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银琴:古代文学研究年度概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3-4 11:06: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银琴:古代文学研究年度概览
2012-01-31    马银琴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1年,古代文学研究仍延续了几年来繁荣、平稳的发展态势,出版和发表了数量众多的专著与论文。

  ●先唐文学研究多向进展

  2011年,先秦文学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诗经》、诸子散文以及楚辞的研究上。

  诸子研究一直是先秦文学研究的薄弱环节,杨义《老子还原》等四本书在此领域揭开了新的一页。四本书立足原始文本,结合文献记载、考古资料、原始民俗、口传信息及诸子的学术思想背景,对诸子文本进行了全息式的还原研究。

  关于楚辞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楚辞学史方面,如罗剑波《明代〈楚辞〉评叙录》、《明代〈楚辞〉评点所取底本考》等。在诗经学领域,《诗》的传播史以及诗经学史研究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如马银琴《周秦时代〈诗〉的传播史》一书,揭示了周代王官之学《诗》演变为儒家经典《诗经》的历史过程。曹建国《〈诗〉本变迁与“孔子删诗”新论》一文,依据口头诗学理论,认为孔子论《诗》从乐章义转向了辞章义,故删去重复而编订《诗》本;秦汉之际,《诗》本散乱,汉儒收拾残简重加编订,但仍以孔子编订《诗》本为祖本,两者间并无本质区别。

  在秦汉文学研究领域,刘跃进、徐公持等人发表有综合、宏观的研究论文,如《秦汉文学研究的时空观念》、《“礼乐争辉”与“辞藻竞骛”——关于秦汉文学发展的制度性考察》等。此外,另有众多文章集中于汉赋、乐府文学为中心的具体问题的讨论。

  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主要集中于诗文、乐府文学、《文选》学方面。如范子烨《诗意地栖居与沉静的激情》、李娜《萧统音乐观与〈文选〉乐府诗》、文晓华《论魏晋六朝乐府诗的文人化》、宋亚莉《乐府歌诗〈相逢行〉东晋南朝演变考》、王允亮《南北文学交流中的北朝乐府》等值得关注。研究者除了关注《文选注》本身外,更多地将研究视野拓展到唐以后的《文选》注本。

  ●唐宋文学研究 回归经典作家与作品

  2011年,唐宋文学研究除沿承近十几年来多学科交叉以及非文学视角的研究趋势外,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回归经典作家与作品。如赵昌平《鲁仲连、赵蕤与李白——兼论古代文化史、文学史研究的若干问题》指出,鲁仲连、赵蕤构成“侠儒”传统,其绵延于中世纪,是一道为常规思想史与文化史所忽视的历史文化风景线,李白则将“侠儒”传统与以阮籍“大人先生”为代表的魏晋风度绾合于一体。此外,余恕诚《杜甫与唐代诗人创作对赋体的参用》、吴光兴《李杜诗风与唐诗疆域“三国”说》、陈才智《元人王恽对白居易的接受》、谢思炜《白居易文集校注》,也是唐代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成果。宋代文学研究方面,刘宁《叙事与“六一风神”——由茅坤“风神”观切入》,张学松、彭洁莹《苏东坡雷州行迹考辨》等都得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结论。

  ●影印出版推动明清文学研究

  在明清诗文研究领域,2010年底出齐的《清代诗文集汇编》,使大量稿本、抄本、孤本、珍稀本等清人别集普及流通,不仅为清代文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原始文献,也为文学批评史、学术史研究开拓了广阔的学术前景,必将有力地推动古典文学研究。《文学遗产》(2011年第3期)刊载了罗宗强《明代文学思想个案研究的整体观照》、左东岭《明代诗歌研究的几个问题》、罗时进《地域社群:明清诗文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何诗海《明清文体学研究的学术空间》等文,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明清文学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其他的相关研究成果,则各自讨论了一些具体的问题,如陈书录《唐顺之与明代“毗陵诗派”考论》等;蒋寅连续发表《王夫之对情景关系的意象化诠释》等三篇文章探讨王夫之的诗学。此外,蒋寅《张谦宜〈絸斋诗谈〉与清初格调诗学的承传》、《一个有待于重新认识的批评家——陈祚明的先唐诗歌批评》等文,则讨论了一些较少为人注意的清初诗学家。彭玉平《论词之“哀感顽艳”说》指出,清代词学中的哀感顽艳之说至况周颐而集大成,况周颐将其与重拙大说紧密结合,将悲情往深广博大方向发展,并以此作为词体的基本体性。

  2011年戏曲研究的重心集中于明清,尤其是清代宫廷演剧的相关问题。促成这一现象的重要条件,是《清宫升平署档案集成》的出版。相关研究成果有罗燕《试析清宫承应戏表演中的仪式性特点》、康小芬《清宫水浒戏的传播——以〈忠义璇图〉为核心》等。此外,黄仕忠《日本所藏中国戏曲文献研究》等也是2011年戏曲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

  综观一年来的古代文学研究,既有不少成绩,也存在很大的不足,突出问题之一是科研成果数量的大丰收与科研成果质量的提升并未形成正比。科研体制所设定的成果评价标准,与学者个人的学术意识、判断能力以及研究方法,越来越多地成为影响学术走向的重要因素。如何在保持研究成果数量的同时提高学术成果的质量,是需要学界每一个人深刻反思的问题。

2#
 楼主| 发表于 2012-3-4 11:07:27 | 只看该作者
欢迎您注册登陆《教师之友网》,参加本站内容建设,发帖转帖,共建分享


★★注册本网站会员

必须实名!

并填全相关信息以便查证!

否则

一律删除!!


==本网管约定即日起实行!

                                     2012。3。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6 10:48 , Processed in 0.10646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