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学实践研究呼唤[教学评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18 23:01: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实践研究呼唤[教学评论]

文章作者:周一贯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2005-3c 2009-4-23

2004年1月,一代师表的斯霞老师,以94岁高龄,永别了她终身挚爱的教育事业。斯人已乘黄鹤去,霞光万道启后人!唏嘘之余,笔者自然地关注起评论她漫长的语文教学生涯的文字记录,然而令人遗憾地发现并没多少研究她的教学思想、教学风格、教学艺术的文章。一代宗师以其全部生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道路上艰辛求索,为我们缔造了一笔巨大的民族精神财富。但与她的奉献相比,却少有对她的深刻的述评和系统的研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看来,教学评论的疲软和匮乏,是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时候了。
我们知道文学创作的繁荣离不开文学评论的探讨、提升和引领;同理,缺失了或忽视了教学评论,也会严重影响教学的进步和发展。
走进新课程,我们不仅关注课程、教材的改革,同时也更为关心课程、教材改革的参与者和创造者——教师的生存状态和职业生活。让“教师成为研究者”,要“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苏霍姆林斯基语),就必须改变教研思路,即教师应当从关注自己和他人的教学实践活动入手,去作深入的理性反思,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能力。显然,这样的教学反思,虽然比较单一,但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微型的教学评论。由此看来,我们是否可以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一个群众性的评论教学的热潮,是否即将兴起,对一代名师缺少系统研究和深入评论的年代,是否可以结束?
所谓教学评论,简单地说,就是以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等相关学科理论,对教学现象、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作出的理性分析与评价。
教学实践和教学评论,是教学发展和教师发展不可分割的两翼,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教学研究的进程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但在实际的教学生活中,却又常常不大容易为人们所理解,因而总是出现评论(或理性反思)落后于教学实践活动的现象。
在一般情况下,确实是先有教学实践,而后才有教学评论的。理性的反思总是起着总结实践经验、探讨教学规律、促进教学进步的作用。因此,有人认为,教学评论虽然也需要,但毕竟处在第二位。常言道“生命之树常青,而理论是灰色的”。这话虽有一定道理,但“灰色”并不足以囊括一切理论的状态。那些来自鲜活教学实践并灌注着思考者睿智的理性思考,同样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呈现出一派如松柏之质的青色。作为教学评论的理性导引正是如此,它既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可以作用于实践,在某种情况下,起着引领教学实践、指明正确方向、开辟前进道路的作用。我们许多老师总觉得自己的教学认识(包括对自身的教学实践的体悟和对名师大家的解读)处在一种需要“突破”而又难于“突破”的所谓“胶着”状态,并为此而深感困惑,这正说明了繁荣教学评论有多么重要和迫切。
教学评论要遵循教学活动的规律和学科教学的特点,对教学行为的价值、效率、是非、美丑进行科学的鉴别和诊断,既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评价教学活动,帮助提高鉴赏能力;又探究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实践经验,特别是名师的教学艺术,以指导教学创新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教学的繁荣和发展。
教学评论对学科教学实践的推动和促进是显然的,因为整个评论过程便是对语文教学实践的推敲、琢磨和理性反思,作家陈世旭对自己的创作实践有一段肺腑之言:“写了许多小说,迄无长进。究其原因,我以为是思想的平庸。讲小说的思想深度,当然并不是要把小说写成哲学讲义……但当用小说表现人生世态的朴实,却不可以没有哲理意识。特别有天资的作家只相信自己的知觉,而缺乏这种素质的人,就不得不借助理性来磨砺思想的锋芒。”(《语文学习》1986年9月号《学海无边苦作舟》)语文教学实践当然会有别于文学创作实践,但思想平庸,对教学的理性认识肤浅,却同样是大忌。善哉斯言!难怪读来,会有同样的切肤之感。
教学评论的内涵十分丰富:
——教学思想评论
教学思想评论往往具有整体性特征,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种宏观评论。由于评论的对象是某种教学思想,纵向常能体现出历史过程,而横向则会牵动整个社会背景。全面、深入地考察和逻辑思辨地分析是其行文特点。
——教学现象评论
教学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特定行为,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涌现十分生动的诸多教学现象,体现着语文教学的时代潮流。对这些众多的教学现象,通过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分析,提炼出带有规律性的认识,对于把握语文教学改革的态势和走向,取得主动权是十分重要的。
——课程教材评论
在学校里,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分解于课程设计之中的,而课程则通过教材来实施。课程与教材关系到具体的教学内容。“教什么”在某种程度上比“怎样教”是更为重要的。特别是1989年全国教材规划会议之后,在教材建设中引入了竞争机制,由传统的“一纲一本”(全国统一使用一个纲和一套教材)发展到“一纲多本”和“多纲多本”。新课程教材改革,更在于探索努力建设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所以,各种不同体系、不同风格的语文教材,必然会异彩纷呈。孰优孰劣,这就需要通过说长道短的教学评论来予以探讨,方能不断优化课程教材的建设。
——教学方法评论
古联有云“世上理,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意思指不论做什么事都有方法,但没有定法,不呆板地使用某一种方法,博采众长,灵活运用,便是最好的方法了。在“教学”这个人类社会的特殊活动中,如何做到“法无定法”,就需要对教学方法作多层面的研究和评价,方能使广大教师真正把握各种教学方法的精髓,为灵活运作、为我所用创造条件。
——教学流派评论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流派是客观存在的,那是研究者主体个性在教学思想、思维方式、艺术风格等的结合体在研究实践中显示出来的成熟的、科学的、较为稳定的一种共同的风貌特征。教学流派的形成是时代的产物。仅以识字教学而言就有集中识字、分散识字、注·提识字、字族文识字、部件识字、循环识字、劈文识字等等。可谓家家独树一帜、各领风骚。实践表明,简单的“独尊一派”会自取浅薄,而博采众长自然有益无害,这就不能缺失了理性的教学评论来作一番科学的条分缕析和比较对照。
——艺术教学风格评论
教学艺术风格是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乃至人格特征,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格调、气派和作风。教学艺术风格是在教学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具有独创性、个体性的教学现象。它以教师各自独特的创作个性为主要标志,并受其所处时代、所在地域的影响,形成风格的时代性、民族性特点。特别是语文名师所创造的个人教学艺术风格,更是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有了教学评论的梳理和提炼,这些财富得以薪火相传,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可以代代享用的营养大餐。教学评论对教学风格的形成、研究、介绍和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课堂教学评论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特殊环节。教育价值在这里体现,教育质量在这里落实,未来人才在这里起步,名校名师在这里铸就。可以说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的人生支点,如何创作出优化的课堂教学,也就成了教师的一个永恒情结。因此,在我们所见到的教学评论中,最大量的还是课堂教学评论。有的是对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运作模式、调节控制、操作策略的总体性评论,更多的是对一堂课的教学、一个环节的设计、一种方法的运用乃至一项具体的教学行为的案例式评论。课堂教学评论对端正教学思想、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从根本上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创刊于世纪之交的《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以其“论坛”的个性,一直在为弥补小学语文教学理论研究滞后而尽心尽力,因而深深赢得了小语界同仁的挚爱。笔者衷心希望教学评论能成为“论坛”的主打栏目,特别是对名师大家的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的系统评论,更要从薪火相传的历史高度,作保护性的系统开掘。
以教学评论进一步促进教学的实践研究,为实现中国小学语文教学的跨越式发展奔走呼号,我们应当为此承担一份道义和责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09:54 , Processed in 0.15330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