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中国式送礼:“情”与“利”孰轻孰重 组图 2012-02-21 制图 潘笑天 今年春节,礼品回收业的火爆夺人眼球。而这背后是中国礼品市场的高速成长。在这个礼仪之邦,自古就有礼尚往来的传统,正所谓“礼轻情意重”。而今,礼品的范畴在不断延伸,在特定的社会形态下,甚至有些变了味。中国式送礼,内涵变了吗?一份礼中,“情”与“利”孰轻孰重?
礼尚往来
很火爆
“这烟一条230元呢,怎么收回只给我160元呢?”
“节后烟酒回收是供多求少,价格自然上不去。”
在北京东四环一家“中国烟酒”小店外摆着“烟酒回收”的牌子,记者拿着一条芙蓉王与店主讨价还价,店主拿着烟一掂一瞧,就说“辨明了真假和产地”。在正常售卖香烟的架子顶层,摆满了各式回收的香烟,整整齐齐地码着。其中,仅硬壳中华烟就有近50条。据店主说,这都是春节后10天内收进来的,准备留在“五一”劳动节的时候出售,“价格可以卖高一点。”
从东三环到东四环的朝阳路一段,打着“烟酒回收”招牌的小店就有十几个,每家烟酒回收价格高低参差,还兼收海鲜、虫草、茶叶等各式礼品。大多数店主表示,没出正月,回收生意还会多起来。
同时,礼品回购生意在网上的交易也如火如荼。从大年初一到元宵节,赶集网的转让信息中标明礼品求购的,就达到1040条,转让礼品价格从几十元到几十万元不等。
礼品回购的热闹揭开礼品市场火爆的冰山一角。每年花在礼品上的钱有多少?据中国礼品产业研究院测算得出的数据,国内礼品市场的年需求总额在7684亿元左右。其中个体的年礼品需求5055亿元,团体的年礼品需求2629亿元。除了实物的礼品市场,“网络红包”也开始走俏。支付宝提供一项名为“送礼金”的功能,用户在网上选择红包样式和金额打入收礼人的支付宝账户,堪称“电子红包”。数据显示,今年春节7天假期中,每笔“电子红包”平均金额高达1300多元,这已成为异地送红包的新潮方式。
收送往来
是本账
数目庞大的礼品金额中,多少是发自内心的迎来送往?多少是背负了人情、面子和利益?送礼的哲学其实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
送礼变着法儿地“省钱”,情谊当中也总免不了计算。
正月十四,在一家华夏典当行内,来典当物品的人不多,但却时不时有前来购买礼品的顾客。“我们这里全新典当的玉器售价大多数都比市价低一半。”店员介绍说,典当礼品回收的价格很多还不足三成,买礼送人反而比较划算。“菜百的黄金400多元一克,这里回收再造的金饰不用加工费,370多元一克。”一顾客给刚出生的小辈买了个金挂件。
在回收烟酒商店里,有的店主比较“实在”,如果卖回收烟,一条能便宜10元到50元不等,2000多元的“黄鹤楼1916”烟回收后,只卖1400元。“节后过来买回收烟,屯着等过节再送。”顾客李先生向记者传授“送礼经”。
相比以上这些精明人,有的送礼人年后算账时则吓了一跳,春节变春“劫”。
刚刚工作一年的陈女士,年收入共计3.6万元,春节期间她的总支出已经有4.2万元。她说:“挣钱了,怎么也得像样地表示表示!”没想到走亲访友、感谢领导及同事一年的照顾的“贺礼”钱居然让自己入不敷出。
更有一出送礼闹剧:沈阳的一对新婚小夫妻,春节派红包、送礼物,不知不觉花销2万元。节后一算计,新娘怪新郎花钱大手大脚,却遭到新郎的数落,又悔又气地吞下60多片安定片……
“礼尚往来其实是一本账,计算自己的经济条件、与对方的情谊和一些可能更为功利的考量。礼跟利其实分不开。”基层公务员小杜说。过年她没给科长送礼,理由是平时送礼没多大必要,想办事的时候可能需要找更高级别的领导送礼。
离普通人视野更远一点的豪礼,有时候更演变成了一种符号。与中国大多数食物搭配都显得十分艰难的拉菲,据专家说营养价值与蘑菇相差无几的虫草,还有假比真多的茅台,这几年价格都翻番,已经成为高端身份的象征,成为高端利益往来的载体,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呈现一种“吉芬现象”: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反而增加。
有纯为利益的送礼,但是很多时候,礼中的情义与利益往往很难区隔。“有些客户即使后来没了利益关系,但还可能继续有人情往来,成为了朋友。”一位广告公司经理坦言。
礼文化
如何延续
千百年来的老传统——送礼的味儿变了吗?
社会学专家郝教授认为,送礼应该回归最初传情达意的本义。“我给自己立了个规矩:礼随情走,不收重礼。”郝教授认为送礼图利益是歪风邪气,“学生来看我,提溜一瓶家乡老酒,我会欣然收下,如果提着人参鹿茸甚至现金,那么不求我办事儿也要拒之门外。”
郝教授说,今年春节,从不拘俗礼、给晚辈派发红包的自己,因为家中下一辈有了新生儿,为了补贴年轻的小两口奶粉钱,包了1000元红包,“真需要帮忙的时候,送上的才是礼。”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说:“送礼的起源其实是互助,是提供对方所需,而不是看谁的礼品更贵。”“在乡土时代的田园社会中,人们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在漫长的时间里形成了礼尚往来的传统。”可见,送礼源于实际需求。
而背离实际需求的礼品回购现象反映出“买的人不用,用的人不买,多出来要卖”。在经济学家的眼里,这是消费者被商家诱导购物从而过度消费的现象,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浪费。这种过度繁荣的礼品经济不仅在中国存在,更被美国学者乔尔·沃德弗格视为美国的巨额负债、次贷危机、畸形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的源头。
当然也有人认为,如今送礼这件事儿不能说已经变味儿了。计算在送礼中再自然不过,但谁说礼品当中不包含着感动和情分呢?
中国人民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表示,礼和利杂糅是常态,把送礼当成一种情感投资是无可厚非的。甚至送礼滋生腐败这事儿也是自古有之,“秦桧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该教授表示,可见送礼文化并不仅要回归本初,更需要与时俱进,“应该把人情往来和利益交换区隔开来,破除传统文化中利益往来也披着虚假的情感外衣的旧俗,礼文化才能升华。”
送礼更加坦诚和实际,本着守望相助的君子之风,将纯粹的利益交换划出“礼”的范畴,情比利重,也许送礼人和收礼人都会少了焦虑、后悔和忧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