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教识字”到“全面教育”三代人谈教师天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5 13:22: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教识字”到“全面教育”三代人谈教师天职




  60年前,教育教学条件落后,缺老师,一名小学教师要教好几门课,那时候当老师最朴素的观点就是让孩子多识字,会写信。而如今,教师的最大愿望是让学生全面发展。从单纯的识字,到学课本知识,再到全面的素质教育,知识结构的变迁,正顺应着时代的发展。日前,福州的林秀龄一家三代教师,向记者讲述了这60年来教师职业的变化。




  50多年当教师动因只想教小孩多识字

  “小时候乡里人字识得不多,都要找乡里仅有的两名大学生代笔,我只是想帮助乡里人识字、会写信,才当上了老师。”林秀龄说出自己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的原委。

  解放初期,教师资源紧缺,林秀龄就读的闽侯师范设立了两个速成班,把三年的教学时间缩短到一年,学成即分配到各个学校。“那时候小学还分为初小和完小,一到四年级是初小,有五、六年级的小学才是完小。大部分学生上完初小就直接去学手艺了,能读上五、六年级的学生只剩四分之一不到。那时候教师也缺,有段时间,我一个人就得教五六年级的语文、数学共四门功课。”林秀龄说。

  “上个世纪50年代,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不仅收入低,地位更低。当时,坊间流传一段顺口溜,大意是:女子择夫一找干部,二找带杠杠的,三找握方向盘的,最后才是工农阶级以及小学教师。”林秀龄笑着说道:“带杠杠就是解放军。”20多年前素质教育初萌芽

  李林川,林秀龄的二儿子,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工作26年。

  1983年,当李林川来到福州一中的时候,一中只有90多名教师,现今发展到了300多名,“除了教师队伍数量增长外,还呈现了结构的变化,由于历史原因,80年代的教师年龄都偏大,而如今,高学历、年轻化已经成为教师队伍的最新特征了。”李林川说,80年代后期,福州一中提出了“超越高考”的口号,要求课堂45分钟要效率,把自然人培养成为社会人,这就是素质教育。

  新世纪教学因势利导、寓教于乐

  林津,林秀龄的外孙女,2002年开始在福州第十五中担任信息技术学科教师。

谈到教师的待遇问题,林津说,“当老师感觉不错”,这几年工资一直在涨,“刚上班那会儿,工资只有900元左右,现在的工资和福利加起来有三千多。”“要当学生的朋友,”林津说,“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当他们的老师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当学生的朋友。比如,教育学生的时候,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和学生沟通,帮助学生进步。”作为没有考试压力的学科,很多学生上信息技术课程都是玩游戏,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并不感兴趣,林津等老师就因势利导、寓教于乐,让打字速度快的学生带打字速度慢的学生玩打字游戏,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各种知识领域。 (金婷)



 来源:福建东南新闻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02:21 , Processed in 0.07371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