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内外 ——记朱丹阳的纪实摄影 申子戎 镜头内:画面一 看朱丹阳的纪实摄影,我们总会感受到一种直面人生的心灵震撼。 《达错一家人》表现了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结古镇,地震后双脚受伤的达错及一家人露宿在从废墟中整理出来的床上。背景是救灾部队官兵匆促的身影和坚定的步伐。 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举办的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全国性摄影展览。朱丹阳的这幅作品一炮打响,荣获此次第23届全国摄影艺术展青年组的金奖。 纪实摄影纪录社会现实,特别是即将消失的社会现实、人类生存状况,强调其社会学的文献价值,拍摄上主要强调真实与消除偏见的纪录现实事物。纪实摄影表现摄影家对环境的关怀,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追求……它具有作为社会见证者的独一无二的资格。 让我们来看看朱丹阳在地震采访背后的故事: 4月16日傍晚,小朱已经在灾区连续采访了10多个小时,拍到了很多不错的镜头。在准备回营地发稿的路上,他回想一天里拍下的照片,觉得缺少一张玉树的全景图,他决定赶在太阳落山前,爬到南边的山头拍一下。那时他已经又饥又渴。到山顶并没有明显的路,哪里好爬就往哪里走,高原缺氧,爬了10多米,他就气喘吁吁,走走停停,最终坚持爬到了山脊上,这时他意外的发现,山上在地震后也出现裂缝。他以裂缝为前景拍了玉树的全景照片。天已经开始暗下来了,山很陡,下山比上山困难多了,好几次都不敢伸脚,下不来了。这时山下有一个藏族小伙子发现了他,连忙爬上来跟朱丹阳说:“我在下面看到你下不来了,我牵你下去!”在藏族小伙子的牵手下小朱才得以安全下山。 小伙子叫扎西才藏,他家就在山下,屋子被震塌了,一个姐姐埋着没能逃出来。他们还没领到救灾帐篷,一家人就在废墟中,铺了床露天睡,他正是躺在床上发现了朱丹阳。夜里,他一定会很冷。朱丹阳硬塞了500块钱给他,但是钱在那几天根本没有用,没有地方可以买到东西…… 当我们遇到大灾难的时候,摄影记者的镜头应该更温暖一些,而不全是冷冰冰的惨烈。朱丹阳的照片给人一种特有的发自内心的关怀。 小朱还通过组照,让我们看到一个玉树特有的群体——僧人面对特大灾难表现出来的从容和淡定。这是本次灾难所特有的,朱丹阳看到了,并拍出来了。 镜头外:往事一 朱丹阳1984年生于浙江遂昌的一个农村家庭。父亲在当地镇政府做个小职员,母亲在家务农。由于父亲在镇政府工作,比起村里其他人家,更注重教育,小朱的成绩也一直不错。初二那年,母亲得了场大病,住院一年多,家里人忙着照料母亲。他的成绩也一落千丈,中考惨败,重点高中落榜。在已经到处借钱给母亲治病的情况下,父亲二话没说,花钱帮他买进了重点高中。 父亲是见过世面的人,最欣赏“宁要鲜桃一枚,不要烂梨一筐”的民谚,他说“买东西和做事一样,一定要最好!”朱丹阳至今记得,那时村里众人一窝蜂地全买了黑白电视机,但父亲硬是沉住气就不买。终于,朱家成了村里第一户拥有彩电的。试播那天,左邻右舍都成了朱家的贵客,连平时超小气的调皮蛋们也掏出板栗来讨好小朱了。孩子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他从此认定“向最好进军”…… 高中期间,小朱憋着一股劲,拼命学习,拼命追赶成绩好的同学。早上五点多起来晨读;晚上寝室熄灯后,继续打手电补习。高考意外的成了黑马,考上了浙大新闻传播系。 上大学后,母亲身体好转,家里也逐渐走上正轨。 镜头内:画面二 《工厂倒闭了》:标题触目惊心,画面揪心裂肺。 当美国金融危机海啸袭来,并向中国外向型经济蔓延。朱丹阳正在采访第104届广交会,经济危机下的广交会充满凉意。东莞的合俊和深圳百灵达相继宣布关闭工厂。一波企业倒闭潮到来了。这样的题材应该怎么拍?小朱想即使是新闻摄影里最难拍的经济类题材,主要还是应关注人。朱丹阳到深圳百灵达和港声电子厂拍摄了《我们失业了》这组照片。 他将镜头主要对准面临失业的工人:工厂倒闭了,最惨的就是工人,每个月工资才千把块,08年以来除了每个月发几百块生活费以外,大部分工资都没发,老板跑了,除了找政府帮忙讨薪,自己根本无能为力,只是默默等待。 工人的表情除了发愁还是发愁。失业了,欠的工资到底能拿回多少?接下去该怎么办?家里还有老人要赡养,还有小孩要抚养,还要盖房子,还要娶老婆,哪都要花钱,可偏偏没有了来源!面对失业带来困境,工人很少将情绪爆发出来,大部分时间都是憋在肚子里,在自己内心默默承受着,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发呆,或是几个人一起发愁。 为了拍出失业工人的这种情绪,拍摄时,朱丹阳选择静静的站在拍摄对象前很长时间,等到工人们忽略他的存在时,才悄悄按下快门。 纪实摄影需要摄影者保持公正的眼光和角度,公平记录所发生和看到的真实现象,保持一种对人性的关注。我们知道纪实摄影是以人为主要反映对象的,用相机作为素描薄的一种直觉反应,按动快门,作为摄影家,在这之前要有高度的文化素养,在这当中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有对生活中新的视觉形象的敏感,对选择对象的敏感,对把握最佳时机的敏感。 于是,一张真实的照片,往往展现出的是深刻的人性力量。从纪实摄影发生的社会背景与历史承载看,它的批判性和革命性不言而喻。 这组照片又获奖了,小朱说“很大程度上是占了金融危机这个背景的便宜”。但他成功地拍出了工人们的那种压抑的无奈的忧愁。 镜头外:往事二 在朱丹阳老家,20岁生日是大生日,是小孩长大成人的标志,父母都要给孩子送很重的礼物。大一寒假,母亲不知什么时候从哪里听说了新闻系的学生都要学摄影,当小朱过完年准备回学校时,母亲突然给了900块钱,让去买相机,算是给的20岁生日礼物,也希望他能有一技之长,毕业时好找工作。 开学后,小朱买了第一台相机——海鸥DF300G,比同班同学提前一年修了摄影课。一开始只是根据摄影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学校拍摄,后来一发不可收拾,背着相机骑着自行车在杭州城里到处乱窜,几乎每周都要拍一卷两卷。没多久就进了学校的团报《求是青年》,开始做起了校园摄影记者,差不多也就那时开始确定了要做摄影记者目标。 摄影老师徐忠民是朱丹阳的第一个伯乐式“恩师”。大二暑假,在徐老师的推荐下,小朱来到正在创刊的《新民生报》实习。《新民生报》的赵刚就成了他的第二个“恩师”,把着手帮小朱在《钱江晚报》发表新闻摄影20张,《新民生报》54张。由于当时摄影记者少,忙于采访,很多时候小朱都要自学着上街寻找线索发稿,逐渐养成了扫街的习惯。 大三暑假转到新华社浙江分社摄影采访室当实习摄影记者时,曾为伦敦驻站记者的“海归”王定昶是朱丹阳的第三个“恩师”,指导着小朱发稿200多张。2005年11月还获《南方都市报》新闻奖学金优秀奖。 有了两家媒体的实习经历,毕业找工作时,第一次面试,小朱就顺利拿到offer,进了南方日报视觉新闻中心。 镜头内:画面三 发在《中国摄影报》头条的朱丹阳作品《飞沙走马》,反映了2009年10月18日第11届全国运动会马术赛场,突刮大风,黄沙漫天,马受惊吓的瞬间。 “无意外不作品”,能给人意外的摄影作品,观者肯定容易接受乃至喜欢而记在心里。这张照片就是一幅相当有意外的作品。在全运会上,一场谈不上精彩的马术比赛,因为这张照片变得生动起来。
朱丹阳平时拍照片就特别用心。他不会因为采访小事情而轻视之,也不会因为采访对象是小人物而不重视。他会认真做好功课,小心按下快门。全运会马术比赛项目并没有夺金亮点,也难出好画面,但他抱着练兵的心态去了现场。那天天空灰蒙蒙的,马也提不起精神,很多摄影记者都后悔赶错了场子。有的看看没花头便提前收拾镜头换地方。朱丹阳没有离开,而是坚持一直举着相机,寻找有意思的画面。突然吹来一阵风,马受惊了,观众纷纷蒙起眼睛。这个本场比赛最大的意外因为朱丹阳的用心坚持定格在镜头里。 纪实摄影家以冰冷的机器记录边缘景象或被人有意无意间“忽视”的事实,却往往能借着影像的力量,使摄影成为参与改造社会的工具。 镜头外:往事三 朱丹阳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日报》视觉新闻中心当摄影记者。先是被分配到深圳记者站工作,时政,经济,文娱,社会几乎什么线都跑,这是对刚参加工作的新人比较全面的历练。在记者站,日常新闻线索并不多,多数以给文字记者配图为主,但小朱在空闲的日子继续坚持扫街,一方面争取发现题材做摄影报道,另一方面也是当作摄影训练,注重光影、色彩等,以提高自己摄影的基本功。幸运的是,他的两幅扫街作品《保姆讨薪》和《走动的房子》在广东省和全国的新闻摄影比赛中获了奖,给他不少坚持的动力。在日常采访之余,他也留心选择适合做专题的题材,沉下心来采访,拍摄的专题有《深圳蔡屋围拆迁》、《深圳湾最后的蚝民》、《第57个民族——僜人》等。他后来从深圳记者站调回广州总部工作,跑政经线。参与香港回归十周年,5.12四川大地震等重大新闻报道,组照《跳舞精灵》参展第四届连州国际摄影节。 朱丹阳,现为都市快报摄影记者。《都市快报》摄影部是一个团结合作的和谐团队,部主任傅拥军是他成长路上的第四个“恩师”,鼓励提携并撰文推荐,使小朱深感“家的温馨”…… 镜头内:画面四 这是朱丹阳的纪实摄影“丰收季节”:作品《走动的房子》获2007年度广东省新闻摄影作品年赛经济类三等奖和第18届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复评经济类铜奖;作品《保姆讨薪》获2007年度广东省新闻奖新闻摄影类二等奖及年度广东省新闻摄影作品年赛日常生活类二等奖和文化教育类三等奖;并获第18届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复评日常生活类铜奖;作品《女大学生为找工作磨破脚》获2007年度广东省新闻摄影作品年赛奖;作品《放飞梦想》获“震灾无情·大爱无疆”广东人民支援汶川地震灾区纪实摄影展银奖;组照《我们失业了》获第五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经济及科技类组照优秀奖;第17届中国新闻金镜头比赛经济及科技类组照铜奖;单幅《我们的工厂倒闭了》获第19届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复评经济科技类银奖;2008年度广东省新闻奖一等奖,广东省新闻摄影作品年赛经济类金奖 西湖音乐节的作品《音乐冲动》用8幅不同光影不同色彩多角度的组照,获第23届全国摄影艺术展青年组银奖。 走纪实摄影之路,小朱坚忍不拔。 纪实摄影意义隽永,永不过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更趋深刻,这就是真实的力量。 朱丹阳说:我的摄影之路还处于起步阶段,经历比较平淡,走的还算顺利,踏实。未来的路还长,充满变数,但对摄影的爱不会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