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应对学生的问题要有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28 11:54: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应对学生的问题要有序  2012年03月19日  作者:贾会彬  来源:教育时报
  □ 贾会彬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认为,确定教学内容,一要依据“体式”,二要依据“学情”。如何依据学情来确定教学内容呢?优秀老师的做法是相似的,他们都让学生在课前或课中提出问题,再根据学生问题来确定教学内容。面对学生的问题,笔者以为,教师要对问题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从而有序解决学生的问题。
  首先,对于学生在课前提出的问题,教师要依据文章顺序或问题的难易程度进行排列。由于在课前教师已经知道了学生的问题,所以就有时间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归类,从而使问题成序列化。特级教师钱梦龙在浙江省金华市教《故乡》,收到学生600多个问题。钱老师把这些问题分为七类,按照“一般疑问”“回乡途中的‘我’”“闰土”“杨二嫂”“宏儿和水生”“离乡途中的‘我’”“写景”的顺序来讲,学生在清晰的情节中逐步解决了自己的问题,效果自然很好。当然,我们还可以根据问题本身的难易程度来排列。在第二届“中语杯”课堂教学大赛上,有位教师执教《台阶》,收集学生课前的问题之后,由浅入深地依次展示解决,赏析文本:“父亲为什么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父亲闪了腰,为什么不让‘我’帮忙?”“为什么‘我’在父亲最苦最累的时候,就真的让在一边?”……该教师把学生的问题按难易程度有序排列,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让课堂的思路更清晰。
  其次,对于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两位名师执教《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一课时的做法。
  第一位是深圳的王雪娟老师。王老师把学生问题放入文中各部分,然后依据文本内容顺序解决。面对学生的问题,王老师首先概括并编号:①有和没有;②美和不美;③来和不来;④废和不废;⑤看和不看;⑥祷告与否;⑦笑和不笑。紧接着,王老师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并划分成四个层次:走近——背景——走进——走出。最后,她把学生所提的问题分别归到这四个部分中的某一部分上,如第三部分“走进”中就含有④⑤⑥⑦四个问题。这样一来,解决问题就有了抓手、有了区间,按照课文顺序品读,就能轻松解决学生的问题,这是学生自主与教师引领的统一,比泛泛地无序地解决问题要高明许多。与此同时,王老师也教给了学生回答阅读题的一种方法,即回到原文找区间,这正好也是审美与备考的统一。这节课赢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赞扬。著名特级教师李卫东评价该课“巧妙精致”“上得从容”。
  第二位是北京的李卫东老师。李老师对学生问题的应对措施是以主问题带动学生问题的解决。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李老师说:“老师读这篇文章时,也有两个疑问,和大家不谋而合,我也不能完全解决,我们合作解决它们。”说完,李老师出示了两个问题:“奥斯没有新闻,为什么还要写?新闻性在哪里?”“这篇新闻和平时看到的新闻不一样,它到底是一篇新闻还是一篇游记、散文?”随后,李老师以学生和老师共有的这两个问题为主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师生很自然地解决了刚才学生提出的另外一些问题,如“历史背景”“雏菊的反差”等。大问题带动小问题,课堂在重点突出、不枝不蔓的同时也顾及到了学生的问题。使用这种方法,教师一定要把自己当做读者、当做学生来读文章,提出问题。另外,教师要有敏锐的目光,及时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之中确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来带动其他问题的解决。
  学生提出的杂乱的问题需要教师的引领,把学生的问题进行有序排列后解决,是教学艺术的需要,也是有效教学的需要。
  (作者单位:新郑市第三中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05:12 , Processed in 0.10927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