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雍和:新闻摄影师要会思想
来源:浙江摄影网 作者:彭娌娌 时间:2011/6/23
社会历史价值第一,影像是必要条件
彭娌娌:您如何理解摄影语言在纪实摄影中的作用?如何用摄影语言去表达内心的想法?
雍和:我觉得我的摄影语言很一般。曾经在80年代,我也很注重这方面。我刚进入媒体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挺喜欢拍山水,因为经常出差。存在决定意识,很有道理。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以前没网络,没电视,媒体不发达。有人说杭州多么美,很多人不知道,非要亲自去看一看。当我因为工作便利,可以看一看杭州,为什么不去呢?不像现在,我不一定到过西藏,但也知道西藏大概是什么样。那个年代你会削尖脑袋往外跑。
那时很注意这些摄影语言。明亮的天我要把它压得暗暗的,明明是一个很高兴的事,我要把它拍得很沧桑。这一类艺术的片子对摄影语言特别讲究。要靠所谓的光线、构图来表现。而当你拍社会题材,你更多的考虑这个东西是否有价值,不仅是视觉价值,更是社会历史价值。你觉得有意思才会选择各种角度拍。也有一些经典照片并不是反映重大历史事件,只是这个瞬间太有趣了,让人记忆深刻。这并非主流。这些照片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是因为它的内容,而不是影像效果。特别是以前只有一小部分人拿照相机的时候,我怎么拍就决定你怎么欣赏。
这些形式都玩过,但到后来,你会很不满足。尤其像我做媒体的,面对这个世界,有很多看法,或赞赏,或反对、愤怒,而你拍的照片又是另外一种面貌。当然你可以这样想,拍照是工作,是养家糊口的工具。而另外拍的那些照片,我可以每天写微博发给我的朋友。当把你的职业、兴趣爱好和志向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影像效果已经成为你潜意识当中的一种本能了。
彭娌娌:您怎么看纪实摄影作品的形式感?
雍和:影像是必须的,当你写出来的字人家都不认识,文章写得再好也没用。这个字首先要写得清晰,人家才能看得懂。你记笔记,给自己看不要紧,给其他人看,就有一个美学上的要求。形式有时也对内容起到决定性作用。每个字写得很漂亮,但都挤在一块,人家也看不懂。次序凌乱,那也不行,至少排版要过得去。
北京国际新闻周:原来风景可以这样看
彭娌娌:1988年参加“北京国际新闻周”对您的摄影理念有很大冲击?
雍和:对,80年代的主流摄影是港台陈复礼、简庆福那些风花雪月的画意沙龙摄影。在那样的情况下举办国际新闻摄影影展,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很大的冲击。当时全国各地去了100多人,上海有十几个。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联系图片社、时代周刊的图片编辑都来了,我们花半天时间拍照,他们来点评照片,每天讲课。荷赛也是在那一年他们引入中国的,是影展内容之一。
彭娌娌:当时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雍和:一个礼拜的课,给我很大的触动,他们的照片和陈复礼、简庆福的完全不一样。他们的很多照片都是在美术馆看的,更适合挂在客厅当中欣赏。而这些照片放在美术馆不一定合适,而是应该出现在书籍当中。通过那次影展,我们才知道,原来照片可以那样拍。而且你发现,原来不一定得跑到云南、西藏去,身边的很多事情都可以拍。在国外专家的眼里,中国有很多可以拍的东西。这段经历很重要的一点是打开我的视野。打开一堵墙,你看到外面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原来风景可以这样看。
那次国际新闻周影展对我来说是理论观念的改变,但是关门看岛不行,还得实践,需要落地的平台。人总希望自己拍的东西被欣赏、肯定、传播出去。当时以韩少功为首的一批作家在海南办了一本《海南纪实》杂志,是一本富有纪实性和思想性的新闻刊物。因为朋友关系,其中一些照片是我帮他们拍摄、约稿的。我拍的这些东西可以刊印,马上传播出去。杂志1988年11月创刊,每月一期,上了报刊亭,当天基本卖完。
有了合适的平台,才可以和观众交流。当时很多信息只能口耳相传,要隔几天甚至一个月才知道,你根本不知道这个城市每天会发生什么事。《海南纪实》让我有实践的平台。照片编辑不要,或者登出来反响不好,或者反响很热烈,都给我正面反面的经验。因为以前注重好看与否,这时要看照片反映的事件本身的重要程度。照片有用,可以产生观赏效果。你要关注时事,抛开很多摄影方面的东西。这个月上海的热点是什么,一定要抓住热点做。1989年7月,《海南纪实》停刊,后来成了《天涯》,是纯文学的杂志。
理念和实践的结合对我来说很重要。当时还有一些机会和国外的路透社、美联社、盖蒂图片社接触,这就要求我以国际的眼光去看。有些东西你觉得很好,他不感兴趣。我不感兴趣的,他觉得重要。比如LV包进入中国开推销会,他们觉得是一个很大的事件,我们可能想,不就是一个包吗?干嘛要弄得那么大。而且是人造革,不是皮革,我们海宁皮革城不是有很多。但是他们觉得这不一样,这是西方文化品牌的一部分。有时反过来,你可以给他一些建议,因为毕竟他不了解中国的国情。来来往往的反复中,我的眼界开阔了。
许康平:很多人羡慕你们那时有那么多东西可拍。
雍和:我觉得你们很幸运。现在拍照,你尽管多拍,以前我们不敢多拍,有些照片就不清楚是在哪拍的。很多人觉得生活在我那个年代好,随便一拍一大把。但是也有人说,为什么他能拍下来?你们的后人也羡慕你啊,你们还有这本签名书,我们都没有。呵呵!
许康平:对,将来等我们老了,还是只有很少一批人能拿出当时的照片。很多大家觉得司空见惯的东西,就不拍了。
雍和:是啊,你现在看台式电脑的机箱,可能过十年你会想,怎么会有机箱、投影仪这么大一个东西?但是我们现在看很正常。所以你一定要知道,“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特别是这些高科技的东西,更新换代很快。技术可以一代接着一代,但对一些基本的东西,比如食品的安全问题,永远都不会过去。
摄影师不会写但要会思想
彭娌娌:会拍不会写对一个摄影师会产生哪些局限?
雍和:对纪实摄影师来说,不会写问题不是太大,但要会思想。他可以把构思告诉作家,通过作家来完成。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思想。至少你要有想法,你要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摄影讲到底就是你对人的看法,对事物的看法,对环境的认知,对这个时代,这个城市的看法。通过照片表达你的观点。
你要注意这个社会的动态,关注城市的动态,关注网络的信息,要学会抽丝剥茧找到你有兴趣的东西。越到后面,你的知识架构就越完善。有些东西似乎和摄影没关系,比如看电影,可以观察他怎么用光,怎么讲述故事,有时让你流泪,你要想,是什么打动了你。可能是一句台词,这是一句什么样的台词。你会发现,可能不是一句豪言壮语,可能是亲情、人情等等基本的感情,都是大白话。豪言壮语有时会激励你,但可能感动不了你。而不是说,我今天要去学习了。只要你有这种学习态度,走在马路上都可以学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