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各国语文教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3 12:51: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世界各国语文教什么?
全国多地的中学语文教材都有所调整,其中鲁迅的《阿Q正传》、《纪念刘和珍君》等多篇经典作品被删除。事实上,语文教材的变动在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是深受关注的社会议题。观察每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教材,能看出它们在教学思维、理念和宗旨上的差别。
美国:把语文课上成阅读课
语文课更像阅读课,13岁孩子要读6、7种风格英文作品
美国中学实行宽松的选课制,语文课也更像是“阅读分享课”。虽然美国大学入学对写作要求非常高,但很多中学都不设有专门的写作课程,而是通过阅读各种体例的作品、写书评等锻炼出来。至于语文课上读什么书,也由任课教师自己来开书单,无论教育部还是学校,都不会印发统一教材。尽管中学语文课深浅是可选的,但无论哪种课程,大量的阅读都逃不掉:刚上初中的13岁孩子,一个学期下来可能必须读6-7种风格的英文作品;而希望上好一点大学的高中生,平均一学期也要完整啃下10本左右名著。
读《特洛伊》和《罪与罚》等大量小说,但不怎么读诗
与中国学生多少能吟诵几首唐诗宋词不同,美国教育工作者经常抱怨美国学生已不懂诗。几十年前,能读诗曾被美国人认为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所应该具备的能力”。相反,小说、传记类阅读材料在美国中学语文课上所占比例却很大。从古希腊故事《特洛伊》、《奥德赛》,到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再到《安妮日记》、《罪与罚》和《蝇王》等,都是学生最经常被布置阅读的著作。与中国语文课本主要收录选段不同,美国中学生还要完整阅读整本著作,按进度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读书会”语文课是传统模式,《哈利波特》也能作教材
一个班的学生同时读一本作品、并且进度也相当,是美国人熟悉的“读书会”式语文教育。但美国一些学区却大胆地引进了“工作坊”式的语文课,这意味着学生自己选择想读的书,并跟同学们分享。曾主张学生只该读“精华读物”英文文学教授Mark Bauerlein就表示,学生读《哈利波特》还是狄更斯(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都无所谓,关键是在信息时代保持阅读的习惯。
法国:“通识教育式”的语文课
受精英主义传统影响,纯文学作品深受教师青睐
与美国类似,法国中学的文学课程没有统一的国家教材,学校根据教育部定立的大纲自主选择课本。受多年的精英主义教育观念影响,法国的语文教育曾长期被等同于文学教育,16至20世纪的经典纯文学作品,尤其是法国和法语区的经典小说、诗歌和戏剧,都是法国中学教师热衷选择的教材。从巴尔扎克到雨果、从拉封丹到拉伯雷,几乎每一个法国文学分支都可能涉猎,文科的学生还要完整阅读如(意大利作家)兰佩杜萨的《豹》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朱丽叶》等译作。
经典电影被作为语文教材,不避讳性和爱情
为了应对中学生越来越不愿意上文学课的现象,法国教育部今年5月宣布把电影引入文学课程,将学生感兴趣的性、浪漫和反叛精神引入日常课堂。法国教育部官员认为,他们选择的电影能帮助正经历青春期的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在已公布的200部经典电影中,中学生将能在老师陪同下观看法国电影《轻蔑》(Le Mepris)中的男女主角“调情”,以及《赤胆威龙》(Rio Bravo)的枪战,并以自己的角度进行解读。
每个法国人都要学哲学,会考作文要求解释《利维坦》
在法国,有个流行的说法,“每个法国人一生中都要过哲学这一关”。虽然法国高中生在高中阶段将分科(主修文科、经济社会或理科),但中学毕业会考时都需要考哲学作文(类似高考语文作文)。
因此,法国中学生的“语文课阅读材料”涉猎非常广,除了经典法国文学作品,还须阅读萨特和加缪等看上去对中学生而言过于艰深的哲学作品。而这很可能还不够,2010年,法国中学会考作文,要求考生解释霍布斯《利维坦》(英国政治哲学巨著)和托马斯.阿奎那(中世纪意大利神学家、哲学家)的《神学大全》节录。
德国:将语文课上成公民教育
20世纪90年代,德国曾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改革,目的是为了让教育“更适应社会发展”。在包括语文在内的科目,教材选取还专门加入了更多展现社会“阴暗面”(如种族歧视、违法犯法)的内容,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释社会现象。
  台湾作家龙应台在一次谈到教育的访谈中,曾列举儿子安德烈上德文课的一个例子:安德烈的德文老师让学生在课上讨论布莱希特(BertoltBrecht,德国作家)的剧本《伽利略传》,该剧本讲述的是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了地球的原理,但原理不被教会所接受。与多数学生熟悉的伽利略如何坚持自己的理论不同,布莱希特的剧本却表现了伽利略面临选择的两难:硬碰硬然后被教会迫害而死,或暂时屈服以保存自己。剧本的结尾是,伽利略选择了后者。
以“人与国家机器关系”的高度讨论文学作品
允许不一样的东西,仅仅展现了德国中学语文课的一面。在“不在吃饭就在思考”的德国,中学生的德文课的讨论更是与别不同。据龙应台的儿子安德烈回忆,对这部文学作品的理解远不仅到其“映射法西斯”的背景,课堂上的讨论甚至涉及到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个人与国家机器间的关系,可以说已脱离了纯粹的语文教育。本身身为大学教授的龙应台称,这样语文课让人听着“惊心动魄”,因为它实际上已触及了“公民教育”的范畴。
中国台湾:最重视古文的语文课
课本内容65%是文言文,中学生就读《古文观止》
在台湾,教育部会汇编供中学生统一使用的课本,但不少学校也在采用自编教材。文言文超过白话文比例,一直是台湾语文课本(台称国文课本)一大特色。在文言文比例被调低到45%之前(今年9月份又刚调整为4565%弹性比例),台湾学生高中三年学习的文言文比例逐渐递增,大约为高一的60%、高二70%和高三80%,其中选自先秦诸子的比例很重,但教育部最近又将选材范围拓宽至《诗经》、《左转》和《礼记》等文献。
文言散文集《古文观止》几乎是每一个台湾中学生都精读过的教材,大陆学生所熟悉的陶渊明《归去来辞》、王勃《滕王阁序》等散文,也在台湾学生最为熟悉的篇章之列。台湾国文科教材的白话部分,一部分选自余光中等有影响力的现当代台湾本土作家作品,而曾被列为禁忌的鲁迅和沈从文的作品,也被列入语体文部分。
教材曾用国民党要员著作内容,被指企图推行党国教育
《中国文化基本教材》是台湾中学国文科课程教材之一,原本只摘选孔孟篇章,但历史上经过几次版本修订。上世纪80年代,教材曾一度改用陈立夫(两蒋时期国民党政府要员)《四书道贯》为诠释核心,注释又大量采用孙中山和蒋介石的语录。这一版本被批评为将国文教育作为党国教育一环,甚至因被指企图传达执政者的政治意图、与孔孟的原意割裂而引起过争议,日后又改为被广泛采用的朱熹《四书集注》上的注释。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经典,也有超越时代的不朽名篇,但经典和名篇并不是选取语文教材的唯一标准。美国人将流行文学引入语文教材,法国人考虑引进电影,中国台湾地区始终强调高比例的文言文阅读──而这里,并不存在孰是孰非的判断。好的语文教育,必然不为服从政治需求、也出于教化目的,同时有助于塑造完整的灵魂和独立的人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20:04 , Processed in 0.12072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