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者:民国课本哪有那么美?模范作文也是八股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3 14:23: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者:民国课本哪有那么美?模范作文也是八股文2012年05月02日

来源:武汉晚报 作者:周蕾




看上去真有那么美?
近年,国内图书市场上出现了一股民国课本热。从"幼童文库"系列到《老课本,新阅读》,民国语文课本类图书让人眼花缭乱,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华书局、九州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等纷纷推出老课本系列。这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开明书店民国时期出版的系列语文课本。目前,该系列已经推出了《开明幼童国语读本》、《开明儿童国语读本》和《开明少年国语读本》等多套,这多套书都是由叶圣陶编写,丰子恺插图。
和过去种种出版热一样,在民国语文课本的出版上,跟风情况非常严重。是什么原因让它热起来的?民国课本真有它看上去的那么美吗?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昌切对此提出自己的想法——
民国作文,也是八股,哪有那么美
这篇出自《民国模范作文》,广东番禺的一个小学生所写的,不久前在微博上被风转。昌切教授一字一句把它读下来:“某月某日,校中放假。课余在家,殊无聊赖。闻街外有卖花之声,遂知春日已至。披衣出外,不觉步至山下,牧童三五,坐牛背上,吹笛唱歌。再前行,青山绿水,白鸟红花,杨柳垂绿,桃梅堆锦。仰望白云如絮,俯视碧草如毡。见有茅亭,乃入座。未几,炊烟四起,红轮欲坠,乃步行而回。就灯下而记之。”
昌切教授认为这种作文读来简直令人作呕,它完全是一篇套作,“你看,时间、地点、景物、动态描写,根据他们的课本套作的,也基本是古人作文的格局,字句都很短,很多四字句,六字句,也套作于四六骈文。”当然,作为小学生的作文做到这个程度可以理解,作为范文还可以讨论,网上有人把它捧到不合适的高度,这种倾向有问题。齐白石当年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为文最重要的在于有无真情实感。现在有种倾向值得注意,2009年武汉汉南高中毕业生周海洋在语文高考中,用51行102句每句七言的古体长诗写作《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它的最大问题不在于选择古诗还是现代文写作的问题,“而在于它不是因情生文,是为文造文,个人认为不宜提倡。”
民国课本,好玩中有深意
“民国儿童读物重出”之热现象,发轫于民国老课本的重印,从《开明国语课本》、《商务国语教科书》的重印,再到《老课本新阅读》,林林总总。为何80年后,民国老课本仍能重焕生机?
昌切教授认为民国课本能够从中国社会由古而今的转型中,体现那个时代的特色。它依据儿童特性因材施教,德育部分,突出修身教育,以养成新型人格。内容上,体现社会转型以后共和时期,追求个体自由,人人平等思想。如《两个疑问的信》课文:“平之:先生时常对我们说,进退要守秩序,应对要有礼貌。但是也有人说,秩序,礼貌,是束缚自由的东西。照你看来,究竟应该怎样呢?”它的问题是开放式的,还引起学生思考,尊重自由。
智育部分,体现的塑型教育。依据儿童语文习得的特点来安排,天地人文各方面内容都有,循序渐进,内容的品质非常好,既承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拓展了新的思想成果。还非常有趣,能照顾到孩子的特点,吸引他们学习,其中一篇《请问尊姓》:永儿的爸爸对永儿说:“如果有客人来,先要问他尊姓。”明天,对门的徐先生来看永儿的爸爸,永儿说:“徐先生,请问尊姓?”很好玩。
坊间热炒,源于对语文教育现状不满
坊间热炒民国课本,源于对当下语文教育的不满,激发的是对语文教育及整个中国教育的质疑和反思。
2#
 楼主| 发表于 2012-5-3 14:24:34 | 只看该作者
建国以后的教育,以政治为首要标准,语文课本体现的“国家意志”,意识形态的僵硬和冰冷,使语文课本丧失了生活的真实,丧失了人性的丰富,丧失了世界的广阔,丧失了文学的审美魅力。选文上,厚今薄古,白话文比重大,文言文比重小。
这种标准一直延续到1990年代中末期,社会对语文教材的批评越发强烈。此后的每次变动都引起较大争议。
从前教材选用较多鲁迅杂文,如《〈呐喊〉自序》、《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友邦惊诧”论》等充满火药味、战斗檄文式的杂文,如杨朔、秦牧、刘白羽的革命散文,渐渐退出中学课本,选文更注重审美和有趣,到新世纪,金庸文章也入选课本。政治色彩不断淡化,集体主义精神也有所淡化,突出审美、个人化的东西。但凡此种种都不足以改变教材的整体格局。
就像国家在探索中发展一样,学生们用的语文课本也在汲取各种意见中不断修正、改订。
经过多次反复,现在的语文课本在选择标准上显得举棋不定,选编者不知以什么为标准,这也是教育宗旨不够明确造成的。
有人还批判现有的教材“有毒”。如人教版的《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文中,家人身体不健康,母亲极度压抑;而人教版《日记两则》里的母亲,道德完美,无视孩子的主体地位,以成年人的意志去粗暴干涉孩童的世界。
反观民国课本,体现的是明确的价值观,儿童需要识字和阅读、写作,需要知道天地人文常识,是为塑造新型人格。民国课本的出现恰逢其时。
这和《老课本,新阅读》的作者邓康延的观点不谋而合,邓康延认为,我们当今这个社会,思想不断开放,各种文本不断被挖掘,民国儿童读物的出现,也是在温故知新、知新温故。好像转身之间,我们突然发现,原来六七十年前还有这么好的东西。那些简约、质朴又言之有物的文字,让我们感受到汉字母语的亲切动人。
(张洁,笔名昌切。1953年10月9日生于湖北省沙市市。现任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专职研究人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05:14 , Processed in 0.079174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