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线教师》:离教育教学的原生态更近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4 01:44: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线教师》:离教育教学的原生态更近些  2009年09月17日  作者:成知辛   来源:中国教育报
  离教育教学的原生态更近些——《一线教师》对教育随笔的超越

  理论过于注重提炼、抽象常常会失去整体感而引起阅读疲劳。管建刚的叙述离生活的原生态更近,更像教育教学生活的一个断面,同时又因为采用一线教师的角色来叙述,让教师的亲近感更强

  
管建刚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

  理论过于注重提炼、抽象常常会失去整体感而引起阅读疲劳。管建刚的叙述离生活的原生态更近,更像教育教学生活的一个断面,同时又因为采用一线教师的角色来叙述,让教师的亲近感更强

  虽然管建刚的《不做教书匠》得到许多老师的青睐,销售好几万册;虽然他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作文魔法营》也着实受到不少好评,但我还是更看好他的新著——《一线教师》。管建刚用“手记”的形式谈一线教师日常遇到的细节问题,文笔和婉流畅同时又把每篇的篇幅控制得恰到好处。这种精致,是许多写作者难以做到的。“作业问题”、“纪律问题”、“激励问题”、“复习问题”、“反思问题”……着实是让一线教师心烦的问题。在一系列的案例中,管建刚展示了自己的处理方法和艺术。在看似信笔写下的札记中,不露痕迹地蕴含着他的观点和认识。

  当大量的论文引用一些教育学原理,找一些案例作注脚,论述一些耳熟能详、不说也罢的道理时,管建刚坚持并完善着自己的表达方式。他似乎不怎么理睬那些理论。在一些人看来这将影响其文章的品位,但是这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紧张状态,也使不少人对理论产生疑虑。

  理论提供的是一般性的原理或道理,把原理加以运用却不是简单的事。化学原理告诉我们,水中能提取氢气,氢气燃烧产生纯净能源,但具体如何提取转化成汽车动力,至今人们还在探索。教育的对象是人,情况复杂多变。知道原理重要,懂得如何运用原理同样重要。对课程改革中的诸种问题,专家们讲得头头是道,教师们也常常听得津津有味。然而遇到具体问题,许多人依然茫然不知所措。其实,对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专家们也未必能处理好,甚至可能更糟,正所谓知易行难,更何况绝大部分的理论比实践或多或少地要落后若干节拍。

  实践则丰富复杂得多。有些学生总是迟交甚至不交作业怎么办?不遵守课堂纪律,趁机起哄、大笑,老师怎么处理?预备铃至上课铃之间乱哄哄,又该用什么方式处理?管纪律需要哪些技巧和策略?班级卫生做不好,老师有哪些招数可用?学生之间误解,乃至有家长误解了别的孩子,班主任怎么做工作?……这些问题在教育学理论书籍上并不能找到答案。更不是有些人在那里空讲几句“爱心”、“耐心”、“细心”的道理就能解决的。比如说“耐心”,两三位学生上课老是影响他人,几次家访,耐心谈话,但就是不见效果。对这些事情耐心的时间多了,就会影响其他的事。

  因此,如何根据具体情况恰当处理,是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的考验。而像纪律问题、班风问题处理不好,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展。一些人可以冠冕堂皇地大讲把快乐还给孩子,让孩子活泼、自由地发展,可一线教师要顾及方方面面。课堂乱哄哄,作业不做,学习成绩下降了,家长要告状,校长要批评。当然这不是说要一味“管、卡、压”,而是说要寻找活泼、自由快乐与教书、育人之间的平衡点。再比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平等对话交流”的原则真要落实却不是简单的事。一个班五六十名学生,对话一遍,课时任务的完成势必受影响。诸如此类,任何理论的标尺都难以准确地指示实践的距离。

  当众多教师对大量冗长、艰深,充斥说教的理论文章日益厌倦之时,教育随笔异军突起。随笔的形式便于从清规戒律中解脱出来,进入更为自由的天地驰骋,从而展示了作者的个性风采。其中,一些作者文笔流畅,表达另类,艺术色彩较浓,颇有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人们很快发现,这些作者情绪化的表达,读读可以,照做不行,轻灵有余,沉稳不足。文笔的流畅与教学艺术的高超还是两回事。教育随笔曾引起了一些人的追逐,有些人甚至信马由缰,满篇充斥着主观色彩过浓的个人感受,实则有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批评的“浮谈无根”的弊病。这样,教育随笔开始遭到不少人的厌弃。当然这并非说教育随笔已穷途末路,有自己风格并能对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有帮助的随笔还是有生命力的。

  一些人总爱强调抽象的“理念”、“意识”,我却更认可胡塞尔说的“意识总是对某个东西的意识”。

  因此,《一线教师》中体现的对教育教学中具体问题的把握和处理能力,就显示了珍贵的参考价值。教育教学的艺术和智慧就在一个个具体、平凡的事件中展示了出来。这些问题在特定的具体情境中呈现——黑尔格所言的“感性的确定性”。管建刚的叙述角度不是在教人怎么做,而是在说“我是怎么做”的,体现了平等交流的态度。诸种问题是教师日常熟悉的,有的熟悉到容易忽视的程度。这就提供了一种现象学所称的“体验流”的东西。管建刚的叙述离生活的原生态更近,或者说更像教育教学生活的一个断面,同时又因为采用一线教师的角色来叙述,让老师的亲近感更强。

  理论过于注重提炼、抽象常常会失去整体感而引起阅读疲劳。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我们的体验对象是一个整体而不是许多部分,与格式塔心理学派同时代的胡塞尔认为,注意中心之外还是有边缘域,中心与边缘是不可分的。胡塞尔强调“走向事情本身”就是为了克服过于理论化的缺陷。《一线教师》充满了鲜活的案例,展示了学生转化的过程。

  当然,《一线教师》中个别案例的处理似有可商榷之处,管建刚也还可以考虑融合进一些理论。像朱光潜的《谈美书简》,夏丏尊、叶圣陶的《文心》用理论而不露痕迹。显然,这是更高的要求。(成知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5:22 , Processed in 0.21243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