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生“被”表达现象堪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2-9 08:35: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生“被”表达现象堪忧


赵克明   





    经常在电视中看到稚气未脱的少年接受记者采访时满口大人腔,说着与自己的年龄身份极不相合的话语。幼小的孩子何以“被”表达,这不能不让我联想到我们的学校教育。
观察一下我们的课堂,从小学到中学以至大学,老师基本上都是在灌输,告诉学生必须按老师讲述的观点、方法评价一件事,只有这样,在中小学才能保证考试即便拿不到高分也会求保险,在大学才能保证基本观点正确,不会被老师找去谈话,影响评优、选干等。
为了体现新课程的师生合作,近些年盛行“问答式”教学,表面上看去学生似乎在主动学习,但其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思路去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虽然佯装不知道问题的解答,而实际上却以自己预先设定的解答为最终目标,并以此锁定学生的思考,这样学生仍然处于被动的地位,始终处于“被追问”的状态之中。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也明白了老师的“戏法”,不假思索地照搬相关学习辅导用书上的答案,或者揣摩着老师的心思来回答,反正就是不说“我认为”。
至于写作文,学生们自有绝招:一是抄,校园里就流传着这样的话——“天下文章一大家,你抄我来我抄他,不会抄的是文贼,会抄的抄出一个大作家”;二是编,照着套路随意编故事,一写母亲就如何如何勤劳善良,一写老师就带病上课,一写好人好事就拾钱包帮人推车,一写坚强就父亲或母亲遭遇不幸,等等;三是套,照人家文章的样式比葫芦画瓢,把人家说熟的套话移植过来,把公众的话语再重复一遍。如此作文,自然是“假、大、空、套”,学生出现严重的集体失语现象。有媒体披露,上海市曾举办中学生作文竞赛口语交际比赛,组委会统计说参加初赛的814篇学生作文中,属于抄袭的文章竟然多达108篇,占总数的13.3%,十个参赛选手中至少有一个是抄袭的,极具讽刺性的是其中还有3篇以“诚信”为主题。真的应了80后作家韩寒所说的那句话,“人生的第一次撒谎常常是从作文里开始的”!
不只是在内容上可见学生的“被”表达,形式上也是如此。中国新闻网就有报道:春节来临,学校就在学生中开展向祖国母亲拜年活动,拜年网页的内容设计为“一拜壮美河山,二拜炎黄始祖,三拜历代英杰,四拜革命先烈,五拜英雄模范,六拜亿兆黎民”。通过这种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如此整齐划一,学生们不管愿不愿意都要被迫参加,而参加时拜年的主题还是给定的,这恐怕就有些欠妥了。 感情是一种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表达的东西,学生们表达爱国感情,可以通过义务劳动、写日志、发博客、参观博物馆、听老红军讲故事等形式,给祖国拜年只是其中一种罢了。不同的学生喜欢不同的表达方式,而只有按照自己的表达方式,他们才真正有可能体会祖国的伟大,体会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才能激起努力学习的决心。“被”表达的结果,只能是形式的“壮观”,至于可否收到实效就很难说了。
学生“被”表达现象实在深藏着忧患。
忧在“套子式”的教育。尽管教育改革雷声隆隆,新教育实验如火如荼,但是“装在套子里的人”大有人在。相当一些教师把“生本”只作为一个幌子,仍以“传道、受业、解惑”者自居,以一元思维代替多元思维,以“标准答案”取代自由发挥,比如写春天就只能说春天如何的好,而不能说春天不好,说春天各种小虫子出来了,各种细菌开始捣蛋了,很多病也在春天发了,这就要被视为“异类”。再者,我们的教育基本上还局限在课本知识的“套子”里,而且这些知识几乎挤占了学生的所有时间和空间,这样一来,学生的所学无非是从概念到概念,从书本到书本,缺乏语言表达的实践基础,需要表达时只能鹦鹉学舌,或盲目照套,或凭空胡编。这样错位的教育,就只能逼着学生说假话,说大话,说空话,说套话,换言之就是“被”表达了。
忧在“奴化”的评价体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指出:应试教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严密的评价体系,怎么考就怎么教,我要这样的产品,你就必须按照程序生产,作文占语文试卷很大的分数,其中又会有几个得分点,结构、选材、表达、立意,作文成了孩子最不敢表达思想的一种写作,于是儿童严重集体失语。不只是作文,一切应考教学无非是在迷宫里寻觅那个“标准答案”,符合“答案”的才是正确的,不符合“答案”的就是瞎扯淡,尽管你再有合理性。在这种标尺的衡量下,学生就只有乖乖地做任命题者摆布的机器,做没有思想的奴隶。那么,我们所期盼的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目标可能就遥遥无期了。
忧在“以假乱真”的社会环境。我们一直信奉追求真善美,反对假恶丑,但是社会发展到今天的多元时代,人们迷失了甚至混淆了真善美与假恶丑,一些明眼人一看就认为是假恶丑的东西却堂而皇之地成为真善美,真如《红楼梦》中所言,“假作真时真亦假”。既然如此,何必去较那个真呢,空话说多了,大话说多了,套话说多了,假话说多了,言不由衷的话说多了,自然也会说得振振有词,说得脸不红心不跳,管他什么“被”表达不“被”表达。就说作文吧,天下文章一大抄,不要说小学生、中学生有抄袭他人作品现象,即便是大学生、大学教授也有在学术上腐败的。在没有网络之前就有不少人采用剪刀加浆糊来完成他的“创作”,现在有了网络,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把别人的作品下载下来,然后加工一下成为自己的“大作”了。这种现象在许多地方已“蔚然成风”了,“抄袭门”事件已在高等学府屡屡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被”表达一旦成为定势,怎一个“打假”了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6 02:18 , Processed in 0.10440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