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改中的五点“过于” | | | 2011-10-12
|
| | |
“过于”自主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一种新理念,我们也确实应该尽最大的努力想方设法让学生“自主”。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注意,学生毕竟是学生,所以让学生完全自主那是不行的,是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如果可以完全自主的话,那还要我们的老师干什么呢?一是不能什么事情都让学生自主,自主必须在一定的区域和范围之内。比如进不进网吧,家庭作业做不做,上课听不听讲等等,这显然是不行的。二是自主不能“上不封顶”,要适可而止,要恰到好处。比如我们看到不少老师让学生“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你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你想怎么研究就怎么研究”……可是我们似乎忘记了我们面对的还是正缺乏分析、思考、鉴别与赏析能力的孩子,对于小学生尤其是对于低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你想怎么就怎么”是不行的。“你想怎么就怎么”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教育教学指导思想,而不应该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教学方法。
“过于”合作
“合作学习”一夜之间便充斥于我们的课堂,使我们的课堂失去了应有的宁静。我想合作学习总应该表现出它的好处,比如在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善于合作的习惯等方面。然而我看到的事实是,很多课堂中的合作不但没有什么作用,反而造成耗时低效。合作本身并不错,但是用得不好也可能成为一种错。合作学习的前提必须是“独立学习”。如果什么事情动辄合作而抛弃独立,那么久而久之人类的大脑就可能退化,这对于民族乃至人类的进步是不利的。独立学习是应该放在合作学习之前的,合作是在独立解决不了、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去为之的。可是我们好多课似乎都忘了培养学生“独立面对”之气概的重要性,问题一出来就让学生合作,这实在是有失偏颇。再说,并不是形式上坐到一起就一定合作了,也并不是不坐在一起就一定没有合作。我看到很多课堂中学生凑到一起真的只是表面热闹,实质上根本就没有真正的合作。他们不懂得什么是合作,为什么要合作,怎么合作,只是就那么凑在一起而已。所以合作是要有一些条件的,是有其独立的内涵的,我们不能肤浅地理解它。我这里实际上就说了合作学习的三个要素:一是合作的前提,二是合作的时机,三是合作的条件。
“过于”探究
如果一切事情都让我们的学生去探究,那么人类历史将从零开始。这话听起来偏激,但我们的课堂上确实有这种倾向。好像一旦有什么事情不让学生探究就说明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落后了似的,于是该探究也探究,不该探究也探究,好像探究成了唯一的学习方法。小学科学课上一位老师让学生探究什么是“毫升”,你说这让学生怎么探究。探究我们需要,接受学习我们同样也需要,而且多数情况下我们学生需要的也都还是接受学习,关键看你是让学生主动接受还是被动接受,接受学习并不等于被动学习,并不等于灌输。探究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熏陶、磨砺学生和提高我们这个民族的探究意识、探究习惯、探究能力、探究精神、探究品质,并不是为了现在就让学生探究出更多的知识结论。所以我们的老师必须对探究进行探究,把握探究的“度”和“量”,这样才可能让探究成为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过于”尊重
为了表示对学生的尊重,对人生命意义的尊重,许多老师在学生做错了事情之后,也不去批评,在学生回答问题不正确的时候,也去表扬“你真聪明”等,表现出一种无原则的尊重。当然也有的老师是怕学生出安全事故,生怕因为一点不尊重而遭来祸患。人都需要尊重,生命脆弱的学生更需要尊重,但光有尊重是不行的,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孩子处于“不懂事”的人生阶段。除了尊重,我们也还要有必要的惩罚,也还要有必要的批评,也还要指出是非好恶,否则尊重就成了放任自流,就会贻误后代,这反而成了最大的不尊重。
“过于”赏识
毫不客气地说,现在对学生的赏识真的有些乱,不讲原则。赏识教育、成功教育固然好,但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不会百分之百地好。赏识过多过滥,学生就弄不清自己的言行举止究竟是对是错了,好像这个世界上只有对而没有错,只有好而没有坏,只有美而没有丑,只有善而没有恶了。我真担心长此以往这样下去,我们的后代还能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还能不能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包括心理和思想。教育学生需要赏识,也需要实事求是;需要成功,也需要失败。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同样需要失败,我们也不可轻视“失败”的意义。今天的老师应该具备为学生制造“失败”的本领。在充分应用成功教育的同时,我们真的有必要来点“失败教育”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