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纸媒阅读量下降 手机阅读:学历越低 阅读率越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25 16:56: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纸媒阅读量下降 手机阅读:学历越低 阅读率越高2012年04月24日

来源:天津日报 作者:周凡恺



上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在京公布。调查显示,由于受数字媒体的冲击,报纸、期刊等传统媒体的阅读量与阅读率均有所下降,而手机阅读等数字化阅读方式增长迅猛,特别是手机阅读,呈现出学历越低,阅读率越高的趋势。针对这一情况,有专家解释说,这与阅读内容有关,手机阅读主要是网络小说、穿越小说等大众化的内容,所以读者多集中在年轻人和学历较低的群体中。但也有值得高兴的新气象,即纸质图书的阅读率和阅读量双双上升,虽然幅度不是很大,但至少也说明,传统阅读方式在广大群众中仍旧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且有近六成的受访者表示,当地相关部门应该多举办一些阅读活动,在社会上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由此看来,对于阅读,公众们终于有了自觉意识。
重视阅读是城市乃至国家的一种正确抉择。有人讲,阅读关乎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关乎我们的精神生活,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这话或许说得有点大,但文化的传承,又多一半是靠文字或者说阅读来完成的。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国人,基本是在阅读纸质媒介中长大的,生于七八十年代的人,多半跟着电视一道成长,而九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轻人,则与电子文本和电子游戏更加亲近。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即千百年来,我们的传统文化与经典,几乎多是以方块字的形式延续的,而文字与视觉对受众的内心浸染毕竟是两码事儿,疏远了阅读,若干年后,我们的文化是否会再次出现断裂?近些年来,我也接触过很多大中学生,不客气地讲,他们的汉字书写水平每况愈下,知识结构也很单薄,遇到搞不懂的问题,唯一的选择就是到网上查找,假若网上没有,就只好瞪着眼睛抓耳挠腮了。网络搜索这样的“捷径”,方便是很方便,但它也极易摧毁人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是创造能力。
现如今,已经有了网上图书馆,经典也已被数字化,一些新出版的纸质图书也有电子文本等,电子阅读已成为一种大趋势和新工具。关键是我们是否会充分地去利用这个新工具。人类之所以能够不断地进步,正是借助了各个历史时期全新的科学成果。但有一个前提我们必须搞清楚,也即根与花的关系。没有根,花是开不了的,更不会结出果实。我们当然可以“移花接木”,把我们的传统文化,嫁接到先进的形式上。
几年前,在下从拥挤嘈杂的黄山溜下,穿行于山野之中,行走于古村小巷之间,鸟在飞,雀在叫,同时伴着远处传来的朗朗书声。有位白发老农,还把他写的“书”送给我,并说,一天读10页,少了些,但天天读,就积下了。从那天起,我就认为,真正能把书读懂了的人,或许真的不在城市,而在乡间。
2#
 楼主| 发表于 2012-4-25 16:57:31 | 只看该作者
当下国民读书现状:不读书 无书读 读不起书2012年04月23日

来源:重庆商报 作者:马广志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
资料显示,世界读书日的设立,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基于生活节奏加快、人类读书时间呈整体性下滑等现状,为鼓励人们多读书,自1995年起把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的。
尽管,自世界读书日设立以来,已有包括中国在内的逾10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此项活动,在这一天或前后一周、一个月内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但在中国,不知道世界读书日的人还不是少数,有媒体曾调查发现,超过七成人不知道世界读书日。
实际上,旨在鼓励世人尤其是年轻人去发现阅读乐趣的世界读书日不为很多中国人了解,折射的正是中国全民阅读率不高的现状。
有报道显示,就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前的4月19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了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2011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3.9%,较上年增加了1.6个百分点,连续第四年增长。尽管这是一个好消息,但历史资料也表明,从1999年到2005年,国民阅读率从60.4%下降到了48.7%。也就是说,2011年的国民阅读率远低于12年前的上世纪末。社会向前高速发展了12年,国民阅读率却仍呈“倒退”态势,这让人忧心。
国民阅读率呈“倒退”态势,实则印证了“国人不读书成通病”的遗憾和无奈。
虽然“国人不读书成通病”有多方面原因,不可一概而论,但一个民族中若有很大的人口基数都不愿阅读,那肯定不是好事。因为不管到什么时候,人类都不应该放弃对知识、文明的渴求,不能让自己头脑丧失思考的能力。这不仅关系到个人的修养、能力,更关系到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
在笔者看来,当前国人的读书生活中存在三大问题。
一是“不读书”。在“不读书”中,最值得思考的现象就是浅阅读和快餐化:内容上,以无厘头式的消解、解构为上,或只以感官的刺激为是,充满了游戏精神及荒诞不经的色彩;方式上则是以动漫、图像等为主,文字为辅——即所谓“碎片式的语言,拼盘式的内容,以‘知道’代替‘知识’”,这种快餐化的浅阅读必然会过滤掉文化营养。
二是“无书读”。虽然近年来我国图书出版数量和销售额逐年上升,但由于目前图书出版门槛太低,造成图书市场供大于求,且其中低端产品太多,平庸之书泛滥成灾。如现在的青春文学读物里究竟有多少是值得孩子们阅读的书?之所以现在有那么多少年写手,主要就是出版商在利益驱使下推波助澜,造成了“青春文学”一片“繁荣”的假象。
三是“读不起书”。当前书价几乎跟药价一样虚高了,动辄几十上百,让囊中羞涩的读书人望而却步。再看看图书馆,只有城里有,且小城市的图书馆又有哪个不是惨淡经营,即使大城市图书馆里也多是旧书、老书,因为买不起新书。这种事情发生在一向有唯有读书高传统的中国,真的是让人感慨万千。国家在强调科教兴国的同时,亟需有培植国民读书的物质及政策投入。
读不读书,固然是个人选择,但又不仅是个人的选择,因为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大问题。因此,当前应该强化的是国民的阅读意识,而这也需要政府扶持。只有这样,在国民经济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才能同时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整体素质。在某种意义上,后者更重要,因为它将为前者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6 00:21 , Processed in 0.36250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