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完成“阅 读 短 文”的方法指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3 11:04: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完成“阅 读 短 文”的方法指导


                           
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  孔凡艳

检验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往往通过“阅读短文,完成练习”这个办法来实现,这种题型也是语文考试中必考的题型,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在每单元的实践活动中都安排了这项训练。短文后面的习题一般与教材、课标要求的目标统一,涉及字词句段篇诸多方面的读写训练。可以说,在现实生活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普遍重视,实际的效果却并不乐观。指导学生(也包括自己亲历)完成这类题,我总结出了下面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用心通读短文是“好的开始”
我曾经调查过一些老师和学生完成“阅读短文” 这种类型题的大致步骤:有些人先读短文,再按照题目的顺序一一完成;有些人则先把题目通读一遍,再回过头来读短文,然后顺序完成。每个人的阅读习惯不同,完成的步骤当然不必强求。但是短文在上,题目在下,先读短文是很自然的事。有的人说,先了解题目会使读的目的更明确、效率更高!我们想想看,
对于一篇陌生的短文,提出多个要求与问题,我们会在脑子里记清多少呢?即便是记清了,读的时候也引起了注意,也一定会因这些清晰的记忆与思考,影响到对短文的整体把握。很可能读也没读好,想也没想好。因而,在完成“阅读短文”的题目时要从通读短文开始。需要强调的是,与短文第一次见面的通读至关重要,因为它是完成下面各题的基础,所以要字字入目、认认真真,而且一定做到用心———通读之后,至少要能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一些重点的段落、语句或者是细节应有一定的印象(捕捉到,甚至有所感悟),初步领悟到文章的主旨。也可以在通读之后, 再浏览一遍,以便从整体上来把握短文,更多地获取
信息,提高阅读的实效性。
二、读懂题目要求是“解题的关键”
完成练习首先要读题,但这一环节往往被一般人所忽视。教学中常见的是由老师或者指定一名学生来代替大家读题。有时虽然做到了人人读题,也多半是匆匆忙忙、潦潦草草。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可能题型的面孔比较熟悉,可能急于完成……其实,磨刀不误砍柴工!题读不好怎么能完成得好呢?所以,读题理应受到重视。有些题目的要求简单明了,也需要细致阅读。比如,“照样子摘抄词语”就不同于“照样子写词语”, 前者写出的词语源于短文,后者则不论出处。“短文中有不少语句体现了‘我吃零食上了瘾’,用‘ ’画下来。”这道题是要求画出“我吃零食上了瘾”的语句,还提示了这样的语句有“不少”,不能只画一句两句。有些题目要求则承载着丰富的信息,其中还常常含有一些关键的词素,透视着重要的信息。比如,“默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想想母亲的话是什么意思?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请分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按照题目要求完成这道题的步骤是:①在短文中找到画线的句子,默读,想想其中母亲的话是什么意思?写在横线上。②再读母亲的话,体会到了什么呢?再写在横线上。这道题是两问,完成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只做了一问。“什么意思”和“从中的体会”内涵是不一样的,后边的“分别”也有提示呀。读懂题目要求不只是要读懂题目,也包括读懂全
题。例如: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小蚂蚁看到            ,以为蜘蛛辛苦一次,一辈子就不饿肚子了。
(2)夜幕降临,小蚂蚁看到                  , 又听说             ,才知道            
两个小题都有“小蚂蚁看到”,怎么填呢?细看就发现第(2)小题是“夜幕降临”时;再有,第(2)小题有三条横线:“看到”,“又听说”,“才知道”,要注意本题的整体性。
从上面的例举中,我们发现读题不仅可以明白题目让干什么,还可以从中获取解题的步骤或者方法, 甚至能悟出语文学习的方法与思想。读题真的“事关重大”! 题目有几个要求,应读全;题目与相似的题型容易混淆,要分清;题目中关键的词句,须抓住。如果因为题目没读懂而影响了解答,与“不会”的结果没有什么不同。
三、答题再读短文是“成功的基础”
阅读短文”后面一般有两个或者多个练习题,按照顺序完成这些练习时一般还需要不同方式的再读短文。比如,选择、改写词语可跳读找到相关内容;获取信息、概括内容需整体浏览;理解、判断重点词句段的含义则需研读一番。无论是什么类型、什么要求的题目一般都要在原文中寻找到相关的词句段,再结合具体的题目要求进行选择、判断、思辨或补写。比如,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就要在原文中先找到这个词句,再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短文《绿手指》要求解释“不可思议”,可以先想一想是什么意思,但一定要在短文中找到它所在的句子(“金盏花除了金色,就是棕色。白色的,不可思议。”)来理解,“不可思议”就是“不可想象”。有些词语的意思还要再读读上文或者下文呢。比如,《忙碌的蜘蛛》这篇短文让解释“通宵达旦”这个词语,理解它首先要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是的,我为了生存,每天不得不通宵达旦地干活,一天也不敢间断”,可还是推测不出“通宵达旦”的意思。联系上文可以知道蜘蛛是回答小蚂蚁的问题(“你每天夜里都要这样干活?”)才说的,小蚂蚁的话能给我们一些启发了。如果注意到上文还写道“小蚂蚁看到:就这样,她从天黑忙到天亮,才把新网织好”会更准确地理解出词语的意思———“通宵达旦” 就是从天黑到天亮。
在原文中补写适当的内容”是新课标出台以来的新题型,也一定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才能实现连贯, 体现段篇的整体性。有时只需要大略浏览一两句话; 有时则需要细细地揣摩一个部分;有时甚至需要联系全文才能定夺。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题目看似有相当强的独立性, 可以读题做题,其实也必须在短文这个大语言环境中才能得到科学的检验。比如,有的同学在完成“威尼斯最窄的河道也就宽米。”这道题时主观臆造, 或者靠自己对威尼斯的了解来估计,其实,应该到短文中找依据的:“大运河最宽约100米,而最窄的河道两岸居民可开窗握手。”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可以填写“2”米。
低年级的练习看起来简单,完成时同样需要再读原文。例如:
选择答案,把序号填在(  )里。
我”为什么不能数清楚妈妈的白发?因为(  ) 
(1)我很着急,一下子没数清楚。
(2)妈妈的白发悄悄地变多了。
(3)妈妈在讲故事时头老动。
到底因为什么呢?文中只是写“一根、两根、三根……我却怎么也数不清”。并没有说“我很着急”; 关于妈妈讲故事,在短文中也只有“妈妈正在给我讲着生动有趣的童话”这一个相关的句子,并没有说妈妈讲故事头在动啊;应该选择的是(2),浏览一下原文就得到了确认。这样读题目,对照句子,做出来的答案才容易达到正确无误。
由此看来,完成一个阅读短文,学生可能要通读几遍全文,对其中涉及的重点词句所在的段落或者是“部分”,可能需要读上几遍。
四、展开思维过程是“成功的一半”
展开思维过程”指的是在完成习题的时候,要在读题后、答题前有思考的过程,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例如,在一份中年级的试卷上有这样一道题:
从文中找出与下面意思相对应的成语,写在后面的(  )里。
(1)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也不敢疏忽。(  ) 
……
当读完这个“意思”后,应该先想想“这个意思” 说的是什么成语呢。“小心谨慎”是吗? “谨小慎微” 可能吧?或者……然后再去浏览短文,边读边注意文中的成语,哪个成语与“这个意思”相合呢?短文中有一句“我轻轻地把卷子对折上,小心翼翼地放进书包”。“小心翼翼”不就是这个意思吗?这时再读读“小心翼翼”,读读所给出的“意思”,来验证一下,没问题就填在括号里。
试想我们的每一个题目都这样展开思维的过程, 不仅答题的正确率会很高,也同时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再如,这样一道展开想象读写结合的题目更需要展开思维的过程。《责任》一文后面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想象男孩把钱还给父亲时的情景,然后把这个情景用一段话写出来。”怎么展开过程呢?①先要找到文中描写男孩把钱还给父亲时的语段(这天,男孩郑重地把15美元交给了父亲,心里感到很自豪。父亲拍着他的肩膀,高兴地说:“一个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将来一定是会有出息的!”②然后借助这段话再去想象还钱时的情景。比如,在什么地方?父亲正在干什么?男孩的言行心理是怎样的?后来父亲还有什么反应呢?③把想象的情景写下来。要注意体现出原文提到的“郑重”,注意借用原文中父亲说的话。④读一读,看看语句是不是通顺,情节是不是合理。经过这样的过程,相信我们的学生至少能够写出自己的最好水平。
五、联系相关的规律是“保险的增加”
阅读短文完成习题,是阅读实践的过程———既是举一反三的应用,又是举三反一的摸索。在完成过程中既要注意联系已有的规律性知识,又要善于感悟“类”的方法与策略,在自主阅读训练中向着自能阅读逐步靠近!比如,给短文的对话部分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脑海里就应该出现对话时提示语出现的几种形式———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在中间,这三种情况下提示语后面的标点分别是“:”“。”“,”。这就等于学生在完成这道题目的时候,把这道题目放在了一个系统中,用一般的规律来指导这个个例。不只是容易做对,而且从理论、实践两方面进行了巩固。再如,总结短文的中心思想一般是什么样的模式,不同的文体有什么共同的规律,在完成时可注意到这些已有经验的利用,这是联系规律。
如果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注意自主发现、总结出一般的阅读规律更值得提倡!
六、求准、求全、求佳是“佳境的追求”
求准、求全、求佳是有序递进的关系。“求准”指的是回答不含糊其辞,不模棱两可。比如,词语解释就要表述准确,圈画语句从哪儿开始到哪儿结束,不能随意增删,不是怎么都行。“求全”指的是有些题目内涵丰富,或者含义深刻, 要注意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展开阅读体验,不能停留在“完成了”,要做到文读全,点找足。比如,获取信息、回答问题大多不是轻易达到标准的。“求佳”指的是一些开放或者是灵活一点的题目有几种答法,要进行比较,选择其中较好的一种。追求完美才能有利于阅读能力的持续提高。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的题目一般比较灵活,有一定的难度,有很多学生(也包括老师)心里发怵,感觉没有底。按照上面的方法去做,不仅能够较好地完成习题,还在其间进行了阅读的多种训练,提高了阅读的能力。当然,“阅读短文完成习题”的方法不止这些,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就一定能够在探究中收获惊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2-20 09:18 , Processed in 0.08439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