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何海龙:图书编辑与期刊编辑的角色差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2-8 14:06: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何海龙:图书编辑与期刊编辑的角色差异


摘 要: 图书编辑与期刊编辑有许多相似之处,不同的工作内涵又使其扮演的角色有所区别,本文从专业型编辑与栏目型编辑、个体操作与群体协作、具体的编辑实践几方面探讨二者的角色差异。
关键词: 专业型 栏目型 个体操作 群体协作 编辑实践
图书与期刊是两种比较接近的传媒载体。为了充分利用出版资源,当今社办期刊日渐增多,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起来。相应地,更多的图书编辑与期刊编辑也随之成了“一家人”。由于工作的需要,他们有时相互变换角色,有的既当过期刊编辑,也当过图书编辑,有的同时身兼两职。探讨图书编辑与期刊编辑不同的工作内涵,找准两者不同的角色定位,使之相互吸收优势与长处,充分发挥、挖掘自身的编辑潜能,便成为颇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一、专业型编辑与栏目型编辑
  图书作为在某一专业、某一知识领域的大信息量的文化载体,具有较专、较深的文化内涵,尤其是学术专著。图书编辑除了需要掌握良好的编辑基本功,对文字、标点、语法等进行加工处理外,还要求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中文系毕业的编辑看不懂大学物理的公式,物理系毕业的编辑可能也不会知道分子式孰对孰错。许多出版社一般按专业将编辑进行归类分工。“学者型”编辑是时下图书出版界中一个广为认同的概念,其实这正是对图书编辑更专业化要求的体现。
  除了学报等学术期刊对编辑的专业要求很严格之外,其他类型的期刊,如通俗期刊、科普期刊等则对编辑的专业要求较为宽松。目前社办期刊绝大多数是非学术类期刊,如甘肃人民出版社的《读者》、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故事会》、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科学启蒙》、湖南教育出版社的《中学生百科》等,都属于非学术类期刊。社办期刊编辑专业要求的淡化,并不等于说专业知识扎实的编辑不适合做期刊编辑,恰恰相反,一位知识很专业、涉猎又很广泛的“T”型人才,应该是期刊编辑的最佳人选。
  图书大多由编、章、节组成,期刊的基本结构单位则是栏目,并由此出现了栏目编辑。期刊栏目的内容往往并不限于某一知识领域,例如《科学启蒙》有一个栏目——《身边的科学》,不但介绍气象知识,也介绍物理现象、化学反应等等,几乎涉及各门学科,内容不深奥,但很广博。这就要求期刊编辑广为涉猎,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
  一个有眼光、专业知识扎实的图书编辑可以推出宏篇巨著,一本影响深远的图书也可以使图书编辑走向成功;同样地,一位优秀的期刊编辑可以推出深受读者喜爱的栏目,一个有影响的栏目也可能造就出色的期刊编辑。  
  二、个体操作与群体协作
  图书的编辑工作,除了复审、终审、校对的程序,大多是由一位责任编辑单独操作完成的。也有一些丛书、套书等大部头图书需要多位图书编辑合作完成。就编辑之间的关系而言,他们大多像“个体户”。从与作者联系,到与出版、发行等部门的协作,基本上由图书编辑个体来操作,与其他图书编辑之间的关联不大,甚至没有关联。
  由于分工的不同,期刊编辑的个体行为虽然也同样存在,但群体协作显得更加重要。期刊的编辑工作本身就是由多位编辑共同承担的。从表面上看,期刊编辑按所负责的栏目去组稿、编辑加工,分工明确,但有许多工作是交叉的。一位作者可能同时与多位期刊编辑打交道,可能有些文章既可以安排到A栏目,也可以安排在B栏目,可能A栏目编辑约写的稿件适合在B栏目发表,等等情况,都需要期刊编辑之间加强沟通,彼此合作,充分发挥群体协作的作用。
  图书编辑的个体行为在工作结果上也能得到充分体现。一本图书能否获奖,能否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都与图书编辑的素质、水平直接相关,个人成绩很容易体现出来。而期刊编辑的个体行为只有在良好的群体协作中才能得到最佳体现和充分发挥。如果高水平的期刊编辑缺乏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理想配合,则很难保证期刊的高质量;同样,一本高质量的期刊,编辑部的编辑不一定都是高手,甚至每位编辑都可能“名不见经传”。
  当然,我们不能只强调图书编辑的个体行为,而忽视群体协作的重要作用;也不能只看到期刊编辑的群体协作,而忽视挖掘编辑个体的巨大潜力。一方面,既要充分发挥图书编辑个体行为的作用,又要集中智慧,加强群体协作,例如一些出版社将图书编辑行为以编辑部集体的方式进行操作;另一方面,期刊编辑既要优化群体协作,又要调动每位编辑的积极性,使其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发挥个体行为的作用,例如某些期刊社邀请名家主持栏目等。图书编辑与期刊编辑只有充分认识自己在个体操作和群体协作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才有利于实现目标,体现价值。  
  三、编辑实践中的差异
图书编辑与期刊编辑在具体的编辑工作中,各自遵循的出版规律有所差别,工作环节中的具体编辑行为也有所不同。
  1.独立性与连续性。
  图书从策划、组稿、编辑、校对、印刷到发行,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一种图书或一套丛书出版后,图书编辑的工作便告一段落,除了宣传、发行、收集反馈信息等工作之外,这种图书或这套丛书的工作也暂时画上了句号。图书编辑与作者的合作大多数也是有限的。也有一些陆续推出的丛书和重版书,体现了图书出版连续性的一面。
  期刊出版的连续性特征则非常明显。期刊是一种定期、连续出版的出版物,期刊编辑只有了解这种连续性,才能驾轻就熟。连续性主要体现在内容方面。期刊编辑要有一个整体计划,今年推出哪些栏目,每个栏目大致要介绍哪些方面的知识,有哪几个知识点,然后再根据计划找作者约稿。因此,作者也有“连续性”。有的是同一作者同一专题文章的连载,有的是同一作者从不同角度介绍的不同知识点的文章,有的是多位作者围绕栏目意图的创作。期刊编辑与作者的交往也是连续性的,许多是多年的老朋友。不少优秀的稿件是老作者的杰作。
  成功的图书编辑其实也很重视作者的连续性。“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有些作者手头上暂时没有稿件,但一旦有新的信息、点子、好的作品,只有经常与之保持联系的图书编辑才能近水楼台先得月。
  2.定位与不定位。
  图书编辑负责编辑的某一种图书的读者可能是定位的,但就整体而言,他编辑的图书的读者对象又是不定位的。双效、符合出版政策是图书编辑的组稿准则。图书编辑今天可以出版一本中小学生喜爱的科普图书,明天也可能出版适合大学生阅读的图书。
  期刊编辑除了掌握双效、符合出版政策等准则之外,还有一个定位的问题。每种期刊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读者群体,如果这一期内容适合小学生阅读,下一期内容又接近大学生的口味,甚至同期刊物出现知识难易程度悬殊的内容,这种期刊就可能最终失去读者。至于每种期刊如何定位,则又是一个关系到期刊的发展等更深层次的话题。
  总之,读者定位问题对于图书编辑而言不是先决性的条件,可能先有图书才出现读者定位。当然随着现代编辑理念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面向定位的读者群体策划选题的行为,但这种行为还是“不定位”的。而期刊编辑却必须把读者定位摆到非常重要的位置,期刊一旦找准定位,就不能随意重新选择读者群体,期刊的读者对象是谁,期刊编辑就只能选择适合这类读者阅读的稿件。
3.定期与不定期。
  期刊分为季刊、双月刊、月刊、半月刊、旬刊、周刊等,有明确的出版周期、时间。出版周期和时间一旦确定下来,未经有关出版管理部门的批准便不能更改,所以期刊出版是一种定期出版行为。这也就要求期刊编辑必须有严格的时间观念,掌握出版时间、周期。
  从宏观的角度讲,图书出版也受时间的约束。首先是来自管理部门的定期约束。年度选题计划申报后,各种图书须在该年度出版,不能随意推至下年度出版。因为特殊原因未能按期出版的图书,须重新申报计划才能出版。其次是来自合同的定期约束。图书出版合同有一条重要的内容就是出版日期。如果由于出版社的原因,图书未能在合同规定的出版日期前出版,出版社须承担责任,作者有权按合同相关条款挽回自己的损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其三是市场的定期约束。全国各种形式的图书订货会、书市是图书发行的重头戏,而唱戏的主角往往是新版图书,在频繁的订货会上,书商对已经在上次订货会上订购过的图书兴趣一般不大,一者可能还有库存,二者可能该图书的市场前景不再看好。书商最“钟情” 新版图书。因而出版社大都要赶在订货会之前推出各种新版图书,赶制新卖点。所以说,图书出版要受图书订货会的定期约束,也就是受市场的定期约束。还有教材、教辅等与学生紧密相关的图书就更不用说了,它们的定期约束更加严格。但从微观的角度看,图书出版其实是一种不定期的出版行为。它并没有非常具体的出版日期,更谈不上准确的出版周期。这种不定期出版行为,使图书在知识的深度和篇幅等方面有更多自由驰骋的空间,也更有利于发挥图书在人类知识财富的积累和沉淀方面的作用。相对于期刊出版而言,不定期是图书出版的重要特征。
  把握好图书出版与期刊出版的定期与不定期规律,也就是图书编辑怎样把期刊出版的时效性充分运用到图书出版方面,使图书紧跟时代步伐,及时满足市场需求;期刊编辑怎样把图书出版的知识沉淀性体现到期刊出版上,多一些有分量的文章、有影响的栏目。
  4.整体性和结构性。
  图书编辑和期刊编辑都强调整体性。图书在其进入编辑加工之前即相对成为一个独立的整体。图书编辑面对的每一种图书讨论的是同一个相关的主题。期刊编辑的整体性要求主要体现在重点把握总体编辑构思,维护和强化期刊的整体性特点。
  传统观点认为,结构性是期刊编辑工作异于图书编辑工作最明显之处。一本期刊是由不同作者、不同题目的散篇文章集合而成的。期刊编辑只有做好结构组织工作,把无序变为有序,读者阅读起来才不会感到杂乱无章。在图书编辑工作中,一般都是由作者主动完成文稿的结构性工作,编辑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随着编辑职能的不断变化,编辑主动策划的图书,对结构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图书编辑和期刊编辑在出版界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在其他方面还有一些差异性,这里不再一一阐述。了解这些差异性,对于怎样在具体的编辑工作中取长补短,应该是有所帮助的。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科学》2005第五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1:16 , Processed in 0.07990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