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父母,最关注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14 21:10: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父母,最关注什么?孙明霞



  那天去医院输液,竟然睡着了,旁边一位陪同儿子输液的妈妈发现我这输完一瓶就主动叫来护士换药,于是,睁开眼就和这位妈妈闲聊了起来。没想到却让我遇到了难得见到的开明的、高素质的家长。
  她的孩子上初三了,很懂事。当听说我是老师的时候,说她的母亲退休前也是老师,深深理解教师的甘苦,并说,她从不参与家长们讨论孩子成绩的闲聊,从不会为孩子的考试成绩而动肝火。
  她说,在单位,几乎所有的妈妈们在一起都要谈论孩子,而她从不参与家长们谈论孩子的学习成绩如何如何。她的观点就是,只要孩子努力了,即便成绩不好又如何?北大清华毕竟只有一所,不可能所有的孩子都上;再者,即便上了清华北大,假如没有好的品质和较强的能力,照常不会有好的发展。她说,她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不给社会增加负担,不给父母增加负担,而是能够拥有健康的、幸福的生活,这就足够了。她说,很幸运的是,她的孩子从不用她操心,虽然学习成绩不是最好,但孩子很懂事!
  我真为有这样明智的家长叫好,也真为这个孩子感到幸运,他是多么幸福,有这样开明的家长,假如所有的家长都能拥有这样心态的话,我们的孩子将少受多少摧残?
  说起孩子的老师,她说孩子小学时在**路小学,曾经因为老师中午留学生而和老师发生过争执。中午了,孩子没有按时回家,做家长肯定很着急,就到学校去找,结果看到孩子被老师留在教室学习,原因就是考试成绩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家长问老师:“我的孩子违反课堂纪律了吗?”“没有”,“我的孩子欺负同学了吗?”“没有”,“我的孩子没有交作业吗?”“没有”……“我的孩子没有任何问题,你为什么要留下孩子?”“因为你的孩子这次考试成绩不到90”。“我的孩子已经很努力了,考试成绩不高也不是孩子的责任,人和人智力是有差别的,你为什么要强求孩子必须达到你的标准?你中午把孩子留下,我也没办法做饭,我和孩子都吃不上饭,下午还怎么上班、上学?假如你要给孩子补课,可以选择周末,但这个时间留孩子,我坚决不同意!”结果,老师无话可说,只好任她把孩子领回家。说起这位老师,正输液的男孩也忍不住插嘴:“**小学的那个老师太差劲了,根本不懂教育,就知道体罚学生!”
  一个眼里只有分数的老师,眼里是看不到学生的。但假如家长眼里也只有分数,那孩子就真正成为了一个机器,一个获得考分的机器,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这位家长让我肃然起敬,不客气地说,很多老师的境界也不如她,她不愿意拿分数来限制自己的孩子,也不愿意去和周围的家长谈论孩子的分数,每当有人问及孩子考试成绩如何的时候,她总是轻描淡写的说“还好,一般”,不再多说。她说,周围的那些做父母的,只要凑在一起,几乎无一例外的就是谈论孩子的分数,“孩子这次怎么考的不好呢,上次在班了里还是前三名的,这次到了第8名了”,“孩子小学的时候都是98、99,怎么上了初中才80多分了?”“人家老张家的丫头学习很好,考试总在前几名,我家的小子太贪玩了,不好好学习,以后怎么办呢?”……我深深赞同这位家长的观点。的确,这样的讨论其实是毫无意义的,涂增烦恼不说,还给孩子增加了很大的压力,侵蚀了孩子快乐的的童年。
  正谈论间,护士长进来听到了我们关于孩子的交流,马上问道:“原来你是老师啊?我的女儿在**学校,这次才考500多分,明年就中考了,怎么办呢?”“据说今年放假时间多,她爸爸坚决不给她扯网线,结果女儿很不愉快,撅着嘴生气……”我提议到“你适当让孩子上上网也没什么不好啊?”她很着急的说“不行啊,我问她老师了,她老师也说现在不要上网,免得她玩起来没头”,旁边的那位家长问道:“你这样累不累呀,自己累搞得孩子也累,你就让她上网玩玩又何妨?”我也说:“你要相信你的孩子,初三了,应该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她真的上网了,相反会更加珍惜,并好好学习的。”她还是很不放心的说:“不行啊,我们白天上班,她自己在家没节制怎么办?”……
  护士长出去了,我和那位陪护的家长相视一笑:现在的大多数做父母的就是这样啊……
  想起去年有位同学因为我布置给父母写信,他就对父母说,希望满足每周适当玩玩电脑的要求,没想到家长答应了……这位同学对待学习不仅没有懈怠,反而在期中考试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他自己总结到:这是情感交流的最大收获。看看我们现在的很多父母,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过高期望和对孩子兴趣爱好的压抑,给孩子究竟带来了什么?上网游戏当然是我们所反对的,但仅仅是一味的禁止不见得就能禁止得了,关键还在于疏导,更何况现在网络又是学习的重要媒介呢?在拒绝了糟粕的同时,是不是也把优良的东西给拒之门外了?在禁止孩子玩耍的同时是不是也遏制了孩子个性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敬佩能够关注孩子健康成长、注重习惯养成的家长,敬佩不过分关注孩子分数的家长。假如我们所培养的孩子仅仅具有高分数、高学历,而没有生活的能力,没有健康的身体,没有健全的人格,我们所造就的难道不是社会的负担、家庭的负担吗?
  所以,奉劝那些眼里只有分数的家长,请你更多的关注孩子的良好习惯的培养,关注孩子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孩子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关注孩子的心理是不是快乐、健康,给孩子自由的空间让他(她)去创造、去发挥,给孩子自由的时间,让他们去读书、去玩耍,给孩子自主的权利,让他们在广阔的天空里自由翱翔……
2#
 楼主| 发表于 2012-4-14 21:15:06 | 只看该作者
孙明霞:当孩子成为工具
孩子成为父母的工具,在现实中并非耸人听闻。
前段时间,山东电视台公共频道播出了一个上下辑的新闻——《我的教师父亲》。猛一看新闻,谁都会为那位教师父亲所愤慨,一个身为高级教师的父亲,怎么能不支持孩子上大学,孩子努力考上大学了,他又不提供学费,这还是为人父之道吗?不少人痛骂那位“教师父亲”,甚至恨不得把他拉出去喂狗了。
但熟悉“教师父亲”的老师和学生,都会感到无限悲哀。因为事实并不完全是新闻中的那样。作为“教师父亲”十多年的同事,虽不了解他们的家庭隐私,但有一点却是真实的——孩子的的确确成了工具,成了母亲报复父亲的工具!
作为局外人,我们看到:整个事件中,他们家庭中的每个人都是受害者。作为当事人“教师父亲”,从当年家庭的矛盾不得不走上离婚的道路,到现在,将近20年夹在前妻的谩骂、和新组合的家庭成员之间,用他的话来说,是被揉搓了20年!这其中的酸甜苦辣恐怕外人是难以体会的。那么他的前妻呢?肯定日子也不怎么好过,至今也没有再婚,长期住在娘家,女儿虽不归自己抚养,但毕竟是自己的血肉,怎么也放不下。更放不下的是她对已和她分手的他的恨,这恨也陪伴了她将近20年!还有这位父亲的亲生女儿,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心灵的伤害必是最大的。
每个人都是受害者,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受的伤害很大。但我认为,受伤害最大的还是孩子。
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必然难以得到真正健康的来自父母的爱。不是不爱,而是爱的方式有问题。母亲的爱中夹着对父亲深深地恨。试想,当母亲在女儿面前一再强化父亲的“丑恶”时,在孩子的心目中,她怎么知道该去信任谁。所以,面对摄像机镜头时,她会说自己的父亲从没有抚养过她(http://bbs.sdtv.com.cn/dispbbs.asp?boardid=146&id=101826&page=1&star=1),说自己的父亲不配做父亲。我不是为这位父亲辩护,无论他的对与错,都让我感到,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已经种下了对父亲仇恨的种子,现在,孩子已经20岁了,这粒种子也开始了发芽、生长。随着孩子的长大,心中的恨越来越多,将来怎么去面对形形色色的社会?怎么面对自己人生中的各种问题和挫折?我不敢多想……
对孩子的伤害,不是孩子自己认为自己受到了多少伤害,而是孩子成长的背后,对孩子性格的扭曲。多么希望,孩子都拥有一颗善良的心,一个健全的人格,一个阳光的心态,但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是否能够拥有这些?
作为孩子的母亲,我不能理解的是:既然已经分手十多年了,一切都已成往事,如其怀揣着仇恨生活一辈子,不如把一切都丢开,过好自己的生活,更不应该把孩子当作报复对方的工具,这于己于人都不利。当丢掉仇恨认真对待生活的时候,我相信,生活也不会亏待我们,这样是否可以让孩子少受些伤害呢?每个人的心里都充满了仇恨,每个人都不愉快,可有谁替孩子想想?
当然,这是一个特例,孩子成为了工具。但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孩子也成为父母的工具,是父母炫耀的资本,一切都围绕着孩子转,似乎有了孩子,自己的生命就终结了,这也是很不正常的……
不想多说了,只想表达的一点是:做父母,无论仇恨还是愉悦,一切都应以不伤害孩子为前提,不以损伤孩子人格为代价,这才是为人父、为人母之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21:58 , Processed in 0.09302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