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杜剑:灵魂与大地的对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2 19:10: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杜剑:灵魂与大地的对话
来源:浙江摄影网  时间:2011/6/4

  ○编者按:近日,永康籍摄影师杜剑拍摄的纪实专题《行走在幸福边缘的孩子》在中国摄影家协会协会网站和团中央主办的《希望工程》等多家杂志和媒体相继推出,引起强烈反响。该专题是杜剑《我的农民工兄弟》系列主题之一,通过对外来农民工子女生存状况的真实记录,来唤起社会的关注和关爱,对公益爱心摄影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灵魂摄者 善美诗人
  □摄影来自内心对外在的感悟
  图片是否有灵魂,是否有生命,在于摄影师是否有思想,是否用心观察被摄对象,是否用心和被摄对象交流、对话,只有来自摄影师内心的真诚和思维的灵动,才会了解和尊重被摄对象,才会最完美的诠释作品,给作品以生命。
  □从图片中领略诗意 从诗歌中读懂图片
  我在入行摄影之前喜欢写诗,被誉为“诗歌荒芜年代里的辛勤农夫”,诗歌的荒芜,给了我用图片诠释诗歌的设想。早在2006年,我就在网站上建立诗歌摄影博客,试图用镜头来写诗,用图片来拯救诗歌,这种诗意摄影深受读者喜爱,读者从从图片中领略诗意,从诗歌中读懂图片,通过读图片懂得诗是怎样炼成的,在引导读者视线的同时,也引导着他们的心灵。
  □快乐的图片搬运工,辛勤的诗歌拾荒者
  有很多朋友都称我为诗人或摄影家,其实,我内心很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称谓,我更愿称自己为“诗歌拾荒者”或“图片搬运工”,因为拾荒和搬运都是身处社会底层人们的最艰苦的劳动行为,其中的艰辛和酸楚可想而知,但他们同样也为自己的劳动而感到快乐,理由很简单,他们在用心养活自己。摄影创作也正是这样一种艰辛而快乐的劳动过程,把自己劳动的快乐、感动和感悟变成文字和大家一起分享,从而来打动更多的人,用大地的美来净化更多人的心灵。
  □生活充满诗意 感恩生活
  我的摄影作品极少涉及大题材,我把更多的触角延伸到那些正被淡忘、被漠视和被忽略的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用同样朴实的镜头来歌颂那些真实的欢乐,那些由劳动而获得的喜悦。生活充满诗意,我们要感恩山川大地、蓝天白云、春夏秋冬、最深的海洋和最高的雪山圣地,更要感恩生活带给我们的磨砺。
  每个人都是旅者,在各自的旅途艰难而快乐的前行,只有心中有爱,朝着光明的方向前进,就是幸福的。摄影就是要记录这种艰辛、这种快乐,记录每一段历程,每一次感动,记录对人生的感悟。
  ○流浪高原的眼睛
  □灵魂的呓语
  在我的摄影经历中,2007年的青藏高原之旅让我终生难忘,我让眼睛在高原无拘无束地流浪,贪婪地掠夺那份纯净和美好,让灵魂发出呓语,享受那份纯净和美好,最终完成100篇诗歌摄影作品《流浪高原的眼睛》。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19:10:47 | 只看该作者
 □心灵的涤荡  著名诗人楚午对《流浪高原的眼睛》的解读
  我读诗人剑雨的第一篇诗歌摄影作品就是9月19日的那篇《彩虹》。作为一个好“摄”之徒,他用镜头说话的能力自然不在话下,从他的配文中,我得以初窥这个性情男人诗意的一面。他说:“我们看见彩虹一般都是在天上或瀑布周围,像这样在田野里横空出世的,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后来琢磨,才明白它是在天上,只不过这片田野也在天上罢了。”这句话中流淌着童话般的诗意元素,很容易就进入到人的内心,这种在心灵之间易于对接的诗意就是一种功力和火候!
  青藏高原是我做梦都没到过的地方,我的梦也是缺氧的,到不了那个海拔,我只能通过众多诗人的作品去触摸和拼凑那一块心灵的高地。在众多朝圣者中,诗人剑雨用他独特的视角完成了他个人的精神之旅,呈现在我们面前不仅仅是藏区的风土人情之美,更是一个回到赤子状态的诗人灵魂的呓语。在他童话般的诗歌摄影世界里梭行,我的心一次次被打湿,被浸软,被翻晒,被拔高,被拷问。
  剑雨诗歌摄影中童话般透明的语言比比皆是。在《西藏的云》这一首中,他这样写道:“西藏的云/不在天上/在地上/出租车司机得特别小心/一不留神/就会撞伤朵朵云彩” “西藏的云/不在地上/在山上/牛羊得特别小心/一不留神/就会吃掉朵朵云彩”能把西藏的云写得如此传神的作品真是少见,这得益于诗人在世界最高的地方,敢于把心的姿态放得最低,像一个孩子一样,和周围的世界玩耍般的对话。他的《大地的衣裳》一诗则把这种童话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上天已给了你/挺拔的高度/为何还要给你/漂亮的衣裳/星星戴在头上哟/彩虹别在腰里”全诗只有短短的六句,却达到了增减一分皆不宜的效果,点燃了人们对这块神奇土地的向往和冲动。
  在诗人的一首代表作《在那木措仰望天堂》中,我又觅得这样的诗句:“最后我还要用一只矿泉水的瓶子/采集一些湖水样本/看看里面究竟有没有天的颜色/还有那些雪的味道/是不是就是白云的气息”如果不是一个追逐美到极致的人,如何能从湖水中见到天的颜色嗅到白云的气息?我最喜欢的一首是《我被诺尔盖的云砸伤了》,这首诗的第一段同样充满着顽皮意味:“没有一点防备/突然间被云砸了/还好,天不高/只有两层楼那么高/云也不重/跟我口袋里的纸币差不多/最多连硬币也加进去/速度也不快/像散步的老人/但通过诊断/我还是得了脑震荡”在这样一个美得淹没人意识的地方,不被震荡的当属绝少数,诗人巧绝的用了一个被云砸伤,让我再次见到那颗孩子般明亮的内心,在诗行中熠熠生辉!
  同时,我也在诗人的作品中看到了他思考的一面。在《布达拉宫的早晨》中,他这样来描写朝圣者:“把信念磕进石板/把身体和灵魂融入布达拉宫 ”在等身长头和转经的背后,是磕进石板的信念和灵魂的融入,这是诗人对信仰的见解。当诗人流浪的眼睛碰到这样一群孩子,他们一脸的高原红,在该上学的年龄不知什么叫上学,而是缠着游人要钱和食物时,诗人在《孩子 我想对你说》一诗中发出了这样一种呼吁:“孩子 我想对你说/那木措只是梦里的天堂/那里没有你的梦想/你的梦想/装在五彩的书包里”,诗人在此刻无疑是忧心忡忡的,谁来为孩子的梦想负责?接受教育才是孩子最大的天堂,尽管诗人的声音不能抵达太远,但至少穿透了自己。《雅鲁藏布江畔编织绳索的老人》也是诗人的作品中值得反复揣摩的一首,诗歌的前两段这样写到:“我以为/坐在雅鲁藏布江畔的两位老人/是无家可归的乞讨者/可他们比我富裕/最起码/他们拥有雅鲁藏布江/而我只拥有院子里的假山假水”“ 他们正在编织绳索/他们的原材料/是百分之百的高原纯羊毛/羊是他们自己家的/羊是他们亲手养大的/而我只穿着一件/只有百分之十羊毛的背心”两位安详的老人如孩子般拥有雅鲁藏布江,而作为城市生活者的一个代表的诗人,只能拥有假山假水,让人感觉到物质上富足的城市是一种精神上的死亡和悲哀。好的诗句就是让你刺痛,沉默,以及知道自己是孤独的。
  剑雨的诗歌是简单的,是明亮的,这也一直是我要修行的目标。吃过诗歌奶水的人都知道,诗歌最难达到的境界就是回归简单。诗人剑雨好像和艾青是街坊,借用他街坊的话说就是:“晦涩是由于感觉的半睡眠状态产生的;晦涩常常因为对事物的观察的忸怩与退缩的缘故而产生。”那反过来说,剑雨的诗歌则是审美上的放松与勇敢,是拒绝晦涩的。艾青还说过:“一首诗是一个人格,必须使他崇高和完整。”我从剑雨的诗中读到了这种宝贵的人格!
  认识剑雨是很短暂的事情,但他的热情会让你觉得是个早已相识的朋友,这一见,只是时空转换的重逢而已。翻开剑雨的作品,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张图片,平行的视线出去,是一片开阔的草甸或青稞地,稍远就会看到成群的云就在这个高度游走。他的个人图像更是诗意,在一个与云比高的地方,一个身形明朗的男人正用镜头望天空,许是在寻找天堂之光。也许诗人的眼睛正被雄鹰带上高天,再也离不开这片土地,从此在这片高原上流浪,一如那些不知被谁放牧的白云。
(西宁至拉萨火车上拍摄的图片)
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19:11:18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农民工兄弟  摄影不光是追光逐影,更多的是责任、思考和担当。爱上摄影源于一种社会责任感,我2007年开始拍摄以农民工为题材的摄影作品,目前拍摄的纪实类专题《我的农民工兄弟》主要由《行走在幸福边缘的孩子》、《招工难》、《回家》三部分组成。
我认为拍摄纪实摄影是由摄影人的个性所决定的,摄影人只有把心态放低去关注他们,才会把视角对准他们。
  拍摄农民工一是他们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拍摄起来比较方便,二是觉得自己也是一个农民工,和他们之间没有尊贵卑微之分。他们的每一次迁徙,每一次停歇,每一次为生存的呐喊和抉择都牵动着我们的神经,正如我们关注自己的职位升迁,子女的入学就业,所不同的是他们没有后门可走,不需要低三下四,不需要败坏社会风气。说实话,很羡慕他们那种简单的快乐,有时也为农民工孩子一个忧郁的眼神而发愁。
  □回家
  《回家》是2007年春运开始拍摄的,已经连续拍摄了5年。每年春运我都有一种回忆和情结在里,回家对每个外出的人来说都会是向往和期待的。长长短短的路程好像是一条无形的线,一头系着急迫一头拴着期盼。正是这样的回家潮,成就了摄影家们一幅幅真实、可信、耐读且值得留存的画面。
  摄影的价值在于对现场瞬间的记录,在于留存住摄影人在此情景中的情绪与劳动。当我们走近那些以主题叙事为单元的影像时,不禁会从心里涌出无限的感慨与共鸣。这就是纪实性的记载,也是人文精神在画面里的体现。如若时代往后几十年,现在这些刻画着回家过年游子们的表情与神态、情绪与愿望的作品,将会告知着后来的人们一个社会形态的变迁。
  □招工难
  《招工难》是我从年初五开始在永康劳动力市场连续拍摄的,每天都有数万只像候鸟一样的他们来这里停留、觅食,找到工作后,他们又飞走,说不准明年他们又得飞回这里。我每天都要去拍摄一次,拍摄的进程真实地记录了双方的对峙,招工方的焦虑,农民工的愤怒等。在这里拍摄的几天,感觉他们太疲惫,有时又感到他们很轻松,他们的疲惫和轻松都缘于他们离家远行的初衷,除了记录和祝福他们,我又能做什么?
4#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19:11:53 | 只看该作者
□行走在幸福边缘的孩子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城市化的进程,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他们因缺少文化和技术,只能在城市里干些又脏又累的苦力活,风餐露宿,食不果腹。他们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一方面,他们生活艰苦,另一方面,他们又在计划外超生,少则3、4个孩子,多则7,8个孩子,越穷越生,越生越穷,恶性循环,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很多孩子还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他们的存在使中国的两极分化更加明显,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
  两极分化下的中国农民工子女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大一点的孩子除了帮助父母干苦力活外,还要照顾弟弟妹妹,最小的孩子则由母亲背着在工地里饱受严寒酷署的煎熬,他们不用说读书,就连饭都吃不饱,这些农民工子女成了都市角落里很不协调的一道风景,他们渴望读书和无奈的眼神,让人心酸。《行走在幸福边缘的孩子》是我用一年多时间拍摄的,图片中的孩子大多来自云贵川,其中有一家是来自中国最贫穷的地方-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三岔河乡王来顺一家,他有7个孩子,最大的14岁,最小的才11个月。有5个孩子都到了上学的年龄,但他们都读不起书,王来顺心里也从来没有想过要让孩子读书,孩子的眼神充满渴望,令人难忘!
  当我的镜头停留在这群孩子的面前时,我希望镜头记录的只是她们的瞬间,从此以后,她们都变成美丽的天鹅,在蓝天白云里快乐地飞翔。
  □用真诚记录社会 用心灵感悟社会
  纪实摄影不应只是表面的记录,而应通过这些现象,进行社会、人文方面的思考、分析和表达,去呼唤良知,这样的作品才会有价值。拍摄农民工题材,在拍摄手段上我主要以抓拍为主,尽量捕捉他们外部世界和内在世界相互交融的典型瞬间,虽然只是一个瞬间,却可能有过去的残留,映照着未来,蕴含着一个事物发展的过程。
  我准备在“十二五”期间,再用5年时间去记录农民工这个特殊的群体,去记录他们的生存状况,对城市建设作出的贡献等。
  《行走在幸福边缘的孩子》专题促使中国摄影家协会协会在网站上专门建立“公益•爱心”版块,倡导公益爱心摄影,团中央主办的《希望工程》杂志也专门在“影像”栏目重点推出,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关爱他们,从而使他们得到社会的帮助,这也是我拍摄这个专题的初衷和摄影的价值所在,让我也感到了些许的安慰。
  ○人物介绍:杜剑,笔名剑雨,一级检察官,永康市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新华社签约摄影师,中国公益摄影师,一个喜欢看笔尖跳舞和听快门唱歌的人,著有《灵魂与大地的对话—剑雨诗歌摄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12:38 , Processed in 0.07606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