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打造出的课题为什么都大而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12 18:45: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打造出的课题为什么都大而空
唐建新


    现在各级政府为了促进教育的发展,为了提高品牌的效应,都在纷纷投钱打造品牌教师,都在册封正高人员,都在组建教育科研工作室。
    这是好事,然而,却离做好教育科研有很远的距离。
    具体表现就是这些人做的有很大经费投入的课题,一般都是大而空的正确而无用的,绝对没有第二位教师第二所学校去推广使用的课题,可以说都是自言自语的课题,都是自娱自乐的课题,也就是用那三万五万甚至十万课题经费出版一些文字垃圾的课题。
    首先这些人大多是不具备搞教育科研的人,是很适应当下社会环境的有很强的社会穿梭黏黏能力的人,是基本上静不下心来思考问题的人,获得教育科研经费资助的一般是教育行政或者半行政人员,自己的兴奋点更多情况下是集中在政治前途上的,因此很多人是缺少在教育科研杂志报刊上发表文章的能力,即或有一两篇也常常是命令学校的几个才子代笔做出来绣出来的文章,如果再进一步检查审视发表的文章分量,则知道对教育是一点没有新教育现象的发现和新的教育因果的梳理。
    为什么这些明显不是那一路的人能够获得大额资助呢,这就是投票参与者的构成问题了。很多入围投票的人,自己一辈子不写也写不出研究文章,还有不少的甚至一辈子不看也看不进研究类的文章,正面可能用研究者的眼光来要求申报立项的人呢。照理说,作为科研工作的评委而不是工作态度的评委,应该具备科研评委的资格,首先应该亮出自己在该专业领域是有思考有研究的成果的,且成果足以说明其水平是可以有水平有资格进行该专业的鉴定评审的。然而,现在的评审时看职务的高低大小,象征性请两三个外地的专业人员来装点一下门面,其比列其给出的阅读评审时间,使得外来者连最基本的内容都不清楚,就随着行政人员的大流投票。何况比例本来就小的可怜。
    通过各种方式入围的声称还要培养一大批新的教育科研新生代的这些人,一旦立项了,就得想出课题来糊弄,不然几万块钱就可能到不了自己的手里。本来就不是喜欢思考琢磨研究问题的人,缺乏踏实客观的最基本的做事底气,更不用说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做课题了。为了遮掩其不能够做的本质,只好拍脑袋请专家找秀才帮助,随便想一个也许与大家不一致的课题,在实践中严重不需要的课题,也绝对不涉及任何一级教育行政的政绩的问题,在中国今天乃至以后都绝对没有人去使用的问题。也就是一些重复了若干年的正确而无用的废话连连的课题。
    我们都知道一个常识,做研究一定要切口小,路径实,为什么这些社会的宠幸者不走课题小而实的路子呢?因为小而实的东西容易被人看出破绽,小而实的题目做起来同样很累,似乎名声也未见得就比大而空的好听,做没有做到底似乎容易很客观显现出来。不像大而空的题目,对与不对都是无法伸直难以检验的;更不像大而空的题目,做与不做都可以信口雌黄胡乱侃上一通,似乎大家都懂得了一点,题目大而空,只需要胆子大口气,真正投入的精力水平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如果我们采用一下查新手段,对人的著作论文进行查新,对申报的课题进行查新,就知道现在的装点政绩繁荣门面的工作室以及课题,大约百分之九十都是远离教育实践远离科研原则的一出出闹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5 03:20 , Processed in 0.17480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