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盘点中国年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2-21 12:50: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盘点中国年画
来源: 互联网 作者:匿名

    文字记述历史,艺术传承文明,中国民间传统工艺美术乃民族文化之源泉、华夏文明之精髓、人类艺术之瑰宝。星移斗转,风流易逝。昔日风光于厅堂巷陌的民间工艺品已逐渐进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隐身于人们记忆的深处。
1、武强年画
    河北民间歌谣说:“色又艳,纸又白,年画打从武强来”。武强年画是中国北方的四大年画之一,兴于明,盛于清,至清末城内还有年画作坊400余家,全县达1500余家,可以说是户户雕木版,家家绘丹青。1985年武强县年画博物馆落成,2003年在旧城村又发现了一批古版,几十家媒体的跟踪报道更使武强年画名声远播,也引得很多年画“粉丝”三番五次的奔赴武强。
  
  从县城到南关约十几公里,驱车几分钟就到了曾经“一天唱了千台戏,找不到戏台在哪边”的南关了。据统计画店最多的时候,这条街上共有144家,几乎是一家挨着一家,但这条街此时已看不到任何关于年画的痕迹,“武强木版年画有限公司”只剩下锈迹斑斑的铁门,院子也早已改为他用。
  
  全县只有两户人家在农闲的时候印制年画,一般是过了阴历十月开始,每年就印上两个月。在街头镇大韩村的韩庚亮家,正巧碰上韩庚亮和他的兄弟正在西屋里印制年画。屋顶上挂满了花花绿绿刚印完的年画,煞是好看。这是晾干工序,老哥俩各自在一台画案前忙碌着。老韩50多岁,一脸的朴实憨厚,一边干活一边回答我们的问题。他印制的年画靠批发,卖给零售商几分钱一张,零售商拿到市场上一般卖到2角到5角钱,销往深县、新集、枣强等县,最远的到山西。在他家的屋子里,我们看到印好的年画打捆摆放了一地,等待订户来取货。老韩为我们演示了如何用自制的刀裁纸,还拿出了前辈留下来的一幅老年画让我们欣赏。农家印制的年画虽然简单粗糙,但原汁原味,颇有乡土气息。
  
  老韩和他的媳妇对我们拍的照片很满意,叮嘱我们如果杂志登了他们的照片,一定给他们寄一本来,车走远了,还在向我们挥手。
  
  告别了老韩家我们来到了西北街娄根深老人家看雕版。这是一个整洁干净的农家院落,院子四周堆满的金黄的玉米,给人丰衣足食的印象。娄家四代人从事年画木版雕刻,娄根深是第二代,从十几岁上就跟老人学习刻板,我们进屋时娄来宾正在窗前的阳光下伏案工作,那是天津杨柳青霍庆有年画社订购的一张木版,内容是“吉庆有余”,看上去线条流畅,构图饱满,颇具名家风范。
  
  地上还放着几块没有完成的画版,小的如同手掌,大的足有一米多长,都是些传统喜庆内容。此时我们才知道,目前河北和天津雕刻年画木版的世家仅存娄根深一家了。因为雕刻木版的活少,一年只能接二十多平米的活,挣的钱不能维持生活,娄家还靠卖香油补贴开支,难怪院子里漂着一股香油的味道。
  
  娄家雕刻的木版也曾在大城市和国外展览过,也有些名气了,可目睹现状多少有些令人难过。不过娄家的孙子,二十一岁的娄石磊却很乐观,他拿出自己练习雕刻的几块木板让我们品评,虽然还有几分稚嫩,但我们三人毫不犹豫地将他的版子全部买下,并给予高度评价,让这个年轻人激动不已。
  
  分别的时候我们为娄家三代拍了一张合影,不巧的是孙女外出没在家,据说这个姑娘心灵手巧,雕的版子比他爹不差。

2、朱仙镇年画
    从开封去朱仙镇约20分钟车程,朱仙镇因岳飞在此大败金兀术而名扬天下,朱仙镇也曾是中国四大名镇之一(另外三个是景德镇、汉口、佛山),清康熙年间这里有72条街巷,20万人口,商埠云集,四通八达。另外朱仙镇还是中国木版年画的开山鼻祖,自北宋传至今日,年代最为久远,明清两代,镇上的作坊多达300余家。
  
  到了朱仙镇自然应该先去拜谒民族英雄岳飞,岳庙位于距镇口约200米的路边,沿路是稀稀拉拉的店铺和摊贩。岳庙门前的大街是闹市,挤满了卖水果、衣服和日用品的摊位,已经看不到昔日名镇的踪影。岳庙门前有两位工作人员摆了张桌子出售门票,每张10元,这是国内最便宜的门票之一。
  
  院内东厢房挂着“朱仙镇木版年画研究会”的牌子,一位姑娘正坐在门前描画一张大幅年画。中国的年画源自汉唐,那时民间有过年在大门上挂桃木板的习俗,叫做“桃符”,以避邪祈福。此风俗被王安石写进了诗作:“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后来逐渐演变成了贴门神,由秦叔宝和尉迟敬德充当。后来因唐太宗李世民在梦中遇鬼,被钟馗所救,醒后命人按其梦中所见钟馗作画,于是钟馗也担当起了门神之职。过年贴年画在乡间非常流行,就连佃户家的闺女白毛女也高兴的唱着“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莫进来”,在自家门上贴上喜兴的年画。
  
  年画研究会的会长是75岁的姚敬堂老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曾授予他“一级工艺美术家”称号,是我仰慕已久的大师。1986年3月,他撑起恢复朱仙镇年画的大旗,联系镇上尚健在的11位老艺人,从收集老板子入手,重拾古镇文化遗产。他东奔西走,禅心竭虑,终于使朱仙镇木版年画起死回生。目前镇上有三家从事年画的作坊,岳庙里的姚敬堂和赵庄的张廷旭为一家,在赵庄印制,在岳庙销售。关帝庙里的刘金录为一家,在此自产自销,我们也到关帝庙参观了刘家的年画制作。
  
  我们来的不巧,姚先生外出不在,只好与他年轻的弟子聊天,欣赏店中陈列的年画了。他的弟子一边介绍一边将一张年画泡进水盆内。几分钟后从水中捞出来,没有一丝色彩褪落。朱仙镇的年画的色彩以植物为原料,如松烟、槐米、章丹等,精心加工配制而成。年画用红、黄、绿、紫套色,浓重艳丽夸张,图案饱满、简洁、对称,线条粗犷,具有北方厚实、健壮、通俗之风。人物形象夸张,不求比例,突出头部。看上去土头土脑,憨的可爱。主要内容是佛、道、儒的神仙和圣贤,七十二行供奉的祖师,历代英雄人物,戏曲故事和寓意吉祥的图案,如五子夺魁、重耳走国、三娘教子、牛郎织女等。朱仙镇的年画细腻不及苏州桃花坞,题材广泛不及河北武强,论精致不如天津杨柳青,名声不及潍坊杨家埠,但它就能以质朴的乡土气息列入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之一。鲁迅先生很喜爱朱仙镇年画,收藏了不少年画和木版,并给予高度评价。
  
  三年之后我们又一次来到朱仙镇直奔岳庙而来,但却被告知姚先生的年画社已经迁出岳庙,迁到附近的年画一条街去了。
  
  年画一条街冷冷清清,初冬的寒风之中只有几家店铺开着门,姚敬堂先生的门帘混迹于街市,进门就是一个玻璃柜台,柜台后面两把小凳子,墙面上挂着一些年画,室内没有任何装修,显得冷清而寒酸,远没有当年岳庙里的风光和效益了,好在姚老在家,我等不虚此行。老人虽然声名显赫但朴实的如同邻家老翁,慈祥平淡。时而与我们促膝闲聊,时而展示作画的技巧,言谈话语中无意间流露出艺术家的风范,令人肃然起敬。我与邢老汉每人买了上百张年画,也算是对姚老的一点点支持吧。姚先生如果健在应该是85岁左右的高龄了,我们在这里遥祝老先生健康长寿。

3.杨柳青年画
    古镇杨柳青在天津市区以西20公里,得名于依依杨柳,当地出产的木版彩印年画让它声名远扬。
  
  与众多历史文化名镇一样,历史上的杨柳青有着天然的交通便利,南依京杭大运河,北靠大清河、子牙河,三河环绕下的杨柳青曾是北京以南最重要的驿站。明代,京杭大运河重新疏通,苏州桃花坞年画及雕版艺人北上,在其影响下的杨柳青,年画生产渐成风尚。清中叶即达到全盛,“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并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莲年有鱼》(连年有余)是杨柳青年画的代表作,一个胖娃娃抱着一条大鲤鱼,喜庆欢乐的气氛跃然纸上。
  
  题材广泛是杨柳青年画的特色,不仅有《耕织全图》、《五谷丰登》
  
  等反映农家生活的,也有来自小说戏曲的如《完璧归赵》、《文姬归汉》、《三顾茅庐》等,象《麒麟送子》、《凤凰来仪》这类寓意吉祥的就更多了。我个人认为,杨柳青年画最高水平的代表作是清代和民国年间的古装人物,画师以戏剧的情节和服饰为创作基础,加上个人的想象和发挥,画中的人物个性突出,善恶分明,场面辽阔,人物众多,景物繁杂,真的令人流连忘返,对那些不知名的古代画师佩服的五体投地。你不可能收藏这些年画,但你可以买一副杨柳青年画扑克,精品大都收入其中,用放大镜观赏不亦乐乎!
  
  而目前为迎合市场而流行的胖娃娃、仕女等题材的年画有千篇一律雷同照搬之感,缺乏艺术性和创新性,也不具备收藏价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00:27 , Processed in 0.12151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