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议集体备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3-2 14:34: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议集体备课

邓木辉

      现在,集体备课俨然成了学校管理的一个时髦举措,学校管理者都十分重视集体备课,积极倡导集体备课,甚至硬性要求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如果是指同一学科的教师聚在一起交流备课经验、切磋教材疑难、探讨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设计等有关教学业务的事,毫无疑问十分必要。但时下的集体备课已大大异化:
一、将集体备课搞为统一教学模式
现在,无论是领导还是教师,不少人认为集体备课就是“集体”打造“一份”教案,以便用同一份教案统一教学要求,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方法,一句话,用同一份教案统一教学模式。并将这种做法美其名曰“凝聚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保证操作规范”。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不合理,不科学。
1.统一教学模式有悖培养目标。学校教学不同于工厂生产产品,可以按统一的工艺流程进行。按应有要求(未必只是新课改要求,古人就主张因材施教),学校不应生产同一模式同一规格的产品,而应培养各有特点各有个性的人才,用时髦的话说,学校应培养各种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不同的老师教学方法有别,操作路数有异。而用同一份教案统一操作模式,很难培养创新型人才,有悖培养目标。
2.统一教学模式有悖教师个性。常识告诉我们:不同教师对同一文本即便有完全相同的解读深度,也会有大不相同的教学个性——有的擅长理性分析,有的擅长激情感染;有的擅长开门见山,有的擅长层层铺垫;有的擅长讲授法(想必还不能废止),有的擅长讨论法……事实上,不同教师对同一文本的解读也存在“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现象,在解读深度、关注重点等方面会有诸多不同。虽然教材预设了教学的基本目标,但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不同,决定了他们在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采用等方面会有很大不同。比如:我们在教学刊物上看到,不同教师对同一文本的教学设计,无论在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在教学方法的采用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而用一份教案统一教学模式,有悖教师个性,抹杀教学个性。
3.统一教学模式有悖教学创新。毫无疑问,教学需要创新,而教学创新需要教师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有自己的创新设计,有自己的独特个性与风格,虽然这些并不排斥借鉴吸收别人的东西。假如有一份现成的教案可以照用,那谁又愿意消耗脑细胞去思考、去设计、去创新呢?假如教学真需要“集体备课”搞出一份“集体共用”的教案去统一模式,那又谈何创新,谈何个性,谈何风格?
4.统一教学模式有悖学生实际。且不说同一份教案不适合不同的教师,即便同一份教案适合不同的教师,也不适合不同的班级。现在,学校一般按学生的成绩编班,有什么尖子班、鸭子般——重点班、普通班,不同层次的班级,学生基础大不一样,学习能力大不一样,兴趣爱好大不一样,而用同一份教案给不同层次的班级上课,用同样的要求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违反因材施教原则,有悖学生认知实际。

5.
照搬别人的教案有碍质量提高。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驾驭,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准确理解教材,科学驾驭教材(还涉及别的因素)。集体备课搞出的统一使用的教案,许多老师使用起来并不得心应手,很难保证教学质量。主要原因在于:钻研教材没跟上(因为集体备课,难免有人偷懒);教案设计不符合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风格(一份教案难调众口);教学定位不符合自己的教材解读与教学设想(一份教案难以“兼容”)。没搞集体备课的学校,有的老师买来“优秀教案”,或在网上下载别人的现成教案(或课件),照着别人的教案进行教学,同样是教师教得捉襟见肘,学生学得云里雾里,教学效果很难保证。买来的教案或下载的教案十分“优秀”而机械照搬的效果并不“优秀”,原因何在?主要在于照搬者欠缺对教材的深入钻研与准确理解,别人的设计不适合自己,不适合自己的学生。

二、将集体备课异化为弄虚作假
以上谈及的集体备课虽然没有多少正面作用,但毕竟还算是做正事、做真事。然而,据我所知,现在不少学校的所谓集体备课,早已异化为弄虚作假。教研组安排的所谓集体备课,无非是“主备人”在网上搜索下载一篇教案并打印若干份,教研组会上发给同组老师每人一份,供其摘录要点,炮制所谓的“听课记录”(“听课”在“摘录”中“完成”!)。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干的就是这样的事!这样的“集体备课”,不要说没有同组老师“集体”参与,即便是“主备人”也没有多少“参与”——其“参与”无非是搜索打印了一份教案罢了。难怪不少老师调侃说:现在的“集体备课”是“百度备课”!不少学校教务处文柜里保存的所谓“教研组活动资料”,大多是这样的东西;不少学校教研组的所谓“正常活动”,搞的就是这样的“活动”;周周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岂不滑稽?幸好,这样的所谓“集体备课教案”通常只供检查,老师们一般不用它统一教学;否则,学校教育真不知会成什么样子!
诚然,教师需要合作探究的团队精神,教师需要学习借鉴别人的探究成果;因此,教师们常聚在一块交流备课经验、切磋教材疑难、探讨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设计等集体备课十分必要。但合作探究没必要统一模式,学习借鉴更不能机械照搬;更主要的是,集体备课应该真抓实干,而不能弄虚作假。因此,统一模式的“集体备课”可以休矣,弄虚作假的“集体备课”可以休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23:15 , Processed in 0.083119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