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寻找出版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2-5 19:06: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寻找出版人
转载▼





    ■沈昌文:理想的出版社,应该有两套班子。一是畅销书,代表眼前利益;二是品牌书,代表长远的利益。这两部分都应该被重视,根据编辑才能分配工作。
  ■薛德震:出版人是时代造就的。现在的时代对出版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出版人潜下心来,要坐得冷板凳,不但做畅销书,还要做常销书。
  ■黄国荣:首先把这项工作当作毕生的事业;第二,必须要具备出版经验,具备专业知识;第三,必须要有经营实践经验;第四,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第五,有雄厚的资金实力。
  编者按:出版界的繁荣有目共睹。但是我们同时也注意到,出版物越来越多,能称得上好书的屈指可数;做出版的人越来越多,真正意义上的出版家又有几人?记者踏访老一辈的出版人以及新锐出版人,目的是希望在出版界多多树立一些领军人物,使我们的图书精品真正灿若繁星。
  
■以史为镜

  谈出版人,首先涉及出版人的定义。其原义是PUBLISHER或BOOKMARKER,这种意思跟西方人观念一致,即以赢利为目的的出版人。通常的,在国外还有书商的概念——宽泛的意义,所有的介入出版的人,都是出版人。而我们现在锁定的出版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这个标准足以跟普通的出版者或者以赢利为目的的出版人彻底分开。他们起码具备三个方面的因素:出版物具有认知度;有一定的业绩和影响;有清晰的出版主线或宏伟的蓝图,富有使命感。在我国的出版史上,这样的人才并不少见。
  张元济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蜚声士林的学者和出版家。他做出版的目的是开启民智,“事关国脉,士与有责。”他的宗旨是,以新式教材来推动中国的新式学术和新式教育,也因为他的宗旨,最终使商务印书馆由一个印刷作坊而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出版机构,几乎占据中国出版业的半壁江山。
  1919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之时,张元济提出了“喜新厌旧主义”,即编辑不能因循守旧,而应与新文化合拍,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编辑不应仅局限于顺应潮流,更应有超前的意识。1902年清廷发布新学堂章程后,各地新式学堂纷纷创办,而他们使用的教材仍是文言古文。张元济以编辑家敏锐的眼光,看到新式教科书将是时代所需,立即与高梦旦、蔡元培一道编写了《最新教科书》,风行全国。直至1906年,清政府学部才公布第一批初等小学教科书暂用书目,在公布的102种书目中,商务版占54种。
  张元济认为,图书质量是衡量编辑人员水平的重要标准。他在编辑活动中,把图书质量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由他组织编纂的《四部丛刊》、《续古逸丛书》、《百衲本二十四史》、《丛书集成初稿》四大丛书,在我国文献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编校质量的精良,为世人所称道。张元济对图书质量的精益求精,使得商务印书馆在近代出版业的激烈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名记者、名政论家和出版家邹韬奋,20世纪30年代创办了生活书店并主编《大众生活》周刊,影响曾及全国。邹韬奋当年办生活书店,其门市部有一个响亮的口号:“好书皆备,备书皆好。”正是靠着为读者找好书,为好书找读者的精神,生活书店成了中国出版史上的金字招牌。
  原三联书店总经理沈昌文与出版结缘,主要是出于爱好和兴趣,后来介入这个行当,出版成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终生伙伴。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出版家是人民出版社的曾彦修、王子野、陈原等人,他曾经为他们当过秘书。当年对他印象最深的有三点:一是“以文会友,编辑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在这基础上与作家交朋友,成为作者的知音;二,作家是出版社的衣食父母,编辑必须尊重作家,了解他们的甘苦;三,学术观点上尊重作者的主张。不随便改动稿件,保持作家风格。所有这些,使沈昌文感觉一生受益无穷。
  原人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薛德震自1947年进入华中新华书店至今,从事出版业已有55年的历史。说起老一辈的出版家鲁迅、邹韬奋、茅盾、叶圣陶、胡愈之、张元济,以及一批新中国出版事业的开拓者胡绳、陈翰伯、王子野、曾彦修、王益等人,薛德震油然有一种崇敬之感,认为这些出版家共同的特点就是事业心很强。他们中不少人是大学者、大作家,学贯中西,不计官职大小高低,他们站在时代的前列,以留下值得人们称道的精品图书、为中国的出版史做出贡献作为唯一的追求。现在有取消出版社的行政级别一说,薛德震先生认为这种导向是正确的。出版人的价值不能以官职高低大小来衡量,而应体现在:他主持出版的图书能够在读者、学者们的书橱里长期地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黄国荣当年调至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时,连码洋、实洋都不懂。本来想搞创作,没想到从事发行,黄国荣有点想不通。领导对他说:没有卖书的就没有作家。黄国荣明白了:出版实际是在扶植作家,没有出版就没有作家。艺术、文学、知识必须通过图书载体才能流传于世,才能传播开来。他说:“我理解了老一辈出版家,包括叶圣陶、邹韬奋,他们做的都是繁荣民族文化、繁荣民族文学这样的工作,所以他们应该是新文化新出版的创始人;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人才和领军人物,中国出版行业才有了新的发展。”
  出版人的心态,通常两种,一是情结,一是使命。兴趣是宽泛的定义,而情结是纯个人化的东西,是化解不开的感情纠葛,从初解人生哲理到对世界的关切、对人类命运的思考,涉及到很多方面。“光明书架”总策划人严平的心中,就有一个深深的情结。他理解的“出版人”,必须集学人和出版人于一身,同学人一起发现真谛,推动学说,启迪众生。如此,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人类的进步。“比如商务印书馆过去只是一家小印刷作坊,但是张元济主持商务数十年,就使其发展成中国最大的出版社。而在这半壁江山中,有很多是学术书、教育类书,张元济由此来实现他宏大智民之梦,我时常感叹,这种风光何时再现!出版界何时再有这种奇人妙才!我觉得有情结有使命不是偏执,作为出版人,除去应有的商业目的,都应以重整或宏扬文化为已任,其宗旨,应为宋儒张横渠先生所言:为天地利心为生民利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现代的出版业,至少可以为往圣继绝学。又如张元济所说,出版,事关国脉,士与有责。想到这一层,情结可能还不仅仅是情结,而是不可推卸的使命。出版人的使命就是出书、出好书。”大家比较欣赏莱恩,他的平装本《革命》,震动了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整个书业甚至世界书业。一般的人会想,他那几千万册的销量会令他一夜暴富,赚进大把英磅。但严平觉得他更大的成功,他的彪炳史册之处,在于他将文化经典以更加廉价的方式(但绝非廉价文化)送到了千家万户。这无疑应该算是义举。
  
■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的出版人是什么状况呢?我国的出版业发展究竟如何?英国DK出版公司的克莱尔.理斯特说:“在认识到出版不仅仅是商业,它还负有很大的责任,特别是对那些年轻的读者之后,我对出版业不紧不慢的动作方式也就理解了。”然而,作为一个行业,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传播手段,它存在的问题仍令每一位出版人士深思。
  沈昌文:我们必须肯定现在的局面。过去没有引进商品经济的办法,出版了不少书,但是少有竞争,没有营销,死气沉沉。现在改观了,首先是值得高兴的。比如名著,过去只有一个版本、由一家出版社出版,现在重译的比较多,至少有四五个译本。多些译本才有选择的余地,不好的会被淘汰,同时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风格的译作,所以我们还是欢迎有更多的译本出来。改观带来不少问题,这是正常的。难免有鱼龙混杂,这些问题应该引起重视,不是放任自流,但不必太过虑。历史会沉淀的,有些问题终究是会解决的,随着发展进程的推进,会慢慢地淘汰。我们肯定会出现一些好的出版家,肯定会涌现像张元济那样的人物。
  戴文葆:目前出版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出版理念不清。过去老一辈的出版人,出版图书就是为了弘扬学术、发展学术、普及知识,比如张元济、邹韬奋、胡愈之。现在的出版,首先看订数,如果你对订数没有把握,很可能选题就不被通过。我们不是不需要订数,不是不需要利润,否则不能扩大规模。但是对出版人来说,为什么出版,怎么出版,出版为了谁,必须明确。这些年我们不断地评选优秀出版社、优秀出版物,都是在推动产生优秀的出版人。我们必须对读者负责,不能为了赚钱走歪门邪道,首先,出版人必须从学术、文化上着眼;二是在加工整理上对读者负责,同时作者也要为读者负责;三,印刷工作要做好。我们要出版不同层次的出版物,丰富人的生活,把有情趣的、有知识的作品介绍给读者。
  薛德震:目前出版界存在严重的跟风现象。这是人们心理浮躁的一种表现,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做一些过眼烟云的出版物。过去出版社是事业单位,经济效益没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一心只想出版好书争取更大的社会效益。现在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出版社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是一种很大的进步。现在出版社为求生存,必须追求两个效益,这就给出版社增加了压力。怎样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怎样才能把文化价值、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是出版界需要重视的新课题。目前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的发展都在加速,出版业应该涌现出更多、更好的人才。在体制转轨期间,出现一些跟风的问题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不能以偏概全。出版人是时代造就的,还是有不少年轻有为的出版家在成长,他们的出版理念具有现代意识和超前意识,能够与时俱进。现在的时代对出版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出版人潜下心来,要坐得冷板凳,不但做畅销书,还要做常销书。
  黄国荣:中国出版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一,短期效应多,长远计划少;二,把出版工作当工作任务的人多,作为事业来对待的人少。出书不是从长远的民族文化的角度考虑,而是急功近利,没有事业心和责任感;三,考虑经济效益多,社会效益少,缺少文化积累意识。从出版人的角度,现在的根本的问题是,我们出版机制还没有完全与市场接轨,还没有找到完全与市场适应的机制,法制法规不健全。书商跟出版人的区别在于,书商只是做图书的生意,而出版人,是将出版视为繁荣民族文化视为出版事业全力以赴投入的。书商很多,真正的出版人很少,其中原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优秀出版人少的原因是:一是体制问题,建国后我国实行计划经济,出版事业本身受到计划配置的制约发展受到限制;二,市场经济时间太短,没有真正适应市场经济的体制和相吻合的经验,缺少市场的锻炼。与国外的出版商相比,我们的经验不足,资金不足,体制还没有完全调整过来;三,缺少市场经济与市场接转的竞争体制,开放不统一,竞争无序。这种局面本身也限制了出版人的发展和出现。
  
■明晰走向

  任何一个出版人的运作成就,与时代有关。沈昌文认为,出版人应该具备的品质:一,有文化素养,必须高瞻远瞩,能够把握文化发展方向;二,必须具备营销能力。将来的出版家一定要具备两方面的能力。编辑要跟不同的作者打交道,应该包容,但不能被牵着鼻子走。要了解多种文体,了解不同作家。编辑未必是专家,但是要“横通。其次是吸收,兼容并蓄,然后形成自己的观念。第三,了解发展脉络,知道哪些会被淘汰,哪些前景广阔,缺一不可。要看清一个方向,不能人云亦云。第四,应该敬业,但千万别陷入细节。应该时时能跳出细节看问题。不单是出版,每个行业、每个学科都应如此。
  沈昌文认为理想的出版社,应该有两套班子。一是畅销书,代表眼前利益;二是品牌书,代表长远的利益。这两部分都应该被重视,根据编辑才能分配工作。两套班子由两种性格的人组成,但都是优秀的人才,各有不同的成就。
  外研社社长李朋义的出版理念是:出版+教育+信息化。他们早在1999年就提出“以教育出版为中心”的出版思路,不仅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服务,而且要为基础教育服务;不仅要为校园教育服务,而且要为社会教育服务;不仅要为学龄教育服务,而且要为终生教育服务。2001年,他们实行了“出版人制度”,在原来编辑部和工作室的基础上成立了“事业部”,事业部的负责人即“出版人”,这是一支职业化的出版人队伍,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全员聘任,尾数淘汰。出版人有独立的选题策划权、编辑管理权、市场营销权以及财权。实践证明,专业的策划人才是出版社发展的关键性人才。出版人制度的建立,为分支机构的成立打下了基础,促进了出版社的内涵发展:当分支机构的数量和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组建出版集团,实现出版社规模扩张。李朋义说:“创新是出版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出版的创新包括出版思想的创新、出版体制的创新、出版方式的创新和营销方式的创新等方面。在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电子出版、网络出版已越来越显示出传统出版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如何充分利用出版资源,将最新的出版思想和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都需要创新。”
  黄国荣认为,作为真正的出版人,首先把这项工作当作毕生的事业;第二,必须要具备出版经验,具备专业知识;第三,必须要有经营实践经验;第四,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五,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他始终如一的理念是,企业的形象靠品牌,出版社的生存也靠品牌,品牌是生命,是生存条件,也是发展动力和竞争实力。拥有品牌,出版社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光明书架”策划人之一张勇从事出版的时间并不长,从1995年至今,也不过六七年的时间,但是已经做了几本非常有影响的图书。先做了些经济类图书《风险投资操作指南》、《改制新途径》。最有影响的是痞子蔡的《雨衣》。张勇介入《雨衣》的整个营销过程,采取了地毯式的轰炸宣传,使这本当时不被出版商看好的图书一炮走红。这几年的出版经验,使张勇体会颇深。他认为好的出版人首先得是个杂家,具有广博的知识面,融会贯通,分析市场需要什么。成功的出版人不是跟踪市场而是引导市场,引导读者关注并刺激他们的消费欲望;其次,内地出版界和欧美、港台等地接触得少,应该有所比较,认识差距,逐步缩小差距。出版市场的繁荣,也同时反衬出版人心理的浮躁。优秀的出版人心态应该是平和的,不能太急功近利。另外,作为优秀出版人,必须明确出版概念和经营概念。
  时代造英雄,竞争出人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无形中把出版推到国际市场前沿,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锻炼出版人的机会已经来临,我们竞争的对手不止是国内出版界,而是国际强有力的出版商。随着我们出版机制的调整、法制法规的健全以及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我们相信,不久会有相当一批成熟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出版人涌现,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发挥聪明才智,提高竞争能力和才干,在竞争中赢得自己的地位和市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1:19 , Processed in 0.06818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