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与老师之间沟通的方式很多,最直接有效的就是面谈,还有电话交谈、家长会沟通、作业簿留言等,这些都应该是比较有效的相互交流方式。而写信这种方式,可以让家长与老师之间进行比较充分、全面、理性的沟通,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沟通途径。
第一,一个孩子如果插班转到新班级以后,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如果适应太慢甚至不能适应,将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而适应环境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让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和主课老师了解孩子在以前班级的状况、孩子的基础、孩子的优势和缺点、不足,以及家长对孩子的目标期望和家庭的辅导情况。基于此,家长在这时候就应该主动和老师交流,如果没有机会进行面谈、电话沟通,则可以采取写信让孩子带过去给老师的方式,与老师进行尽可能充分的沟通。老师了解情况以后,也最好是尽量地电话回访、约见面谈、甚至是进行家访,当然回信也是一种直接有效而且简便实用的方式。
第二,还有一些孩子,如果孩子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地工作的家庭,由于学校正常上课时间内家长一般不在本地,因此很难得与老师面对面交流。这时候,家长给老师写信,就成为一种最重要的沟通方式。无论孩子的成绩和综合能力如何,做老师的总是希望能够真实、全面地了解有关情况;而且家长与老师主动沟通孩子的全方位的情况,代表着对老师的一种信任和尊重,老师们一般是很愿意倾听的。反过来说,老师对这些家长,也同样可以采用写信的方式与其沟通交流,共同促进孩子的进步。
第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有的家长虽然能够有机会常常见到老师,但由于性格原因或者时间关系,他们不太喜欢直面老师,或者打电话这种需要直接问、答的交流方式,而喜欢坐下来静静地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写出来,而且考虑问题也会比较周全。那么这种时候,写信就是唯一而且最重要的方式了。而对于老师来说,针对一些不愿意找自己或者比较内向的家长,也可采用这种方式。如果老师工作太忙,一学期、或者在学生出现重大的转折事件的时候,抽出时间写一次信,应该还是可以做到的。
当然,不是每一个老师或者家长都接受或者喜欢写信这种沟通方式,有时候自己写出的信没有回馈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得到了回馈。我觉得这不要紧,重要的是把孩子的实际状况和动态给老师或者家长进行了通报,把自己的想法坦诚地讲了出来,一定会在老师或者家长的心里留下痕迹,让对方自觉或不自觉地去注意这些问题。这样,沟通的目的至少部分达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