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摄影界的“黑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0 16:26: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摄影界的“黑客”    作者:徐   祎

上图为摄影评论家萧沉先生。   徐  祎
众所周知,“黑客”乃网络杀手,专事制造各种网络病毒,对原本正常运行的互联网破坏力极强,令人胆寒心惊,防不胜防。但今天我用“黑客”这个词来形容一夜之间突然出现在中国摄影批评界的萧沉先生,并非贬义,只是强烈地感到他一系列有关摄影批评的言论与文字,自2006年下半年至今,在中国摄影界确实具有巨大杀伤力,使众多新老摄影人及摄影批评家们不得不暂时放下相机与笔,开始盯着他的一言一行。尤其是他对风光摄影、纪实摄影、观念摄影等极端犀利的评论观点,把多年来一直不温不火的摄影界搅得一片翻腾,大有遭到“黑客”攻击般的巨大威胁感。但我看萧沉先生的出现是非常必要的,也非常及时。
     
从2006年9月5日《中国摄影报》学术版发表他的《从风光到风景》一文之后,他在该报以及《大众摄影》、《摄影之友》、香港《摄影杂志》等刊出的文章简直连篇累牍,一发不可收拾——诸如《诗人眼里的风光摄影》、《观念改变摄影》、《摄影审什么美》、《对风光摄影的反动》、《三分观念——七分邪念》、《摄影便条》系列等等……而他在去年10月登陆“大旗博客”之后,则更是以每日一帖的勤奋撰文与更新速度及各种丰富的形式全面介入摄影,其个人博客上所开辟的“谈摄论影”、“摄影便条”、“黑眼蓝眼”、“大旗影评”、“大师眼界”等栏目更是广受博友关注与好评,迅速成为“大旗博客”摄影群中的最亮点,以至于在博友中已公认他为“大旗的一面大旗”!
    
对风光摄影,萧沉先生的数篇文章之所以引起摄影人的纷争、思考、反省与议论,我以为不仅在于他捅了“唯美”了几十年的马蜂窝,点了几个“风光大腕”的名,更在于他独到地指出了“距离不一定产生美”、“农民才靠天吃饭”等一连串风光摄影几十年一贯制的单一审美标准以及千人一面的同质化现象;同时也建设性地提出了应当将“风光”看作是更加宽泛的“风景”的认识视角。这对不少拍了一辈子“风光美图”或“糖水片”的传统摄影人来说,可谓重重一击。而认同者多半以为是猛醒之言;固执者自然又觉得是无稽之谈,各走各的路了。
     
对纪实摄影,我注意到萧沉先生近半年来重点指出了三大问题:一是众人一窝蜂去拍“老少边穷”所谓主流题材的扎堆儿情形;二是众多摄影人多年以来因普遍受到主流媒体的宣传影响而不自觉形成的“唱赞歌”观念,比如对“天安门”或“国旗”等等的极左思想认识;三是拍摄手法的单一与视觉素养的偏低,导致纪实摄影在视觉表现上的低层次现状。与此同时,他还选择了一些“大旗博客”中他个人以为是“摄影精英”的相关作品进行具体精到的评点。我不知别人有什么看法,至少对我个人来说,萧沉先生的近20篇评点文章使我获益匪浅。
    
对比较前卫些的观念摄影,我发现萧沉先生在最近一两个月中频频谈及。尤其是在他的个人博客中,他时而推介自己认可的相关作品加以阐释与论说,时而又拎出自己反对的“反面案例”予以无情批驳。其观点不论正确与否,真个是令人耳目一新,给传统摄影界吹来了一股强劲的新风,发人深省。而这其中,我以为颇有见地与价值的,一是他对观念摄影的介定之说,即“观念与摄影应是相依为命的骨肉关系,缺一不可,否则只能是观念艺术或其它东西”;同时也明确指出了观念摄影在表现形式上的“三分摄影,七分杂碎”现象。二是他对中国当代观念摄影作品的总结性评价,即“三分观念,七分邪念”的评判。三是他对观念摄影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所下的“三分前途,七分末路”的论断(主要指大多数“非纯正”观念摄影)。由此我预感到,因萧沉先生对观念摄影不遗余力的推介与评说,观念摄影很可能成为2007年在中国摄影界的关注焦点与话题。
   
当然,萧沉先生强劲锐利的摄影批评之所以在摄影人中争议较大,褒贬参半,我以为至少有四方面原因:一是因其独到的观点真正戳到了传统摄影人的痛处;二是触动了某些摄影名家的既得利益;三是言辞激烈,不留情面,令不少人略感有失厚道;四是某些观点与言论过于极端(比如建议解散中国各级摄协之类)……但不管怎样,我觉得萧沉先生的出发点对温吞水般中国摄影批评还是利大于弊的,他这个“黑客”杀手相较于大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无关痛痒式的摄影批评界来说,更是存在的必要。我相信,中国摄影需要萧沉先生这样的批评家,中国摄影批评界更需要他。

最后,在2007年初始,我提议:让我们为这位摄影界的“黑客”热烈鼓掌吧!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0 16:26:35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 03:13 , Processed in 1.44920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