有78%的拉丁裔学童阅读能力不足。这意味着两种可能:若不是本校的孩子
是全地球最笨的,就是我们辜负了这些孩子。请相信我,绝大多数的儿童都有学习阅读的能力。虽
然没有人会承认,但造成这些孩子停留在文盲阶段的,是一桩“鼓吹平庸”的组织性阴谋。
  为应对这个问题,现在各校都设有“读写指导员”,这些“专家”大多曾是老师,而他们以前
自己带学生的时候就不曾有过多大的成效。在一场教职员发展会议中,读写指导员的长官莅临本校
,目的是协助我们提高学生阅读方面的能力。她充满睿智地开始演说,同时只用拇指和食指高高“
夹”起一本大部头的书——好像这书是坨粪便。她刻意地笑着对我们说:“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学
生绝对不想阅读一本又大又厚的书……”她拿起的那本大部头著作,是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的《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一部由诺贝尔奖得主所著,并曾赢得
普利策奖的杰作。
  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对阅读的热爱,应该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大家似乎都知道,
每年都有数百万美元投资在书本和其他读本里面,社会名流纷纷响应倡导阅读的公益活动,教师的
训练时数也高达数千小时。各出版公司的专家们都说学生们正在进步,他们口吐莲花、言之凿凿。
但了解情况的人都知道这根本不是事实。忧心忡忡的教师们知道,就算提出异议也是枉然,因为势
力庞大的教科书公司早已准备好答案,来反驳任何指出“国王没穿衣服”的人。年轻老师害怕受到
官僚迫害,因为这些教科书出版公司惟一的任务就是继续卖出自家产品。业者竞相争食数百万美元
的“测验服务大饼”,而各校区则焦虑地等着最新测验结果出炉。年复一年,大多数的孩子并未因
此产生对阅读的终身热爱。
  套用一句源自于另一本又大又厚的普利策得奖作品的话来形容,我们的孩子是“傻瓜联盟”下
的受害者。强大的“平庸势力”串联起来,让有能力的孩子无法通过学习爱上阅读。这些势力包括
电视、电玩、劣质的教学、贫穷、破裂的家庭,以及普遍欠缺的成人指导。
  我也知道许多用心、认真的行政官员所面临的挑战。他们所指导的教师往往毫无教育热情或无
法胜任工作,或者两种情况都有。因此,各学区只好求助于单调的共同读本,并要求所有教师一律
用相同的进度和教材来教学。他们规定老师照本宣科,还安排了机器人般的自动装置来搭配指令,
让所有老师照表讲课。当然,很多不会教的老师因为这种组织化的控管而受惠,然而用心教学且满
怀热忱的老师却备感拘束。依照莫名其妙的规定,我们再也不能向学生介绍影响深远、富有挑战性
的文学作品。这等于所有的老师因为部分教师的无能而受罚,但蒙受最大损失的是无辜的孩子。  
 
  14我阅读,是因为我喜欢
  没有人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我的学生也不是个个都热爱阅读,但他们都进步了,也在我的引
导下兴致盎然地读了一年书。在离开我任教的班级之后,有些学生会屈服于上述的种种恶势力,不
过终身热爱阅读的也还是大有人在。以下是我在第56号教室所使用的一些教育方式,希望各位能从
其中得到一两个可能适用于养育子女或管理教室的办法。
  另一种焦点
  “为什么要阅读呢?”一般来说,现在的学校看不见阅读的理由。就像许多联合校区一样,洛杉
矶联合校区采用的也是既有基础读本来教导学生阅读。只要看学校的阅读进度表一眼,就能明白教
材激不起学生兴趣的原因。这些阅读目标千篇一律地以流畅度、理解力,以及其他必要但无聊到制
造反效果的目的为教学重点。我从没在学校的首要阅读目标上看见“乐趣”、“热情”、“引人入
胜”等字眼。这些才是应该列入的目的,是人们阅读的理由,而我们对这个事实却视而不见。
  我自己每天都阅读,从来都不是为了参加测验,或是因为想用成绩单上的分数来显示我学业上
的进步。我阅读,是因为我喜欢这么做。朋友们也会和我分享他们最喜欢的新书,迫不及待地想听
到我的意见。我会留意报纸或是广播中的好书推荐,或是在公共场合无意间听见别人所讨论的最近
读到的新书。我和小时候没什么两样,不是天才,但算是个善于阅读的人。儿时的我从没花过几千
个小时参加阅读测验来评估进步情况,而是把那些时间拿来阅读伟大的作品,又因为读过那些作品
而渴望读更多的书。我对文学作品的期待、对阅读的渴望,以及进出图书馆的次数,要比任何标准
化测验更能评估我的进步。
  我们班的五年级学生自己设计了一份只有3个问题的阅读测验。据他们表示,这份阅读能力测验
卷的结果比那些专业人员所设计的更准确。   
  1你是否曾因为老师教得很无聊又很想看完手上正看到一半的书,而在上课时偷看藏在桌子底
下的书?
  2你是否曾因为边吃饭边看书而被骂?
  3你是否曾在睡觉时间偷偷躲在棉被下看书?   
  学生和我一起哈哈大笑,这真是个可爱又有趣的测验卷。凡是以上3个问题都答“是”的孩子,
注定一辈子爱看书。
  我要我的学生爱上阅读。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
不疲的一项活动。要让在现今这个世界长大的孩子相信这个事实往往是极为困难的,但并非不可能
。从重要性来衡量,这样的努力是值得的。要让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与众不同的成人——能考虑他人
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一个必要的基础。
  大人的指导
  大人的指导对孩子来说很重要,以下是一个例子。
  不久前我带孩子们造访了华盛顿特区,我们在史密森尼美国历史博物馆(Smithsonian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用午餐。该馆餐饮区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是在继续参观博物馆前
享用健康餐饮、补充体力的好地方。
  一个叫提米的孩子在参观前一天整晚没睡、不停地上吐下泻。到了早上,他的气色恢复不少,
觉得自己比较好了,可以参观博物馆,所以和我们一道前来。在走进餐饮区的时候,我把他拉到一
旁。   
  雷夫:你觉得还好吗?
  提米:有点虚弱,不过还可以。
  雷夫:很好。我想你知道自己要小心选择吃的东西。
  提米:你觉得该怎么选择呢?
  雷夫:嗯,你今天不要喝碳酸饮料。在你觉得百分之百复原之前,只能吃温和不刺激的东西,
如汤、蔬菜、面包这些。好吗?
  提米:好!   
  我看着学生们领取餐盘,开始选择吃什么当午餐。有人选鸡肉,有人选匹萨,还有人选沙拉。
提米跳过开胃菜的队伍,直接夹了一大块的布朗尼蛋糕,餐盘还有两条巧克力碎片棒。我在饮料机
旁边拦截他时,他正伸手去盛巧克力牛奶。
  15 大人如何指导阅读
  我要强调,提米是个聪明可爱的孩子,但是他才10岁,需要“大人的指导”。我把他盘子上的
“垃圾食物”拿走,帮他做更明智的选择。或许他会有些失望,但他很快就会恢复体力,度过美好
的一天。
  这个例子不是说我比我的学生们聪明,但我肯定知道得比他们多,因为我年纪比他们大。在阅
读上也是如此,我知道一些他们可能还没接触过的好书。身为他们的良师益友,我有责任把这些书
介绍给他们。因为孩子们信任我,所以愿意读我推荐的书。喜欢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的学生
,对其他奇幻文学作品的接受度会比较高。听见学生一边读《幻象天堂》(The Phantom
Tollbooth)一边大笑,我会建议他借阅《纳尼亚传奇》(The Chronicles of Narnia)下一册。这
些快乐让我陶醉。看到这些小小心灵试图理解《爱丽丝梦游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不同层
次的意义,会让我感动到起鸡皮疙瘩。分享伟大文学作品的喜悦可以是大人和孩子之间关系的基石
。通过文学,孩子们会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开心扉接受新观念,踏上光辉的大道去远行。一句
话:除了基础读本之外什么都不读,只会走入死胡同。
  偶尔我也使用有声书。我注意到孩子们对由演员乔•莫顿(Joe Morton)朗读的《麦尔坎X自传
》(The Autobiography of Malcolm X),以及薇诺娜•赖德(Winona Ryder)朗读的《安妮日
记》(Anne Frank: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反映特别好。这两本经典回忆录都是以第一人称进
行,而聆听专业的声音说故事更容易让孩子们为之着迷。就某些书籍而言,这个做法比要求学生以
阅读节录本代替原著更有效果。
  不过,这个做法很容易遭到滥用。我见过老师在按下播放键之后就自行休息,好像请电视当保
姆一样。有经验又负责的老师会知道怎么有效使用有声书,并且会不时按暂停播放键,确认孩子们
都了解某个重点,或是针对某个关键议题进行讨论。这对于聆听高难度教材非常重要,老师需要多
多练习。因为过于频繁的暂停会扼杀孩子们的专注程度和乐趣。一般而言,我会先想好要在哪些地
方暂停,并细心观察学生的反应,确认他们每个人都听得懂有声书的内容。
  善用图书馆
  做父母的绝对有必要带小孩去图书馆。对许多家庭而言,“去图书馆”这个活动已经不存在了
。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上网订购书籍的孩子越来越多。虽然值得欣喜与鼓励,但意义上却大不相
同。上图书馆是为了建立孩子们的价值观;置身于热爱阅读的人群中对孩子们是很有益处的。在网
络上不可能进行的浏览和发现,可以在图书馆做到;孩子们还可以和各个年龄层的人互动,而不只
是开启电子信箱里的包裹。如果有人对每星期都上图书馆的孩子说“现在早就没人要看书了”,他
会知道这不是事实。他会想:你认识的人或许没有一个爱看书,但我知道你错了。近来,看书的孩
子总是遭到同学的嘲笑,要战胜环绕在孩子们四周的冷漠与不关心,最好的办法就是带他们到将“
知识、热忱,以及阅读的喜悦”视为理所当然的地方。图书馆就是最好的起点。
  不过可别以为把孩子带进图书馆就可以交差了事,我们还必须提供引导服务才行。
  某日,我带全班到学校的图书馆,刚好碰上大约20多名五年级学生吵吵闹闹地进来。我抬头一
看,发现没有人指导他们。
  那群学生在图书馆待了大概半小时。有些人跑去上网,浏览一些和阅读毫无关系的网站,有的
则跟朋友聊天,还有些则在无人监督或指导之下随意找书看。那些孩子错失了大好机会,他们原本
可以找到开启阅读乐趣的书本。通常,当那些孩子们回到教室时,借阅的书不是已经读过的,就是
什么书也没借。而这时老师可能还在电话上讲个不停呢!学生什么都没学到,但是课程表却记录着这
些孩子已经去过图书馆了。
  挑选文学作品
  帮孩子挑选好书的方法很多。当然,最简单的方法是分享你自己爱读的书,继续享受这份阅读
的乐趣。如果你不知道从何找起,不妨在Google打上“纽伯瑞儿童文学奖”,仔细研究历年得奖好
书。至今我还没见过有哪个小学生在读了《仙境之桥》(Bridge to Terabithia)、《威斯汀游戏》
(The Westing Game)或《细数繁星》(Number the Stars)等经典名著之后还感受不到阅读乐趣
的。
  凯迪克大奖(The Caldecott Award)得奖名单则是帮非常年幼的孩子读书找书时不错的参考
。图书馆员也有各种好书书单,父母和老师可以从上述书单着手,找出让孩子们一读便终身难忘的
好书。   
  16 只看节录的文学作品是一种灾难
  你可能是小学老师,任教于设有严格指导方针的校区。校方不但强迫你使用糟糕的基础阅读系
列教材,还“不准”学生把文学经典从头读到尾。许多出版读物的公司无凭无据地宣称,因为教材
各章节已经节录了写作范例,所以学生没有读完整本书的必要。他们不要老师在教室里带学生读文
学作品,因为这么一来,学校就不会再向他们订购数不尽的参考教材和粗糙的“新改版”选集。
  “读文学作品的基础节录本就足够了”,这种主张真是可笑。就在去年,我亲眼目睹了这种策
略所造成的结果。本校使用的教材节录了《安妮日记》,某位老师知道《安妮日记》是一部重要作
品,于是把书发给全班学生,要他们在寒假期间阅读,并准备在开学时接受测验。他的立意很好,
结果却是灾难一场。原因是学生年纪太小,根本看不懂这本书。而且老师也没有说明故事背景——
这些孩子都没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他们甚至连荷兰在地图上什么位置都找不到。面对如“BBC
”与“月经”这样看上去难以理解的缩写和单词,连该班最用功的几个学生也不得不打退堂鼓。这
些学生后来由我来带,当他们听说我的阅读书单上也有《安妮日记》时,叫苦不迭。
  “基础读本”、“盲目的善意”、“指导不足”三者加在一起时可能发生的结果就是:孩子们
不但不欣赏这本陈述历史的作品,甚至心生厌恶!所幸在我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一改对该书的观感
,并开始明白安妮的故事何以永垂不朽。然而,要是他们最初接触这部重要作品时,就能得到富有
意义的指导,整件事情会更圆满。
  我不建议年轻老师和既有势力抗衡。你对阅读文学的努力推广,只会招致更多行政官员不断到
教室对你表示“关切”,让你备受干扰。与其浪费精力去打赢不了的仗,不如顺势而为,按照学校
的计划走,避免任何一方蒙受损失。只需要在一天当中找到阅读杰作的空当,例如在午餐时间或放
学后进行读书会。当然,这么做有其困难度,而且很花时间。想想看,需要超时工作外加对抗官僚
,才能让学生读到伟大的文学作品,真是够荒谬了。但相比这些努力所带来的实际效果和意义,再
高的代价也是值得的。
  不会阅读的学生
  许多老师都喜欢和学生一起阅读文学作品,然而,阅读较具挑战性的作品时,却面临部分学生
跟不上其他同学的问题。为了怕这些学生被拋在后头,老师们往往选用难度较低的教材,好让他们
有成就感。但这么一来,有能力的出色的学生就常常要停下来等其他人跟上进度,备感无聊。
  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首先,我会经常解释教材,让落后的学生跟上进度,
还会事先帮阅读程度只有初级的学生准备特别简单的段落,让他们在课程开始前便赢在起跑点上。
他们在同学面前朗读,遇到困难从不会遭到耻笑,而且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快速进步,自信心也一天
比一天更强。如果我要学生交写作报告的话,我会协助这些落后的孩子寻找问题的解答,提升他们
的写作技巧。
  双管齐下的第二部分,是让个别的学生阅读合乎自己程度的书籍。他们每个月都会写读后心得
。我会在第四章进一步详述这项活动。
  一旦克服了不安,就连成就感最低的学生也开始建立自信。我为学生们塑造了一个富有挑战性
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敦促他们追求卓越,同时循循善诱、提供正面引导。在我的指导下,所有曾
经被评为“远低于基础”的学生,去年年底全都通过了阅读能力测验。
  初高中老师
  现在学生的错误观念之一是:只有上英文课时才阅读。这个想法很荒谬,我们一定要改正这样
的想法。我发现,最佳做法就是由各科老师带领学生开办读书会。从没有明文规定数学或自然课老
师不该以身作则当学生的阅读示范。我鼓励所有老师都可以试试看。
  我见过许多优秀的自然、历史以及体育课老师开办读书会。他们挑出好书,让各班学生自行选
择。这些读书会大都有固定的聚会时间,通常在午餐时或放学后。每读完一章,大家就讨论一次。
读书会的学生都是自愿参加的,因此带读的老师面对的是一群充满热忱的学生。孩子们在读书会上
认识了来自不同班级、想法相近的同学,友谊在聚会中滋长,教师们则在不同于上课的环境中和学
生建立联系,从而巩固教室内的师生关系。读书会是让所有相关者每周共度一两个小时的绝佳方式
,人人都是赢家,每个人都出于正确的动机而阅读。   
  17 请在家里也召开阅读会吧
  父母也可以在家中如法炮制。有些家庭有全家读书时间,有些家庭会要求每个人在周四晚餐前
读完《孤星血泪》(Great Expectations)第二章。孩子们需要大人经常陪他们一起读书、讨论。
我们必须以身作则,当个好榜样。
  阅读评估
  大多数的家长和老师都认同的一点是:在教授某项课业后进行相关评估可以判断孩子们学习的
程度。若孩子们读的是文学杰作,那么该如何检验他们理解了多少呢?仅仅讨论是无法达到目的的。
  我推荐家长和老师登陆wwwlearninglinkscom网站。该公司提供了一系列名为“小说链接
”的阅读指南,是绝佳的阅读补充教材。“小说链接”为数百本书籍提供阅读指南,从贝芙莉•克莱
瑞(Beverly Cleary)到马克•吐温(Mark Twain)的作品都有。每一篇指南都有相应的词汇课程,
不但可以教孩子们认识生字,也能增进他们对内容的理解。指南里也设计了一些练习,要求学习者
以类似的方式或在游戏中使用新字,协助他们进一步掌握刚学到的新知识,另外还设计了和小说相
关的作文题目与理解性问题。
  身兼家长和教师的我,能自由运用的时间非常有限。我的行程表排得很满,不可能针对每一章
准备几十个理解性问题。“小说链接”解决了这样的困扰,指南的内容不但编排得条理分明,更重
要的是它以最高理解层次为目标,从不“愚化”作品。通过对这类作业本的使用,我的学生们在阅
读、写作、思考上都有了进步。
  把阅读和世界联结起来
  学生们读某本书的理由经常让我惊讶不已。例如,“因为这本书在书单上,老师要我们读。”
“测验会考到这本书。”“我必须看这本书,考试才能过关。”从我们为什么要孩子阅读的角度来
思考,这些常听到的答案全都太离谱了。
  乐于阅读的孩子能和身旁的世界产生联系,最后具备超越现, , 阶段想象范围的思考能力。他们会
在角色、情境和自我之间建立联系,并且把它当作做决定时的参考。某天晚上,我10岁大的学生演
出了《亨利四世》(Henry Ⅳ)中的“亨利王子”和“福斯塔夫”两个角色。不少犬儒之徒质疑孩
子们是否能真正理解这两个角色背后的意义。事实上,孩子们的理解力比我们想象得更好:在认真
思考亨利王子为了在一个无耻的世界中找到荣誉而奋斗所做出的挣扎和努力的同时,孩子们学到了
日后在学校餐厅和操场面临困境时的自处之道。
  每一年都有伟大的文学作品拍成电影,或在地方上的舞台上演。家长和老师应该特别留意这样
的改编作品,因为这类作品最适合孩子在阅读原著后欣赏。我们如果能引导学生去欣赏由他们读过
的原著所改编成的电影或演出,就可以带着他们讨论原著和改编后的作品对他们来说有何不同。这
几年《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纳尼亚传奇》、《人鼠之间》(Of Mice and Men)
等许多伟大的文学作品都被拍成了电影,王尔德(Oscar Wilde)、威廉•英奇(William Inge),
以及奥古斯特•威尔逊(August Wilson)等人的剧作,也在各地剧院上演。当孩子们知道读完原著
就可以观赏改编的电影或舞台剧,以及比较上述两种经验,他们的阅读热情和积极程度,远远超过
了以通过考试为目标的情况。我们的孩子应以此为阅读目的。
  笑声和泪水
  我以前教过的学生有不少人怀念第56号教室,希望继续在生活中保有这个避风港。我为他们开
设了一个周六班,而路易斯就和许多就读于初中和高中的孩子们一样,自愿参加这个班级,一起练
习SAT定期举办的世界性测验,是美国各大学申请入学的参考条件之一。测验、阅读文学作品,为进
入大学而准备。
  我们在某个星期六阅读黑人剧作家韩丝•贝莉(Lorraine Hansberry)的经典作品《日光下的葡
萄干》(A Raisin in the Sun),并打算在几周后到俄勒冈州参加莎翁戏剧节,来一次实地考察之旅。
我们会在莎翁节期间观赏韩丝•贝莉和其他人的作品,所以我要学生们做好准备。我为学生们搜集剧
本,并针对该剧作对于美国剧场的影响做了背景说明,然后带着他们读完剧本。读到最后几行时,
许多学生发出欣赏杰作后的那种既喜悦又满足的赞叹。但14岁的路易斯却在座位上默默掉泪。他强
忍住啜泣时,没有人嘲笑他。等他恢复了平静,我问他这出戏为何深深打动了他,他的回答很简单
:“我哭,是因为它描述……

第四章 写作

  18 现在学生的写作如此糟糕
  普遍来看,现在学生的写作能力很差,不过这也难怪。由于长年累月的欠缺练习、劣质教学、
互发短信、E-mail火星文,以及我们这个分明就推崇文盲的文化,现在大多数的学生连一个语意连
贯的句子都写不出来,更不用说作文或报告了。请各位看看以下叙述:   
  1982年
  在我教书的第一年,校方提供了漂亮的语法书给我们使用。语法书编排得很有系统,也讲解得
相当透彻,解说与范例都很清楚。一年结束时,孩子们对单词、句型以及何谓好的写作有了充分的
了解。除此之外,我还在几位优秀教师的推荐下认识了一项名为“少年创作”,旨在为洛杉矶联合
校区的学生提供机会、鼓励他们写书的计划。学生用一年的时间撰写别开生面的故事,并且为这个
故事绘制插图,最后将它装订成册。这些书会在本地一所大学的会议中展出,并于周六开放让数以
万计的学生到场欣赏。最棒的故事书将获颁奖项。
  1990年
  在一次会议中,许多老师指出我们的语法书在使用了8年之后有点破损,或许我们该订购新书,
就像数学和自然课一样。但是,校方并未订书。在此之前,“少年创作”计划已经取消了,原因是
主办单位觉得它太耗时费事。当局转而鼓励各校自行举办“少年创作日”活动。
  1994年
  我所任教的学校对本校的“少年创作日”感到不满。有些老师没有要求班上学生写书,有些老
师则用以前学生的作品交差了事。在我们参与的一场教职员发展会议中,资深教师为新进教师示范
如何打造一本有趣的“少年创作书”。
  1997年
  校区比平常更热衷于标准化测验的实施。众多的测验日让教师们负担过重。教育者把163天当中
的30天都用来进行区测验和州测验。自然,老师们开始大发牢骚:“不给我时间,要我怎么教?”
  1998年
  老师们在一次教职员会议上投票取消了“少年创作日”,改由每位学生自行撰写“少年创作书
”,并于家长返校夜展示给自己的父母看。同一场会议也废除了包括科学博览会、单词比赛、地理
知识比赛,以及马丁•路德•金博士日庆祝活动在内的校内活动。虽然如此,至少老师们还有很棒的
语法书,尽管这些书已经变得又旧又破烂了。
  2000年
  我们学校采用了一套新的基础读本系列,并派了两位读写指导员协助教师。读写指导员的诸多
工作之一,就是把语法书自教室内移除。他们规定教师只能用新教材教语法。教师们表示,虽然新
基础读本系列涵盖了部分词类和句型,不过,旧语法书比较好用。最后,他们还是被迫交出语法书
。我们提出各退一步的建议,也就是把语法书当作正式教科书的补充教材来使用,但是校方不准。
受到惊吓的年轻老师交出了语法书,几位有经验的老师很聪明,他们把书藏起来,或共享一套语法
书,私下用旧语法书来教授语法。
  2001年
  校方在某次教职员会议中针对阅读和写作教学宣布一项新规定:教师在批改校区委托的写作作
业时,不可以再把拼错的字视为错误。他们认为这么做才能更“精确”地评估学生的进步。
  2003年
  基础阅读和语言系列要求学生每6周进行一次测验,方式是站在老师身旁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朗读
两段节录文章。许多老师质疑这种做法背后的论据,并表示自己过去从未以速度为目标大声朗读过
。不过,学校走廊还是贴出了成绩表,列出各年级比赛结果,并记录朗读速度最快的人。
  2004年
  在使用新基础阅读系列3年后,本校的阅读分数仍未进步。实际上,许多项目的分数都降低了。
三年级的阅读分数更是一片低落。
  过去三年来,校方每周都告诉我们阅读的关键是流畅度。读写指导员又告诉我们,过去那么重
视流畅度是错误的;一直以来,重要的都是理解测验。他们又说,不用担心过去会议的错误认识。
于是,走廊墙上的流畅度成绩表被拿下来了。
  同年,校方要求学生进行另一次写作测验,写作的主题无聊极了,而且还要用2天的时间来完成
。负责分发测验的老师请人把我们班的测验题送到教室。试题纸上附了一张字条,上头写着:
“Hear our youre exams,Rafe.Their due Friday.”本句有四处错误,正确的写法是:Here
are your exams, Rafe. They’re due Friday.(雷夫,这是你们班的测验卷。星期五要交。)   
  为人师长、父母的我们要负起责任来。纵有重重的阻碍和障碍,我们也要找到能提升孩子写作
能力的策略和活动。杰出的英国哲学家、文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曾写道:“阅读使人学问渊博,讨论
使人反应敏捷,写作使人思考精确。”我要我的学生有精确表达思想的能力。我要他们善于写作,
不是因为要考试,而是因为好的写作能力令他们终身受用:申请大学时派得上用场,找工作时也派
得上用场。我用以下四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9练习写作从语法开始
  步骤一 写作之始——语法
  学校的上课时间是从上午8点开始,不过,我们班大部分的学生都自愿提早上课,8点前就已经
在位置上坐好了。这时,黑板上已经写着语法作业,练习题也放在课桌上(虽然语法书被没收了,
但要在教师用品店找到有关语法的练习册还是相当容易的)。
  我们每个早晨都是从语法练习开始,学生会进行找出合适的名词或选出正确的时态等练习。在
点名以前,孩子们已经在做语法练习了,在收家庭作业以前,连分心去想其他事情的机会都没有。
我会和他们简短地道声早安,告诉他们接下来的一天有哪些令人兴奋的内容。但是我们一定会在8点
零1分之前,当其他班级的学生还悠然从我们教室旁漫步而过的时候进入状况。在第56号教室,我们
不浪费时间。就算只是在一天的开始浪费几分钟,一整年下来这几分钟也会累积成二三十个小时。
我们的孩子禁不起这种浪费。
  孩子们用功读书的理由大致可分为下列三项。首先,很多学生慢慢喜欢上语法。对班上的学生
来说,英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他们认为学习正确书写这个新语言的规则是很有价值的事情。他们
看到自己在进步,而且,因为置身第56号教室让他们感到自在,他们不怕犯错。他们知道没有人会
嘲笑或斥责他们。
  第二个理由是不用带功课回家。在课堂上,孩子们有30分钟的时间回答20个问题。我用大约5
分钟教授语法技巧,在确认孩子们都听懂了以后,大概还剩23分钟让他们答题。只要是在课堂上没
完成的,都算家庭作业。因此,他们知道利用上课时间全部写完比较好,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
问同学和老师,而且在教室写出来的作业质量比在家里写的好。因为家里有兄弟姐妹吵闹,电视机
又整天大声开着。
  此外,孩子们想在课堂上写完功课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称为“恐怖重写”的东西。之所以有
“恐怖重写”这个构想,是因为以前的学生曾抱怨上课时交的作业,不管是哪一种,最后都脱离不
了下列三种结果:作业发回来了,分数很高;作业发回来了,分数很低;作业根本没发回来。在第
56号教室,学生们不会拿到低分。我要求学生至少要答对九成语法题才算过关,否则就重写。没有
处罚,也没有羞辱或类似的事情。我只是要他们一次又一次地重写作业,直到熟悉作业所练习的技
巧为止。刚开始,班上差不多每个人每天都在重写语法作业。到了第二周,只有两三个学生需要每
天重写作业。“恐怖重写”让孩子们了解,第56号教室是一个认真看待学习的地方,所以他们最好
注意听讲、努力理解、提出问题,在第一时间就把该学的都学起来。
  第二天早上,在学生做新语法作业时,我指派的小老师会收取前一天的作业,并在下课时精确
地订正作业,列出“恐怖重写”名单。当名单贴在教室前方时,正确写完作业的学生会发出非常兴
奋的感叹声或得意地大叫起来。我最感动的部分就发生在几分钟后,在欣喜和失望都结束后,熟悉
作业上语法技巧的学生会坐到不会的同学身边,帮助他们回答不会的题目,同时鼓励对方在当晚或
第二天有更好的表现。
  20 雷夫写作训练之每周作文
  步骤二 每周作文   
  每周作文和每月读书心得起源于我年轻时曾犯的错误。在小学任教的我,常和就读于初中或高
中的毕业校友聊天。他们很怀念第56号教室,会把我做得好的部分告诉我,也会指出可以改进的部
分(这点更重要)。我曾犯过许多错误,其中之一是未能协助学生了解时间管理的重要性。我要学
生们写的家庭作业都是第二天就要交的。最近几届毕业的学生给我一个建议:如果把部分作业改成
周末前甚至月底交会比较好。这么一来,学生们就能学着在作业累积成堆之前开始做功课。
  另外还有“每周作文”和“每月读书心得”。这两项计划在设计、评分,以及教学方面的难度
,都比语法练习更高。但是学生可以通过这两项计划学习时间管理,同时加强写作技巧。
  每周作文
  我在每个星期五都会出“每周作文”的作业给学生。这些短文大约一页长,题材包罗万象,从
严肃到搞笑都有。我可能会在这个礼拜要孩子们权衡《人鼠之间》中乔治杀死蓝尼的决定,第二周
则要他们想象如果喝下隐形药水,会想在药水发挥效力的24小时内做什么,并且把想法整合成一页
长的作文。无论作文的主题是什么,交给我的作文都必须符合语法、单词、句型,以及结构完整等
原则。我要他们做的,正如弗兰西斯•培根所说的,是精确的。
  在周五指定题目并于第二周缴交作文的理由有两个。首先,孩子们可以利用周末写作。当然,
他们不一定要这么做。我鼓励他们多花些时间和家人、朋友相处、打球放松、尽情开怀大笑。但就
算他们周末花一两个小时写作文,还是有几十个小时可以玩乐。“每周作文”给了学生们一个尝试
在玩乐和工作之间取得平衡的机会。
  其次,这么做让我有时间细读学生的作文。我没办法在上了整天课之后的夜晚仔细批改作文,
因为我第二天还有很多课程要准备,家人也需要我的照顾。疲倦或忙碌使我无暇妥善照料每一篇作
文。在星期一早上之前,我已经细读过每篇作文,学生在发还的作文上可以看到对他们有帮助的评
注。如果我要他们认真写“每周作文”,我就必须让他们知道我重视他们的写作。
  我还会利用周末做另一件我认为极为有效的事情:即选出几篇作文,把批改之前的文字(包括
错误和其他部分)原封不动地打出来。在星期一早上,我不给学生出语法作业,而是请他们阅读上
周交给我的两三篇文章。当然,我会先将作者的姓名删去,避免尴尬。
  学生们的写作在几个星期内有了长足的进步。通过阅读同学的作品,他们开始懂得如何区分写
作的优劣。在学年结束前,我带的五年级学生已经很少出现单词、语法或句型错误,甚至能巧妙运
用不少更细微的写作技巧,例如避免垂悬修饰语前后分句的主语不相同时,主语要保留下来;若是
不小心删去时,被修饰的词就会找不到主语修饰,像悬挂在半空中一般。。我没有做任何事情让他
们变得更聪明——我这个老师还不够优秀,做不到这一点。但是通过经常的写作和阅读同学的作品
,孩子们的写作进步了,而且他们也乐于写作。
  我们班从不轻易放过任何评估写作的机会。实际上,就在撰写本书期间,有位同事对我大发雷
霆。她认为我没有帮她的某个学生解决问题,让她很失望。某天早上,我桌上的电话响起,她在话
筒另一端对我大吼大叫。到了午餐时间,我在信箱里发现一张字条。嗯,确切地说,是一封咒骂信
而非字条。信上抨击我是个自吹自擂、令人讨厌的家伙。
  我可以选择回信,但是我替那张字条找到了更好的用途。我帮每个孩子复印了一份,请他们针
对写作进行讲评。他们在热情方面给了高分,但认为语气需要改一改。他们还建议我写上些评语还
给那位老师,但我婉拒了这个提议。
  21 雷夫写作训练之每月读书心得
  步骤三 每月读书心得
  和“每周作文”一样,“每月读书心得”也是既能让学生学习时间管理,又能增进写作技巧的
有效办法。当然,没有任何一种读书心得模式能完全适用于每个班级和每位学生。这是我们第56号
教室的做法,对我们有效,各位可以视需要加以修改,或许也会对你有所帮助。
  在读书心得方面,我指定学生阅读难度较低的书籍:我在课堂上带读的书本难度太高了,大多
数学生都无法自行读懂。我提供了纽伯瑞儿童文学奖的作品和其他易读且杰出的小说,让每位学生
自行选择。阅读能力落后的孩子可以挑选由贝芙莉•克莱瑞所写的简单作品。书单上的小说有一个共
同点:它们都是趣味横生、深受儿童喜爱且引人入胜的作品。不论学生读的是《幻象天堂》、《碧
祝丝与雷梦拉》(Beezus and Ramona),还是《波普先生的企鹅》(Mr.Poppers Penguins
),每个孩子读的一定都是好书。
  我们班的每月读书心得分为几个小单元,每个单元都反应了小说中的某个元素,包括主角、反
派、冲突、故事背景、情节、高潮、结局,以及主题。为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我以《绿野仙踪
》(The Wizard of Oz)为例——我们班大部分的学生竟然从没听过这本书!
  我选择《绿野仙踪》是因为它的故事非常清楚,能帮助孩子们快速理解上述概念。桃乐丝是主
角,邪恶女巫是反派。冲突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相对于人和自然、人和自己或社会之间)。故事背
景是堪萨斯州的一座农场和奥兹王国。高潮发生在邪恶女巫被水攻击时。故事的结束则是当桃乐丝
和她的朋友们实现了他们的愿望之时:稻草人得到了会算数的头脑,锡铁人得到了心,胆小的狮子
得到了勇气,而桃乐丝也回到了温暖的家。当然,主题的部分对孩子们来说也不难,因为桃乐丝重
复说了很多遍:“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比得上温暖的家。”
  接着,全班开始一起读该年度的第一本书——通常是拉斯金(Ellen Raskin)的《威斯汀游戏
》。这是一部极为有趣的儿童谋杀推理小说,我们班读得津津有味。然后我把该书的一份读书心得
发给孩子们看,用实际范例帮助他们了解在读完当月所选择书本、撰写读书心得时,我希望他们怎
么做。
  当然,孩子们第一次交的读书心得总是错误百出,就算有了可依循的范例,还是会出现数不清
的单词、语法、时态,以及句子结构错误。他们在分析方面也有误差,经常认错主角(例如,以为
《人鼠之间》的主角是蓝尼而非乔治),或在做情节摘要时把整个故事详述一遍。但这不要紧,因
为他们才试第一次。我至少会花一个星期改完这些读书心得。这时,孩子们则着手进行下一份心得
。在他们收到批改后的第一份心得,知道怎么写会更好的时候,就能用我的评语来改进第二份读书
心得。经过了一年,学生们大多能交上优异的报告,并读完10~12本好书。
  每月读书心得的另一个好处是使“我做好了”这句话销声匿迹。少数写完历史或数学作业的学
生就常常这么回答,不过,对于每月读书心得来说,要回答“我做好了”可不容易。
  雷夫:约翰,真的吗?你已经把书看完,准备要交每月读书心得了?
  约翰(很心虚的样子):嗯,还没。我现在就开始准备。   
  无论对老师还是家长而言,帮助学生完成每月读书心得都是件不容易的事。挑选能吸引儿童阅
读的书本是一项挑战,评分和写下有帮助的评语也很花时间,但若能确实执行,孩子们就能在阅读
、写作,以及批判性思维方面有所提高。这么做很辛苦,但很值得。以下是我班上学生所写的读书
心得。      
  22 美国小学生如何写读书心得   
  汤姆历险记   
  马克•吐温著
  主角
  汤姆•索耶是这本小说的主角。他大约12岁,住在密西西比州圣彼得堡的一个小镇。他想要成为
亡命之徒,不喜欢上学,也不喜欢上教堂。波丽阿姨对他感到很头痛,而和他只有一半血缘关系的
弟弟席德,是他讨厌的对象。
  反派
  乔是故事中的反派。乔有一半的印第安血统,是个抢匪和杀人犯。他杀死罗宾森医生之后,又
计划攻击一名有钱的寡妇。他非常贪婪,而且对镇民们怀恨在心。
  冲突
  这是一个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汤姆想要拿到乔偷走的12000美元,而乔想要杀死寡妇道
格拉斯并逃之夭夭。这两个角色的愿望都无法实现,所以产生冲突。
  故事背景
  故事发生在19世纪30年代密西西比州的一个小镇。背景对这个故事很重要,因为故事中的小镇
代表了马克•吐温从小生长的地方,而书中的许多角色都是作者根据他所认识的人改写而成的。小镇
的用语、迷信,以及文化都是故事中的重要元素。
  情节
  汤姆•索耶是个淘气又好笑的男孩,生长在19世纪30年代的密西西比河河畔。他常常顶撞波丽阿
姨,让爱护他、养育他的阿姨吃足苦头。汤姆是个聪明过人的男孩。他用妙计让朋友自愿帮他漆围
墙,又从朋友手中骗走荣誉卡,换来教堂的《圣经》。
  汤姆不是个好学生,而且常常逃课。他喜欢女生,还为了贝琪•余契尔离开了爱咪•劳伦斯。他
最要好的朋友是乔•哈柏和哈克•芬恩。哈克是镇上酒鬼的儿子,也是所有大人讨厌的对象。孩子们
尊敬他,因为他是镇上惟一不受拘束的男孩。
  汤姆、乔、哈克三个人计划到处冒险。有一回,他们从家里跑出去,到杰克森岛上露营。镇上
的人以为他们已经死了,没料到他们却出现在自己的丧礼上,把镇上的人吓了一大跳。
  有天晚上,汤姆为了想治好身上的瘊子,于是带了一只死猫到墓地去,迷信的做法,认为扔死
猫可治好瘊子。恰巧看见乔杀死罗宾森医生。波特,一名和善的酒鬼,被控谋杀罗宾森医生。汤姆
在审判时出庭作证,救了波特,但是乔逃走了。汤姆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觉,担心乔会来杀他。
  一天,哈克和汤姆在找被人埋藏起来的宝藏,偶然间走进了一间“鬼屋”,发现乔和他的伙伴
把偷来的钱藏在某处,总共有12000美元,都是硬币。他们计划跟踪窃贼,把他们的钱偷过来。
  后来,贝琪•余契尔计划办野餐,还设计了一个洞穴探险活动。野餐结束后,孩子们都回家了,
却不知道汤姆和贝琪在洞穴中迷路了,不但没跟上大家,而且危在旦夕。汤姆发现乔就躲在洞穴里

  汤姆终于逃出洞穴。镇上的人已经把洞穴封闭起来,根本不知道这么做等于杀死了乔。汤姆和
哈克成为英雄,还拿到了乔的宝藏,名利双收。
  高潮
  乔的死是本书的高潮。汤姆在审判后说,乔一日不死,他就一天不得安宁。当镇民们再次进入
洞穴,找到乔的尸体时,他的梦想也成真了。汤姆再也不用担心这个男人会来找他麻烦了。
  结局
  在故事的最后,汤姆告诉镇上的人说他和哈克已经发财了。这两个男孩用马车运了12000美元
到镇上,让镇民们大吃一惊。哈克将和寡妇道格拉斯同住,而汤姆也成为了镇上的英雄。
  主题
  马克•吐温曾写道,这本书的主题是让大人回忆起当年还是小孩时的感觉。本书呈现出孩子们各
种好笑的行为,提醒着我们在进入“文明”之前可以享受到的乐趣。
  这不是一份完美的报告,但对一个英文并非母语的五年级学生来说,已经是个好的开始。写读
书心得的方法虽然很多,但我班上的学生们都认为上述的形式不但周密、有挑战性,而且很有效。
  23 雷夫写作训练之少年创作计划   
  步骤四 平装书作者:少年创作计划
  “少年创作计划”不适合怕苦的人。它很难成功,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耐心,而且可能会把人
累垮。不过,我向你透露一个小秘密:我20年前教过的学生曾在我的要求下完成数百项作业,然而
,经过这么多年还保存完好的,只有“少年创作计划”的作品。由此可见这项作品在孩子们心中的
重要性。
  “少年创作计划”的构想并不复杂。基本上,每个学生都有一年的时间来完成一本书,完成书
籍的方式不止一种。以下和各位分享的是第56号教室实行少年创作计划的几项守则。
  教室应该是学生主要的创作地点。这样可确保作品出自学生之手,而不是由操心过度的家长、
兄姐或家人共同的朋友代劳。这样的做法也能让孩子们慢慢写,不要急。如果要求孩子们利用假期
写故事,那么故事一定是在最后一两天的晚上匆忙赶出来的。从教师的观点来看,一次收到30份左
右的故事(其中不乏长达二三十页者)也是不切实际的,因为你绝对找不到时间细读每一篇故事。
  我会在每周选两三个下午拨出30~45分钟给孩子们创作,并利用每次的创作时间和五六个学生
们讨论。我要他们讲述正在写的故事,并且把已经完成的作品给我看看。这样一来,我可以在写作
的过程中帮他们改正语法和单词错误。所谓预防胜于治疗,最后编辑校对时就省事多了。我也和小
小作家们谈他们创造的角色。孩子们往往会把重心放在故事情节,而忘记好的故事通常是围绕着我
们所关注的角色发展的。我一方面使树林成为充满魔力的地方,一方面也提醒孩子们多着墨于走进
树林的各个角色。
  偶尔,我会请班上的学生三四个人一组,分享彼此的故事并互相订正写作错误。这么做对每个
人都有好处。订正者在助人的过程中学到更多写作相关事宜,作者得到建议,而我则省下了时间:
草率犯下的错误都已经在最后交稿前排除了。
  许多老师会对故事主题制定基本规则,也就是画一条不准学生跨越的线。有些老师不准学生写
血腥或残忍的故事,有些老师不准故事出现“他们醒来,发现一切都是梦”这样的结尾。但我们要
明确:重点是保持弹性,并且在写作过程中应用所学。
  你可以在过程中鼓励孩子使用比喻。如果孩子们写到一个角色感到很害怕时,你可以问他:“
这个角色有多可怕?像在一个快要爆破的气球旁那么可怕吗?”你可以让孩子们知道写作蕴藏着多大
的乐趣。毕竟,这是计划,不是作业。创作故事和测验题、每周作文,及科学实验不同。创作可能
是孩子们惟一能完全掌控的事情——包括角色、措词,以及情节转折。你可以提醒孩子们,莎士比
亚(Shakespeare)、马克•吐温、塞万提斯(Cervantes)、约翰•斯坦贝克也曾经是创作少年。你
的学生在长大之后可能会写出广受世界各地读者喜爱的作品。
  写作和编辑完成后,孩子们将故事存成电子稿,并在部分版面留白,作为插画之用。绘画的部
分另外进行,完成后再贴到书上。如此一来,孩子们可以试画各种图案,最后选出最合适的贴在印
出来的书稿上。孩子们设计的图片充满创意,有的会在翻页时跳出来或打开,让读者们赞叹不已。
  书籍的装订可以请厂家帮忙,不过我比较喜欢在课堂上装订。孩子们用硬纸板制作书的封面,
利用自粘薄膜、胶水、护条来装订。这很费工夫,但我发现孩子们很喜欢从头到尾完成一本书的感
觉。
  不过,让我们认清事实吧,写作可能是最难教的一个科目。不但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
有语言障碍和莫名其妙的学校政策从中作梗,也难怪为数众多的好老师都宣告放弃,根本不教写作

  我记得在12月的某一天,我改读书心得改得快睡着了,于是打开一封学生寄来的卡片,卡片上
头写着:Mery Kirstmas, Raft.这句话的每个词都拼错了,应该是Merry Christmas, Rafe.(雷夫,
圣诞快乐)。我猜,我和他在一起的这五个月并未对他产生多大影响。
  但是,如果你不放弃,写作说不定会成为开启孩子心扉的钥匙。我们想要和孩子们建立沟通渠
道。虽然有时我们通过玩传接球、阅读,或解决问题建起和他们之间的桥梁,但是写作的力量却有
可能改变生命。孩子们常常会写出他们不好意思公开表达的事情。以前班上的一个女孩,就提到了
她的红球。球上有张笑脸……(详见《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


第五章 加加看

  24 如何让孩子爱数学
  数字的研究是门极端的学科,孩子不是爱它,就是恨它。当被问到对数学有何感觉时,会耸耸
肩表示中立的学生非常少。
  在城市的小学里(我所任教的学校就是其中之一),测验分数往往遵循一种可预测的模式。很
多学生的母语并非英语,因此阅读测验的分数很低,但是数学成绩却好得多。这没有什么神秘的。
数字是全球通用的语言,对于英文说得不好的人来说,计算和乘法表比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或兰斯顿•休斯(Langston Hughes)20世纪20年代在以颂扬黑人生活及文化为宗
旨的哈林文艺复兴运动中,最重要的作家及思想家之一。容易亲近多了。
  不过,很多小学时期数学很好的学生在进入高等数学的领域之后就开始节节败退。对那些曾表
示喜欢代数、几何等学科的学生来说,这就是一个无法理解的谜团。很少学生会叹气说:“我以前
历史很好呢。”但我们却常听到学生沮丧地大叫:“我以前数学很好,真的!”为什么会这样?
  现在的学生为了准备考试而忙得不可开交,对数字往往没有切实的理解。因为标准化测验对于
各校的重要性越来越高,所以学生就反复练习着乘法表和只以计算为基础的解题方法。老师们还教
学生解题“技巧”,导致学生虽然会算正确答案,却搞不清楚自己究竟在做什么。这样,惟一的成
果就是:他们的测验成绩很好,大家都很高兴。
  但这不应该是我们教数学的终极目标。我们应该要孩子了解数字的威力,明白数学和他们的生
活息息相关,而且趣味无穷。只训练学生通过考试,就像依照巴甫洛夫学说训练狗一样将人的理念
和精神、一切智力行为以及随意运动,都视为对信号的反应。,只会让升上中学就开始讨厌数学的
故事一再重演。
  我在前面几章谈过恐惧,对孩子而言,数学课想必是特别吓人的。没有人喜欢被看起来很笨,
而数字的精确性可以让人变得谦逊。我常提醒年轻老师说,恐惧感在数学课蔓延的速度,往往比其
他科目来得快。上历史课的时候,学生如果答错,老师很容易把不正确的答案变成鼓励性的建议。
如果学生被问到对林肯总统有何看法,而学生回答林肯是个伟大的驾驶员时,我可以评论说:“从
某个角度来看,林肯确实是个驾驶员,他带领我们的国家安全穿越风暴。”但如果学生说2+2=5,
其他同学都会知道他错了。这么看来,数学确实有它吓人的地方。
  很遗憾,我见过太多小学老师是这样上数学课的:
  各位同学,请打开课本,翻到第142页,上面有500道乘法,算完以后翻到书本的最后一页,也
就是第543页,上面还有500道乘法。请大家安静做题目。
  如果你是这么做的老师,你一定爱死这些孩子了,因为他们都会乖乖照做,一句抱怨都没有。
但是我有个问题:如果小孩会算10个乘法题,为什么要他做500题?如果他连10题都不会算,那么要
他做500题的意义在哪里?这种反复练到兴致索然的惟一真实目的,是让老师落得轻松。我就发现数
学课其实有更有效的教法。无论我教的是什么技巧,我都以重质不重量的原则,出较少的题目让学
生练习。因为我没把整堂课的时间拿来做基础运算,所以有时间来帮助孩子理解数学,学着喜欢数
学。各位可以在各个班级里、家里的餐桌上,或是开车接送孩子们的途中进行以下三项活动。
  Buzz
  孩子们和我都喜欢玩Buzz,这是个10分钟长的数学练习,可以有各种变化,我每个礼拜都会和
学生玩上好几次。全班起立,我随便选一个数字——假设是3好了,他们不可以把我选的数字大声说
出来,在游戏过程中只要出现3,就要用Buzz这个词来代替。接着全班开始数到100,学生要依序念
出下一个数字。例如,如果选, 3当Buzz,第一个学生会说“1”,第二个学生说“2”,第三个学生
说“Buzz”,下一个学生则说“4”。下一个说数字的人是由我来指定,而不是按照顺序。这么一来
,玩游戏的时候每个人都要专心注意下一个数字。以数到100为例,遇到23和73的时候都要说Buzz
,因为这两个数字里面都有3。答错的学生就坐下来,看看数到100的时候还有谁站着。这个游戏到
了“30”时就变得特别刺激,因为接下来的10个数字都要用Buzz回答。   
  25 绝妙的美国小学生数学游戏Buzz
  学生们要很专心:在这一连串数字以后,被指到的人要在正确的时机说出40才可以过关。
  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你可以加入新的元素(例如乘法或分数)来挑战他们。举个例子,如果禁
忌数字是6,那么孩子们可以这么玩:   
  1
  2
  3
  4
  5
  Buzz(不可以说6。)
  7
  8
  9
  10
  11
  Buzz(不可以说12,因为是6的倍数。)
  13
  14
  Buzz(不可以说15,因为1+5=6。)
  Buzz(不可以说16,因为里面有6。)
  17
  Buzz(18是6的倍数。)
  我们也可以换另一种玩法,例如不让学生说质数。看到学生在轮到自己的时候绞尽脑汁思考的
模样,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你会看见他在心里默默运用着四则运算的规则,然后说出数字或用
Buzz代替,这个时候其他30多名学生会安静地等着。他专心在算,而大家也都给予尊重,因为每个
人都遇到过这种状况。当学生最后说出“91”的时候,我问全班同学他为什么不用Buzz来代替。学
生们回答:13×7=91。这个回答在, 我听来就像音乐般美妙。这个游戏带来的欢笑和兴奋感受,以及
让学生们学到的许多事情,都是做练习题无法达到的。
  玛西•库克(Mercy Cook)   
  如果你知道玛西•库克是谁,那么你应该已经知道她是协助学生理解数字方面的天才。她的确就
像广告上所说的那么棒。
  不熟悉玛西的父母和老师可以上她的网站wwwmarcycookmathcom看看,你们不会失望
的。
  我在20多年前的一次教职员发展会议中遇见玛西,因为她,我在协助孩子理解数学的方法上有
了改变。我用她发明的两种方法使数学课更有趣、更不吓人,而且更有意义。
  心算暖身
  不少老师羡慕第56号教室在转换上课科目时很流畅,我们一点都不浪费时间。我们班的数学课
一定从心算开始,同时搭配使用玛西在她网站上大力推荐的“数字砖”,这么一来,从其他科目转
换到数学课
  的过程就会顺畅许多。每一个数字砖都是一英寸见方的方块,上面分别印着数字1到9。从0到9
的一整组数字砖要一美元。我在很久以前就买了35套给学生使用,让他们用密封袋收好放在抽屉里

  在语法课结束时,我要学生把作业收起来。在他们收作业的同时,我们宣布一个心算题。这么
做就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他们一边听问题,一边安静地把语法作业收起来,并且把数字砖拿出来
放在桌上。宣布心算热身题的优点是让全班一同参与。解出答案时,每个学生都会选出他认为对的
数字砖,高高举起。我没有叫任何人回答问题,所以没有人必须站在聚光灯下,也不会有伴随尴尬
而来的恐惧。看着全班学生高举着答案,我马上就知道谁已经会了,而谁需要协助。幼稚园学数数
儿的小孩可以玩这个游戏,学三角函数的初中生也可以用它来找余弦。   
  雷夫:好,孩子们,每个人心里想着7(他们照做了)。
  乘以4(孩子们默默地想着28)。
  加倍(56)。
  减50(6)。
  给我看答案。   
  学生们立刻把6的数字砖拿起来。
  我很喜欢把其他主题加到心算游戏里。我们想要孩子们知道的数字是那么多。   
  雷夫:从美国的州数开始(50)。
  加上一打(他们现在想着62)。
  减去最高法院的法官人数(孩子们减去9得到53)。
  加上半个月的周数(有两周,现在孩子们得到55)。
  除以11,然后给我看答案。   
  每个学生都把5举起来。孩子们能在脑中牢记这么多的讯息真让我感到惊讶。   
  雷夫:从一加仑有几品脱开始(8)
  加上棒球赛的局数(17)
  乘以厘米之于毫米的倍数(170)
  减去美国参议员总人数(70)
  减去半打(64)
  给我看平方根。   
  数字8闪电般快速出现。
  在学年结束之前,我班上的学生学会了公制单位、分数,以及各种帮助我们记忆科学、历史以
及文学的数字。这个简单的小游戏帮孩子们热身,让他们开心又充满活力。在专注于当天要学的技
巧之前,他们已经充分做好了学习的准备。
  我见过优秀的老师们利用这个游戏加强学生对几何和三角函数、元素周期表,以及美国历史中
重要日期的记忆。它玩起来简单,花的时间也不多,而且让孩子们乐在其中。许多学生也会自己玩
这个游戏,并替全班设计问题。
  26 玛西•库克数字砖问题   
  玛西•库克数字砖问题   
  玛西•库克为各个程度的学习者研发了书籍和课程。她所贩售的“任务卡包裹”里有20个独一无
二的问题,每个问题都是针对某个特定技巧和搭配数字砖进行心算练习设计的。
  最基础的任务卡是设计给年幼的学生学数数儿用的。卡片上有动物或物体的图像,图像旁边则
有一个让学生放入正确数字砖的方格。在每张卡片上,这10个数字砖都不能重复使用,以便学生自
行更正。如果孩子认为数字3是答案,但是数字3已经用过了,那么他就知道有地方弄错了,接着根
据这些线索去移动数字砖,不需要划掉或清除答案。
  更高级的任务卡着重于算数或其他技巧。每张卡片所教的内容并不只是基础的计算而已——卡
片特别之处是,学生在玩的时候必须针对一系列的任务进行评估。
  下图的卡片范例上有5个题目。学生手上有10张数字砖,每张数字砖都有对应的方格。请看范例
左下角的题目。我们可以用4和3来解题,因为4×8=32。但是,这题也可以用9和7来解,因为9×
8=72。学生必须同时解开5个题目,才能找出每个数字砖究竟该放在哪个方格。正中央的题目有很
多种解法,因为0被任何数字除都等于0。做题目的人被迫尝试多种解题组合,直到发现和个别空格
相应的正确数字砖为止。经验、能力兼备的学生马上就能看出右上角的题目只能用1和8来解。虽然0
×8=0,但因为0的砖块只有一个,所以这个答案不可能是对的。
  反复练习到毫无乐趣可言的学生不是知道答案,就是不知道答案。相对于此,玛西•库克所设计
的课程既丰富又有深度,提供给我们另一种选择。她的教材确实增加了数学课的趣味:在帮助落后
学生复习基础概念的同时,也让程度好的学生有所提高。很多五年级学生都会做分数相加的题目,
但是他们能把每一块数字砖都派上用场,找出三组相当于1/4、1/3,以及1/2的分数吗?玛西的工具
强调数学的乐趣和学无止境的道理。我班上优秀的学生都明白,数学方面的优异表现来自于学习的
过程,而非上完每一章时要进行的考试。
  此外,玛西的课程大多包括了多样化任务和多组数字砖。我常常让3个学生一起用30块数字砖解
题,每 块数字砖都要用到一次。如此一来,孩子们不只做了数学题,还学着分工合作。他们学习倾
听彼此的意见,也从中增进沟通技巧。突然之间,这项作业超越了数字的世界,孩子们发现他们置
身于一个魔法天地。在那里,勤勉、思考以及快乐合为一体,创造出我们理想中的高质量教育。
  显然,数学题和游戏只是个开始。我将在后面的章节讨论更多进阶的思考技巧。但重要的事情
要先做:孩子如果想未来持续在数学这一科有好的表现,就必须真正爱上数字。就像阅读一样,优
秀的孩子在任何时间都找得到数学的乐趣。数学不是周一到周五早上9点半发生的事情,它每时每刻
都在我们身边。
  最近,孩子们和我访问了芝加哥,为某个商业团体表演莎士比亚的作品。他们想要到硬石餐厅
(Hard Rock Cafe)小吃一顿,这是本班的一项传统。我们利用排演的休息时间冒着风雪从饭店步
行至安大略大道(Ontario Avenue)上的餐厅。孩子们很爱一边用餐,一边看着店里那些仿佛诉说
着流行音乐历史的各项纪念品、心里默默祈祷着老师会去买T恤送给大家。侍者到我们这桌来服务的
时候,我刚好去上洗手间。他见到一群孩子上门,就去拿蜡笔和菜单给他们着色。当他回来的时候
,孩子们咯咯地笑着解释说,侍者不需要在他们等待上菜的时候提供娱乐方式,因为他们可以自得
其乐。我回来的时候,孩子们正精力充沛地玩着Buzz游戏,而侍者就坐在我的位置上,玩得比孩子
们还起劲。他对我说:“真希望我读五年级的时候也有人这样教我。”


第六章 我们不会被骗第二次

  27 让你头大的测验成绩
   “这关系到你的一生!”激动的老师对露西尖声叫喊着。“你的未来就靠它了!给我坐下,闭
上嘴,给我认真一点!”露西今年9岁,即将参加本州的数学测验。
  我目睹了这一切。后来,露西告诉我最让她害怕的,是她的老师整个人失控,甚至对她吐口水

  标准化测验已经成为本校的梦魇。在沉重的测验包袱下,老师们再也没有充分的时间好好教授
学生应该精通的科目。孩子们因为参加测验而疲惫不堪,最后累得连自己的测验分数都不在乎了。
这种情况衍生出许多悲哀的讽刺,其中最深刻的是:标准化测验旨在帮助孩子们成功,却在实际上
加速了他们的失败。
  我们班级在标准化测验的表现很好。在本章稍后,我将与各位分享帮助学生准备这类考试的一
些方法。但我要先澄清的是:席卷全国各校的这股测验狂热,对于儿童开发学习和个人潜能是有害
的。
  我不反对测验,因为我们需要评估孩子们的学习状况。精确、公平、合理的测验能帮助家长、
老师,以及学生了解“已经精通”和“需要加强”的地方分别是哪些。拥有精确的数据对于教学与
被教双方都很受用。
  然而,现今考试制度已经出现问题了。我们把过多的上课时间花在考试上,导致孩子们对分数
越来越冷漠。例如,在2005年4月,我教的五年级学生参加了由加州政府所举办的史丹福九号测验
。此测验会将年度总和结果印在成绩纪录上。而学生们一直到10月才知道结果!足足等了6个月!他
们从来没有过检讨题目的机会,无法从答对和答错的题目中学到些什么。他们拿到的是对他们而言
什么意义都没有的百分点数字。最热衷于测验儿童的人,却创造出这么差劲的学习环境,这可真是
讽刺!事实上,许多受人尊敬的教育家都怀疑测验公司根本不在乎孩子们的表现,他们只想在成绩
不佳的学校身上大捞油水,利用我们对失败的恐惧日进斗金。请各位思考以下的情况:   
  ◎每周,我班上那些10~11岁大的学生们都要考拼写和词汇。
  ◎每周都参加州政府规定的数学测验。
  ◎每年参加3次州政府规定的自然测验。4~6小时就这么平白浪费了。
  ◎许多外籍学生要参加英语测验,以向学区证明他们能流利使用这种语言。
  ◎每年都要参加4次由学区举办的读写测验。每次测验占用大约10小时的授课时间。
  ◎每年参加4次由学区举办的数学测验。每次又占去1~2小时。
  ◎每年交给学区3篇作文。每篇文章至少要花一整天才能完成,而且孩子们从没看到过结果。
  ◎在每一学年结束前,学生们会花两个星期参加加州测验。
  容我模仿已故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当家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爱德华•R•默罗(Edward
R.Murrow)的口气说:“这就是事实。”如果你也认为我们的体系太荒唐了,那想想看,我们的孩
子会有什么感觉。即使如此,仍有许多孩子选择坚守阵地,证明他们的勇气和能力。
  在与各位分享帮助孩子们在这场战争中求生的诀窍之前,我要澄清一点:这些标准化测验只是
“为测验而测验”,除此之外什么都不是!报纸每年至少会刊出一次标准化测验结果,让大众看看各
校表现如何。这些测验分数对于学校的未来可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成绩不佳的学校经费会遭到删
减,并且列在观察名单上。   
  28 测验分数并不精准
  不过,请先暂停一下。这些测验分数并不精准:它们或许指出了某些趋势,但大部分的事实是
,州测验并未设置监考人员,通常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的——在教室里的,只有该班的老师
和学生而已。学生对我说,有的老师站在学生背后,暗示(咳嗽)或明示(用手指戳或耳语)答案
是对或错。如果测验有时间限制,老师干脆就让学生晚点交卷。
  负责阅读计划的读写指导员会在测验日之前和老师们碰面,并做出令人不敢置信的事情——把
阅读测验的题目拿出来给老师看(他们称此为“测验预览”)。老师们则在细读试题后把学生们需
要理解或记忆的单词逐一记下,再告诉学生会考什么,数日之后施行测验。
  “孩子们在测验时表现得比平常更好”,真是太神奇了!读写指导员事后可以利用这样的结果吹
嘘他们的训练系统多么有效。我知道有很多老师拒绝参与“测验预览”,然而不可思议的是,还是
有很多老师都参加了。显然,参加的老师已经说服了自己,认为在测验前公布答案的行为是可以接
受的。我们就坦诚一点吧。“告诉孩子们要考乘法,并教他们乘法来帮他们准备考试”是一回事;
而“要孩子们记得明天要考试,还说第一题的答案是432”却是另一回事,两者绝不能一概而论。
  如何学习
  尽管我们班的学生事先不知道会出什么题目,他们仍然在测验时有很好的表现。我们看待测验
的态度是很严肃的——本班班训中的一条,就是“凡是值得做的事情,就值得好好做”。不过,我
们不会花费大量时间准备特定测验。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学会有效的读书方法。
  多年前,我听了在曲棍球界素有“史上最伟大的球员”之称的“冰球皇帝”格雷兹基(Wayne
Gretzky)的访谈,并受到他深远的影响。格雷兹基谈到了他和他父亲的关系,特别是他如何在父亲
的教导下养成良好习惯的经过。格雷兹基小时候问父亲可不可以到外面去滑冰,他父亲的准许是有
条件的:不准随意滑冰,要练习特定的动作和射门。他在很小的时候就懂得要有效练习,不要浪费
时间,而这个早年养成的习惯也助他一臂之力,使他成为史上最伟大的曲棍球运动员。
  读书也是一样的。我教我的学生:怎么读比读多少更重要。所以他们知道,要达到有效的读书
目的,就必须“模拟考场情况”。
  有些认真的学生在准备词汇测验时的态度是用功用错地方的经典例子。他们自制字卡,在卡片
的一面写上单字,在另一面写上定义,有空的时候就自问自答一番。这个方法对有些孩子来说似乎
有效,但在我的经验中,考试表现不佳但发出“我有念书啊”等悲鸣的人数远多于前者。
  他们确实很用功,但没有采取有效的方法。应试时,学生必须在试题纸上写出单词和定义,自
制字卡是无法模拟这种考场情况的。作为老师的我们有义务让孩子们知道这一点。
  让我来举个例子。假设孩子们要参加数学测验,在测验前一天放学前,我一定会花时间提早讨
论当天晚上他们应该怎么准备考试,以及用什么态度做准备。我当天不会给他们留家庭作业。我们
之间的对话通常是这样的:   
  雷夫:各位梦奇津人《绿野仙踪》中住在奥兹王国的梦奇津人,是一群热心助人、负责、令人
喜爱,但身材矮小的好人。,你们今天表现得很好。谁记得明天会发生什么事?
  艾瑞克:明天有数学测验。
  雷夫:就这样?
  艾瑞克:要考整数。
  雷夫:既然大家不用写家庭作业,你们今天晚上很轻松啊,对不对?
  全班:不对!
  雷夫:那你们今天晚上要怎么过?你们会把数学课本拿出来看吗?
  全班:不会!
  雷夫:为什么?
  苏:因为我们明天不会看数学课本。
  雷夫:没错。那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
  苏:你会出题目考我们整数,我们要把题目写下来,然后解出答案。
  雷夫:苏,你说的完全正确。谁可以把他今天晚上会做的事情告诉我?
  艾德加:我会做第65页上的题目。这一页是对整章的复习。
  雷夫:可是你已经做过啦。我没有要你们再做一次。
  艾德加:我不是因为你要我们做才做的,是因为这一页的题目跟你明天会考我们的题目很像才
做的。我想模拟考场情况。
  雷夫:你在做题目的时候会听什么音乐?
  艾德加:我不会听音乐。
  雷夫:可是你很喜欢音乐啊,艾德加!
  艾德加:我是很喜欢音乐,但是明天考试的时候不会放音乐。我要在和考场完全一样的环境中
做题目。   
  29 这次孩子没考好,他的未来就完蛋了吗   
  雷夫:那你呢,雅各?
  雅各:我要做第262页上整数相减的题目。有些我没做到,要加强练习。
  史蒂芬妮:整数相减的题目习题本上还有很多,你可以做做看。
  雷夫:确实如此,你可以做做看。你有什么想法呢,薇拉瑞亚?
  薇拉瑞亚:也可以自己设计题目。
  雷夫:要是今天晚上遇到不懂的题目,该怎么办?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你们会怎么做?
  蓝迪:可以打电话给朋友。
  鲁迪:可以打电话给你。   
  杰西卡:我们明天可以早点来学校,请你帮忙。
  雷夫:我一定会帮忙的。还有,我认为你们今天晚上应该熬夜准备到半夜。
  全班:不对!
  雷夫(假装很震惊的样子):真的吗?为什么?
  全班:我们要早点去睡觉,因为睡眠很重要。如果我们精神很好的话,明天就会考得比较好。
  这些都是用有效方法学习的孩子。他们已经做到了如道德第四阶段所要求的,他们读书是为了
自己,不是为了别人。他们做好了准备,而且心情很放松,在考场上也有出色的表现。
  结果
  父母和老师可以通过讨论考试结果来帮助孩子,让孩子明白“行动”和“成果”之间的相互关
系。然而,当全国的注意力都聚焦在测验上时,我们往往会在孩子身上施加过大的压力。这不但让
孩子们过着悲惨的生活,也降低了他们做出最佳表现的机会。
  有些老师对学生说,他们的未来决定于测验的分数;有些老师提醒孩子们,表现不佳会让父母
与老师颜面扫地。在第56号教室,我会告诉孩子们几件可以帮助他们放松的事情,以便考场上有更
好的表现。
  首先,我要他们告诉我,以前他们考不好的时候老师都怎么发火的恐怖故事。我们常常讲到笑
翻天,因为这么做有助于放松。接着,我向他们说明一个重要的概念:测验就像温度计,它是一项
测量工具,就这么简单。只是它测的不是温度,而是对某项技巧的理解。我会提出一个问题:要是
他们某次数学没考好,会有什么实际结果?他们的未来是不是完蛋了?第二天太阳是不是照样升起?孩
子们需要了解,一次没考好并不代表是世界末日。爸妈还是爱他们的,我也是。如果学生在某次乘
法测验中表现不佳,只代表着一件事情:他还不了解这个技巧,而我很愿意再为他讲解一次。从“
信任”的主题上看,我说到做到。我前后一致的行动让孩子们知道我不会放弃他们,也不会因为某
一次测验的分数生他们的气。身为大人的我们,必须努力帮助孩子们安全渡过分数的陷阱。
  父母和老师必须牢记在心:绝对不可拿某个学生的测验分数跟另一个学生相比,一定要用学生
自己过去的表现来衡量他现在的进步。世界上总是有更会阅读、数学更强,或棒球打得更好的人。
我们的目标是开发每一位学生的特质,尽可能让他成为一个特别的个体。身兼教师和父亲角色的我
,也一直在学习和改进当中,我会用自己过去的行为作为标准来衡量我的成功或失败,但从来不拿
自己和另一个老师或其他父母相比。   
  30 了解一些应试技巧还是必要的
  应试技巧
  许多好老师都会协助学生了解“很会考试”的重要性。考选择题的时候,“会不会考试”往往
对成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SAT可能是最好的例子:因为应试技巧对考试时学生的影响也很大,有助
于理解力的提高。我通常用以下的几个策略帮助学生解选择题。
  上数学课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孩子们因为觉得自己很聪明而爱上它。在我们玩完心
算游戏或是一轮Buzz之后,就开始做一种很特别的题目。题目可能简单如加法,也可能复杂如代数
,我通常会在教完技巧后出10~15个题目给孩子们练习。例如,在出题给孩子们自己算之前,我会
在黑板上多出一道题目:
  63
  +28   
  A
  B
  C
  D   
  雷夫:好,同学们,假装这是你们史丹福九号测验的题目。我们都知道,史丹福九号测验会决
定你们未来的快乐、成功,还有你们在银行里有多少钱(孩子们咯咯地笑了)。谁知道答案?
  全班:91。
  雷夫:很好。我们把91放在选项C。有谁可以告诉我选项A会是什么?
  伊索:35。
  雷夫:太棒了!为什么是35呢,伊索?
  伊索:好让把加法弄错成减法的学生选。
  雷夫:完全正确。谁来给选项B设计一个错的答案?
  凯文:81。给忘记进位的学生选。
  雷夫:又说对了。班上有没有很聪明的侦探会给选项D设计答案?
  保罗:811可以吗?给乱加一通又忘记进位的学生选(全班大笑)。   
  在第56号教室,孩子们知道选择题是精心设计的结果,在正确答案以外的其他选项很少是随便
  填写的。设计考题的人都是预测学生会在哪里犯错的专家。当孩子们在解题过程中出了错,然
后看到选项里有他所算的(不正确)答案,就会认为自己一定没错。我们班的学生喜欢扮演侦探,
“找出”以及“回避”潜在陷阱的过程让他们乐在其中。
  如果数学测验有20道选择题,第56号教室的孩子们会视之为80道题。他们的任务是找出20个正
确答案和60个不正确答案。听见班上学生在标准化数学测验中发出的声音,总让我情绪异常激动。
最常听见的声音是发现陷阱的“咯咯”轻笑。因为孩子们很爱这种识破测验陷阱的感觉,所以才会
在发现一个又一个陷阱时忍不住笑出声来。
  提高应试技巧的下一个策略,与订正模拟考题的答案有关。我们不能只是说出答案让他们自己
打分,这样会错失强化学生能力的良机——“订正答案”就是一个好机会。
  在第56号教室订正答案时,假设我问第17题的答案是什么,学生不准只回答C,回答的人必须
解释选C的理由,并进一步说明为什么不选其他答案。这么一来,孩子们被迫要检查、考虑、分析该
考题的所有选项。如果我们改的是“阅读练习”,孩子们就必须告诉我选A是因为“可以在第二段第
三行看到问题的答案”,还必须说明为什么其他的答案是错的,以及其他选项的用字遣词如何让学
生不经意掉入陷阱。      
  以口述方式批改模拟考分数,等于是带着孩子们预演考场上的独自思考过程,从而有效模拟考
场情况。我们必须经常敦促孩子们多多运用批判性思维,要求他们为自己在课堂上说出的答案提供
合理解释。在对待模拟考的严肃态度中,孩子们学会了用相同的魄力一一击破真正的考题。这样的
魄力将成为他们能力的一部分,而他们所学会的应试技巧也将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助他们一臂之力
。和其他同样聪明的学生相比,他们总是略胜一筹。哈姆雷特说得好:“有备无患。”   
  31 人格品性才是教育本质
  人格品性才是教育本质
  测验发展至今,变得有多疯狂?许多来自外校的老师在参观第56号教室之后,仍与我保持礼节性
的联络。今年就有一群曾于本教室受训的老师寄圣诞卡给我,天呀!里面还附了测验成绩单,我真不
敢相信。
  我总是提醒学生:一生中最重要的问题,永远不会出现在标准化测验上。不会有人问他们第56
号教室所重视的议题:“品格”、“诚信”、“道德”与“胸襟”。我们为什么会如此漠视这些人
生重要课题?或许是因为稍稍提高分数很容易,教导诚信和道德的难度却很高。然而,我们如果想培
育非凡的学生,就必须正视这些议题。
  我和霍伯特的小小莎士比亚们在旅行途中的每个小时,都会因为他人的称赞而暂停脚步。有些
人认得我们,有些人不认得,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从不问我们测验分数和在校平均成绩。他们
之所以拦下我们,是因为孩子们极为得体的举止。人们注意到他们的礼仪、倾听技巧,以及出于对
他人的尊重而压低说话音量的行为,这些都是同龄孩子普遍欠缺的。会考试固然好,但更值得称赞
的是价值观——我的学生知道许多比SAT成绩更重要的事情。
  几年前,有人把他在俄勒冈州莎翁戏剧节目睹的事情写下来,向《洛杉矶时报》投稿,并获得
刊载。信中叙述有辆垃圾车翻了,垃圾满街都是。一群少年越过马路去捡拾垃圾,还帮司机让垃圾
车恢复原状,他们仁慈又乐于助人的行为让作者大为感动。今天,这一群孩子已经进入加州大学、
西北大学,以及圣母大学就读。他们之所以能进大学,是因为他们在学校时很用功,做了比一般学
生更大的牺牲,而且考试考得很好;其中一位甚至在SAT测验中得到满分。但我更为他们在俄勒冈州
帮陌生人捡拾垃圾的行为感到骄傲。在一个课堂中强调“测验分数就代表自己”的年代,身为大人
的我们必须付出更多努力,去让孩子们知道测验分数不过是他们人生中很小的一个部分,人格品性
才是教育的本质。


第七章 世界真美好

  32 培养开阔视野的孩子
  或许在不经意之间,山姆•库克(Sam Cooke)和数十位歌手柔声唱出了现实的情况:“对历史
的了解并不多……”(Dont know much about history...)这段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一针见血
地点出了时下青少年对历史,以及对历史在现今生活中重要性的了解是多么有限。从美国各校目前
的情况来看,这种现象是可以理解的。请各位思考以下叙述:   
  ◎众多小学太过强调阅读和数学的成绩,造成教师把全部的时间都花在这两个科目上。 有些班
级很少上历史课,有的干脆不教历史。
  ◎不妨在下一个节日前随便找几个学生问问,看他们知不知道放假是为了庆祝什么,孩子很可能
说不出正确答案。独立纪念日?阵亡将士纪念日?孩子对于重要节日一问三不知的现象意味着什么?但
扪心自问:我们可以全部都怪孩子吗?在我任教的小学里,教师不久前才投票取消了所有的马丁•路
德•金博士日活动——因为太费时了。取而代之的方法是把金博士纳入年末“多元文化日”教学的一
部分。
  ◎没有一个学科像社会科学这样备受冷落。我们有黑人历史月,这是否意味着非裔美国人在其他
月份没有历史可言?多年前,在课余时间从事歌曲创作的数学老师汤姆•李尔写了一首嘲弄“全国皆
兄弟”的搞笑歌曲。讽刺的歌词悲哀地提醒着我们,当我们反省美国是不是一个团结的合众国时,
多数的儿童根本连美国是合众国都不知道。
  ◎提笔撰写本书时,美国在伊拉克的战争已达三年之久。一日,我去某校主持教职员发展课程时
,即兴拦下了25名七年级学生,给他们看一张标有各国国名的世界地图。结果呢?你猜对了——没有
一个学生找得到伊拉克在哪里。   
  学年结束时,第56号教室的每个学生都能在空白的世界地图上标示出最少150个国家,谈到美
国的历史也能滔滔不绝。从1820年的密苏里协议到1863年的葛底斯堡战役,再到1972年的水门事
件,他们都能按照时间先后娓娓道来。他们也能区分老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和小罗斯福
(Franklin Roosevelt),而现今多数学生连一个罗斯福总统都没听说过!以下是我为了让第56号教
室的学生熟悉历史所做的几件事情。
  遨游世界
  近年来,网络已经成为地理教学的一项宝贵资源。众多网站都提供精美地图,其中www
worldatlascom是我的最爱。这个网站的设计很简单,是由世界每个地区的略图所构成的,每张
图都可供打印。它还有以编号取代地名标示的地图和配套练习题。我们每天会花10~15分钟用该网
站上的工具来学习。
  我们依照地区的复杂性,来决定用多少时间来学习该区块。比方说,南美洲相当简单,非洲和
亚洲显然较为困难,因此我们可能只用短短一个星期介绍南美洲,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认识非洲。
  在学生学完世界各国、知道国名的拼法之后,我们会玩一个深得孩子喜爱的游戏——“小组积
分”。玩法是约6个人一组,组员肩并肩地围坐在课桌上,不能看地图。我一开始会在教室内走动,
问各组简单的问题,答对可以得到1分。例如:位于俄克拉何马州正南方的州叫做什么(得州),列
举濒临太平洋的5个州(阿拉斯加州、华盛顿州、俄勒冈州、加州,以及夏威夷州),列举2个和佛
罗里达州相邻的州(佐治亚州和亚拉巴马州)。各组成员听到问题以后会先讨论再回答,这么做可
以同时练习“团队合作”、“倾听技巧”,以及“协商让步”。他们必须在脑中建构一幅地球全图
,将上面的国家化成自身知识的一部分。
  累积达20分的小组可以得到“奖金”(详见第十一章)。这个小游戏的优点之一是,就算某组
先拿到20分,其他组仍有得到奖金的机会。得分达到20分的小组可以先领取奖品,之后再从0开始
累积点数,其他组则继续答题,直到分数累积到20分为止。如此一来,孩子们不会相互对立,各组
都只想着如何答出正确答案,而且好的回答往往能赢得对手的掌声。“小组积分”的得分会累积一
整年;这个游戏会一直继续下去,就像历史一样。
  在各组连续答对几个一分题之后,游戏的挑战性会分两方面提高。首先,题目的难度增加。例
如:列举12个和加拿大相邻的州;列举和内布拉斯加州相邻的6个州;说出位于阿根廷西方的国家叫
什么。请注意,孩子们是在看不到地图的情况下作答的。另一种挑战是不针对特定组别提问……(详
见《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17:01 , Processed in 0.13438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