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下中国存在汉语危机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2-6 13:40: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下中国存在汉语危机吗

被人们称为“汉语四六级考试”的汉语综合应用能力水平测试,于2011年年底在北京、上海、江苏、云南、内蒙古和天津等试点地区开考,并从今年起推广到全国范围。
用考试的方式,能否改变当下社会的汉语应用现状?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1770人参加),58.2%的受访者关注汉语综合应用能力水平测试。仅26.2%的人认为用汉语能力测试的方式能改善汉语应用现状,42.1%的人认为不能,31.7%的人表示“不好说”。受访者中, 70后占29.4%,80后占42.6%,90后占10.9%。
当下中国存在“汉语危机”吗
调查中,83.6%的人认为现在人们的汉语应用水平下降,其中45.0%的人表示“下降很多”。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杨国华,从事大学语文教学已有10年。他感觉,从整体上说,学生的汉语应用水平比起10年前要差了,甚至有老师觉得是一届不如一届,这让他们感到很痛心。
杨国华发现,很多学生逻辑性很差,写文章时错别字很多,语句都说不通顺。一部分学生在应用文写作上几乎是空白,连个通知、请假条都写不好。杨国华曾在课堂上教同学们写毛笔字,他发现,很多学生连毛笔都不会拿,更别说欣赏草书、行书了。
常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四学生孙姗,正在写关于“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的毕业论文。她感觉很多汉语特色词汇正在消失。比如,一项关于输入法软件的统计发现,人们经常用的词汇就是靠前的那几个,呈现越来越集中的趋势,这也反映出人们实际应用的词汇在减少。
80后大学生毛毛说,电脑似乎让自己进入一种温水青蛙的状态,汉字知识像被橡皮擦擦掉一样,越来越模糊了。“我以前能写一手很漂亮的钢笔字,但现在都有点儿提笔忘字的感觉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如果汉字都记不准确了,还怎么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
当下汉语使用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调查中,72.9%的人表示电脑时代导致汉字书写能力下降;67.0%的人表示网络语言活跃,汉语出现碎片化与不规范化;67.7%的人认为,人们不重视汉语,存在“外语热,母语冷”现象;57.1%的人认为传统文化传承出现断裂,汉语表达日益粗鄙化。
南京市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告诉记者,如今很多孩子缺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热爱。在当前应试教育体制下,孩子被迫利用一切课外时间补习数理化英等学科,极大地挤压了孩子的生活时间,孩子基本没有时间读课外书籍。这导致他们的语言表达非常枯燥,没有活力,缺少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老师在讲课时,也只能传授一些解题的技巧。因为即使学生理解得再好,不符合命题者意图,也很难拿到高分。“这是困惑我们语文老师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
调查中,57.7%的人认为汉语教育应试色彩明显,无法彰显汉语的美感。60.9%的人认为当下中国存在“汉语危机”。
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万建中看来,汉语不存在什么危机。“汉语水平怎么能说是下降呢?我们祖祖辈辈都是用汉语交流,以后也会是这样。不管是书写还是口头表达,汉语都不存在危机的问题。即便是现在运用计算机进行书写,出现了网络语言,那也是丰富了汉语语汇,没有影响汉语的正常发展。当然,由于使用电脑,一些人用笔书写能力可能会下降,但据此也不能判定汉语水平就下降了。电脑书写大大提升了书写速度和书写质量。”
他表示,关于汉语的危机,并不是普通话的危机,而是另外两个危机:一是方言的危机。万建中在上世纪80年代初到北京时,经常听到“劳驾”、“借光”、“盖帽儿”之类的词,现在几乎听不到了,很多原先挂在人们口头上的方言都消失了。“文化的多样性首先是语言的多样性,多元的文化才是可持续的。”
还有一个是古汉语的流失。万建中认为,年轻人的古汉语使用和阅读能力在普遍下降。中国传统文化都是由古汉语承载的,古汉语阅读能力下降会导致不能阅读原典,会对理解传统文化造成很大的影响。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不可能只是专业人士去阅读。“一个不看原典和经典的民族,整体文化素质能提高吗?”
2#
 楼主| 发表于 2012-2-6 13:41:30 | 只看该作者
82%的人认为学好汉语可以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
调查中,85.3%的人表示,有必要提高人们的汉语能力。82.0%的人表示提高汉语能力可以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77.3%的人表示可以增加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72.1%的人表示会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53.2%的人认为可以锻炼思维方式;26.1%的人表示可以去教外国人汉语。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黄传会,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汉语出现的问题是社会大环境的问题。他前不久参加了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一个研讨会,在会上他讲到,对于书法来说,最大的威胁就是:用了电脑以后都不用书写工具了,还谈什么书法?
汉语危机会带来文化危机。”黄传会说,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汉语可以说是立身之本。一个中国人不注重汉语就是忘掉了老祖宗,汉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和传承工具,很多民族文化就储存在汉语之中。
作为一个90后,孙姗表达了自己的担忧:“等我们进入中年时,中国的文化会不会已所剩无几了?”她说,大家是可以正常交流,但有多少人能学到汉语的精神和内涵?
“其实,扎实的汉语基本功对学习其他语言非常重要。”她发现,英语学得好的人,中文水平肯定很好。很多同学都感到,即使英语词汇量再大,没有很高的母语水平作为基础,也没有办法表达出真正的意思。
杨国华经常跟学生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基本的口头表达、书写都不行,出去怎么跟人交往?即使是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也是需要学好语言的。人际交往不是会说话就行了的,比如最基本的礼貌,都要通过语言来表达。掌握不了汉语的精髓,就没办法成为一个有素质、有层次的人。
他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和外国人的交流越来越多,汉语的影响力也会增加。如今国外出现了“汉语热”,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愿意学汉语。学好汉语,将来教外国人,也是一个不错的职业选择。
孙姗也发现,现在有很多外国人对汉语很感兴趣。一些外国朋友学起汉语速度相当地快。她有一个芬兰朋友,只在中国待了6个月,和中国人汉语交流就已完全没问题。他们真是很热爱汉语,这种吸引力就在于中国文化的内涵。他们经常会问一些中国的词汇,比如说“指鹿为马”的典故,只说字面意思他们是不明白的,只有了解到背后的历史背景,才能让他们真正懂得这个词。
调查中,61.6%的受访者认同学好汉语会有更多职业机会。
上海市民王旭东说,中国是在经济腾飞后才有那么多外国人学习汉语。“全世界都要和你做生意,别人自然要学你说的语言了,只有国家强大了,中文才会在国际上有影响力。否则你学好汉语想去教外国人,也未必会有外国人想学。所以,继承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发展好中国,汉语才会有真正的出路。”
3#
 楼主| 发表于 2012-2-6 13:42:26 | 只看该作者
50.6%的人认为要让汉语水平成为人才招聘的参考依据
调查显示,为提高国人汉语应用水平,69.1%的人希望推广传统文化和经典文学;68.3%的人认为要改革应试化的汉语教育方式;63.0%的人建议规范汉语使用。
接受记者采访时,杨国华刚刚改完“大学语文”的期中考试试卷。他在今年考试中特意问了一道题,“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你对大学语文有什么心得?”很多学生觉得,一开始对学语文没什么兴趣,上了这门课才发现,大学语文和高中语文很不一样,很有意思。和高中阶段的应试语文教育不同的是,杨国华在课堂上会着重讲作品的时代背景、意境感觉。他还把《关雎》、《蒹葭》等诗词编成歌曲,让大家吟唱,进一步体会诗词的意境和美感。
杨国华建议,首先,在宣传方面,要让全民都知道汉语的重要性。第二,在教育方面,要把专业教学和语言教学结合起来。现在很多大学都不开汉语课了,这是教育误导了学生,导致学生轻视语言学习。第三,用人单位也要转变思路,单位招聘时不能只看重英语水平,如果能把汉语水平纳入到招聘标准里,大家才能真正意识到学汉语的用处,发现汉语水平能对职业发展、今后的人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调查中,50.6%的人认为要让汉语水平成为人才招聘的参考依据;46.1%的人希望推广汉语水平测试。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副司长张世平前不久表示,希望汉语能力测试可以为政府部门及其他各类用人单位在人员录用、培训等过程中提供参考依据,为相关用人机构了解员工的汉语水平提供参照。
黄传会说,让汉语四六级成为用人单位的招聘门槛,可以说是措施之一。一个大学毕业生汉语水平太差,肯定是不行的。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要强调汉语的重要性,要引起国人的高度重视。并且要有一定措施,包括语文教育改革,改革教材、考试制度等。现在大学生进了大学之后,除了文科学生,基本都不学汉语了,我们要在高校增设汉语学习的课程。理工科学生也应该重视汉语,将来走上社会,项目论证、工程设计等都离不开精准的汉语表达。
“现在有些电视节目主持人像老外说汉语那样,喜欢在动词前面加‘有’字,例如‘你有说过吗?’有些演员说台词也犯同样的毛病。这些人会起到很大的舆论影响和示范作用。”毛毛说,“强大的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可如果公众人物都在说一些不中不洋的话,你还能感受到中国人的自信吗?我认为与其兴师动众地考试,不如加大监督力度。例如让全国人民都来给电视节目‘挑刺儿’,按错误多少进行处罚。”
王旭东说,要提振汉语,就请严格执行语言文字规范,不该有英语和网络语言的地方就不要有,例如,政府机关公告、指示牌、新闻报道等。现在即使是新闻常常也会使用网络语言,看了那么多其他国家的新闻,没有一个是像中国这样的。所以,网络语言不是不能使用,但主流文化还是应该保持其严整和规范,避免出现语言的碎片化和粗俗化。(黄冲)



文章来源: 中国青年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19:49 , Processed in 0.07306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