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研员工作的核心在衰减变异 ——兼答新浪网友 唐建新
中小学教研员,是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唯一存在于大陆的职业,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各个县要成立教学研究室,是1956年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发文处理的机构。解放初期,百业待兴,首先是人才奇缺,扫除文盲兴办学校,需要大批的教师,就采取战争年代的做法,管教兵兵教兵等方式,还将一些相对优秀的教师选拔到县教研室做学科的教研员,几乎每月一次对全县上课的内容进行演示,由这些来学习的人带回到自己的课堂再教各自的学生。可以说在当时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的。
随着教育事业的普及,教师稀缺的现象逐步得到缓解,教研员的工作开始逐步转移到研究教学、管理教学、指导教学、服务决策上来。但是,中央一直没有成立相应的机构,也就是教研室系统多年来所说的,教研室是没有爹妈没有婆婆的单位。粉碎四人帮以后,时任国家教委主任的何东昌曾经批教研室为考研室,并准备撤销该机构。
为什么三十多年了,至今没有撤销,一些地方反而越来越庞大呢?主要是地方的一些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利益所致。为了在高考的名额高考的蛋糕切割中获得较大的份额,为了使自己的工作有更多的临时的帮手,当然也为了使国家的一些学科教育政策得到贯彻落实,为了适应现有的计划经济的对学校的管理模式去巡视检查学校的教学工作,自然就得保留这一机构。
关于教研室的撤留问题,中央与地方博弈了两次,最后都是地方取得胜利。1990年国家教委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教研室工作的意见,课程改革之初又提出校本教研以和国际接轨逐步取消各级区域教研,由于课改本身的一些问题,高校和基础教育司对教研室的看法又逐渐发生了大的转变,由排斥批判到无奈的依靠。
具体到教研员的工作,可以说是没有具体硬化要求的工作,都是可以做可以不做的工作,完全是凭良心的工作。作为研究人员来要求,社科院的人是有研究任务的量化要求的,而教研员没有。报刊杂志出版社的编辑也是有审稿改稿校对的文字量的要求的,教研员没有。所以一些人说,教研员是社会上最美丽的职业,没有任何具体的量化的工作要求。
教研员的工作早已经脱离了示范和研究的轨道,不少地方逐渐演变为教育行政长官的别动队和仪仗队,只搞一些学科以外的中心工作,和学科内的教学学科荣誉的分配和学科水平的认定的工作。由于很多地方一个学科就是一个人,且一辈子不变动,久而久之,这些地方的教研员就成为了当地学科的绝对垄断者,极其专横跋扈,还自称某某(学科)省长某某市长。有职业良知的则比较好一些,没有职业良知的,其所起到的负面作用,远远大于一个极其腐败的教育局长,因为局长最多只任职10年。
教研员的工作核心应该是该学科的研究、指导、管理、服务,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随着教师培养层次的提升和人数的剧增,教研员工作的核心越来越远离设置之初的要求了。现在各地的教研员的工作完全看当地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在怎么使用,就怎么工作。
要和国际接轨,要使教育走上正道,教研室的撤销是必然,必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宣告使命的结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