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纪实摄影家是时代之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0 17:21: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纪实摄影家是时代之眼



在陕西摄影学习班上的讲座摘要之二

彭 德


    纪实摄影不等于新闻摄影。新闻摄影作为纪实摄影的一支,常常是拍摄即时的、突发的社会事件或社会关注的人物事迹。摄影艺术中的纪实摄影,更多地关注长时间存在的文化现象,画面往往比较含蓄,不像我在前面列举的新闻照片那样刺激。

    谈论纪实摄影,绕不开萨尔加多。萨尔加多揭示苦难的纪实照片,在中国摄影界的影响很大。他的作品有唯美倾向,形式感很强,同20世纪中国新闻摄影的摆拍作风殊途同归。












    陕西是中国纪实摄影的重镇,胡武功、潘科、石宝琇以及病逝的侯登科是代表人物。

    中国不是体育强国,充其量只是体育比赛强国。因为全民体育还是一句口号。胡武功这几幅纪录运动的照片,就是实证。我曾想用在我批评张艺谋北京奥运开幕式的文章上,当时没有找到胡武功,网上的图片又太小。(我对摄协秘书长仵晓中说,摄影界为了保护专利,上网都不用像素大的照片,很失策。传播永远是第一位的,专利是第二位的,只有大像素作品的广泛流传,摄影才有社会价值。我在网上搜索潘科和石宝琇的作品,一幅都没有。)









    胡武功的这张照片具有讽刺意味,这类徒有形式而没有听众的会议很常见。






    侯登科的《麦客》很有名,无奈的面部表情显示出麦客的共同情绪。





    麦客的肢体表情。







    除了相章靓丽之外,浑身的穿着同乞丐没有区别。一个民穷国困时代的象征。






    陕西纪实摄影纪录的是农民,安哥(彭振戈)的纪实摄影纪录的主要是小市民。
    陕西纪实摄影比较沉重,安哥的作品比较调侃。








   文革遗迹。当时有个口号:“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这屋子里堆满了社会主义的草。





   安哥很少拍人体艺术,这是我看到的唯一的一幅。这是一件杰作。它是对摆拍人体摄影的嘲弄。三个摄影家面对相同的人体用相同的动作在拍摄,这哪像在搞艺术?可笑!
   顺便说说中国人体摄影。







    中国人体摄影大都缺乏人味。差不多都是故作姿态、搔头弄姿、扭曲变形的样子,徒有躯壳。


    中国人体摄影活动,高举双臂;
   




    又一处人体摄影活动,高举双臂。








    上百人高举双臂。







   是不是中国摄影家协会有一个内部通知,凡是拍人体都必须高举双臂?或者摄协同公安部或网络警察有个内部协议,凡是扭捏作态的、高举双臂的就是艺术的,否则就是黄色的?要不为什么这个导演动员模特举手呢?









    人体摄影,说穿了就是满足人们、特别是男人们的窥视欲,这种窥视欲既不可耻,也不高尚。你把女人体弄得那么江姐、那么刘胡兰,就很离谱。


    模特不屑的眼神分明在问导演:“继续搔头弄姿吗?”







    全国通用的动作。










      这个动作我昨晚模仿了不到1分钟上,全身疼了10分钟。说什么曲线美,扯淡!浅薄的搞怪动作。拍曲线不如去拍蛇。














    你们去试试,这个动作好像很特别,实则很难受,也毫无意思。导演这动作的人只能被 视为性虐待者。








    柔美的躯体要求紧绷着,折腾成老树疙瘩,这哪像人做的事?





    让美女做这样的动作很混帐。









    一帮从来没有拍过人体的人,好不容易逮住一次,不把她整得半死,休想走人。







    中国的人体摄影,千人一面,一个娘养的种。我建议大家没有条件不要从事人体摄影。除非你有罗丹或者陈逸飞的条件。罗丹雇用了几个模特,长年自由自在地裸体生活在他的工作室,在不经意之间发现他们可以入画的动作。陈逸飞供养了一群不嫁人的模特,长年跟着她。即便如此,陈逸飞也很少画人体。
    看看日本的人体摄影,显然要比中国摄影家高明,有人味,潇洒,轻松。












    中国摄影家也有拍得不错的。比如网上很火的张筱羽的人体摄影,就很随意、大方。众多网站的人体摄影专栏都把她放在头版头条,表明照片真实、有人味。(有人说这类照片只能算生活照而不是艺术照,我说真实的生活照比做秀、搞怪的“艺术照”更接近艺术。艺术决不等于做秀与搞怪,更不是虐待狂的行径。)









    林永惠拍的《东北人》。林永惠同矿工生活过很长时间,拍过几千张的矿工图片,很到位,可惜网上搜索不到,只找到了这幅不大清晰的图片。二十年前,萨尔加多认为林永惠是当今6×6毫米相机最优秀的摄影家。




    黄一鸣的《窥视》。陕西青年摄影评论家巩志明评论过他的作品,大家有兴趣可以去读读。





    张新民是农民摄影家,文化程度不高但悟性高。二十年前他拍的这幅深圳股民很感人。





    《三毛在成都》,肖全的成名之作。三毛在成都呆了几十天,肖全一直跟着她。





    三毛是台湾的美女作家,这是她年轻时的照片。她的小说像她的人一样清新透明可爱。后来她外嫁,丈夫不幸夭折,她到成都时,衰老不堪。三毛离开成都不久就自杀了。照片中的神情是预兆。人们都不敢面对真实的自我。你们去调查一下,纪实照片中的当事人,都不愿意把照片挂在自己的家里。三毛看了肖全拍的自己,肯定很绝望。








    肖全曾在舞蹈家杨丽萍的家里住过一个月,拍了几千张照片,包括没有发表的私生活照片。第一周他同她只是聊天,消除彼此间的障碍。他拍的是生活中的杨丽萍,而不是精心打扮的灯光下的舞蹈家。不过在杨丽萍的个人网站上,这些并不靓丽的照片不见踪影。












    毕竟是面对舞蹈家,肖全的这组照片似乎有摆拍的痕迹。
    摆拍对20世纪中国纪实摄影产生过强烈影响。首先是政治原因。比如大跃进时期和文革时期,很多新闻照片都是摆出来的。第二是物质原因。由于当时的摄影家用是的胶片,胶片很贵而中国人很穷,快门咔嚓一响之前,人物动态、表情、构图、光影关系都必须到位,除了反复地摆动作,做表情,别无他法。其实摄影要像用眼睛看世界一样自然和连贯。连贯地、大批量地拍摄,才能出好照片。二十几年前,美国摄影界组织过《中国一日》的摄影活动,在京沪穗等大城市分别找纪实摄影家拍摄当地的照片,每人发了100卷135胶卷,可以拍3600多张,前提是必须一天拍完。所有的人都没能用完这么多胶卷,只有李前光例外。李前光是解放军画报的记者,精力过人。他拍上海,凌晨就在南京路路口等着,一直拍到天黑。广州美院毕业的张海儿是纪实摄影高手,受雇于法新社,曾被指派到突利斯拍照,一天拍135胶卷共计1500卷!他采用连拍功能,几部相机轮番使用,几个助手为他装胶卷。有的影像模糊,但现场感很强。可惜网上没有他的图片。

    袁冬平不知何许人,他拍的精神病院很到位。人类已经进入到精神病时代,你们谁要是在精神病院拍一年,肯定会成为一个人物。我在网上发表过一篇《精神病时代的人物画》,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下面是袁冬平的两件作品:











    黄雅莉拍了很多中国城市风情照。她把这些照片作为素材,在电脑上对某些局部加强或减弱,形成主观印象。我称为“主观纪实摄影”。






    纪实摄影家的社会使命,是做时代之眼,历史之眼,人民之眼。


   (待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 06:33 , Processed in 0.16807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