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一点汪荣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2-22 15:42: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一点汪荣祖
傅国涌

和黄仁宇、唐德刚相比,汪荣祖在大陆的名声要小得多,作为海外华人史学家,他的影响主要还是停留在专业范围和爱好史学的读者圈里,在一般大众耳朵里,这还是个有点陌生的名字。汪荣祖的专著不是很多,这几年陆续也都引入了,我见到的大约有五种,包括《史家陈寅恪传》、《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焘与道咸同光时代》、《康章合论》、《史学九章》、《从传统中求变:晚清思想史研究》等。汪荣祖的书都是研究性质,即使是传记也是史家的传记,具有拓荒性质的,但他的学究气并不重,文字也还浅白可读。在中国近代史领域中,无疑他是独树一帜、自成一家的。
我个人以为,他对郭嵩焘和那个时代的研究最具有开创性,长期以来,郭嵩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之,就是从他那本书开始的。在鸦片战争之后,继续蒙头沉睡了足足20年的华夏民族,1860年以后才逐渐有了危机感、紧迫感,但也只限于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的技术,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声光化电。这个时代,中国最有见识、最具世界眼光的人,实际上不是那些造成“同治中兴”的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之类,而是亲眼目睹了西方制度运作,对西方文明有亲身体验的湖南人郭嵩焘,他于1877年到1879年出使英国,虽然只有短短两年,却大大开拓了视野,他在出使日记中肯定并赞美了西方的制度、文化、社会,认为现在的异狄和以前的不同,他们也有二千年的文明。然而,因为太超前了,郭嵩焘这位“孤独的先行者”不被同时代的人所理解,当他的《使西纪程》出版后,竟然引起满朝士大夫的“公愤”,结果他的书被毁版,人在驻英公使任上被召回,从此再也没有被朝廷起用,于1891年郁郁而终,他的思想直接影响了几年后主持湖南新政的陈宝箴、陈三立父子,可惜戊戌变法迅速失败,湖南新政连根拔起,他的稳健的渐进的变革思路从此被忽略。(在他生前,具有珍贵价值的200万字日记一直未能问世。在他死后9年,还有人上奏要戮他的尸以谢天下。)汪荣祖敏锐地抓住郭嵩焘这个人物,对于中国走向世界进程中的曲折和艰难有深入的研究,通过郭嵩焘的悲剧命运解剖他栖身的那个时代,对于我们认识近代中国的不幸有独特的启发意义。
《康章合论》(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只有区区8万字,汪荣祖对于康有为、章太炎两个历史人物的研究却是新见叠出,而且清新可读。比如,他论章太炎可以说是排满主义的急先锋,这有《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和“苏报案”为证,然而一旦武昌起义成功,从此他笔下再无藐视满族的言论,坚信五族共和,终生服膺五色旗,对于清史的研究,也毫无种族偏见,完全超出了狭隘的汉族主义藩篱。因为,在章看来:“排满既是‘手段’,也就是暂时的;目的既达,手段便无效用。”比如,他论康有为,“康有为反对革命,主要不在拥护满洲人做皇帝,而在坚持渐进,不能冒进,何况革命动乱在当时可以招致分裂与亡国的可能性。民国以来的历史可以印证康氏之言,并非危言耸听,虽未全中,亦不远矣。但康氏逝世之时,革命不仅在继续,而且方兴未艾……”。当然,这些观点也是值得商榷的,在戊戌变法之后如果说“坚持渐进”的路线,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已经不是康有为,而是状元实业家张謇这些人,康的时代在“六君子”断头之日事实上已经结束。从康有为支持张勋拥末代皇帝复辟这件事来看,汪氏的说法恐怕就禁不起检验。
作为史家,汪荣祖的论断未必都对,但那都是他研究、思考所得,而且是建立在一定史料基础上的。我们可以不同意他的观点,但他提出的说法还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近代中国的历史如同九曲黄河,九百九十道弯,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经验教训,史家的责任就是要将这些一一说清楚。我们常说读史使人明智,读汪荣祖的书也会开卷有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18:37 , Processed in 0.07078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