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年前的“杭州会议”对话实录
作者:邬树楠
这是原本刊登在1989年《摄影》丛刊第二期,并经过三期连载,将1988年的杭州会议对话录完全刊登出来,经过23年的沉积,雅昌摄影网配合“对影成三人”系列访谈需要,整理了文字版并刊发,为史料研究者提供一个历史的参考。
时间:1988年8月25—28日
地点:杭州西湖国宾馆
主持者:浙江摄影出版社《摄影》编辑部
参加者:美术理论界、文学评论界、摄影界数人。
贡布里希《图像与眼睛》读后
贡布里希《秩序感》
展开对话之前,主持者放了自己整编的“世界摄影史”、“中国摄影史”、“世界当代摄影大师作品”幻灯,香港理工学院摄影讲师冯汉纪先生作了“世界当代摄影趋势”介绍。对话,以摄影史为基点展开……
刊登在《摄影》丛刊上的对话录
潘科(陕西画报摄影记者):参加这个会,我有一种淡淡的悲哀。这边坐的是搞摄影的,那边坐的是搞文学、美术的。我们好象中国一样,才发现自己这么闭塞,于是,想横向联合,想参加国际大循环。怎么开始呢——举行记者招待会。美术界对我们根本不了解,我们有什么代表作,有些什么风格、流派,人家一概不知道。而我们对美术多少还有些了解。我们这儿有好多人都是画画画得没出息了,怎么办?改行吧,这玩意省劲!因此也难怪人家说我们是没文化的队伍。这种对话的尴尬早晚都是会有的。早有比晚有强。我们早就应该跨出这一步,搞摄影的不要再近亲结婚了。一个人敢于全面否定自己的时候,他才能进步。美术界出了个李小山,把中国画骂了一通。骂一骂有什么不好?我们摄影界恰恰就是怕别人骂。
范景中(《美术译丛》主编):潘科的发言很好,好在哪儿呢?好在提出了一些问题。应该特别感谢浙江摄影出版社,因为他们把美术、文学和摄影拉在一起了。你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很了解美术,而美术不了解你们,这只能说明我们孤陋寡闻。
潘科:中国人了解外国,外国人不了解中国,中国人对美国的汉堡包多少钱一个都知道,而外国人还以为我们仍然处于老太太裹小脚的时代。这说明人家强大,而我们弱。
范景中:这个会能使我们对你们有所了解,增长了我们的视野。为什么摄影不被人家了解,这说明摄影缺乏一直理论队伍。你们应当有一批理论队伍,介绍理论,介绍历史,这样对摄影在文化中的地位的提高有所作用。了解摄影必须通过各种媒介,你们正好是缺了一些媒介。理论家、摄影史家有一个作用,就是宣传摄影的作用。我以前也翻过一些《国际摄影》、《大众摄影》,翻了一下觉得没意思,也就不翻了。有一次偶然看到几本《现代摄影》,感觉到耳目一新。这说明,你们的自我宣传不够。研究摄影史,不但要研究摄影家是怎样模仿绘画的,而且要研究画家是怎样模仿摄影的。临摹照片曾经成了画坛的一种风气。摄影史的介绍可以澄清一些问题。摄影和绘画在地位上没有父子关系。
陈锦(四川美术出版社摄影编辑):我们看的世界摄影史资料,摄影的丰富性,一点也不比绘画逊色,它的存在才一百五十年,它没有传统。我们摄影界老谈特性,总想把自己和绘画拉开,摄影还在不断的发展,它的局限还在不断被克服,现在去大谈特性,还为时过早。不同的是,因为摄影的出现,迫使绘画抛弃了它的传统,而摄影总是被绘画的阴影笼罩。摄影的出现,我认为它并不是开辟了一个新的艺术领域,它只是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和手段。绘画和摄影的目的从根本上说都是一样的——为人们提供平面的静止的视觉形象。
范景中:西方绘画的大的转向,就是因为摄影的出现。
皮道坚(湖北美术学院副教授):我认为,相机作为人的眼睛、人的视觉能力的扩展的意义,应该充分被认识。照相机是现代人的一种感知方式,在这一点上,画家要永远佩服摄影家,因为他们掌握了这样一种现代视觉手段。看了那么多幻灯片,我感到惊讶和激动。这么多好作品,我没有看过,我们的生存方式。决定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我们的表达方式。摄影这种手段是以前没有的。可以通过摄影来形成一种现代社会意识,并且强化这种意识。我们应当把它作为现代人捕捉我们生活经验的一种手段,表现我们的感受和体验。
范景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园林也模仿过绘画,写园林史的时候,谁也没有为这种历史自卑,相反觉得这是一件很好的、值得一说的事。为什么摄影和绘画之间却有相反的感觉,我觉得莫名其妙。
杨思樑(杭州大学外语系讲师):摄影家的自卑来自于摄影家的野心太大。他总想超越这个超越那个。你的限制是客观的,你何必要去超越你没法超越的东西?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对话在摄影与绘画的关系以及摄影自身所具有的意义上展开,在比较与交流中,大家一致认为:摄影界最迫切和急需做的事情之一是引进、介绍。
洪再兴(浙江美术学院讲师):在美国我接触了旧金山美术学院和一些其它学院的人,他们那儿的影视系都是很强的。亚当斯在那占一席很重要的位置,摄影理论与创作自身的问题都可以上轨道。美术界作过一个工作就是介绍,介绍这个方式,从鲁迅开始就在作。介绍多了,选择就有可能多起来。闭门造车其实是很落后的。你苦干了半天,实际上人家已经有人搞过了。
冯汉纪:在国外,摄影在艺术界的地位已经被肯定。我们国内强调摄影是艺术,其实就等于忽略了摄影作为艺术地位的被肯定。摄影被肯定不是依靠摄影特性,而是依靠大量的作品的存在。国内很多问题的争论,都能在摄影史上找到答案。中国摄影的认识与认同,仍处于五十年代,有些还倒退到了三、四十年代。从中国的现状来看,最迫切需要的是摄影史论、国外摄影家介绍和对摄影史的基本了解。近几年,国外摄影界比较乱,处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夹缝之中。评论界通常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社会学的方法来评论。在国外学习摄影不允许模仿,如果谁说你的作品象卡蒂—布列松,就等于是侮辱你,而在中国恰恰相反。国外以前对摄影特性研究很多,现在已经不讲了,该讲的都讲完了。国外的摄影史论很多,我手上的摄影史大概就有十几本,都是各种不同观点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