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89|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益服务教育文化网站《教师之友网》管季超恭迎周绍斌教授审网指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22 12:09: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术理论方向导师 周绍斌教授








学术研究方向:美术教育历史及理论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研究、美术学及艺术设计理论研究

艺术简历:
        周绍斌,男,1955年生,吉林柳河人。中共党员。1986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1990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美术历史与理论专业研究生课程班。1999年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
        主持国家艺术科学规划年度课题《网络视觉艺术形态与理论研究》、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整合研究》、省高校重点教材建设项目《大学美术基础与欣赏》、省教育科学规划年度课题《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中国现代美术教育思想研究》、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美术发展理论研究》等。出版《外国美术史》、《美术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西方美术作品欣赏》、《艺术欣赏·美术》等专著与教材;发表《城市建设与文化生态问题》、《论美术发展的本质》、《美术发展学的理论构架与研究原则》、《美术变革的永恒精神》等论文。
        现任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院长、硕士生导师、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基地副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中学美术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教育学会美术教育学会副会长、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金华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曾任通化师范学院美术系讲师、理论教研室主任;吉林艺术学院美术系副教授、系副主任;吉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理论委员会委员。


2#
 楼主| 发表于 2012-4-22 12:11:01 | 只看该作者
走过斑马线——宋永进油画品读
周绍斌(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宋永进的教学习作是传统的写实艺术。面对自然物象和生活情境,他具有非常客观的艺术心态,不浮、不躁、不火,像他的性格,笃实、朴实、真实。他对景对物的艺术表现,流露于色彩语言中的不属于具有强烈冲击力的那种,而是具有微妙、婉转、多少有些温馨的抚摸感的那种。艺术不是以描摹客观物象为终极目的的,而是要创造新的艺术审美形象和绘画语言形式,进入一种既超越生活经验又超越习作技能的创作现实。同是一个生活经验,在敏感的富有悟性的艺术家那里,会发生神奇的表现效力和审美功能。宋永进的艺术创作就呈现了这种生活经验与习作经验相互整合而产生自觉效力。他不囿于写生经验和生活表象的艺术自为状态,使他的作品有更多的让人进行艺术思考的通道和契机。表面上看,他的习作与创作语言相去甚远,这倒不是说他的创作状态与习作状态具有多大距离,而是说他的创作与习作对生活经验呈现表现出两种不同的话语方式。如果说,他的习作是一种“温和”的直观感受,那么他的创作则是“温和”的理性述说。他试图找到一种摆脱习作语言那种直观与平凡,而试图运用一种独立的艺术思维与艺术言说的方式,自觉表现他对生活经验的体会与感知。可以说,他的《红色的休止符》、《走过斑马线》、《力聚等分结》几件作品暗示了他的这种艺术理性和言说方式。画作表现的都是大家经验过的生活现实,但他不是图解生活,而是通过凝化生活状态的瞬间,简化习作语言的细节来展示某种精神理念。如果要走进他的绘画的理性空间,首先要超越他对生活表象的诠释,还要体会他对形象的理性处理。《红色的休止符》不是单纯表述生活中的“交通”现象,而是表述人的精神世界中的某种“界限”以及在“界限”前的某种“静观”状态,暗示了生活中某种游戏规则的“理智”与“克制”,而艺术语言是凝固的简化的如木偶般的视觉形象。《走过斑马线》通过人与“交通”的约定,展示了人的某种行为的规范性和秩序性,体现的是“运动”与“规定”的精神理性,以及人在其间的某种被动性和制动性。人尽管在“动”,但也都处于似乎“凝化了的状态”的运动,有种不舒服、不自觉的感受。《力聚等分结》表现处于超常状态下人在某种理性意念的支配下的一种凝聚力,表面看是对生活中的“拔河”的表述,实际上是对某种理性观念的企及和追求,是在述说某种理想主义的精神状态。人的“活跃”与态的“静寂”展示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状态。那么可以看出,宋永进的作品表面上是对生活经验的普遍性和通俗性的诠释,但实际上是对人与生存、人与生命、人与自然的哲理辩证和艺术思维,他的艺术语言也比较恰当地附着和烘染了这种精神的建立。
也许有人会说,这种评说是有意提高或刻意推断的理性分析。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些作品也只能是这样,否则画家的创作理性何为?难道他的表述仅仅是对生活的呈现与模仿吗?如果呈现生活现象只是为了呈现所谓生活中具有“美的感觉”的事物,那么绘画永远会逊色于或不及于当代影像传媒。如果绘画失去画家对某种理性的精神思考和某种语言的艺术思维,那么艺术真的该自我消解了。艺术是有思想的艺术,艺术是有语言的艺术,艺术不该是麻木不仁的模拟仿真的艺术。这已经是至理。在艺术的技术性活动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后,艺术家都会对自己的艺术观念和艺术方法在思维上产生茫然与怀疑。学院教育往往偏重于面对客观物象的“练”与“玩”,技术熟练的机会太多,而其他因素的训练往往一笔带过。所以,学院创作有很大的习作性痕迹。习作艺术固然有其独特的魅力,但还是与创作艺术不同,那就是创作艺术中的精神理性含量。我们在品读19世纪以前西方绘画大师的艺术时,那种源于西方文化之根的经典油画,已经把习作的艺术魅力和创作的精神力量有机地结合起来了。所以,当我们意识到艺术的临界点不只是“练”与“玩”的习作性把戏,而是对自己的某种技术智慧和运用与改造,是对自己的某种理性精神的顿悟和敏悟时,我们才感觉到很难。宋永进不也是这样吗?

周绍斌.走过斑马线——宋永进油画品读〔J〕.美术观察,2002,(第11期)
3#
 楼主| 发表于 2012-4-22 12:12:24 | 只看该作者
走区别于专业美术院校的别样发展之路——访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周绍斌


记:国内的美术教育大致上以专业类美术学院与师范学院为主。近十年,无论是专业类美术院校,还是师范学院,都较以往有了很大变化。
周:这一现象最初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以美术概念扩张的大背景为基础的。大美术概念的扩张,降低了人们传统观念中对美术认知的门槛。大美术概念的扩张从早期的纯艺术概念,逐步向当代的实用艺术,如环境艺术、公共艺术等范畴发展。
记:您是如何看待专业美术类院校中,目前所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
周:在我的观念中,所谓专业的美术类院校应该是指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等,我们传统认知中的八大美术学院。这类美术学院的特质是,它们主要以培养艺术家,画家为根本的教学目标。
而专业艺术类院校近几年所出现的除纯艺之外的其他新兴艺术学科,在我看来,实际上新兴学科与其他高校所办的同类新兴艺术学科,在一定程度上其教学水平是旗鼓相当的,有些个别专业其他高校甚至还要高于专业艺术类院校。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有些新兴艺术学科的发展要早于专业的艺术类院校,比如北京广播影视学院的动画专业,又比如说江南大学的工业造型专业等。
相较于此,我觉得专业美术学院发展新兴艺术学科的优势在于,专业美术学院以传统学科为领头羊,它们把传统学科的师资力量放到新兴学科进行整合,新兴学科在纯艺专业的覆盖下,被逐步地裙带起来。
记:拿中国美术学院来看,其美术教育专业在20世纪90年代初曾停办,之后伴随着美术学院校区的扩张,中国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的发展可以说是几起几落。但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如今中国美术教育改革牵头者却是这类专业美术院校的美术教育专业,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周:中国美术教育的改革,的确存在由专业美术学院来牵头的现象。这类现象导致的结果是,专业美术学院基本会选择采用专业美术学院的标准,来改革师范类的美术教育专业,从而造成美术教育专业会存在用培养画家的眼光,培养美术教师的弊端。无论这个眼光偏颇也好,不合适也好,但这个情况却是存在。
我认为当代美术教育,其功能并非仅仅只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家队伍。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知名的画家、艺术家,也被誉为美术教育家,这里我想指出的是,这些被誉为美术教育家的专业艺术家,到底有没有进行美术教育实践?到底又有没有进一步提出切合实际且深入的美术教育理念呢?仔细想一想,如果没有美术教学实践,如果没有提出美术教育思想,归根到底,这些专业艺术家、画家谈的还是创作,画家就是画家,艺术家就是艺术家,他们都称不上是美术教育家。
4#
 楼主| 发表于 2012-4-22 12:13:05 | 只看该作者
记:用专业的美术创作教学思路办美术教育,美术教育在专业艺术院校中的地位似乎有些尴尬。
周:的确是这样的。应职务的关系,我经常有机会深入到美术教育一线挑选新的美术教师。通常应聘老师拿来的材料都是作品,他们的概念是我是来教画画的。假如是按照我的真实理念,我要挑选老师的话,我最想看的并不是应聘者的画,甚至论文我也不见得想看,我最想要看的是他们实际的讲课。比如你给我设计一节课,我想看的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把知识传达给我的学生,并且运用什么方法。
因为美术教师的职业和画家的职业是不同的。教师是传道授业的解惑者,是知识的二传手。一名美术教师在向学生讲述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斐尔的过程,在我看来,从自我的身份认证出发,更多的应该是思考教学过程中怎样将这些艺术大师本质的东西传授给学生。而这,恰恰是师范类院校培养学生的关键点所在。
记:那您如何理解将美术教育改革深入美术教育的本质?
周:教育质量的根本,最终要看的还是学生的质量,学生学到多少东西,学生通过教师所教授的内容能否具有主观能动与创意,才是关键。因而,教育改革的对象必须是学生,其根本就必须研究教育对象。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无生命的零件,是富有情感、思想、青春的下一代。
记:美术教育改革的具象表现应该是具体的美术教育专业设置,浙江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的发展思考及未来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周:对于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发展,我们一直强调要具有自己的思维,走自己的路。从校际之间来看,浙江有省部共建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从同级比较,浙江省有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浙江理工大学美术学院等省级美术学院。从自身的实际现状来看,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是一个“师范”的概念,在这样的基础上,结合现有情况我们认为扩张点应该是以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为教学目标的美术教育专业。与专业美术院校相区别的是,我们美术教育专业,所培养的学生,他们的美术知识,更应该强调是知识的广而不是深。
记:这种提法非常有意思,美术教育的知识掌握,是广而不是深。
周:但相反而言,美术师范教育对学生专业教育的关注,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方向。在我看来,美术教师教育专业应该设置小学美术教育方向、中学美术教育方向、大学美术教育方向,甚至幼儿园教学方向。并且,在这些设置中应当具体思考:小学美术教师该学哪些课程?中学美术教师设置哪些课程?当然,这些都只是我的设想,现在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设计专业,还是按照专业美院的格局,如油画、中国画等类似模式所加以划分的。
记: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近几年在师范教育之外,也做了很多其他方向的发展。比如周院长所提出的美术学院发展应“面向农村、面向非洲、面向基层教育、面向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该理念的提出,您是怎么思考和定位的?
周:应当说,这种定位是不自觉的,是在一步步发展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的,并发现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具体来讲,2006年我们学校中层干部考核,那次,我在发言的PPT上以具体的条目提出“面向基层、面向非洲、面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最初的时候,基本上我们的观念基本上还是以不能按照纯美术学院的格局办学出发,不能什么都与专业美术学院比较,这是拿自己的劣势与别人的优势比,不可取。所以我们这几个面向,比如非洲,我们面向也不是非洲高雅文化,而是非洲最原始、最土著的东西。农村、非遗等等,这些都是以往专业类美术学院所不太注意的地方。包括数字艺术,我们在浙江省也是最早关注的。2005年我们就申请了一个国家级课题,就是网络视觉艺术的发展。
记:“面向农村、面向非洲、面向基层教育、面向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念”对学院发展来说,还有什么更深的含义吗?
周:其实,选择这条道路的最终目的,还是培养对此类文化传承的美术教育者。比如说面向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挖掘民间美术与民间文化的保护者和研究者。同时,民间美术也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面向农村,主要从服务研究角度,关注农村改造,关注新农村建设,既思考怎样保留我们传统的文化因素和文化遗产,又思考新农村建设怎样既符合当代农民的居住,又符合新中国文化的保护与传播。我们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做影响,做实效,把所谓的研究转化为生产力,以关注教育研究,真正地为社会所服务。(张丹妮整理)
5#
 楼主| 发表于 2012-4-22 12:14:22 | 只看该作者
青春使命,16载同行——校第十六届美展颁奖典礼在我院隆重举行


[日期:2011-05-30]





      5月27日晚19时,经过长达数月的精心准备,浙江师范大学第十六届大学生美术作品展颁奖典礼暨开展仪式在美术学院一楼大厅隆重举行。校教务处副处长徐建鹏,校学生处副处长姜洪友,学院领导周绍斌院长、张跃彬书记、金坚真副书记、教学副院长邱兴雄、科研副院长侯吉明、行政副院长郑军德,兄弟学院领导、老师等出席此次颁奖典礼。





摄影  郑积勤  林梦雨  黄  茜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开幕式在主持人和声吟念唐著名诗人王维的《山居秋瞑》时揭开序幕。与此同时,一曲空灵的《春江花月夜》萦绕在美院大厅,第十六届美展开幕演出“书画漫步”就在这幽静的曲声中纷至而来。只见——画板中,炭笔挥,概括凝练简笔成画;屏风后,墨汁蘸,韵竹水墨恣意而染;宣纸上,草书提,行云流水笔墨尽出。三种不同的书画效果同登一台,充分展示了大学生美展高雅的审美情趣及参赛者出色的艺术才华。


      紧随着充满“诗情画意”的开幕演出后,是由出席老师宣读获奖学生代表名单并为之颁奖,获奖学生代表李星星上台发言。随后,周绍斌院长为本次美展致开幕辞,周院长首先对于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参加典礼的老师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在美展中付出艰辛努力的师生表示衷心地感谢。之后,他表示,艺术学已作为第13大学科门类,对美术学院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学院的师生需抓住此次学科门类调整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结合自身发展经验,在作品创作中彰显青春、表达自我。





      扣人心弦的颁奖典礼结束,即为观展环节。此时人潮涌动,分流而至大厅摄影、设计类和展厅中的绘画作品类展区。参观过程中,师生或独自细细品味、认真揣摩,或三五成群轻声讨论。院长周绍斌教授仔细端详着学生的每一幅作品,并不时与学生们交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周院长表示,社会生活中每个人均有不同的生存状态,现今状态中物质化较浓,精神方面则没有达到应有的位置。艺术不仅仅是指画一张画、唱一首歌、跳一支舞,而应该是使精神处于一种“另类”状态,这种状态超越平常的模式化生活,有新的体验。在学校,艺术的技术化训练要谋求进入精神化的生存层面,这也是时代对艺术的要求。教学副院长邱兴雄教授则驻足版画区,耐心地为同学们进行现场讲解,他鼓励同学们在制作版画的过程中要反复尝试,用不同的材质来达到不同的效果,去接近或达到内心所寻求的感觉。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本届美展的一大特色,设置“各专业毕业生对美展作品进行点评讲解”这一环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观展人员与参赛作者纷纷聚拢在各类作品前仔细聆听。如油画方向的毕业生曲懿和获奖者之一的李敏在谈到版画类作品时都表示,今年版画最大的亮点是版画的数量明显增加,质量也有很大提高,这和大象版画社的社团课程开展有很大联系,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到版画、喜爱版画。而另一位国画方向毕业生唐涛则表示:“从本届美展展出的作品来看,可见同学们参与积极性很高,整体创作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大家参与的形式更多样化了,不像以往总是拘泥于某几类,例如国画,往届的学生画大景、山山水水的很多,而这一届美展作品更注重身边的场景,选景比较贴近自身生活,这是与往届美展国画类作品比较明显的不同。”


      本届美展由浙江师范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组织委员会主办,美术学院承办。大赛组委会经过周密的准备和持久的宣传,共收到来自杭幼师、行知、人文、初阳、文传、外国语、生化、教育、数信、职教、工学院等12个兄弟学院的绘画、书法、摄影、陶艺、雕塑、DV作品、艺术设计作品等各类参赛作品830多件,其中获奖作品320多件。日渐普及的参赛面和日益丰富的作品形式体现了大学生美展日益扩大的影响力。作为师大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浙江师范大学大学生美展已经陪伴我们走过了16个春秋。一年一度的大学生美展在给我校大学生带来“美”的启迪和享受的同时,也激励着无数学子奋发向上、勇往直前地追求自身艺术使命。


      据悉,本届美展展览期为5月27日——6月3日,大赛组委会将从本届美展获奖作品中推荐12件优秀作品参加第三届浙江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




                                            报道  学生会宣传部





                                                                                       



























6#
 楼主| 发表于 2012-4-22 12:17:04 | 只看该作者
激情的延续


—谈省“领雁工程”美术培训后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内容摘要]
人的一生总在不断学习中,只有这才不会落后于别人。学习的方式很多,看书、读报、上网络和别人交流,还有各种各样的培训,虽然方式不一样,但是其中的目的都是不断通过学习来充实自己的知识,在以上的这些方式通过培训无非是最好的,然而怎样把学习激情延续下去呢?建立执著的信念,就可以无限的延续。
[关键词]
激情 延续 体会 思考
两个月的培训已经结束,坐下来细细回想这两个月的所有经历,给以小结即作为培训学习的总结,也作为今后教学工作指导。
从接到浙江师范大学的“领雁工程”美术培训通知那天起,我总是心潮澎湃,因为我知道我又可以走进熟悉的浙江师范大学校园,可以再一次全身心投入知识的海洋之中,寻找自己以前未曾见识过的“世面”。可以学到目前在教学上最前沿的理论知识了,我真心诚意感谢省教育厅为我们创造如此美好的条件,感谢浙江师范大学为我们提供一个环境优美、安静的学习的场所,使我的心灵再一次得到洗礼。冷静之余产生了对本次的培训反思,下面就此问题谈谈个人的体会和几点思考。
一、激情的讲座 大家之风范
对于在经济、文化、信息欠发达的农村学校来说,教师们为了能得到教学上的理论知识作指导或前沿的信息。只能在教师同伴之间口说耳传,上网搜索查找,最好的机会也只是参加县市里的教研,想听到市里的或者专家的讲座就很困难了,要想听到省级的专家或全国的专家的讲座那只是痴人说梦话,但是我这次终于实现了梦想。
99上午,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李力加教授给我们进行了第一堂带有肢体语言,包含激情的讲座《中等学校的美术教育》,李教授讲的是那么实在,那样中肯,他说“初中的美术是最不被重视的,为什么呢?因为初中的美术课只有一课时,中考的成绩不包含其中,学生学不学美术学校也不会很在意,为了升学有些学校到初三了就不再安排美术课------ 。”“他说要学好美术就必须要向学习英语、学习语文、数学那样------”同时他讲到美术课程的价值必须通过五个方面来体现;
(一)、陶冶学生的情操和提高审美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与此同时他举了很多的例子加以说明,如现代教学中学生为什么缺少感动以及实施的方法,如《陶艺活动》、《稻草造型》、《废旧轮胎的使用》等等,他讲到生动处,总是如此富有激情略带东北的口味的语言加上“手舞足蹈”讲学显得如此幽默好笑,我被他的这种精彩讲座和渊博的知识所折服,我如饥似渴地汲吸他给我们讲的前沿的理论知识,课后时我的课堂的笔记本已经是记的密密麻麻厚厚的一层。还有他亲自到中小学校给我们上课作示范,给我们分析课堂中的教学过程出现的优缺点,以及在今后的教学中的改进方法等等,李教授的这种的对教学研究的执着使我深深地陷入思考------
1015,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周绍斌教授,又给我们进行一堂是关于《美术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带有精神面貌激情讲座,周绍斌院长讲的是那么冷静、沉着,他富有条理、细致给我们分析了《美术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的特点;
(一)、美术研究的学科性质
(二)、美术研究的学科范畴
(三)、美术历史研究与问题
(四)、美术理论研究与问题等等
当周院长讲到美术研究的学科范畴的时候,他具体分析了选题上的实例;如时间上的《50年代扫盲课本有关美术》、区域上的《金华美术史》、以及《学校美术教育发展状况》等等,周绍斌院长刚毅的表情在讲的生动时,他的语言是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深邃的眼光自然流露出激情,他精彩的讲座使我如痴如醉!课堂的笔记本已经早早就忘记了记录,为了能把他的这些讲座精髓作为我以后写作指导,我把同学的记录本借来细细地抄了一整晚------
当然,这样精彩的讲座例子很多很多,有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标准组、博士生导师程明太教授的《后现代艺术观与儿童美术教学》的讲座,当他与学员们讨论现实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时,课堂的讨论的程度是多么的激烈,他把教学的气氛带到最高点,他的讲座激情感染了每个学员,他还让我们参与对公开课的利弊发表了学员自己的看法,同学们是纷纷举手发言------
又如省特级美术教师王五一老师的《基础美术创造教学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的讲座,更是直接给我们点出省“领雁工程”美术培训的要求,他给我们做的不是“铁人三项”的作业而是“铁人五项”的实践,
说课——答辩——建博客——资料上传——上博评论,同学们为了把自己的博客做完成直到深夜两三点还乐此不疲,整座宿舍走廊上同学你来我往讨论着自己的博客怎样、怎样------第二天早上每个人同学脸上都洋溢甜甜的笑意。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有朴素无华的平湖教育美术教研员朱敬东老师的《链式美术的思考与研究》、有实用主义的义乌教育美术教研员龚莉莉老师的《初中如何开展创意美术活动的一点思考》等等-------这真是视听上一次次盛宴,每多听一次讲座,就使我的教学理论丰实一次,就使我的精神得到升华一次。
、激情的平湖 视觉的享受
106,我们在李力加教授的带领下,朱敬东老师的安排下,我们进行平湖三天的参观和学习。
首站是平湖市的钟棣小学,当我们走进这个学校的一个展览厅的时候,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地上铺着画在木板上的画,摆着纸雕的装置,墙上挂着画在用竹蔑箩的画,用吹塑饭盒画的画,甚至天花板也粘满了小同学的纸版画、小国画,还有很多叫不出来的------于是我拿起手中的相机咔嚓、咔嚓地拍个不停,还在这些大作前合影留念,并不停询问朱敬东老师小孩子是怎样创作这些出作品的?在钟棣小学美术老师的报告介绍下,才恍然大悟原来美术也是可以这样。
接下我们参观了平湖市广陈中心小学,映入眼帘的是草地上爬满了红蜘蛛,树与树之间的绳子上悬挂着小红人。一件儿时的棉袄,一套父辈穿破了的牛仔衣,一堆乡里服装厂里的边角料------在孩子们的手中竟成了这时尚又质朴的艺术品。塞上棉絮,缝上几针,便成了鼓鼓囊囊的卡通鱼;糊上奖糊,随型而捏,便成了表情各异的乡里人,有高昂激扬的千里马、天真可爱的甲壳虫、这些印象虽然快要过了两个月的时间,但孩子们的灿烂的笑容,灵巧的双手,专心的创作依然清晰记在心里。孩子的欢声笑语,激情讲述一直回荡的耳边。
更让我惊奇的是平湖市广陈中学的场景,校内的路两旁绕着用稻草披在凳子上长长的“长阵”,草地上密密麻麻排上草船和草人,树上挂满了象鸟窝似的手工制作,在老师的讲解下,才知道长长的“长阵”叫板凳草龙,密密麻麻草船和草人是三国故事中的草船借箭,象鸟窝似的手工制作更富有诗意叫“爱的荡漾”。还有爱满天下、稻草茶壶。在教学楼前有一匹高大三米多的更令人叫绝,它高达三米多,孩子创作这些作品的过程中他们的家长也积极加入,而且他们的作品还参加了08年上海美术双年展。听了他们老师的介绍下,不得不为孩子们的这些作品感叹!


三、 激情的创作 精神的释放


更有激情就是版画和陶艺课。 10 9日在浙江师范大学美术邱兴雄教授的带领下我们在美术学院进行了两天的技能培训,在邱教授讲授版画的知识之后,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三五成群出去购买版画的有关材料和工具,在邱教授示范刻板的过程时已经有的同学蠢蠢欲动拿起笔在画草稿,有的同学已拿起手中的刻刀嚓嚓刻了起来,不久,教室里已经有的在上油墨、有的在碾滚筒、有的小心翼翼在拓印,教室里好一片热火朝天的情景,为了得到其他同学的****作,在宿舍里不断窜门去拓印同学们的版画,似乎是得到宝贝一样收藏着。在1029的学习陶艺的时候,眼前的场面也和版画一样,揉泥的揉泥、制作的制作,同学已经忘记自己的年纪,像个孩子似的尽情玩着手中的泥团,当课后走出陶艺教室的时候同学们的身上已经沾满了陶土。这时我感觉自己更年轻了,更有活力了。只是同学们纷纷表示太遗憾了只有短短的三天。
、激情的培训 持续的发展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想到了几个问题,在这次培训之后,同学们的激情能持续多久?同学们会不会象王五一老师说的那样两年得到进步,五年出成绩?同学们又能不能把这次的先进理念带回农村的美术教学中去?是不是培训好了也就好?是不是人走了茶也就凉了?针对以上这几个问题,我做以下几点思考。
1)、 利用现代的网络。建立一个培训班的QQ群和班级资源共享空间,便与同学们离开后的信息交流、教学心得,充分利用资源丰富同学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质量。
2)、 建立一个博客群。把各个同学的阶段成绩上传,接受大家的监督,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上不足,便以尽快成长。
3)、 成立一个课题组。分阶段的跟踪调查同学培训后的成长情况,总结出好的经验,便利今后的推广。
4)、 给学员们建立精神上的平台。理念的建立,让有对教学的热爱,有对教育的执著,因为人需要精神上的支柱,没有了追求人也就没有了动力。这才是一个严峻的课题。
人生需要激情,成功需要激情,激情主宰的人力量,真正的激情是对生活的热爱,是对事业的执着------
五、感恩领雁 珍惜领雁
在培训中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是教育理念的提升,在培训中,有来自教学一线的特级教师给我们的讲座,如温州的王五一特级教师,他用自己多年一线教学积累的经验向我们展示了美术教学中的策略、方法,对我们这些从一线来的教师来说具有极大的帮助。也有来自权威的专家教授给我们的讲座,如上海师资培训中心的程明太教授系统地给我们讲了美术教育发展概况,分析了美术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优缺等情况,使我们全面感受了学校美术的价值、发展方向,并手把手的教我们开了自己的教学博客,为我们一线教师进行教学找到了很好的理论导向。有幸亲身领略了这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模式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将使我的教学思想有脱胎换骨之感,我将努力地用这种理念指导自己今后教学实践,培养出更多现代社会素质人才。
二是思想观念的交流,在聆听专家讲授的过程中,我们学员之间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交流学习,有听课过程中的发言表述,也有课后感悟时的交流探讨。有个比喻是这样的: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后,各自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相互交换后,各自有了两种思想。而我们这样一个由来自基层的美术教师代表们组织的团体,相互之间的交流,就有了更多的思想产生,每个学员在交流中拥有了新的巨大的思想财富。
三是敬业情感的熏陶,每一位讲课老师都尽量做到准备大量的资料,尽量的结合自己或学校的实际活动进行分析讲解,他们用精彩的授课方式为我们讲解、示范、指导,表现出了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些天无不让我们感到钦佩,并将时刻鞭策着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就教师的观念、新课程、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让我们感觉到了差距的同时,也感受到事业心和责任感的重要性。两个月的培训,使我们在理论水平上有了明显的提高,也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充满信心。
四是学习态度的转变,平时自己对于教学中偶发事件或对于教材的新的认识,很想记录下来,但是往往是激动之后,没有动笔,还是自己的惰性比较大以及动笔的习惯不好有关,一定要改。我觉得的王五一老师说得很好:做不到长篇大论,做不到完整,可以记录片段。这次培训使我逐渐认识到教科研的重要性,尤其在新课改过程中,每一个教师更应该值得去学习一下新课改的理念,以便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教我明学思之理,外在的知识要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能力,就必须用理性的思维,挑战的眼光去审视、吸收、创新,这次培训学习所获得的是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
借此,诚挚感谢学校能给我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外出培训机会;感谢省教育厅为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学习机会;感谢浙师大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互相学习、相互交流经验的平台;感谢培训期间各位专家、教授、教研员不辞辛苦地为我们讲课,将最宝贵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他们是那样的认真负责而又和蔼可亲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这是我学习榜样和工作努力的方向;感谢来自全省四面八方的教师,因为有了你、我、他的到来,才有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学习团队。感谢大家,感谢学习,人生之所以有了这么多的感谢,才会有如此的徇丽多彩、赏心悦目、充满活力。
7#
 楼主| 发表于 2012-4-22 12:17:44 | 只看该作者
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批评现状纪实

发布日期:2010-01-05  来源:网络
  20世纪是一个“批评的时代”,新的批评观念和批评方法此起彼伏。“85 美术新潮”以来,受西方艺术观念的影响,国内各种美术现象和审美形态层出不穷,当代美术批评也随之呈现出极其活跃的发展态势。近几年来,全国各省属高师美术院校也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其中,许多专业教师在注重美术教学、美术创作和美术史研究的同时,开始用批评家的眼光关注和考察艺术观念的更新或流变、美术流派的艺术特色、艺术家个体的审美追求与作品风格以及国内外美术发展的新动向,纷纷提出自己的艺术观点和批评主张,并在各种学术期刊和研讨会上频频露面,其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也存在着一股不可忽视的批评力量。
  目前,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批评队伍逐渐壮大,已初步形成了一个美术批评的小群体,在美术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个美术批评群体主要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其一是多方面的人员组成。他们有相继来自中央美院、中国美院、南京艺术学院、四川美院、鲁迅美院、西安美院等全国各大美术院校各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有从外省兄弟院校调入的各专业教师,也有从地方群众文艺单位引进的美术创作骨干等等,其出生地、成长经历、原工作环境和专业方向各不相同。其二是特殊的学术身份。这些批评家的本职都是美术教师,承担了大量的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而不是艺术研究机构的专职研究员,更不是专职的美术批评家。他们的思考大多不是直接从美术批评自身入手,或基于专业创作的实践、或基于美术史和绘画理论的梳理与教学、或基于专业技法的探究、或基于美术教育理念的实践与探索。这种多样性的组合和特殊的批评视角使其形成了多元化、多向度的学术格局和现实主义的学术倾向。他们都以各自的专长和优势为着眼点展开研究和批评,虽然不一定完全象专职美术批评家一样具有全面的知识背景、理论框架和总揽全局的观察视野,甚至难免会顾此失彼,或者偶尔出现一点疏漏,却有专职美术批评家所不可替代的优势。他们的观点不是从理论到理论,有时从自己的画面中发生,有时源于同行之间的专业争论和对话,有时是课堂教学问题的延伸,有时源于对当下艺术活动的参与和体悟等等,因而不乏独到的见解。他们的文章没有某些纯理论家空洞的高谈阔论,没有过多的推理和过度的粉饰,尽量由客观本身去呈现被遮蔽的事实和真理,语言朴实无华、深入浅出,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现实指导意义。下面就具有代表性的几位教师的研究方向、批评特点及其主要成就分别作相关的梳理和分析。
  周绍斌、王义淼、张志攀和翁志飞等老师的研究方向主要是个案研究与批评。
  周绍斌教授(主要从事美术理论研究和教学)个案批评的对象是当代中青年画家。他的批评直接从画家的个体和作品深入,层层剖析,入木三分,丝毫没有拖泥带水的细枝末节。他具有年轻人的敏捷和机智,思考多维而行为果断,颇具当代批评家的姿态。表面上看其观点带有几分主观的色彩,而事实上,在感性的判断中已经潜藏着严密的理性思考。如《观念和语言的现代演绎??魏谦铜版画艺术述评》(《美术》2000年第10期)、《经验话语的选择??邱兴雄的版画艺术》(《中国版画》2001年总第17期),以及先后发表于《观察美术》的《走过斑马线??宋永进油画品读》(2002年第11期)和《自觉放逐的艺术灵魂??杜世禄绘画品读》(2003年第8期)等文章,都明显地体现了这种优势和特色。在《观念和语言的现代演绎??魏谦铜版画艺术述评》一文中,他从艺术观念和表现语言两个方面去剖析魏谦铜版画创作在现代的演绎,认为魏谦铜版画艺术在观念精神的现代演绎上有三个倾向性的突破与拓展,即:由生活体验直接向艺术理念的提升,由传统艺术向现代艺术的推进,以及材料与技法的艺术自觉。周绍斌这种敏锐的感觉和批评的锐气或许与他早期经历过专业的训练和对当代美术现状十分熟悉有关。
  王义淼教授的批评以观点鲜明、学术严谨着称。他主要从事中国山水画创作和教学工作,对传统艺术(特别是近当代文人画)有比较深的研究,往往能够借助中国画创作的切身经验,以专家的姿态从专业高度去体察和品评画家的为人为艺。无论对技法的分析还是对精神的解读都准确而深入,不流于表面的形式。面对当前美术批评界的学术浮夸和麻木吹捧的不正之风,他特别强调“评论美术作品应先看清楚美术作品”,体现了他实事求是的学术风范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王义淼个案批评的对象是近当代中国画大师,尤其以对潘天寿的研究最具代表性。《潘天寿作品与时代》(《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四大家研究》1992)、《关于潘天寿作品现代感的思考》(《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六十五年续编》1993)、《潘天寿与雁荡山花》(《潘天寿研究》1997)以及先后发表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的《论潘天寿及其作品的“台州式硬气”》(2001年第5期) 和《论潘天寿画松》(2006年第3期)等文章从不同的侧面较为客观而真实地呈现了潘天寿的气质、画品、人格及其学术主张和艺术追求。尤其是《论潘天寿及其作品的“台州式硬气”》一文,更是视角独特、观点鲜明,在国内有关潘天寿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在文章中认为:潘天寿的作品是以坚硬的骨质作为基础,走向雄阔崇高境界的,而这种性格及作品特色的形成与他故乡宁海的地质和地貌有一定的关系。另外,王义淼对顾坤伯、陆俨少等大家的艺术也有一定的研究。
  相比之下,张志攀教授(主要从事书法创作和教学)的批评风格似乎更倾向于学者型。他爱读书、勤研习古文,每逢论证的要害之处,总是旁征博引。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唐宋书家的书学思想和艺术特色,尤其是唐宋文学家的书法。唐宋时代的许多文学大家在书法上也颇有建树,却往往被文学方面的成就所掩盖,因而鲜为人知,也被书法批评界所忽视。张志攀敏感地意识到这块边缘性、交叉性学术领地的重要性,积极投入并展开了研究。他通过对古代文学家的传世书迹和书学观点的考证、分析、比较和梳理,提出自己的学术主张。这不仅对研究古代书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为当代书法批评拓宽了研究的视域。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批评文章有:《从九篇唐诗的共同点看怀素及其草书形象》(《书法研究》总第121期)、《陆游的论书诗歌探析》(《中国书法》2003第10期),以及先后发表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的《李白书法艺术和书法审美观论析》(2003年第3期)、《唐宋古文八大家书法述评》(2004年第2期)和《薛稷诗书画评析》(2005年第5期)等。在《唐宋古文八大家书法述评》一文中,他分别阐述了唐宋古文八大家的书法成就和书学思想,并指出八大家的共同点及给后人的启示:一是学问对书法有提携作用;二是政治地位有助于书法艺术扩大影响。他的分析常常借诗文解读书法,反过来又通过书法引证诗文,相得益彰。
  青年教师翁志飞(从事书法创作和教学)的个案批评也有自己的特点。他好静善思,具有良好的艺术素养、虔诚的学术心态和平和的心境,温文尔雅、文质彬彬。他的批评视角往往从考察书法家所处的社会背景、生活环境和艺术状态开始。在《赵孟?书法论》(《浙江职业艺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一文中,他将赵氏其人其书置于元代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中进行考察,指出赵氏的性格很大一部分源于其家世及社会人文背景,这对其在书艺审美取向以及学术见解上起了决定性的影响,赵氏的个性品格以及他的励志苦学又实证了其理论上的见解。他认为写书法评论文章,最好能熟悉被评论人及其作品,而且自己对书法也有一定的切身体验,特别是对待古人的作品更是如此,否则就不能感受到他们所达到的境界,结果只能是无的放失。
  宋永进和崇秀全两位老师都针对当前艺术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客观地分析与批判。
  宋永进副教授(主要从事油画创作和教学)主要对艺术本体、艺术的共性与个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中西艺术的融合以及新的艺术观念、艺术现象等问题提出了个人的批评观点,并对当下流行的某些表现技法、风格样式、艺术形式、审美追求、价值观念提出质疑。他代表性的批评文章有《色彩语言的物质化与精神缺失》(《美术观察》2005年第3期)、《图解化、制作化与商标化》(《美术观察》2005年第7期)、《“视觉冲击力” :当代绘画的审美陷阱》(《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地图》2005卷)、《早熟的画家与早衰的艺术》(《艺术生活》2006年第1期)、《是个性化还是样板化?》(《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静”失落、“动”失控??当前画家的艺术状态》(《文艺报》2006年5月27日)、《审美体验的内涵与当下的美术批评语境》(《美术评论十八年》),以及发表于《美术报》的《警惕当代绘画的广告化趋势》和《失衡、失态、失语??中西艺术融合的困境》等。其中《“视觉冲击力” :当代绘画的审美陷阱》一文在美术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在文章中指出:“视觉冲击力”在当前已经成了许多画家获取画面现代感和招引观者视线的一个关键法宝,一些画家为了实现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往往刻意地运用一些招揽的表现手段和华丽的表面效果取悦于人,而不是在如何提高文化内涵和感化观众内心世界方面下工夫,因而很难对欣赏者产生心灵上的撞击。其批评的严肃、尖锐与直率反映出他强烈的文化责任感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崇秀全博士(主要从事美术理论研究和教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当代摄影批评。他通过考察和梳理摄影的起源问题、中西摄影的发展史以及艺术、社会、大众文化与摄影的关系进而反观中国当前摄影艺术所存在的问题。最具代表性的是《“画意摄影”在中国》(《文艺争鸣》2006年第4期)和《艺术、社会、大众文化与19世纪摄影》(《艺术学》丛刊第3卷第3辑)两篇文章。在《“画意摄影”在中国》一文中,他认为“画意摄影”在中国摄影发展进程中占有主流地位,但它却不是摄影的本质功能,虽作为一种艺术现象有其生存的价值,但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摄影前进中的绊脚石。其独特而鲜明的观点颇引人瞩目。
  陈建军老师和杨勇老师的美术批评主要指向民族艺术以及传统文化的当代性思考、解读和转化。
  陈建军副教授(主要从事美术理论研究和教学)的多项研究都与民间美术有关。他主张站在民族的立场,崇敬和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并以当代人应有的视野,尊重和关注国内外现当代艺术,积极探讨这两者从观念到手段的相关之处。代表性的批评文章有:《“国色”,不流行》(《美术观察》2006年1期)、《画学断想》(《华侨大学学报》2000年3期)和《从饕餮纹说起》(《东南文化》2005第5期)等。其中《“国色”,不流行》一文在美术界具有一定的影响。他将中国古代社会“流行”的色彩模式与当代的流行色进行类比,认为它们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他在文章中指出:这种民族的“流行色”,主要以实现把个体行为引向普遍性的模式从而使个体获得“提升”为目的,是一种带有永恒和崇高性质的经典色彩模式,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当代流行色的产生,则意味着一个以它为共同特征的群体或阶层的联合,也意味着该群体或阶层制定了一个区别于他人的个性化表象,而当其得到普遍模仿时,就意味着这个群体或阶层个性化表象的消失,甚至象征着他们所拥有的“特权”的消解,同时,意味着更多的人以为获得了个性,接近了某些“特权”的表象。《画学断想》一文则从中国文化的起源,分析中国人观察世界和认识世界的特殊方式,并以此为基点,分析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认识中国文化对当代绘画的积极意义和制约性。陈建军的批评思维慎密、学理严谨、学术性强。
  杨勇老师(主要从事美术理论研究和教学)则更关注近当代的中国画发展。其代表性的评论文章有:《中国画创造观念初析》(《美术天地》 2006年第3期)和《从潘天寿与博巴的交往看浙派人物画的发展》(参加浙江“水墨传情”浙派人物画发展50年研讨会,《潘天寿研究》第三辑待发)。他认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中西交会,尤其是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发生着巨大转折的时期,传统观念正经受着西方文化的巨大冲击,西方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从各个方面渗入我们的生活,而我们却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具有本民族意义的评价标准。他赞成黄河清先生的观点,主张走出西方中心,建立本民族的价值体系和评判标准,同时反对后现代带来的艺术家的无目的性和自我价值的放逐,并希望重新建立美术的思想价值和审美意义。
  此外,他们的批评文章也涉及美术的其它相关问题,如:王义淼关于中国画题款问题的《七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作品款病小议》(《美术家通讯》1991年第4期)、《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作品款病一议》(《国画家》2004年第3期)和《关于第十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作品的款病问题》(《国画家》2005年第6期),宋永进关于美学比较的《论中西绘画形式美的差异》(《新美术》1999年第4期)、《“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 关于齐白石花鸟画和莫兰迪静物画审美特征的差异》(《中国花鸟画》2004第4期)和《论贾克梅蒂和塞尚审美特征的差异》(《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5第1期),以及陈建军关于数码艺术批评的《内斯特?阿伦纳斯的数码“童画”》(《美术观察》2006年第1期)等等。
  当然,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批评群体尚处在初步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在取得了许多成绩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缺少专门的美术批评研究机构,有组织、有目标、有计划的相关学术活动开展得比较少,因而缺乏有效的群体协作和对外交流,这在客观上制约了批评群体的学术发展和外界影响。目前,虽然有与之相关的美术研究部和美术理论教研室,但主要以组织美术展览和研究教学问题为目的。其次,师范院校的教师不仅自己肩负教书育人的重任,其培养的人才也是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这种职业的特殊性不同程度地使某些教师形成了某种群体性的思维定势和价值观倾向,进而造成了批评的局限性,如:有些研究往往偏重于基础性、细节性和经验性,在注重宏观性、前瞻性和理论性方面尚有许多可发展的空间。相信在院校相关部门的重视之下,经过各位教师的齐心协力, 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批评群体将不断健康发展,并在当代美术界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8#
 楼主| 发表于 2012-4-22 12:18:48 | 只看该作者
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创建于1985年,下设美术学系和艺术设计系。学院教学条件良好,拥有多媒体设计 美术学院

教室、PC设计教室、美术与艺术设计实验室、摄影艺术工作室、中国画临摹工作室、陶艺工作室、版画工作室、油画工作室、美术专业图书资料室、美术展览馆、陈列馆、学术报告厅以及各种专业教学设施与设备。学院教学师资雄厚,现有教职工70名,其中专职教师55名,具有正高职称教师9名,副高职称教师14名,硕士生导师十余名,省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名。学院坚持精英教育,注重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为立志成为美术教师、艺术设计师的学子提供最好的学习条件。学院学科与专业设置完备,教学管理体系完善。学院现有美术学专业硕士学位点、以及课程与教学论(美术教育学)、学科教育(美术)专业方向、中等职业技术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学位点和研究生学位课程班。
  学院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努力提高科研水平和创作能力。在全国历届美术作品展览中均有作品入选并获奖,主持并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多项课题研究。近年出版学术著作、教材、画集等30余部。学院十分重视对外开放和学术交流活动。多次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我院讲学、任教和举办各种学术展览,与俄罗斯乌克兰南非等国家部分大学建立了合作交流及办学关系。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会有众多的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课堂学习和自我成才拓展空间。学生多次在国内各种比赛中获得佳绩,在全国第二届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有多件学生作品获奖,学生设计的招贴画《眼睛》被选为2007年第12届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招帖画。
  美术学院已经形成了一支职称结构合理,教学、创作、科研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是浙江省美术教育师资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9#
 楼主| 发表于 2012-4-22 12:20:33 | 只看该作者
美术学院筹建于1985年,其前身为艺术系美术专业(1985—1993.1)、美术系(1993.2—1997.10)、 美术学院

艺术学院美术系(1997.11—2001.6)、美术学院(2001.6 至今)。1988年开始招收美术教育专业专科生,1993年开始招收美术教育专业本科生,是浙江省最早招收美术类本科专业的院校之一。1999年开始招收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生。2001年开始招收课程与教学论(美术教育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和教育硕士专业美术学科教学学位研究生。2003年设美术学专业硕士学位点,2004年开始招收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多年来,经过全体教职工的艰苦创业,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师资质量、科研创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影响不断增强。
  学院现有1200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设有美术馆、陈列馆、艺术设计实验中心、美术图书资料中心、教学设备服务中心、美术展览交流中心,以及多媒体教室、苹果机电脑教室、PC机电脑教室、中国画临摹教室、学术会议室等。还设有中国画工作室、油画工作室、铜版画工作室、丝网版画工作室、模型制作设计工作室、平面设计工作室、陶艺工作室等。教学设备固定资产387.6万元。现有教职工70名,其中在编专任教师55名。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13名;省级中青学科带头人2名,校级中青学科带头人1名,校级青年骨干教师4名;具有硕士学位教师24名。全日制本科生5百多人,研究生44人,各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1000多人。学院从1988年至2007年,累计毕业生总数1千多名,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工作,成绩喜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学院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以科研创作成果扩大在美术界的学术影响,并十分重视学术交流。近年来,曾应邀组团在美国关岛大学举办教师美术作品展览和讲学,参加中、日、德美术作品学术交流展等,派教师赴欧、美、南非、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讲学和办展览,邀请美国、意大利、乌克兰、新加坡、南非、台湾以及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同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的知名学者到我院讲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与此同时,学院积极探索、加强各项管理制度的改革工作,实施了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专业科系设置改革,以及多层次多渠道办学改革,进一步规范了学院管理工作,增强了学院的办学活力。
  学院设有行政办公室、教学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等3个管理部门;美术学系、艺术设计系、实践教学部、研究生教学部4个教学部门;美术创作与学术研究部、美术与艺术设计实验室等2个学术交流与艺术实验中心;还设有素描教学研究室、色彩教学研究室、中国画教学研究室、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研究室、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教学研究室、美术理论教学研究室、公共艺术教学研究室等7个教学研究部门。学院还设有院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学委员会、学生工作委员会、工会委员会等组织。
  学院现有美术学和艺术设计两个本科专业和美术学专业硕士学位点,主要培养普通中高等学校的专业美术教育师资、企事业单位艺术设计部门的专业艺术设计人才,以及社会文化艺术教育、新闻出版传媒、艺术市场经营、文化行政管理、美术专业创作等部门的复合型、综合性、高素质的人才。美术学专业开设有中国画教育、油画教育、版画教育、设计教育等4个选修方向;艺术设计专业开设有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影视舞台艺术设计、动画漫画艺术设计等4个选修方向。美术学专业硕士学位点设有中国画艺术研究、油画艺术研究、美术理论研究3个选修方向;课程与教学论(美术教育学)专业设有中国画课程与教学、油画课程与教学、设计课程与教学等3个选修研究方向,美术教育硕士学位研究生主要开设针对基础美术教育研究的选修方向。
  经过近20年的发展,美术学院已经成为浙江省美术教育专业的主要教育基地,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办学实力。新世纪,学院将坚持规范化办学与特色性发展并举的思想,以崭新的姿态和更加稳健的步伐向前迈进,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在省内居于领先地位,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美术学院。


美术学系  美术学系以培养基础美术教育师资、文艺出版单位所需要的复合型美术人才为己任。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美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扎实的专业技能教学,以及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着力培养能适应基础美术教育专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美术教学师资,教学研究人员,以及在文化部门、美术出版社和文化管理等单位从事绘画研究、艺术创作、艺术管理的美术工作者。
  主要课程及专业工作室:
  学科基础课程:包括绘画基础(素描基础、色彩基础、国画基础);设计基础;版画基础;书法基础。
  专业理论课程:包括透视与解剖学;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美术概论;中国画论;西方画论;美术鉴赏与批评;文化艺术名著导读;美学。
  中国画工作室:主要以山水、花鸟、人物三大类划分,一工作室侧重工笔,二工作室侧重意笔。
  油画工作室:分为三大工作室,第一工作室侧重于具象,主张认真研究西方文艺复兴到后期印象主义之间的欧洲传统绘画,走写实绘画的道路。第二工作室侧重意象表现,充分借鉴西方现代绘画语言形态,主张“悟象造境”,诗意游心而立象的自由创作状态,具有东方意向精神的绘画风格。第三工作室侧重写意与当代性,主张对东西方艺术广取博览,创造新的艺术形式。

艺术设计系  艺术设计系成立于1999年,艺术设计专业是我院发展最为迅速也是最具潜力的一个专业,是我校的特色专业。本专业培养的是具有远大的人生理想,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掌握艺术设计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艺术设计创作、研究及专业知识迁移、交叉和重组应用能力,能从事视觉传达设计、建筑与室内环境设计、环境与景观设计、工业设计、多媒体设计、动画设计的专门人才,以及具有持续发展潜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艺术设计、研究、生产、管理和教学等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复合型人才。


学院领导  院 长:周绍斌
  书 记:张跃彬


  副 书 记:金坚真
  行政副院长:郑军德
  教学副院长:邱兴雄
  科研副院长:侯吉明
  副 院 长:邱兴雄
  副 院 长:侯吉明
  副 院 长:郑军德

机构设置党群管理系统  一、党总支委员会
  党总支委员会下设:行政党支部、美术学党支部、艺术设计党支部、退休教工党支部等四个党支部;研究 美术学院

生党支部、艺术设计第一党支部、艺术设计第二党支部、美术学第一党支部、美术学第二党支部等五个学生党支部。
  党总支委员会由五名成员组成,设书记1名,副书记1名。组织委员(兼)1名,宣传委员1名,纪检委员1名,统战委员1名,党总支秘书1名(兼职)。各党支部设支部书记1名,支委若干名。
  二、教代会执委会、工会委员会
  教代会执委会和工会委员会合署办公,教代会委员会成员也是工作委员会成员。教代会执委会下设财务监督小组;工会委员会下设:青年工作委员会、女教工工作委员会、文娱体育工作委员会等。
  教代会执委会和工会委员会由七名成员组成,教代会执委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工会委员会设主席(兼执委会副主任)1名、工会副主席1名。
  三、团委、学生会
  团委设书记、副书记各1名。团委下设:组织部、宣传部、教工团支部、研究生团支部、各班团支部等组织。
  学生会设主席1名,副主席若干名。学生会下设办公室、新闻策划中心、素质拓展中心、自我管理中心、文艺体育中心、社团管理中心等部门。并设有美术协会、书法协会、芙蓉印社、手工制作社、高地摄影社、我的话剧社、模特队等社团组织。 行政管理系统  学院设院长1名,教学副院长、科研副院长、行政(兼成教)副院长各1名。
  学院下设:学院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教务办公室,美术学系、艺术设计系,研究生教学部、美术教学实践部,美术与设计艺术实验室,美术研究部,资料室,美术材料管理室。
  美术学系下设:造型基础、中国画、油画、设计、版画、综合绘画、美术拓展、美术教师教育、美术与设计实践、美术与设计理论、美术与设计通识等11个课程群。各课程群设负责人1名。
  艺术设计系下设:设计基础、视觉传达艺术、环境设计艺术、工业造型设计艺术、多媒体艺术、动画艺术等6个课程群。各课程群设负责人1名。
  美术学系、艺术设计系各设主任1名;研究生教学部设主任1名,主任助理1名;美术教学实践部设主任1名;美术与设计艺术实验室设主任1名、管理员1名;美术研究部设主任(兼)1名,副主任1名;成教部主任1名;发展中心主任1名。
  学院办公室设主任1名,行政秘书1名,成教秘书1名;教务办公室设主任1名(教学秘书兼),教务秘书、研究生教务秘书各1名;学生工作办公室设主任1名,专职辅导员2名;资料室设管理员1名,美术材料管理室设管理员1名。 决策咨询系统  一、院务委员会。院务委员会设主任、副主任、秘书各1名。 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二、教学委员会。教学委员会设主任,副主任、秘书各1名。
  三、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设主任,副主任、常务副主任、秘书各1名。
  四、学位评定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设主任、副主任、常务副主任、秘书各1名。
  五、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设组长1名,副组长2名、秘书1名;学院办主任、教务办主任、学工办成员、各班班主任为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当然成员。
  六、教授委员会。教授委员会设主任、副主任、秘书各1名。


教授名录  美术学院教授:周绍斌、孙韬成、王义淼张禾、赵溅球、张志攀、侯吉明、黄镇南、邱兴雄、李力加
  美术学院副教授:宋永进陈建军、杨 尔、李 果、李舒弟、唐 萧、牟宇宙、夏盛品、王 琴、尹小斌、李林璠


系部负责人  基础教学部主任:牟宇宙
  理论教学部主任:杨成
  美术学系主任:徐丹旭
  艺术设计系主任:施俊天
  研究生部主任:李林璠
  学术研究部主任:杨勇
  艺术创作部主任:潘江龙
  社会服务与成教部主任:傅栾
  实验室主任:朱欣子


学院教工现任教师名录:  ● 教授:
  周绍斌、张 禾、赵溅球、张志攀、侯吉明、黄镇南、邱兴雄、李力加、宋永进
  ● 副教授:
  陈建军、杨 尔、李 果、李舒弟、唐 潇、牟宇宙、王 琴、尹小斌、李林璠
  潘江龙、郑军德、文 艺、徐丹旭、施俊天
  ● 讲师:
  卢新颜、潘 勤、郑云龙、吴宝旭、王 滢、 薛 磊、方丽敏、钟朝芳、杨 勇
  翁志飞、杨 成、方荣根、 朱一平、陶 洁、傅 栾、徐华颖、钟文婧、朱欣子
  罗青石、徐成钢、 潘中华、 舒献忠、宋剑飞、耿 涵、童 威、肖 寒
  ● 助教
  苏胜前、吴维伟、陈伟龙
  ◆行政名录
  张跃彬、金坚真、刘念群、周剑辉 、吴小红 、王亚萍、方小春、孔红梅、宋霄雯
  朱 婷、祝 立、郑积勤、胡荣春 退休、调离、已故  ●退休:
  骆华民、沈桂华、诸葛冠伦、丁爱钟、胡锡乾、孙韬成、郑岳华、程归燕、王义淼
  ●调离:
  梁泰福、江来柱、 黄永茂、 黄 晨、李 旭、杜为廉、陈伟南、高天民、丁 韬、 刘 宣
  管建新、孙 扬、 项丽萍、 洪 波、李 莹、郭光初、尹浩兵、陈 晶、陆 健、 吴 方
  叶 庆、刘 伟、 黄 芳、 叶蒙荻、姜玉峰、张 伟、胡良勇、冯永潮、陈文辉、 黄颖谊
  吕迎春、官仲璋 、 彭 纲、 裴张龙、崇秀全、周珍珍、夏盛品、陈 波、谭淑敏、李 宁
  王兴智、夏 卿、 潘志琪、林敏杏
  ●已故:任 荣、来祖秀、朱雪汀


硕士点简介艺术硕士.美术(MFA)专业  本学位点于201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2011年始招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现有中国画、油画2个研究方向,设有中国工笔人物画工作室、中国现代水墨画工作室、意象表现主义工作室、具象表现主义工作室、写意当代工作室等5个工作室,在国内建有创作实践基地多个。
  本学位点现拥有硕士生导师5名及外聘导师4名,教学与科研创作综合实力雄厚,导师国画、油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有作品获奖,成果丰硕。 学科教学(美术)教育硕士专业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本专业方向于2001年开始招收在职兼读研究生,2010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现拥有导师9名及外聘实践指导教师(省内特高级教师)多名,承担各级教育科研项目十余项,在教育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几十篇,并在国内建立了多个基础教育实验研究基地,在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学位点有完备的科研创作体系和不断壮大的学术研究队伍,开放办学,强调特色并融入国际化教育发展的新潮流。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4-22 12:21:25 | 只看该作者
全国高等院校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研讨会在杭召开
2006-12-2

11月22日至25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我校美术学院承办的全国高等院校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研讨会在杭州召开。校党委副书记胡建新、浙江省教育厅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处长王志泉、教育部高等教育出版社艺术分社社长刘建、中国美术学院教务处处长胡良勇、校教务处副处长张根福、教育部高等教育出版社策划编辑孙红、美术学院院长周绍斌、美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吕迎春、美术学院副院长侯吉明等出席开幕式。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宁夏大学等全国各省市高等院校的60多名美术教育界专家和领导参加研讨会。会议由周绍斌主持。

    23日,胡建新、王志泉、刘建等分别在开幕式上讲话。胡建新代表学校致欢迎词。他首先介绍了学校的发展概况,随后指出,在50年的办学历程中,我校始终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努力增强科学研究水平,提高科学研究能力。他强调,结合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际,召开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研讨会,分析美术教师教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探讨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状况及其培养机制,研究美术教师教育专业改革与课程建设,对促进高等院校特别是师范院校美术教师教育与基础美术教育的衔接,推动美术教师教育的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提高美术教师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我国基础美术教育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他希望与会的美术教师教育工作者能积极把握机会,虚心向各位专家学习,共商美术教师教育发展大计。

    王志泉代表省教育厅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随后介绍了浙江省艺术教育发展情况。他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省教育改革的一项根本性的任务。艺术教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在素质教育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天,来自全国各省市高等院校的美术教育界专家和领导一起研讨高等院校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的发展,对于提高艺术教育教学研究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刘建在讲话中主要介绍了高等教育出版社艺术分社近期的主要工作,对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能够承办此次研讨会表示感谢,并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

    开幕式结束后,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研制课题组副组长,国家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钱初熹教授,和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研制课题组组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主任,首都师范大学亚洲美术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尹少淳教授分别向与会人员作了题为《国内外美术教师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和《美术教育学课程构想》的专题报告。随后,与会人员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和交流,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梁玖教授、我校美术学院院长周绍斌、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胡振德教授、绍兴文理学院美术学院李力加教授、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杨广生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陈荣华副教授先后在研讨会上发言。

    24日,与会人员乘车前往金华参观了浙江师范大学校园,实地考察了我校美术教育发展情况。

    据悉,近年来,我校进一步加强和学术界、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承办各类高水平、高层次的全国性乃至国际性学术会议,学校的整体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已显著提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6 04:29 , Processed in 0.10777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