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生的成功不一定是好的成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2-12 03:17: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生的成功不一定是好的成绩
——从教育的角度解读<做最好的自己>


范维胜



    李开复先生在《做最好的自己》中提出的“多元化成功”的理念,可以说时时警醒着我们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校长,每一位老师,我们不能拿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更不能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成功的唯一标准。

《做最好的自己》里有一个著名的案例,就是《把自己称为“野生植物”》:



复旦附中高三女生汤玫捷,在学校成绩排在100名左右。在国内的许多老师看来,汤玫捷并不是一个特别出色的学生。


但是,汤玫捷却因为自身优异的综合素质,成为2004年唯一被哈佛提前录取的中国学生并获得全额奖学金。


汤玫捷为什么能够如此,就在于她没有一个抽象的“成才公式”,她认为“我们是野生植物,不是园林植物。每个人独特的优点就是自信的源泉”。


这也就是说,每一个人的优点不一样,他的成功不可能相同,正如野生植物,千姿百态,可都各得其所,生命在自己的一片天地里恣意繁茂,在自然界里扮演着不可忽略甚至是别的植物不可替代的角色。复旦附中的校长就是这么认为,优秀的学生并非是靠某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而是在营养均衡的土壤中脱颖而出的。因此,作为学校应该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不要将学生向往的学习天堂变成好像天天在这儿受罪的地狱。记得我们小的时候,非常渴望上学,因为在学校里,可以和同学有着更多的活动,有着更多的交流。现在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可能就厌学,那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认为成绩好,一切都好;成绩好,才是真的好。一俊遮百丑。其实成绩好的,走向社会,有的也只是具有良好的适应大流的笨蛋。


我们不仅自己要明白,成功是多元的,我们还应该告诉学生,在学校里生活、学习,衡量自己的成功也是多元化标准,不能仅仅看成绩的好坏。譬如你组织一次黑板报,你的板报字迹娟秀,排版得体,内容实在,形式巧妙,这就是成功。譬如,你原来腼腆害羞,不善言辞,班级的一场元旦联欢会,你唱了一首自己喜欢的歌,并且落落大方,字正腔圆,这就是成功。譬如你原来的作业字迹潦草,且很难按时完成,现在你自己端正,独立思考,每一次作业都能够按时完成,这就是成功······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了2011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题,原题的材料是这样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钱学森、袁隆平、宗庆后、张艺谋、马化腾、刘翔……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成功者,有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他们做过什么,又是怎么做的,被写进了种种励志读本,然而,他们的成功很难复制,因为时间在变,万物在变,一个人成功的赋予也在变。


时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初夏秋冬,四时更替。物理时间随着时钟的指针分分秒秒匆匆地流逝,而人生的时间,则由大大小小的悲喜堆叠而成过去,由错错对对的选择建构而成未来。所以,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


是啊,人是不可能复制别人的成功的,只要在“我的时间”,做我应该做的是,并且做好了,这就是成功。如果我们仅仅将学生在学校里的成功局限在学习成绩上,那么我们的学生的学校生活就失去了许许多多的快乐,即使取得不错的成绩,没有快乐可言,哪有成功可言。


学生原本就是一个个不同的个体,不同的个体应该具有不同的、鲜明的个性特征。其成功的模式也就不可能一样。我们的教育常常是认为优秀是有标准的,我们有一个给学生打分的指标体系。李开复先生说:“这种给人才贴标签、分类别,给成功评等级、定指标的做法在国内教育界几乎是根深蒂固。”我们从幼儿园、小学开始,老师就习惯于简单地把学生划分成好学生、坏学生,且只有这两种类型。我们班主任的操行评语也就是几个抽象的熟语的排列组合,什么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集体、认真学习、不迟到早退、不爱发言等等。而美国教育界对于学生的评价却是“我们这里没有差生,只有个性不同的学生”。


所以,在学校里,特别是我们的小班化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多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个性化的作业,让每一位同学能在作业中享受成功的快乐;我们多鼓励学生参加或开展社团活动,让它们在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快乐;我们应该多举办一些学生的才艺展示活动,让他们在自己的才艺展示中享受成功的快乐······多让学生体验成功,那么以后他可能就是一个成功者;相反,学生不断地被老师贬斥为失败,他走向社会,可能就是一个自卑者,即使有成功的机会,往往也和他们失之交背。


作为教师,不要轻易将学生引入成绩好就是成功的一元化成功的误区,而应该教育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这是我们做教师的责任,或者说是担当!




范维胜



    李开复先生在《做最好的自己》中提出的“多元化成功”的理念,可以说时时警醒着我们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校长,每一位老师,我们不能拿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更不能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成功的唯一标准。

《做最好的自己》里有一个著名的案例,就是《把自己称为“野生植物”》:


复旦附中高三女生汤玫捷,在学校成绩排在100名左右。在国内的许多老师看来,汤玫捷并不是一个特别出色的学生。


但是,汤玫捷却因为自身优异的综合素质,成为2004年唯一被哈佛提前录取的中国学生并获得全额奖学金。


汤玫捷为什么能够如此,就在于她没有一个抽象的“成才公式”,她认为“我们是野生植物,不是园林植物。每个人独特的优点就是自信的源泉”。

这也就是说,每一个人的优点不一样,他的成功不可能相同,正如野生植物,千姿百态,可都各得其所,生命在自己的一片天地里恣意繁茂,在自然界里扮演着不可忽略甚至是别的植物不可替代的角色。复旦附中的校长就是这么认为,优秀的学生并非是靠某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而是在营养均衡的土壤中脱颖而出的。因此,作为学校应该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不要将学生向往的学习天堂变成好像天天在这儿受罪的地狱。记得我们小的时候,非常渴望上学,因为在学校里,可以和同学有着更多的活动,有着更多的交流。现在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可能就厌学,那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认为成绩好,一切都好;成绩好,才是真的好。一俊遮百丑。其实成绩好的,走向社会,有的也只是具有良好的适应大流的笨蛋。

我们不仅自己要明白,成功是多元的,我们还应该告诉学生,在学校里生活、学习,衡量自己的成功也是多元化标准,不能仅仅看成绩的好坏。譬如你组织一次黑板报,你的板报字迹娟秀,排版得体,内容实在,形式巧妙,这就是成功。譬如,你原来腼腆害羞,不善言辞,班级的一场元旦联欢会,你唱了一首自己喜欢的歌,并且落落大方,字正腔圆,这就是成功。譬如你原来的作业字迹潦草,且很难按时完成,现在你自己端正,独立思考,每一次作业都能够按时完成,这就是成功······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了2011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题,原题的材料是这样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钱学森、袁隆平、宗庆后、张艺谋、马化腾、刘翔……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成功者,有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他们做过什么,又是怎么做的,被写进了种种励志读本,然而,他们的成功很难复制,因为时间在变,万物在变,一个人成功的赋予也在变。


时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初夏秋冬,四时更替。物理时间随着时钟的指针分分秒秒匆匆地流逝,而人生的时间,则由大大小小的悲喜堆叠而成过去,由错错对对的选择建构而成未来。所以,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


是啊,人是不可能复制别人的成功的,只要在“我的时间”,做我应该做的是,并且做好了,这就是成功。如果我们仅仅将学生在学校里的成功局限在学习成绩上,那么我们的学生的学校生活就失去了许许多多的快乐,即使取得不错的成绩,没有快乐可言,哪有成功可言。

学生原本就是一个个不同的个体,不同的个体应该具有不同的、鲜明的个性特征。其成功的模式也就不可能一样。我们的教育常常是认为优秀是有标准的,我们有一个给学生打分的指标体系。李开复先生说:“这种给人才贴标签、分类别,给成功评等级、定指标的做法在国内教育界几乎是根深蒂固。”我们从幼儿园、小学开始,老师就习惯于简单地把学生划分成好学生、坏学生,且只有这两种类型。我们班主任的操行评语也就是几个抽象的熟语的排列组合,什么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集体、认真学习、不迟到早退、不爱发言等等。而美国教育界对于学生的评价却是“我们这里没有差生,只有个性不同的学生”。

所以,在学校里,特别是我们的小班化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多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个性化的作业,让每一位同学能在作业中享受成功的快乐;我们多鼓励学生参加或开展社团活动,让它们在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快乐;我们应该多举办一些学生的才艺展示活动,让他们在自己的才艺展示中享受成功的快乐······多让学生体验成功,那么以后他可能就是一个成功者;相反,学生不断地被老师贬斥为失败,他走向社会,可能就是一个自卑者,即使有成功的机会,往往也和他们失之交背。

作为教师,不要轻易将学生引入成绩好就是成功的一元化成功的误区,而应该教育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这是我们做教师的责任,或者说是担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04:21 , Processed in 0.06693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