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成才的摇篮:市少年宫开创校外教育“温州模式” | | | 发表日期: 2008-10-19 来自: 市教育局办公室 |
| 近日,一场“流动少年宫”走进洞头县城关第二小学,没有进过少年宫的农村娃,被欢乐的文化艺术流动课堂深深吸引。从城市到农村,温州市少年宫以“流动少年宫”的形式,让孩子们缩短了城乡的空间距离。
这一“流动少年宫”的模式,是市少年宫四年前率全市之先推出的。作为温州最早的校外教育阵地,市少年宫在35年的风雨征程中,书写下了20余个引人注目的“第一”,开创了校外教育的“温州模式”。
筚路蓝缕,
书写20余个“第一”
三十五载,从市区松台山旧址到华盖山庵堂,从中山公园到九山河畔,创办于上世纪70年代的市少年宫,闯出了温州校外教育的一条独特路子。
引入社会资金,市少年宫迈出了温州校外教育市场办教、社会办教的第一步。
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银杏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市少年宫原主任胡海英,35年来亲历了少年宫的每一次创新。她回忆说,在筚路蓝缕的年代,少年宫以社会筹资和教育市场化为办法,采取股份投资、定额承包等方式,引进社会资金,引进社会能人,创办青年俱乐部,扩大文化经营领域,“以宫补宫、自创经费”,筹措资金百万元,不仅解决了建设缺资欠债之困,并大手笔做好了“吹拉弹唱、琴棋书画”的“锦绣文章”。
第一个“队长学校”在这里开办,第一批送到海外展出的温州少年美术作品在这里“出炉”,第一个少年儿童体验基地“楠风营地”在这里拓展,全省第一个红领巾校外成长俱乐部在这里诞生,率全市之先把祖国的山水作为孩子社会实践基地……市少年宫始终大胆创新校外教育的方式。
第二课堂,
育数百万英才
三十五载,一代又一代的温州少年,在市少年宫孕育梦想。
中国第一个国际象棋国际特级大师叶荣光,曾在这里学棋;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山翀,曾在这里学跳舞;中国健康扶贫文化使者、歌星柯笋曾在这里学唱歌;这里还培养了青年书画家金松、马天戈、楼晓勉等一批优秀人才。
在少年宫迎来成立35周年之际,柯笋这样感言:“在少年宫,我接触到了音乐,爱上了音乐,从那时候开始,我的生活与音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雏鹰,从这里展翅起飞。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市少年宫书画班学员作品,就飞越重洋,分别前往美国、法国、加拿大、秘鲁等国展出。随后,少年宫学员们还曾出访泰国、新加坡等国家。数以千计的学员曾摘取全国、省、市各类比赛的奖项。
目前,市少年宫拥有书画、科技、棋类、舞蹈、声乐、航模、电脑等30多个门类300多个专业班,35年来累计超过500万人次的少年儿童曾在这里培训学习,向全国各类高等院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三次换妆,
打造全新殿堂
三十五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市少年宫,已成为少年儿童学科学、长才能的乐园。
今天,位于九山河畔的市少年宫,完成了第三次扩建,三期扩建工程全面竣工。
“换妆”后的少年宫,拥有1万多平方米阵地,拥有现代化的活动设备,与九山河公园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一个面向九山河的相对围合的美丽庭院。
少年宫一直注重改善硬件环境。1986年,当一座占地面积达5000平方米、初具规模的少年宫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它宣告,温州儿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乐园。1993年,2800平方米的培训主楼等相继建成,少年宫进一步走向了现代化。今天,这座没有围墙的文化宫殿,与九山湖的景色遥相呼应,成为了现代化多功能的乐土。
“从东挪西搬,借地办班,到场所固定,初具规模,以致发展到今天,市少年宫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而又充满希望的路子,不愧‘人才的摇篮、儿童的乐园’的美誉。”团市委书记徐晓说。
今夏,为庆祝北京奥运会不断传来的好消息,温州市少年宫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泼水狂欢游戏赛。(来源:温州日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