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优化选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24 19:40: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优化选择
何嘉僖
内容摘要:设计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有效途径,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中小学设计教育越来越突显其重要价值。本文从中小学设计教学应关注的方向、中小学美术“设计·应用” 学习领域在教学层面的优化选择,及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学的应用及整合等方面进行探讨,力求对中小学设计教学、教材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设计·应用
创新精神
技术意识

优化选择


引言
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提倡自主创新,创新型人才成为社会所需热点,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不仅是应有的基本素质教育,而且也是未来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须的经验。而设计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中小学设计教育越来越突显其重要价值。纵观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中小学艺术课程设置中都有培养设计创新教育的内容,且更多地采用独立课程的形式来实现其教育目的,从提高中小学生整体素质的高度提出设计教育的目标要求,使中小学生在创造美的过程中获得设计体验,真正重要的是唤起创造的热情,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设计对于提升生活品质的价值作用。我国设计艺术教育发展时间不长,从建国到2000年中小学美术设计课程没有单独分类,隶属于工艺美术的范畴,这种课程结构重技能训练,忽视了创造力的培养。从2001年开始,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国家标准(实验稿)》中,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了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设计艺术课程以“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方式独立设置,这对推动中小学设计艺术教育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比较发达国家,我国无论是设计教育体系,还是设计教学发展的整体水平等很多方面,都没有达到其相应的程度,需要美术教育工作者积极思考、实践,以促进中小学设计教育的发展。

一、中小学设计教学应予关注的方向

课程改革以来,设计艺术教育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能力的思想已得到普遍认识,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材中设计课目大多占有较大比重,教学内容的选择努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科知识融入生动的课程内容。然而我国中小学设计教育要达到世界设计艺术教育发展水平,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根据中小学设计教学现状分析,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应予关注的方向。

(一)关注生活,体现时代精神

中小学设计教育要注重学生创造能力和艺术设计素养的培养,应关注生活,关注现代设计动向。受统编教材使用周期长,更新速度缓慢的制约,设计类课目不能很好体现时代精神。当今社会均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文化理念不断更新,网络成为获取新观念、新技术、新方法的重要途径,农村学校也较以往有可能通过网络工具获取最新的资源。设计艺术教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是社会发展所需。对于设计教学,要积极认识“设计”和“应用”的关系,体现课标提出的“学以致用”的思想,形成用智慧与劳动服务于人生的意识。

(二)注重发展,呈现个性面貌

目前中小学美术教材“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课目的设置是以“美术课程标准”为依据,对知识点的把握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进行整体布局。但新课改美术教材建设中,要结合城乡、大小不同地域实际情况,在内容、方法的选择上作出全面的考虑,普适性和可操作性是必须权衡的问题,其中地域和文化发展水平影响,教学内容的选择过于注重平衡而忽略发展,基础性和独特性的照顾不够,这些矛盾是富创造、富表现的“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需要面对的问题。设计教学内容选择角度的个性化、材料组织的原创性值得关注。另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自己要更新教学观念,具备良好的教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

(三)形式灵活,提供多元途径

实施条件限制,一些能够将美术设计与中小学生自身活动、社区活动、以及社会活动相结合的课程难以开展,这与发达国家同一层次的教育是有明显差别的。设计课程与实践活动结合能利于学生形成直接经验,培养善于发现问题的眼光和解决问题的智慧,进而提高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目前教学中此类课型设置较为谨慎,因此有必要对组织形式深入思考,研究行之有效的实施办法,进而提供设计教学的多元途径,争取设计教学组织形式的科学合理。

(四)强调方法,促进目标达成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在《美术课程标准》中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此学习领域目的性、针对性较其他学习领域更强,对学习要点、技能要领的把握应有具体要求,以促进学习任务的顺利达成。另外对学生创意思维训练进行有效思考,把思维训练的具体方法融入教学,对操作技术指标提出要求,形成学生作业成就标准等等,都是培养学生技术意识,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研究。

基于以上思考,重新审视中小学美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并进行优化选择,对推动设计教学发展、完善教材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优化选择途径

教学是一个实践过程,对教学的优化选择研究,应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笔者所在区域正在进行中小学设计教学优化选择课题研究,试图针对现有的中小学美术“设计·应用” 学习领域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学的应用及整合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实验教学活动,在研究过程中力争做到“有发现、有方法、有趣味、有成效”,切实为中小学设计教学的发展而努力。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美术课程标准》中“设计·应用”领域教学内容的选择指出“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加强趣味性、应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因此设计教学内容务必强调贴近学生生活,突显时代特征,同时也应遵循教育规律、教学条件和教师水平等实际情况。下面主要就设计教学实施方向、内容组织结构等方面提出设想,希望对教师教学研究、教材建设工作提供启示。

1、教学实施方向的探索

1)中小学教材设计课目的拓展、延伸

中小学现有教材中,不乏一些好的设计课目,但由于前面谈到的诸多原因,有的内容不太适合特定时间、地域的教学。可根据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对美术教材的中小学设计课目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或对其中材料重新调整、组织,使内容更为学生所接受,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一方面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处理,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教师积极学与思的表现,同时应建立在对教材深入研究、理解的基础上,加强专业修养,从学生需要出发,作出合理的选择。另一方面教材应着力选择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内容的基础上注重原创性,独特性,且提供多样选择的可能。

例如湘版美术教材六年级下册《走向明天》一课,主要是围绕毕业留言册展开学习活动。一位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特点对此课做了一定调整。课目以《我们在这里长大》为题,围绕图标设计安排了三个系列课——《快乐的游戏——班级图标设计》、《快乐的装饰——大头兔设计》、《快乐的我——个人图标设计》。对于教材中一些知识点蜻蜓点水的做法,系列课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深入性、对丰富学生情感、对学生能力的迁移无疑是有好处的。其中“大头兔”设计,源于这批六年级的学生大多属兔,且正当兔年,选择装饰这一生肖形象作为学生的个性图标,是教师以生为本的选择。教师提供不同颜色、单个或多个连续的大头兔形象,学生通过装饰手法的学习,对特定兔子造型进行独特的装饰,课后过塑成装饰小件。尽管是对特定兔子造型装饰,但单个形或连续形,提供了创作的多样空间,作品充分展现个性思维,学习效度高。本课在区域内交流,使经验得以推广,一些老师也在六年级开设了类似课目,例如以生肖兔为元素,进行属于自己的个性大头兔设计、大头兔感恩卡设计——想对老师说的话、留言册系列设计,让整个校园掀起了一阵大头兔设计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现代设计的整合与重构

现代设计在当代美术活动中具有突前和创新的显著特征,特别是对视觉传达涵义的拓展和表现,设计理念、创意形式和方法不断更新,如能对相关内容进行整合与重构,并联系美术及其他学科资源发掘素材,引入研发设计教学内容,应有利于学生设计意识与技术能力培养,使中小学美术设计教学展现丰富、自由、灵活的新面貌。社会不断进步发展,各种艺术流派、科学技术成果等都对现代设计产生影响,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借鉴思考。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利特的作品,虽然是纯艺术作品,但其中蕴含着的画家重新审视世界、重构现实景象以及超现实的组合方式,对平面设计就有一定的启示。再则后现代主义的多元价值取向,也为设计教学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现代设计基础包括平面设计、立体设计、色彩构成、工业设计、视觉传达、服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以及电脑美术设计等。中小学美术教材中,小学手工制作方面的内容相对丰富,中学有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招贴画、书籍封面、标志等等设计内容,还会涉及产品设计、服装环艺等,但设计基础中的三大构成,以及构成要素、形式美法则等这些大学课程中的内容,由于知识性很强,面貌生冷,在中小学美术教材中很少单独呈现,而这些知识对学生设计意识的形成很有帮助。如何找到知识与学生兴趣的结合点值得推敲。又如图形创意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的基础,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在设计教学中如能结合创意方法,设计富有情趣的训练,应能更好的为学生接受。

“一切皆有可能”是一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这句话放在图形设计世界也再恰当不过,我们试想运用图形设计的方法进行图形创作的种种可能,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打破逻辑因果关系的常规中,感受图形设计的乐趣。如“影子的联想”,“杯子的重构”等创意活动,通过联想获得表现素材,通过想象对素材进行深层次处理,创造出符合创意要求的新形象,使学生获得挖掘形态可塑性,探寻形态间整合方式的能力。这种创意活动通过一定的载体呈现出来,如创意瓷砖设计、环保手提袋设计等等,让学生感受自我创造美好生活的喜悦。与美术创作以抒发个人情感为出发点不同,设计的意义就是与他人沟通,将一种思想观念通过视觉的媒介传达给观众,因此一些创意活动可附有一定的设计说明。

3)传统文化的挖掘与应用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作为美术教育承载着传承民族文化,沟通人类文明的责任,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中也有许多素材可服务于美术教学。
下面就一个课例谈谈这个教学方向的思考。无论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还是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具有中国特质的视觉元素势必成了不可少的表现内容。“中国元素”现象已经上升到了如何挖掘民族文化与提升中国品牌自信心的高度。因此教师有了让初中学生对“中国元素”学习的想法,设计了《千年传承》一课。“中国元素”是由中国人创造、传承、反映中国人文精神和民俗心理、具有中国特质的文化成果,包括有形的物质符号和无形的精神内容,即物质文化元素和精神文化元素。从思想意思、道德观念、价值体系,到生活习惯、建筑、艺术科技等,上至三皇五帝、下到宋明元清,大到故宫长城,小到窗棂门钉,都孕育着中华文化精神。本课设计了三个学习层次:“从图腾说起”、“传统与现代”、
“风靡世界的中国元素”,从彩陶纹、龙纹这些具有图腾意味的形象到藻井、门神等,学生通过欣赏、查找资料了解具有中国特质的文化成果,感悟中国元素的视觉特征,并让学生用表格形式分类整理信息;通过赏析现代设计作品,了解传统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以及图形处理的手法,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了解经典的具有中国特质的设计作品,例如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使“斗拱”这一中国特有的建筑元素被世人瞩目;2008年奥运会的“中国印”将中国书法、印章、舞蹈、绘画艺术和西方现代艺术观念成功融合;一只憨态可掬的熊猫在银幕上飞檐走壁,让全世界的孩子乃至大人都为之着迷……这一切将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创作热情。学习活动是选择本地具有民族文化特质的形象进行图形设计、运用活动。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对中国特质的视觉元素的概况有基本认识,了解孕育着中国文化精神的“中国元素”的时代使命,从而激发爱国热情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责任感。

传统工艺也是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一部分,是民族、民间智慧的结晶。一般包括基础图案、金属工艺、编结工艺、纤维工艺、纸工艺、泥塑和陶艺以及各种民间美术制作等,在目前中小学美术教材中有这方面的相关课目,但还可以在丰富的传统工艺中汲取营养,开发利用资源,学习借鉴和运用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地创意、设计、制作,提升学生技术意识,培养学生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

例如民间有种叫“泥咕咕”的玩具,把这种玩具制作的方法引入课堂具有可操作性。学生通过了解“泥咕咕”特定的结构特点,抓住动物形态特征,采用揉、捏、粘接、切削、刻划等方法,创作泥塑动物形象,再模拟民间作色方法和颜色花纹特点上色,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民间工艺流程,初步掌握制作要领,加强动手能力。民间还有很多工艺制作手法,湖南就有扎染、蜡染、刺绣、剪纸等等,需要反复研究,通过实验课,以获取可行性方案。

2、教学内容组织的思考

中小学美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可选择的内容丰富,如何把握课程标准原则,对其合理选择、组织,有效建构值得深思。以一个结构模式为例希望对教学内容组织有所启发。

试想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分成四个学段,对学习材料、学习形式、学习方法有选择地作出安排,做到既有重点照顾,又能兼顾基本要求不丢,既有所侧重,又有其特点,寻找有效平衡点,不失为有利的选择,以下表格提供具体思考方向。



学段
学习材料

学习形式与方法
低年级
综合表现
综合材料、综合手法结合运用,寻找新的内容和方式,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培养喜爱设计的朴素情感和良好习惯。

中年级
手工制作

了解、认识不同材料的材质特点,学习加工与运用不同材料的手工制作,把握住学习内容与学生兴趣点的结合,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学习运用在制作中渗透设计因素。

高年级
装饰绘画
学习装饰画绘制,初步了解平面装饰的基本原理和表现方法,从民间艺术、现代艺术和传媒艺术多方面入手,培养个性的审美品质和表现能力。

初中
现代设计与工艺
多方向、多层次组织线索筑构教学单元,借助生活经验的转换形成设计意识,培养设计综合应用能力。

设计教学内容组织不可能面面俱到,应把握有利原则,在形成有联系、有发展的组织结构上,保持个性、现代、新颖的面貌。

(二)、教学的应用及整合

众多设计教学优质资源整合后要考虑教学应用层面的诸多问题,下面就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的问题进行探讨。

1教学组织形式呈多样化发展趋势
采用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学习无论是现代设计还是传统工艺都落实在“应用”层面上,这势必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随着社会生产的变革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面貌特点,在教学工作中应根据需要制定合理教学组织方案,使各种教学要素在特定空间条件实现优化组合。

1)
延展教学时间提升教学质量

作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一些教学内容,受班级授课制时间(40~45分钟)的限制无法顺利开展,因此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宏观调控时间结构,就一些容量大的教学内容可适当增加时间,目前教育现状安排连堂课是不错的选择,从而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例如《风筝》一课,要让学生懂得风筝的构造与平衡的关系,认识风筝骨架特点,学会掌握制作简单风筝的方法与技巧。制作过程中对骨架的连接、对称性的把握等要求制作规范,最后绘制风筝的图案,从赏析示范到学生完成风筝的制作需要两课时时间,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2)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设计活动往往是个体行为,体现的是个性品质,但有些教学内容需要集体合作完成,以在单位课时内完成学习任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合作学习方式也为教学内容、活动设置提供的选择空间。

例如《有趣的墙绘》一课,教师引导学生对墙画进行赏析,了解墙画的风格特点与环境的协调关系,作业采用合作方式完成,教师分组提供大型纸张,画好门窗位置,启发学生确定风格特点,勾画草图,再画正稿。再例如初中一些图形设计活动,采用工作小组的形式,讨论方案,确定方案,再应用呈现完整方案,是实际设计工作流程的体现。学生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学会相互协调、相互启发,合理分工、实现学习互补,作业呈现效果是课时内个体作业无法达到的。

3)结合活动创新教学模式


设计教学与学生活动、社区活动的有机结合,能激发学生实践兴趣与创作热情,形成综合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例如《微观世界》一课,内容涉及构成练习。平面构成中的基本形式有很多,如重复构成、对比构成等,对其初步认识会帮助学生加强对形式美的理解,但其单调乏味的训练往往让学生陷入机械的制作中。教师通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与社区活动巧妙结合,使美术学习焕发新的魅力。配合社区卫生宣传,教师设计了画一画微观世界的细菌的学习活动,从了解细菌的形态、设计单元形、组合排列等过程,一幅幅具有形式感的“点”的组合、“线”的组合的作品在学生笔下诞生,并组织学生到社区布置宣传橱窗,让学生发放宣传单,收集社区评价意见表等,在活动过程中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了细菌的形态、病菌的危害,另一方面得到单元形组合变化排列的经验,获得审美感知,通过展示让学生尝试成功的体验,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课堂教学——社区实践——社区评价——活动反思”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信息技术灵活运用优化教学

现代设计与信息技术关系密切,多数设计工作都借助信息技术完成,作为中小学设计教学也应与时代接轨。通过网络系统可以丰富学生学习资源,利于交互学习;利用一些操作简单软件电脑的帮助学生完成设计构想;借助电脑快速达成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色彩构成中对色彩搭配知识的学习就可以通过电脑操作获得直观感受;基础图案中连续纹样学习,学生借助电脑软件便捷获得不同构成样式;环境艺术设计时可为学生提供虚拟场景,使学生得到成功体验等等,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艺术创新意识。

5
利用博物馆资源获得审美经验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记忆与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利用博物馆资源教学,具有生动直观、参与互动、寓教于乐的特点,馆校合作的教学模式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博物馆的一些常设展览,是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很好途径,一些专展能有效拓宽学生视野,从而促进学生的审美修养的提升。

例如湖南省博物馆内有大量常设展览:汉墓陈列、青铜器陈列、陶瓷陈列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如对青铜的制作工艺、纹饰特点的了解,组织学生考查,学生通过实物的观察获得的经验感受是书本知识无法替代的。去年博物馆举办的“意大利乌菲其博物馆珍藏展”,我区一些学校派学生前往参观,并通过互动交流、尝试训练活动极大激活了学生学习能动性,其中有一个服装设计活动,通过“课堂学习——参观赏析——自主创作”过程,学生学得主动、做得开心,有效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教学方法问题解决得好坏,是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设计·应用”领域在强调情感和创造意识的同时,又注重活动过程在应用范畴的目的性,其思维和操作两个层面都带有一定理性意味,根据其特点研究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能合理的加以组合,使教学效果最佳化,具有实际操作意义。“设计·应用”领域教学内容呈现知识性、技术性特征,试从这两个方面来谈谈教学方法的特点,以掌握规律灵活运用。
1)知识性内容教学方法特点

“设计·应用”领域涵盖面广,涉及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等方面知识。一些教学内容势必会牵涉概念、理念、原理、法则等等。首先对要掌握的知识进行信息编码,明确学习任务,然后梳理学习要点,对每一个环节的学习任务提出学习要求和达成指标,有利于设计教学有程序、有层次的开展,有利于让学生思路清晰、主动学习。信息编码、学习要点在教材中明示,也有利于教材向学材转化。
例如关于基础图案的教学内容,设置的信息编码为“1:图形变化;2:图案形式;3:图案应用”,学习要领为“图形变化的手法有简化、夸张、变形等;图案的基本形式有单独纹样和连续纹样;巧妙运用图案美化生活”,这样知识点明确,避免华而不实的教学。

对于这个内容特点的教学,一般会以启发为原则,采用讲授、谈话、讨论等语言传递信息为主,或根据教学特点通过演示、参观等直观感知的方法,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获取知识,还可以运用引导探究的方法等等,在此不再赘述。
2)技术性内容教学方法特点

“设计·应用”领域教学,有着操作性很强的学习内容,选择哪些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是很重要的,其中操作要领的把握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对制作过程中操作要领的具体化十分关键。学生通过操作要领的把握获得良好的实践效果,能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
例如扎染和蜡染同为布料印染,但工艺不尽相同,传统工艺制作对技术要领要求严格,无论是操作的程序,还是每个操作环节都有具体要求;不同的材料制作操作要领有不同,教学内容的拓展,会有新材料引入,新材料的运用就关系到操作要领的探究,例如纸浆画,就关系材料的认识、加工的问题。做纸浆时把卫生纸撕成块,放入容器加水浸泡,搅拌成泥状,再加入适量乳胶搅拌均匀即可。用的时候根据用量多少舀出加入所需颜色。操作要领是:“1、卫生纸要吸水性好、易软、易烂。2、浸泡时水不能多,刚好让纸吸足就可。3、纸浆画的底版可以用难吸水的硬纸板、木板、KT板等”。明确操作要领对学生学习具有直接指导意义。

教学中对于学生训练活动要进行精心设计和指导,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必要时教师可采用演示法,让学生直观了解操作流程、技术要领,但要避免学生简单模仿。另外设计制作过程中,创意思维的训练非常重要,教师要通过一定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其设计的作品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知识性和技术性内容不是对立分离,而是有所侧重、相互关联的,因此教学方法要慎重选择,综合运用。在具体教学情境中,教学方法选择还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特点、教师自身素质、教学物质资源条件等多方面考虑,以实现教学方法最优化。
总结:

以上所述,是笔者在中小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希望能为设计教学的完善与发展提供启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既强调设计的创造意识,又具有特定的功能特点,如何对教学做出更为合理的选择,我们在努力实践中,并展望更为美好的未来。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敏于学、善于思、乐于做,才能使教学获得更多的可能,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精彩。美术教育探索之路让我们携手前行!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版)[Z].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徐建融. 钱初熹. 胡知凡.美术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3]李秉德. 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7
[4]江明. 创意图形[M]. 江西美术出版社,2006-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1 16:39 , Processed in 0.50003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