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用什么来建构——关于银海学校“美的课堂”的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28 16:18: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用什么来建构——关于银海学校“美的课堂”的思考

文/李博
如果教育归根到底是要培养健康的人,那么,以美育人,实为最重要之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然而,多年以来,我们的教育在追求智育、追求专业技术教育的同时,远离了诗性、情感和审美。片面重智的或重专业知识的教育,是不可能造就健康的人的。爱因斯坦曾提示我们:“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强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像一只受着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株洲市银海学校的杨碧琼校长提出 “求真、求善、求美”的办学思想,以“美的教育”为学校的办学特色,此其实是一种对教育本真的皈依,于我们倡导的和谐社会与和谐教育,有切实的意义。在“美的教育”的理念下,银海学校进一步提出构建“美的校园”“美的管理”“美的课堂”等。之中,构建“美的课堂”乃最为核心亦最为不易。
一、美是什么?如何呈现?
谈“美的教育”、“美的课堂”,不得不谈一个很复杂的理论问题:美是什么?美是什么,这个问题几千年的美学依然没有准确答案的。不是没有答案,而是答案太多。柏拉图曾感叹说,美的问题是难的。维根斯坦则说,美是不能说的命题。为什么是难的?为什么是不能说?因为美难以鉴定,因为美难以测量;因为美是一种诗性,因为美是一种感受(即美感)。
我们不会再对美的问题进行辨析,因为这根本不是我们的目的。我要说明的是,把美作为教育的理念提出,它不同于“培养一个会计”“培养一个医生”“培养一个测绘员”这样来得具体。一个会计无疑要会做账,一个医生需要知道怎么样诊治病人,一个测绘员要懂得测量与绘图,这些都是可以用通过实际的手段来鉴定和测定的。然而,“美的人”却不同,它不能测定,不能量化,它是一种心智教育、情感教育的结晶。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的教育,是一种教育哲学。
美,既然是一种诗性,既然难以鉴定,那么它如何呈现?我们说,一朵花美,一本小说美,一个人美。花、小说、人……皆不是美呈现的具体方式,而是一种美的借寓。美既然作用于人心,是一些维度使我们认为它美,使我们有了美的享受。这些维度是什么?我们说,有物质的形态,有物质的内容,有物质的气质,有物质的情感,等等,不一而就。比如,一朵花,我们说它美,肯定是在这样一些维度上呈现了一些叫“美”的东西,如形状,如颜色,如香味,如气质(如牡丹雍容华贵,兰花幽雅傲立),如情感(如牡丹给人热烈,兰花给人高雅等)……,这些维度共同给人产生了美,让人在欣赏(美学中叫接受)的过程产生强烈美感。但我们没法建构一个可供计算与测定的程序或方法,来告诉人们这是不是美的,美该如何呈现才美。
那么,我们说,美不是虚无的,但美也不是可以测量的。美是一种诗性,美是一种感受,美的呈现是在一定的维度上进行的美的展示,它给人的心灵以情感的、愉悦的冲击。
二、“美的课堂”是一种什么样的课堂?
回到我们的教育,回到我们的课堂。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是美的?
首先,“美的课堂”肯定是有别于片面追求知识的课堂。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围绕这些构建一个课堂,这个课堂是美的吗?不是。因为它依然片面注重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片面追求知识,尤其强调知识的灌输,强调知识的死记硬背,强调强迫式的接受,更加不可能成为美的课堂。
其次,“美的课堂”更不是片面追求分数的课堂。以分数论英雄,整天忙于排名次,这是对孩子心灵的伤害,最终会导致唯分数论,导致教育的异化,人的异化。“美的课堂”肯定有别于此种片面追求分数的课堂。
最后,“美的课堂”也不是放任自流的课堂。因为美是人的自由性灵的显现,所以有人可能认为,“美的课堂”就是一种自由放任的课堂。老师管得越少越好,甚至让学生自由发挥,这样的课堂虽然比灌输的课堂、唯分数的课堂要好,但也因为放弃了师生情感交汇的时机,放弃了课堂这块教育的主阵地,而不能成为“美的课堂”。
那么,“美的课堂”到底是什么样的课堂?
需要重申的是,“美的课堂”不能用数据测量。需要强调的是,“美的课堂”指向人的心灵,它是愉悦的,它有师生的共鸣,因此,“美的课堂”追求诗性,注重感染、感化、感受。
我理想中的“美的课堂”是真善美的统一,也就是说,通过这堂课,达成三个哲学意义上的目标:求真,示美,达善。我们说,美的课堂不可能是要放弃讲授知识的课堂,没有了知识,没有了“真”,无论怎么样示美,也是纯粹的唯美主义、形式主义,纯粹的作秀。因此,“求真”是“美的课堂”的第一个导向。只是我们的“求真”,不再通过灌输,不再通过强迫,不再通过枯燥无味的形式来实现,我们要通过“美”的理念和方式来实现。那么,我们要有美的主体(师生),美的语言,美的形式,美的情感,美的内容……通过把这些美的“元素”(暂且这样用词)进行美的整合,从而形成一个“美的课堂”。“美的课堂”还有最后一个导向,那就是达善。善是价值判断,也就是说,“美的课堂”要让学生形成一种价值观,要让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判断。但这种判断不是宣传式的,不是口号式的,不是简单的二元或线性思维,而是在美的启迪下、怡养下,自然而然达成的。
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美的课堂”。
三、“美的课堂”,用什么来建构?
“美的课堂”该如何建构?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相信也是一个困扰着实践的问题。解开这个问题的钥匙我觉得要从“美是什么”的问题入手。因为,美是一种诗性,一种愉悦,一种情感熏陶,一种心灵的感受,所以,美不会有一个模式,不会有一个建构的公式。“美的课堂”直指人的心灵,追求诗性,它应该是对“应试”课堂、灌输课堂、片面重智课堂的一种反正。我们也无从按到量化的要求和模式化的程式来建构。美的呈现是从一些普遍的维度来达成的,我们亦可寻找一些美的维度来建构美的课堂。
让美的理念主导每一堂课。理念先行,这是建构“美的课堂”必须做到的。每个上课的老师必须牢记和理解这一理念,并能有效的实施于自己的课堂。理想中的美的课堂是求真、示美、达善,是真善美的高度统一,是在情感的愉悦中、共鸣中完成的。“美的课堂”的实施都必须好好的理解和掌握这一理念。没有理念的更新,就不可能达成理想的课堂。当然,理念的更新不是一件易事,这是一种除旧创新的思想工作,需要假以时日,需要不断的学习和陶冶。
从细节上、符号上展示美。“美的课堂”肯定与平时一般的课堂不一样。它更注重细节,更注重符号之美。一个教师走入课堂,他的外表妆束,他的表情肢体,他的语言谈吐,都要体现美。这不是公开课上的表演,这必须是每一堂课的日常表现。我相信在银海学校,这方面已经做得很不错了。但要强调的是必须持之以恒,成为一种日常的表现。
寻找美的元素,建构“美的课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的课堂”不是生成的,它必须建构。因为这种课堂需要充分调动各种元素,以形成诗性,陶冶孩子的性灵,达成善的价值。因此,对于艺术的借重是必不可少的。艺术可以润泽情感,可以怡情养性。如:讲授数的认识,如果是“美的课堂”,我想它会运用一些歌曲、故事甚至动画的形式来实现“求真”;如果讲授语文课文,那就更不用说,更要充分利用艺术元素加以增强“美”。总之,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多种美的元素,以增强课堂的美感,于美中求知,于美中达善。
真、善、美的融会。我要再次强调的是“美的课堂”要达到真善美的融会。这也可以成为课堂评价的维度。美的课堂是不是完成了知识的传播,是不是通过美的展示来完成知识的传播,是不是形成了善的价值观?这三者都需要予以思考。在真、美得到充分体现时,善是不是也得到了培养?我们讲德育的渗透——当然“美的课堂”不是渗透的问题,而是融会——那么,一堂课下来,孩子们对于某些事物是不是真正的、愉悦的、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自己正确的价值判断呢?这些都需要评价。
对于“美”的认识我也是模糊的,对于“美的课堂”更是不明晰,但在银海学校与杨碧琼校长交流,我不会有“美是难的”的感叹。因为,虽然对于“美的课堂”只是一个初步的实践,但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对于“美的课堂”的建构将会不断具体与完善。
(希望参加了株洲市三校教育考察与交流的校长朋友们,能够就一所学校的一个主要方面,写出自己的感受,将择优刊发<湖南教育>,第十二期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19:53 , Processed in 0.07480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