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推进:学科教研的有效范式——南昌市小学语文教研工作的新探索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教师报
2001年9月,轰轰烈烈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拉开了序幕。这是一次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任务艰巨复杂的改革工程。对教研员来说,面临着转变教研角色、创新教研方法、搭好教研平台的全新挑战。小学语文课程的教研活动怎么开展?小学语文课改怎么推进?我们思索着,探索着。
为了更好地构筑南昌市小学语文教育科研的服务平台,引领广大教师走上专业成长的道路,我们基于学科,立足教师,开展了多次调研。在此基础上,我们从宏观上确定了“专题推进”的教研思路,并搭建初步框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在探索中不断调整,完善,逐渐形成一种崭新而高效的教研范式,保证了微观教研活动有效、高效的开展。它的基本做法如下——
一、精选专题:研究内容专题化、系列化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语文课程的研究涵盖面极为广泛,为了落实教研效果,实现“集中精力,各个击破”,我们依据语文课程的整体结构,逐级划分为如下专题:
专题的确定,大多依据我市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然后逐步推进。2001年,南昌市的小学语文教研从“识字、写字教学的研究”开始,一年一个专题,“阅读教学的研究”、“精读课文教学的研究”、“略读课文教学的研究”、“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习作教学的研究”、 “古诗文教学的研究”,逐年推进,逐步深化。有时是并列主题的推进,有时也呈层层剥笋的态势推进。例如,针对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阅读教学,我们在2004年开展了“阅读教学的基础性研究”。2005年,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使用教材教能力的加强,专题就聚焦精读课文的教学,开展了“精读课文的教学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专题推进”教研还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2004年,我们开始尝试把阅读教学的专题研究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申报立项,取得了一定收效。此后,我们的一个专题就是一个课题。比如,2008年,我们围绕“古诗文教学的研究”,组织发动全市30多所学校、100多名骨干教师,分别在省、市级科研部门申报课题并立项,共同开展课题研究,进一步把“教学”和“教研”、“课改”与“课题”结合起来。
二、狠抓推进:专题教研一体化、程序化
围绕课程改革这一中心工作,教研活动形式繁多:组织培训、指导教师研究、主办教学竞赛,主持课题实验……不一而足。为了更好地发挥多种教研活动的综合效能,我们围绕专题,将上述培训、指导、课题实验等教研形式有机整合,实现多位一体化;不仅如此,教研活动采取“研”为主线,按“训——赛——改——用”的流程进行,做到程序化。在具体工作中,我们确保活动有主题、有重点、有步骤、有收获。这样,专题教研主题鲜明,活动丰富,推进有序,研究扎实。
1. 讲座培训——研修提升。
确定专题后,我们就举办全市性的专题培训会,做专题讲座,集中培训教师。讲座前,教研中心组围绕主题,进行文献资料研究、本土调查研究、整合性研究,统筹分工,先指定一人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集中一段时间完成讲座稿。然后,合作研讨,提出修改建议,共同形成讲稿。由于教师的业务能力差异较大,讲座的内容既要有普及性,又要体现弹性:一是深入浅出地解读新课程相关理念;二是阐述本专题新的教学策略特点及其操作要点;三是结合本土的调查研究,提出值得研究的教学情境,进行案例诠释与研究。讲座后,教师自主研修,在历经头脑风暴和研修反思后,他们收获颇丰,提升很快。
2. 教案竞赛——实践历练。
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的理解程度与运用水平,是以日常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否发生变化为重要标志的。举行教案设计竞赛,就是给广大老师再次研究、展示的平台。为了保证人人参与研究的过程,在教学案设计竞赛前,我们给一段时间(一般是两个月),让教师自主选择课文,把培训所得放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在没有检查的压力,没有竞争的压力下,进行一种真实的、常态的练兵。我们要求撰写的教案设计突“设计理念”与“教学反思”,目的是让老师理论联系实践,真正践行研究的过程,分享研究的成果。
3. 课例研讨——观摩整改。
这又是一次短期培训、集中培训。但较之讲座培训,课例研讨的目的重在集中检验、展示、研讨我市新课程这一专题教研情况,重在对初步实施的教学策略进行调整、修改和完善。它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县(区、校)级,各县(区)、学校围绕专题选择相应的教材,开展群众性课堂教学竞赛,教师们观摩研讨,修改教案,反复磨课。第二个层次是全市性教学观摩活动。课例是各县(区、学校)选拔出的优秀课例。观摩前,主持人引导观摩的教师明确观摩目的;观摩后,全场互动评课,大家反思课例,改善教学。“比赛”并不是终极目的,我们更注重广大教师赛后的实践跟进,即教学反思、课堂整改。
4. 剖析分享——转化运用。
这是专题教研的总结反馈、成果运用阶段。在这环节,围绕某一专题,执教者写出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听课教师写出教学感悟、教学剖析;教研员对十多节典型课例,进行总结,概括出我市成功的、典型的、值得推广的某一专题的教学研究成果,发现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提出深入研究的方向和方法。这样的剖析分享,或在《课改通讯》以专集、专栏的形式刊出(如:识字、写字教学的研究成果,新课程习作教学的研究成果),或在《南昌教育》(如:新课程阅读教学的研究成果)、各种教育杂志(如:“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思考”组文在《江西教育》2006年第一期)公开发表,供广大教师更好地实践跟进,改善教学,
经过8年多的实践,“专题推进”深受一线教师的欢迎,已经成为学科教研的有效范式,展现了教科研的无穷魅力。
1. “专题推进”,是“服务基层、面向全体”的教研工作新思路。我们认为,新课程下的教育科研,不应过多纠结于理论问题,不应对研究的问题广撒网,应该立足本土、立足学科、立足课堂的真问题,立足全体教师的发展,扎实研究,逐个击破,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动力源泉。而“专题推进”,为“服务基层、面向全体”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教研工作新思路。
2. “专题推进”,是总结、推广优秀科研成果的有效途径。8年多来,每一个专题都总结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比如:识字教学的“强调复现”、“渗透方法”、“激发兴趣”,口语交际教学的“创设情境”、“原型示范”、“实践历练”、“多向互动”、“评价促进”,等等。这些成果在省级以上教育刊物上陆续发表,得以在全市、全省乃至省外推广和交流。
3.“专题推进”,锻造了一支优秀科研骨干队伍。“专题推进”中每一次专题的具体研究,无论是对主讲人,对承担观摩课的执教教师,还是对教研员,对参与研究过程的老师,都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南昌市小学语文教科研力量有了质的提升与飞跃,一支优秀科研骨干队伍迅速崛起。在全国第六、七届阅读教学竞赛中,我市的王玲湘等老师代表江西省在竞赛中表现出众,均获最高奖项,并名列前三甲之内。随着我市小语教研工作水平的提高,教研品质的提升,我市的教研员和优秀骨干教师,也日渐受到邀请,分赴各省讲学、交流,获得好评。随着科研成果的推广和交流,我市的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的论文在全国、省、市级各类论文评比、调研报告评比中成绩斐然。
(注:徐慧林对本文有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