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术论文与学术随笔(刘海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6 03:53: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术论文与学术随笔(刘海峰)
作者:刘海峰时间:2011-05-03来源:科学时报/科学网114次阅读

  要写出人们不爱看的文章很容易,要写出人们爱看的文章却很不容易。
  无论是学术论文或是学术随笔,要写得让人们不喜欢看,那可是太容易了,废话连篇,胡说八道,或者逻辑不通,随便涂抹开去,将方块字码成像一堆乱石一样的文字垃圾,大概识字的人都做得到。而要写得让人们喜欢看,文字言简意赅,行云流水,甚至动人心弦、震撼灵魂,那可得言之有物,非花一番心思不可。
  同样的学术观点用不同的文字表达,其效果大不一样。文字枯燥平淡、晦涩难懂者,论点可能显得苍白无力,很难与读者产生心灵碰撞;为文闳中肆外、干净利落者,话语具有金属般的穿透力,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反响与共鸣。其实,书必通俗方传远,语言的通俗畅达并不影响思想的博大精深,文从字顺、秀外慧中方是为文的上品。归根到底,论著是写给他人看的,不是孤芳自赏的,只有使读者喜欢阅读并受到感染,文章才真正起到作用。
  曾经,“论文”是一个十分小众的词语。记得1977年我考上厦门大学历史系后,在新生入学讲话中,当时的系主任陈再正先生提到将来我们都要写毕业论文,那是我第一次听到“论文”二字,觉得写论文很神圣,很高深。之前“文革”十年,我们这些从“学术冰河时期”成长起来的知识青年,即使像我这样比较喜欢读书和写作的人,也只知道有大批判文章,有散文、杂文或议论文等文章体裁,竟然从来没有听说过“论文”的提法。说来真有点令人不可思议,当今连中小学教师,甚至幼儿园阿姨评职称都要求发表论文,似乎谁都会写论文,学术论文已经是满天飞了,只是好的论文总是太少。回想起30多年前的“学术荒漠年代”,恍若隔世。
  不同学者的论著水平有高下之分,即使同一个人所写的学术论文,其价值、水平及所费时间也可能有天壤之别。就我自己已发表的论文而言,有三五天完稿者,有费时数月者,也有迁延十年者。真正高质量的大块学术论文,需经过长时间的研究,认真进行观点的锤炼和语句的锻造,才能“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我在《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发表的《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近两万字,写作时间前后花了八年,写这样一篇论文的难度绝不亚于写一本普通的专著。
  写好学术论文难,写好学术随笔也不易。学术随笔不同于学术短论,从事学术职业的人基本上都会写学术短论,只要将有观点的学术论文压缩一下便可成为学术短论。学术随笔也不同于教育时评,教育时评主要针对教育时事发表言论,而学术随笔最好能贴近时事,但更要写得好看和耐看;既要有思想的闪光,也要有文笔的追求;或以小见大,开卷有益;或值得保存,可以回味。
  学术论文要善于将一个问题铺陈开去,写深写大,敷衍成文,用相当的篇幅将道理说透。而短篇随笔正与此相反,将一篇论文的内容浓缩在一两千余字的随笔里,用明白晓畅的文字表达出观点,需要一个去粗取精或取精用弘的过程。将平日磅礴郁积的学问形诸文字,将胸中所蓄达于笔端。在洞悉事物本源的基础上,以渊博的知识为背后支撑把它简单地呈现出来。
  在一定意义上说,学术论文就是将一般人只能议论一句话的问题,用十句话全面深刻地论述出来;学术随笔就是将一般人需要十句话才能说清楚的问题,用一句话就简明扼要地表达出来。如果学术论文要大而全的话,学术随笔就求小而美。
  学术论文讲究深刻、厚重,好的论文能够创发新解、廓清迷雾,往往体现出庄严和大气,有如孔庙中的大成殿。而学术随笔则讲究精美、雅致,轻灵、逸动、写意,有如小巧玲珑的苏州园林。好的随笔让人感觉隽永清新、将尽未尽,往往体现出才华和文采。精彩的闪光可能使瞬间变成永恒,平淡的文字让人过目即忘,耐看的文字却给人长久的回味,仿佛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学术随笔有如学术小品。有句古话说:“螺蛳壳里做道场。”在有限的篇幅中,写出短小精悍的美文来并不容易。不过,这也是一个“难者不会、会者不难”的活计。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有读者最为关键,没有人读的文字,再好也没有用。而要让自己的学术发言真正产生感染力,不仅应对研究内容沉浸醲郁,含英咀华,而且应争取语言生动晓畅,文字入木三分,力透纸背,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也。我觉得,学术随笔的观点与文字有点类似于歌曲的歌词与曲调,好的歌词要配上好的曲调,有时甚至乐曲比歌词还更重要。
  论著真正要能够出采,就需要精益求精。应有一定的历史基础、哲学思辨和文学素养,也就是人文思考和人文视野。无论是写学术论文或随笔,都应进行思想的凝练和文字的推敲。
  文章的高下有一个判断尺度,即读者看后是否想保存下来,有的文章耐人寻味,值得剪报珍藏,有的文章平淡无奇,看后即被丢弃。写作者当然希望能写出不被或少被人们扔进字纸篓里的文章。如果你的论著郑重其事送给别人后,发现被其当废书报卖掉,或者受赠者离开宾馆后遗弃在房间里,说明要么是送错了对象,要么自己的论著实在没有什么保存价值。
  面对当下精英学术和大众文化两种路数,目前我还是侧重于精英学术。从传世的角度看,精英学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其价值更为高深和久远。当然我也会写写学术随笔,为普及学术文化出一份力,其乐趣更为纯粹和醇美。(原载《科学时报》2011年5月3日B1大学周刊版)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5/246805.sht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23:05 , Processed in 0.06703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