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要重视小学习作教学的生态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3-6 15:03: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要重视小学习作教学的生态化
——在全市2009年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
黄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焦  斌
(2009年3月27日)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还记得吗?去年的3月25日至28日,我们相聚在黄山汤口海洲国际大酒店,共同研究阅读教学;一年后的今天,我们又是故地重逢,共同探讨习作教学。去年的阅读教学可以认为我们在研讨中有展示,今年的习作教学只能说是雄关漫道从头越。易变的是岁月,不变的是我们全市小语人不断探索、不断进取的坚定情怀。
    今天,我们又带着一个新的希望与梦想来到黄山汤口华艺宾馆,围绕“今天,我们该如何指导小学生习作教学”进行专题研讨。可以说,这次活动标志着今年我市小学语文教学研究重点——习作教学研究活动拉开了序幕,在此我代表市教科所向筹备本次活动的休宁县、徽州区、黄山区教研室和休宁县蓝田小学、徽州区岩寺下街小学和黄山区汤口中心学校的各位领导、教研员、作课教师和参与研讨活动的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向为本次研讨活动提供优质服务的黄山汤口华艺宾馆领导、员工和黄山区汤口中心校小学部的老师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今天上午,休宁县蓝田小学余志梅、徽州区岩寺下街小学方丽琴和黄山区汤口小学方春梅三位老师,就小学低、中、高三个学段,为本次研讨活动提供了三堂很好的常态习作教学指导与点评课例。下午,休宁县蓝田小学、徽州区岩寺下街小学和黄山区汤口小学,就各自学校开展习作教学的具体措施、成功经验和值得思考与探讨的问题,甚至是一些困惑,进行交流;全体与会老师就三堂课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究,老师们精彩的发言和点评,散发出对当前习作教学的真知灼见,引发了我市今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教学研讨工作的思考,可以说本次活动很有实效。现在,我就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谈几点意见,供老师们参考。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这两段话准确的描述了“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是要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语文素养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写作能力对于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有着重要作用。”
    如果我们用发端于当代西方的后现代主义“生态”理念来烛照当前比较盛行的作文教学模式,不难发现,当下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在花盆环境中进行的,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在花盆式的环境中发展的。学生整天被关在教室里,与沸腾的现实生活脱节,加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陈旧落后,从书本到书目,进行闭锁式小循环。只要按老师的题目编、骗、仿,不为需要而习作,不为交流而习作。作文的过程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过分强调命题作文,过分强调审题——揣摩出题的人要我写些什么,怎么写,再硬凑些内容装进别人命题的框框里去。这种违反文章产生的自然程序,“为了应考”“瞄着分数”的近乎科举考试的训练,怎能不使学生视作文为苦差,对作文产生厌恶心理呢?有的老师甚至强调学生要注意作文的思想性,从小让孩子用似懂非懂、不着边际、空洞枯燥的语言去表现所谓有“中心”或表达自己不真实的感情,这样拔苗助长的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还有更多的老师只要求掌握现成的套路,不要求洞察产生这种所谓“套路”的过程。可以说,作文教学中的“花盆效应”削弱了作文教学中的课堂生态个体、群体的创造性、求异思维能力、生存能力,泯灭了实践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导致学生作文的肤浅、狭隘、僵化、封闭。
    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排斥“为写习作而教习作”的思想,重视习作教学的生态化研究,以新的教学思路和新的教学策略,灵活地有创造性地引导、启发学生积累语言,乐于说话、善于练笔,从而达到提高表达能力,促进语文素养的有效发展。
    一、乐读
    崔峦先生倡导习作教学应确立“写作基于阅读”的思想。“劳于读书,逸于作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习作能力的根,是阅读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和改进阅读教学,重视读中积累,读中悟写,读中学写,体现读写结合;又要加强课外阅读,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增加文化和语言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破万卷”,才能知识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如有神”助,才能左右逢源。
    著名作家梁衡认为,写作“三部曲”就是“阅读——背书——写作”。所以,我们不仅要大量阅读,扩大孩子们的知识量,学习别人驾驭语言文字能力,还应强调背诵,将众多的资源转化成自身的营养。我们要多背诵范文,范文就是经典。范文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无论是思想性,还是写作方法与技巧上都具有长久的指导意义。广大语文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学段,背诵经典,与经典同行。
    当然,只靠多读也是不够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没有读之“耕”,就没有写之“获”。学生对所读之书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才能成为他们的写作的“源头活水”,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境界,并学会知识的迁移,灵活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吾所欲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生,思如泉涌,滔滔不绝,则个性显矣。
    二、想说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也是学生习作的基础。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就是拿笔写话,写文章就是想心思,语体文的最高境界就是文章同说话一样。作文只不过是“我手写我口的活动”,最终目的在于达到“心口如一,言文一致”的境界。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我们要将说与写结合起来训练,以说带写,说写结合。
    说话是从内部语言到书面语言的桥梁。在习作教学中,我们要在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上下工夫,引导和鼓励学生心里怎样想,口里就怎样说,指导学生放开思想,鼓励学生放胆地说,无拘无束,开心地说,让学生想说,有内容可说,把要说的话讲够,把胸中之意抒尽;要让学生以宽松的心情,积极的态度说话,而后轻松地投入习作。
    在实践中,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在于“说”在教学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造成说写脱节。因此在习作指导时,可以让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习作时,让学生构思后,根据作文要求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除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讲故事,培养学生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告之作文之法。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当学生习作时,无话可说,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游戏——一切学生爱玩的东西,使之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使之明白,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写进作文,生活处处皆作文。因为生活的当下,发生在眼前的事情最易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学生的兴奋点是现在进行时态。
    三、会写
    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打开思路的最好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无拘无束地漫谈这次习作都可以写什么,进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特别想写的内容。课程标准在写作初始阶段的目标设置中,特别强调情感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上,让学生自己愿意写作,热爱写作。所以在写作课上,师生要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要真心关爱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给每个学生一颗“糖”吃,让学生感到甜滋滋的,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态去写作。对优秀的习作,教师应组织学生将优秀的习作投稿报刊杂志,建立持久的写作兴趣机制。
    “生活是习作的唯一源泉”,因此,要想学生想写、敢写、会写、乐写,作文教学应该回归走生活化的道路,引导学生时时留意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顾及他们的幸福及生命感受,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为主体,以儿童为本位,不压制学生的思想,不限制学生的手脚,鼓励学生自主表达自己熟悉的生活。在情境的创设与诱发上,我们要本着生活的真实,将学生带入情境,强化感受,发展他们的思维和语言,真正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口。”
    习作训练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低年级主要练习写句子、写话。低年级习作训练最重要的是“对写话有兴趣”,乐于通过写话,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写片段的练习以外,素描、童话、书信的习作,应当引起重视。素描是写记实作文的基本功,可以培养观察事物和用语言文字描摹事物的能力。国外作文教学十分重视素描练习。高年级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在“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中,还提出了写简单研究报告的要求。
    依据低、中、高年级不同学段的要求,在习作指导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在习作方法上,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四、激励
    激励由于欣赏,欣赏源于尊重。第斯多惠(1790—1866),德国教育家。《德国教师培养指南》是他的教育代表作。他说过“教育不在于交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对初学者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作文点评时,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同样在习作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也多给予赞美,以成功培育成功,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如果,教师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不仅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因为学生是没法明白是为自己写,还是在为老师写,扼杀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于己于生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学生的一篇篇习作要有表演的舞台,教师就要为学生们提供机会让他们才华尽显,让每位学生都领悟到成功的乐趣,《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一起分享习作的快乐”。的确,习作交流,可以沟通思想,引起共鸣,产生令人陶醉的感觉,诱发写作激情。所以,每次习作结束,我们应该采取让孩子大声自豪地将自己文章中的好词、佳句、美段奉献给大家,召开“新闻发布会”推荐好文章,让小作者答记者问等形式让学生交流不断,写作不断,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分享成功的快乐。与此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个人习作展,开辟多阵地为学生的作文提供尽可能多的发表机会,充分激发孩子的写作热情,同时学生还能收获自信、快乐、激情等比写作更重要的东西。
    习作讲评重在激励。“一个学生如果在两三个月里看不到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他学习的愿望就消失了。”苏霍姆林斯基讲评的时候,既要概括全班此次作文的优点与成绩,又要充分肯定大多数同学的努力和进步。激励、表扬要面向全体,把老师真诚的赞美送给更多的学生,甚至要偏爱差生。通过讲评,使每个学生看到成绩与进步,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更真切地懂得应当怎样写,激起对下一次习作的渴望。教师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教师在习作点评时要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我们老师只有像你尊重最尊重的人那样尊重自己的学生,教学民主才真正落到实处,学生的创造潜能才能充分地释放出来。
    五、下水
    教师写“下水”文,应当是备作文课必做的功课。
    崔峦先生说过:当我们在抱怨学生作文不尽如人意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试过没有,自己写文章的能力又如何呢?苏霍姆林斯基针对教作文不写文章的情况,说:“他们教的学生不会写文章,其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师自己不会写文章,学生从来没有听到过教师自己谈作文体会。这种教师即使让他们用最完善的教法教十年,也是教不出东西来的。”
    叶圣陶先生也认为,教作文的经常动笔,十分必要。他语重心长地说:“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笔用比喻的说法说,就是‘下水’。”全国小语会搞过几次教师写“下水”文的比赛,就是想在这方面做点提倡、引导的工作。现在部分语文教师已经认识到写“下水”文对于增强作文指导的针对性、提高作文教学实效性所起的重要作用,经常和学生一起作文,既言传又身教。国外的作文教学,有的提出“教师是作家”的理念──教师要有效地指导学生作文,自己就要像作家一样热爱写作,不断进行写作实践。可见,用“下水”文指导学生作文是一条捷径、一个规律。
    教师写“下水”文的意义在于:
    1.教师用“下水”文和学生交流,体现了对学生的真爱与尊重。学生在被尊重中萌生自尊,在被爱中学会爱人,进而爱老师、爱作文。
    2.“下水”文直言口说,既言传又身教。在“下水”文的影响下,学生一定会刻苦努力,写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3.“下水”文对改进作文指导起到重要作用。教师经常动笔,深知学生作文的甘苦,就会保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多激励,少批评,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清楚学生习作会遇到哪些沟沟坎坎,在指导上哪些地方要用力,加强指导的针对性;凭着“下水”的经验与敏感,在讲评时成绩看得准,问题说得透,做到切中要害,点醒有效。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透过“下水”文,学生不仅悟到写什么和怎样写,而且受到老师积极的人生态度、美好的情感以及执着的追求这些精神方面的熏陶,收到学习作文、学习做人的双重效果。为了提高自己、惠及学生,希望有更多的语文老师和学生一起作文
    当然,习作教学研究的范围是很广泛的。我在这里只是提供了一些思路,引发大家的一些思考,具体实施策略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大文豪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比天空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我觉得,世界上孩子的心灵是最广阔的,孩子的潜能就像空气一样,给他多大的空间,他就有多大的发展空间。我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通过我们各位教研员、各位老师把此次会议的精神带到各校,让我们大家一起研究,一起来攻克习作教学这个难关,为孩子的习作拓展一方广袤的天地,推进我市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事业的整体改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3 21:54 , Processed in 0.08891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