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八十年代的乡村小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3 10:43: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八十年代的乡村小学  2010年05月05日  作者:郑传省  来源:中国教师报
  西头三间是一年级教室,东头三间是二年级教室,这便是我曾经就读过的乡村小学——丁家洼小学。它始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坐落于南北两个村庄之间,共六间房子,均是泥巴筑墙麦秸莛子苫盖房顶。
  教室的门是木板门,前墙上有两个小窗户,后墙没有窗户。如果阴天,教室里光线就比较暗。
  这所小学里只有两位男老师,年龄都有四十多岁:一位叫郑华德,他教一二年级语文,住在小学前面名叫郑老庄的村子里;另一位叫郑如军,教一二年级的数学,住在小学后面名叫丁家洼的村子里。
  不上早学(没有电)。上午上3节课,9点开始上第一节课;下午2:30上第一节课,上2节课就放学。一个星期上五天半的课,两位老师只有星期六下午才有闲空,平时都是一人管一个班,忙得像个陀螺。
  教室前面有一个一间房子大小的坑,那是为了建教室筑墙取土而挖的。坑北边有一棵高大的刺槐树,坑南边是一片茂盛的杂树林。
  教室里的黑板是几块泡桐树板刷上黑漆做成的,下端放在木架子上,上端倾斜着靠在墙上,和老师的头顶一般高。由于不断写字,黑板上的漆就掉得斑斑驳驳的,像是患了白癜风病。
  没有课桌。把教室分为南北两半,中间留一条走道,走道两端垒着每两个为一排的泥巴墩子,墩子上面横放一块木板——这就是学生的“课桌”。木板有的直,有的弯,有的是泡桐树板,有的是楝树板或者是枣树板,能清晰地看见木板上或宽或窄的木纹,还有调皮的学生用铅笔写的稚气的汉字或是画着缺胳膊少腿的小猫小狗。把鼻子凑近木板,还能隐约嗅到树木的清香。凳子是自己带的,高矮不一。
  每个班大约有三四十个学生,教室的后面还有一些空闲。两位老师在二年级教室后面用泥巴垒起大半人高的土墙(留一个二尺多宽的门供人通行),土墙后面搁两张桌子两个凳子——这就是两位老师的办公室。桌子上放着老师的教科书、红墨水、钢笔、两根尺把长的竹教鞭、两个木头做的粉笔盒,还有学生的作业本。
  老师把钥匙交给就住在教室后面20多米远的一个学生。这个学生每天来得早早,把门开开,其他同学有的到教室里学习,不过大多数是在教室前面的空地上玩耍,有的摔跤,有的“叨鸡”。坑里如果没有水,学生们就从坑沿上双腿蹲着朝下滑,滑的次数多了,裤子就会磨出洞,回到家,少不了挨母亲几句嗔骂。
  上课时间到了,老师就拽着铃绳“当当当”地敲响了刺槐树上的铁铃,小学生们就像上圈的小猪跑到教室里坐好。
  放学了,老师就布置一点作业。作业量也不大,无非是写几个字或是做做基础训练,一般十多分钟就能写完。书包里只有语文数学两本书和两本基础训练,外加几个本子和一两支铅笔,背起来很轻省。
  没有油印机子,平时没做过试卷。期中考试时,老师在黑板上抄一些题,我们趴在木板上抄,抄完后就做。到下课时间送上去,老师判判,有考八九十分的,也有不及格的。只在期末考试时,老师才发给我们从教办室领回来的印刷的试卷。头一次见到印刷得工工整整的试卷,我感到很新鲜,做得很认真。
  夏天天热了,教室里闷人,老师就把黑板往树林子里一架,我们搬着凳子去听课。阳光从树叶的缝隙间投射下来,在地上照出大小不一的光斑。风吹来,凉飕飕的,很舒服。知了叫得太吵了,老师就跺跺那棵树,受到惊吓的知了就“吱——”一声飞远了。但过不多久,知了又叫起来,老师也便懒得理它,只管讲课了。
  要是下大雨,房顶上就会往下“啪嗒啪嗒”滴水,有的滴在学生书上,有的滴在学生身上。老师就一脸愁苦地说:“这天老爷儿!咋下恁大?”
  冬天,下午日头落得早,由于门窗小,教室里光线很昏暗,几乎看不见书上的字,老师就叹着气说:“啥时候咱能安上电就好了!”
  那时学费一学期两块五,很少吗?不少了。那时的鸡蛋才卖3分钱一个,得80多个鸡蛋呢!有的学生交不起学费,只上了一年学的就有好几个呢!
  有一次到镇上小学去抽考,郑华德老师骑着车子带我去,我坐在车子前面的横梁上,尽管有些硌屁股。当天镇上逢集,他花了一毛钱给我买了一个烧饼,烧饼上撒了一些芝麻,吃起来很香。那是我活到8岁第一次吃到烧饼,虽然20多年过去了,我至今铭记于心。
  我在这所乡村小学上了两年,三年级是在西边离我家2里多路的郑寨小学上的。那天是9月1日,郑如军老师带着兴奋而好奇的我们浩浩荡荡朝西边的郑寨小学走去。
  到了地方,郑寨小学的几位老师已在校门口等着了。一位老教师(后来知道他是校长)满面春风,快走几步迎上来握着郑老师的手说:“欢迎欢迎!”郑老师说:“以后这些孩子就交给你培养了。”他说:“放心,放心吧!”
  放学后,我们没再见到郑老师,他早就回了丁家洼小学。那里一刻也离不开他。
  1990年秋,这所小学被撤掉,丁家洼和郑老庄的小孩子直接到郑寨小学去上学,两位郑老师也到郑寨小学去任教。没出3年,那6间教室就屋漏墙倒塌,檩条和门窗不知被谁扛走了,只剩一堆烂泥和腐烂的麦秸。
  现在,这所小学的所在地已被人建房挖土挖成一个深坑,曾经的一切早已荡然无存。我伫立在深坑前,眼前似乎浮现出同学们“叨鸡”、坐“滑滑梯”的情景,耳边仿佛飘荡着老师抑扬顿挫的讲课声……
  (郑传省 作者单位系安徽省阜阳市伍明中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0:17 , Processed in 0.12987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