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今的孩子为什么难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30 14:41: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水母网7月5日讯(YMG记者邵壮摄影报道)昨日上午9点,烟台市府礼堂内座无虚席,由市文明办、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烟台市新华书店主办,今晨6点、新华书店南大街购书中心承办的“文化烟台大讲堂”之“孙云晓大型教育讲座——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报告会在这里举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当代中国非常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孙云晓担任本次报告会的主讲。孙云晓用一个个生动的例子,解开了家长在教育孩子上遇到的头疼事,家长们也深刻体会到“培养好的习惯”在孩子成长中所占据的重要作用。
    当今的孩子为什么难教育?
    一开场,孙云晓做了一个现场调查,让家中孩子还处在学前教育、小学、中学的家长分别举手,摸清了现场观众的需求,也让之后的“聊天”内容更加有服务性和针对性。
    孙云晓首先甩出了一个“包袱”——当今的孩子为什么难教育?
    这或许是天下所有家长都曾思考的问题。孙云晓先举了个例子:“过去的家长总爱吹牛,‘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而今天没有几个家长敢对孩子这样讲,为什么?网络!现在很多孩子经常对家长说,‘你懂什么?’”孙云晓做过调查发现,现在70%的孩子认为自己在网络方面比父母要懂得多,家长都是“菜鸟”。所以,“第一点,信息化时代动摇了成人的权威地位!”
    第二,独生子女时代给教育带来挑战。“如今,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开始为人父母,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很多独二代本身还不成熟,缺少分享意识、适应能力差、自理能力差的独二代,对教育孩子表现得很迷茫。”
    同样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小学老师上课,讲“大哥哥要照顾小弟弟”,课堂哄堂大笑,老师被笑蒙了,一问才知道,原来孩子们对“小弟弟”有另外的理解。所以当今孩子难教育的第三点是,“性发育提前,性教育滞后”。
    最后一点,现代学生新“四化”——“幼儿园小学化、小学中学化、中学大学化、大学幼儿园化”,即“应试教育带来巨大压力”。孙云晓还提出几个很少有家长知道的理论,“过早写字会导致孩子坐姿扭曲!因为孩子成长是先发育大肌肉,后发育小肌肉,过早拿笔写字对孩子稚嫩的手指是种伤害!”“对百分之九十五的孩子来说,学习奥数的过程就是反复证明自己是个傻瓜的过程。”
    忠告天下父母四句话
    对于以上四点问题,孙云晓忠告天下父母四句话:一、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二、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三、习惯决定孩子命运。四、儿童健康成长需要因性施教。四点看起来有些深奥,但孙云晓用了很多鲜活的例子联系实际,让“大道理”活了起来。
    关于“健康人格”,孙云晓讲了自己在教育部开会的经历。“国内一个特别著名大学的领导发言,说考进这所大学的学生有35人想自杀,700多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此看来,教育的成功与分数无关,但与信心、爱心、责任心、责任感、自制力、挫折力有关!
    孙云晓举了中澳心理学家的一个实验:三四岁幼儿,每人面前两盘巧克力(一盘多,一盘少),中间一个铃铛,如果想先吃,按铃后就可以吃那盘少的,但想吃巧克力多的那盘则要等15分钟以后。结果显示,70%的中国孩子顶不住,选择了先吃,而澳大利亚孩子,70%坚持下来,等待最大的利益。孙云晓认为,“这就是中国教育出现的偏差,孩子的愿望总是轻易满足,造成的幸福感下降、迷失。所以,对孩子要求的满足,需要科学的方式。不合理的不能满足,合理的也要选择一些延迟满足。”
    父母和孩子如何沟通
    “亲子关系”是孙云晓多次强调的问题。“在孩子10岁之前,对父母的情感是崇拜,而在10—20岁,则转变为轻视。所以说‘谁家有个中学生,就等于谁家有一颗定时炸弹’。”
    父母不知道如何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沟通,孙晓云出了几个好办法:“不妨为孩子买本性教育的书,放在家里,孩子肯定会读的。”也可以试着给孩子写一封信,“写信的时候人就不会‘啰嗦’了,语言会沉淀,感情也会更加真挚。这封信也不要直接给孩子,偷偷地放在他能看到的地方。这样,孩子会读的,而且不止一遍。或许孩子看到后没有反应,但大多数结果是,多年之后,孩子长大了,说‘妈妈,还记得那封信吗?它让我记住了很多东西’。”
    这就是理解和尊重,是父母对孩子爱的前提与基础。孙晓云认为,“沟通的大忌是自以为是,沟通的原则是相信孩子”。明智的父母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会首先将孩子最对的事情挑出来,如果一位家长满眼里全是孩子的缺点,那么,他的教育是失败的,与孩子的关系也是糟糕的。只有发现并肯定孩子的优点,才会有好的关系。
    孙云晓说,在现代社会,教育是两代人之间的一种相互影响。他认为,两代人应该互相学习、共同成长,这样才能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孙云晓从1972年开始从事儿童教育,到今天已经38年,他认为,孩子的命运由“习惯”来决定。
    “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把他引到破产的地步。”
    现场有家长提出,自己的孩子坏习惯“屡教不改”,这个缺点怎么办?而孙云晓的回答很有意思,说“这是‘特点’而不是‘缺点’。这是儿童的特点。而儿童教育就是要反复。”
    孙云晓认为,对孩子好习惯的培养,首先要提高认识,引导孩子对养成某个习惯产生兴趣。然后明确规范,让孩子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的具体标准清清楚楚。最后就是坚持,孙云晓强调,好的习惯只有坚持,才能让孩子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一件事坚持21天就会初步养成。而坚持90天后,就是一个成熟稳固的习惯。”
    “所以,我们抓住行为习惯培养这个根本,就抓住了家庭教育最有效的一条途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6 17:00 , Processed in 0.11770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