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楼主 |
发表于 2012-3-28 16:11:51
|
只看该作者
语文创新教学概说
文章作者:杨舜山 来源:恩施民族教育科研网 2009-8-7
[内容提要] 该文对语文学科如何实施创新教学的问题,从概念与内涵、特征与要素以及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阐述。作者认为,所谓语文创新教学,就是在语文素质教育中,积极吸收创新教育的最新理论成果,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充分发掘教材潜在的创新价值和学生潜在的创新因素,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它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是21世纪语文教学的主旋律。它是一种教学思想,一种教学体系,是一项立足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科学的教学实践。语文创新教学的灵魂是创新,创新必须作用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语文创新教学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它强调的是课内与课外的衔接,语文与生活的衔接,今天与未来的衔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知识是基础,思维是关键,能力是核心,个性是主导。当代中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在哪里?作者认为,在我们语文教师开放的思想观念里,在现行教材精要有用的语言文字里,在语文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里,在学生个体遗传基因的摇篮里,在语文教师不懈的努力、不懈的探索和不懈的追求里,语文学科对创新教学的研究,选择的是两个新的高度,一个是跨世纪的高度,它所追求的是世纪的跨越,另一个是民族竞争的高度,它所追求的是民族的张力。语文学科有相对独立的学科领域优势,有无限广阔的生活背景,只要语文教师高扬创新的时代主旋律,就一定能实现语文创新教学的最高目标。
[关键词] 语文创新教学 概念 内涵 特征 要素 实施策略
语文创新教学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创新是什么?创新就是推陈出新,创新就是标新立异,创新就是要敢为天下先!站在世纪之交的大门之口,我们面对的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创新时代。在滚滚前行的车轮声中,我们能否抢上知识经济的快车,能否抢占时代的制高点,关键就看我们的教育能否培养出大批的创新型人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朱熔基总理也说:“教育和科技事业要走改革创新之路,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教学,面对世纪挑战,必须毫不含糊的作出自己的回答,要通过我们的创新教学,为学生成为21世纪的创新型人才全面地打好素质基础。
一、语文创新教学的概念及其内涵
《辞海》对“创”、“新”两字的释义是:“创”为“创始”或“首创”之意;“新”为“初次出现”或“改旧更新”之意。《现代汉语词典》合“创”、“新”之义为“抛弃旧的,创造新的”。这是对创新一词最为确切的解释。
“创新”一词由来已久。早在《南史·后妃传》中就曾出现过,意思是“创立”或“创造新的东西”。1912年,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德首次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创新”的概念。20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创造教育”的主张,1943年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了著名的《创造宣言》,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1987年,英国人弗里曼提出了风靡全球的“国家创新体系”概念,其中就包括教育创新问题。1993年,美国著名战略学家德伯拉. 爱弥顿在《知识创新:共同的语言》中对“知识创新”这一概念进行了科学的诠释。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特别强调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中央教科所则明确地提出了“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验”的课题。把创新教育定义为: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认真做好“普九”工作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随着语文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和知识经济的日益迫近,语文创新教学的问题已历史地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所谓语文创新教学,就是在语文素质教育中,积极吸收创新教育研究的理论成果,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充分挖掘教材潜在的创新价值和学生潜在的创新因素,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简言之,语文创新教学就是在读写听说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目标指向的学科教学活动。
语文创新教学的科学内涵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
1、开启学生创新的门扉。人的创新要求是与生俱来的,创新的欲望也较为强烈。从孩提时起,人的创新行为就像门扉一样是敞开着的。学生从入学起,接受的是大一统的以教材为依据以教师为权威的教育,学生创新的门扉慢慢关闭,创新欲望渐次减弱。到了中学时代,这扇门扉基本上是虚掩着,只不过是还没有紧紧关闭。这个时候,我们的语文教学有两个可能性:要么把学生虚掩着的门扉徐徐打开,让学生的智慧通过创新之门奔涌出来; 要么继续坚持“唯书”、“唯师”、“唯一”,踹上一脚把学生虚掩着的门扉紧紧关闭,使学生成为拥有很多知识却无创新才能的庸才。我们今天专门研究语文创新教学,我们选择的当然应该是前者。
2、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学生进行创新学习的起点。它主要是指学生在读写听说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心理取向,由好奇心、求知欲、怀疑感、创新需要等因素构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要通过我们的创新教学,对任何一篇课文、一次作文、一项活动都产生极大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是持续的,可以发展的;在任何一次课或一项活动中都有强烈的求知欲,这种欲望是不可遏止的;对任何一篇课文,无论是从内容到表达方式还是从结构到语言技巧,都敢于怀疑,敢于挑战,不盲目附和;对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任何一个问题,都有独立思考的习惯,有超越别人的愿望。总之,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要渴望创新,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参与创新。
3、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指的是学生在创新教学中敏锐的把握创新机会,积极、主动、持续地把创新意愿付诸创新行为的思想面貌和精神状态,包括强烈的创新动机、顽强的创新意志、健康的创新情感和持续的创新行为等。创新精神强调的是人品格的高尚和修养的良好,强调的是创新目的的正确和创新态度的科学,强调的是创新理想的远大和创新信念的坚强,强调的是有敢于说“不”的勇气和敢为天下先的闯劲。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是要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敢于坚持自己的独到见解,但又不是固执己见;敢于说他人没有说到的话,但又不是目空一切;敢于对书本中的“定论”提出挑战,但又不是无知妄说;敢于对课堂上老师不合适宜的解说说“不”,但又不是蔑视师长;敢于坚持独立思考和独立探索的良好习惯,但又不是离群索居,远离集体。总之,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是要鼓励学生敢于思考,肯于钻研,勇于尝试实践,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的奥秘。
4、尊重学生的创新个性。创新个性是学生在创新教学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学习态度及其行为方式,它是学生整个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在创新教学中,学生的创新个性主要表现为:⑴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⑵全神贯注、专心致志;⑶主动参与,独立性强;⑷自信心很强,有坚持力;⑸另辟蹊径,见解独特。尊重学生的创新个性,就是要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越位”或“越轨”的言行给予适度的宽容,使学生真切地感到有一个“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空间;对于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勇敢、幽默感、独立性、恒心、一丝不苟等人格特征给予必要的尊重,使学生真切的体悟到自己主体地位的存在。因此,语文创新教学必须允许和鼓励个性发展。
5、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学生的创新潜能指的是潜在地储存在学生个体遗传基因之中的那些以创新为特质的心理功能和心理力量。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笔无比巨大的财富。有研究成果证明:人拥有巨大的潜能,其中创造力是最具价值的潜在力量。由于环境、教育、以及学生个体自身等诸种原因,这些潜在的创新因素一直未能很好的被开发和利用,一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酣眠在学生个体遗传基因的摇篮里,多少年来我们都没有找到恰当的方式去唤醒它。今天我们实施创新教学,就是要通过 对教材创新价值的发掘,对教师创新才能的展示,对学生创新活动的设置,让这些酣睡在学生个体遗传基因摇篮里的创新潜能清醒过来,把潜在的创新因素转化成现实的创新能力。
6、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人脑最高层次的思维。就语文创新教学来说,创新思维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的方式用以解读某一课文或解答某一问题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主要包括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两种。前者以逻辑思维为主,思维的目的是但求正确,不求有效;后者以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的目的是但求有效,不求正确。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两个基本点,是语文创新教学要着力培养的两种思维品质。怎样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呢?第一、要鼓励学生放开思想,大胆思考,敢于想别人不敢想的问题。第二、勉励学生大胆质疑,向“书本”和“权威”挑战,对他们的勇气给予必要的宽容。第三、支持学生积极参加课堂讨论,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意见。第四、在课堂上营造一个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
7、训练学生的创新技能。学生的创新技能主要是指学生在创新学习中的行为技巧或是学生在创新学习中的动作能力。这是语文创新教学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大体来说,学生的创新技能主要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一是基本能力,包括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知识信息的加工能力即听读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即说写能力,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能力、观察和认识生活的能力等。二是动手能力,包括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检索工具书的能力、自办手抄报刊的能力。三是实践能力,包括校内外的言语交际能力、熟练掌握各种创新技法的能力、接受新事物并提出新思想的能力、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的能力、参与并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等。学生的创新技能当然不止这些。但就是这些也只有通过刻苦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
8、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人的一种高级能力,是学生们迈向21世纪的特别通行证。语文教学中的创新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在创新学习中产生新的想法、发现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这是语文创新教学的核心,也是语文创新教学的目的之所在。从语文创新教学的实践来看,创新能力主要包括自学能力,探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必须努力达成这样几个条件:一是良好的自学习惯,这是前提;二是扎实的知识基础,这是基础;三是合理的能力结构,这是关键;四是灵活的思维方式,这是核心;五是健全的人格特征,这是主导。
二、语文创新教学的特征及其基本要素
语文创新教学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下述六个方面。
一是开放性。语文创新教学的开放性,是由语文教学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在教学思想上,主张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既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社会,又把生活的活水引入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不局限于教材,主张课内与课外的衔接,把课内所学的知识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在教学模式上,不固守单一的一种模式,而是学习和借鉴最新的研究成果,用多样化的教学去满足学生创新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坚持启发式,不搞注入式,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和创造新知识。只有在这样开放的氛围里,学生创新才有现实可能性。
二是民主性。在语文创新教学的课堂里,老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而是学习活动的经纪人,他的职责就是筹划和管理,保证学习活动顺利进行并取得圆满成功。在语文创新教学的课堂里,教师不再是课堂唯一的权威,而是学生创新学习的设计师和领路人,是学生疑难问题的解答者,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在语文创新教学的课堂里,教师已经没有了满堂灌和注入式的陋习,呈现在课堂上的是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场面。在语文创新教学的课堂里,教师对学生与众不同的疑问、见解以及异想天开的设想,对学生挑战书本、挑战权威的勇气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宽容与尊重,并投以赞许的目光和会心的微笑。在语文创新教学的课堂里,教师给了学生不计其数的创新机会,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参与的可能性,机会是均等的,参与也是公平的。
三是层次性。层次性的基本含义是: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就中学语文教学来讲,从学段来说,有初中和高中;从年级来说,从初一到高三有六个年级或七个年级;从地域来说,有城市中学和农村中学;从类别来说,有重点中学和非重点中学。创新教学就是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及其阅历经验,有目标、有刻度地进行训练。在初中,第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一般的语文能力,第二阶段着重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如记叙、说明、议论等,第三阶段着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在高中,能力训练共有18项,其中,阅读8项、写作、听说各5项;基础训练也有18项,其中语言5项,阅读5项,写作2项, 听说、文学鉴赏和文言文各1项,其它3项。这些项目在不同的年级中都应有其侧重点,需要我们在创新教学中仔细研究并加以落实。
四是多解性。所谓多解,就是面对一篇文章或是一个问题或是一种观点,允许有多种读法,有多种理解,有多种认识,而不仅仅只局限于一种。就一篇文章来说,对文章中心思想的归纳,段落层次的划分,人物形象的分析,写作技巧的揣摩,语言特色的玩味等,都允许多种理解并存。当然,不管是哪一种理解,哪一种说法,都必须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道。就一个问题来说,也允许有多种看法存在,允许“各吹各的号,各弹各的调”,允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不以“标准答案”去规范学生的言语表述。
五是互动性。所谓互动,就是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就某一次课来讲,教师与学生创新的载体就是课文。课文成了教师与学生在特定情境中互动的纽带。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认真的挖掘课文隐含的创新价值,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拼命的去质疑,去发现。在这个环节里,发现和挖掘课文隐含的创新价值实际上已经成了教师学生互动的契机。然后,教师带着创新的设想,学生带着创新的渴望,共同进入课堂教学。这“渴望”与“设想”的联结点就成了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创新活动的开展,教师把学生引入一个又一个的创新机会里,引发了学生生命潜能中创新的火花,通过本篇课文的教学教师在学生原有的创新积累里又添加了新的营养。这个结果实际上就成了教师与学生互动的鹄的。教学到这时还没有完结,师生双方乘着创新的余韵,意兴盎然地进入下一篇课文的教学,这最后的一个环节实际上就成了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新的追求。
六是新颖性。所谓新颖,就是新而别致,这是对教师实施语文创新教学的基本要求。具体地说,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1、教师处理课文的方式很新,篇篇课文都不雷同;2、教师安排学生活动的形式很新,每一次活动都能吸引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3、教师对事物的看法很新,随时都能启动学生的创新思维;4、教师剖析课文的角度很新,每一次课文剖析都能把学生带到创新的情境中去;5、教师对练习的处理方法很新,每一次练习处理都能满学生的意;6、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很新,每一次评价都能使学生产生一次飞跃。
由上述基本特征,可以推知语文创新教学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下述六个方面。
1、知识要素。扎实的知识基础是语文创新教学的支撑点,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础。学生的创新能力绝不可能是平空产生的,只能依托知识渐次发展起来。因此,语文创新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而且还要教给学生“是怎样”和“是谁”的知识,更为重要的,还要教给学生创新知识的知识。
2、思维要素。这里的“思维”指的是创新思维。这种思维具有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等特点。语文创新教学就是要通过对创新思维的训练,保证学生能顺利地解决他们碰到的新问题,高效率的掌握课内所学的知识,并把课内所学的知识迁移到课外学习中去。
3、能力要素。这里的“能力”主要指的是“创新能力”。这是语文创新教学的目标指向,是语文创新教学的核心问题。
4、环境要素。这里的“环境”,主要指的是语文创新教学的心理环境。就课堂表现形式来说,指的就是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创新的条件,机遇和氛围。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学生从心理上感到有一种“安全感”和“自由感”。
5、活动要素。这里的“活动”指的是以创新知识为主体的活动,任何新知识都是在知识创新活动中产生的。学生对知识的创新,主要是针对某一具体的问题,提出新见解、新认识、新看法,没有一定次数的活动安排,创新教学是难以成立的。
6、参与要素。这里的“参与”指的教师和学生们共同参与。语文创新教学,没有教师的示范性参与是不行的,没有全体学生的投入性参与更是不行的。重在参与,旨在发展,志在未来。
三、语文创新教学的施教策略
语文创新教学的实施策略主要有这样四个方面:
第一、在语文素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创新。创新既是知识经济的灵魂,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灵魂。因此,语文素质教育的各个环节,都要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从培养目标来看,要通过我们的语文创新教学为21世纪知识经济的到来培养素质全面的创新型人才。从教学目的来看,要通过我们的创新教学,在全面培养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前提下,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教学内容来看,通过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个性心理素质和民族文化素质的全面培养,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自学习惯,扎实的知识基础,合理的能力结构,灵活的思维方式,健全的个性特征和务实的思想作风;从教学效果来看,要通过我们的语文创新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而且还要让学生会学,能够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第二、在教学常规的反思中创新。语文素质教育同样需要坚持教学常规,备教改辅考,各司其职,各有侧重,共同担负着全面提高语文素质的任务。语文创新教学也是如此。在教学常规的反思中创新,不是要删减或废除教学常规中的某一环节,而是通过反思,使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具有创新的价值,都能体现新的思想和新的方式。比如备课,这是教学常规中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关键环节,没有备课这一环节,其它环节根本就不能开展。在这个环节里,可广泛开展编制创新课教案活动,教师可以自荐创新课教案,鼓励教师备课时标新立异,“立案”“立法”,鼓励教师在备课中大胆创新,大胆设计。
第三、在课堂教学的拓展中创新。课堂教学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同时也是实施语文创新教学的主阵地。但进行创新教学,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必须对课堂教学有所拓展。从课型上看,课堂教学可以拓展为教读课,自读课和活动课;从内容上看,课堂教学可以有多种衔接,首先是课内与课外的衔接,其次是语文与生活的衔接,第三是创新教学与知识经济的衔接,第四是现实的语文学习与未来生存竞争的衔接;第五是语文与其它学科内容的衔接。
第四、在语文教师的自我创新中创新。实行创新教学,语文教师必须换脑子,要用创新教学的基本理论刷新自己的思想,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创新特质的教师,也就是创新型教师。创新型教师的基本要求是:①崇高的职业理想;②创新型的教学观念;③全面的知识结构;④丰富的创新能力;⑤民主的教学风格;⑥灵活的教学方法;⑦成熟的管理经验;⑧不懈的创新追求。语文教师如果不立足于创新自我,要引导学生创新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非常困难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