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师的走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11 05:41: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名师的走向
转自http://blog.cat898.com/boke.asp?Userid_145768.showtopic.42754.html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起,名师特别是语文的名师就渐渐的显山露水,以钱梦龙、魏书生、于漪等为代表的一代名师崛起了。他们或凭借自己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或凭借自己的独特的人格魅力,或凭借自己的独特优势,终于叱咤中国语文教坛十余年,风响云从,风光无限。而且还带动了中国教育界的“名师工程”,其中虽然不免也有一些是“吹出来”的豆腐渣工程,但也确实造成了中国语文教坛的百花齐放局面,一群名师终于粉墨登场。

然而仔细考察这些个名师,乃至整个名师群,我们就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没有一个哲学理论的指导,如前所述,他们或凭借自己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或凭借自己的独特的人格魅力,或凭借自己的独特优势,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成绩,提高了所在学校的知名度,也提高了自己的身价。虽然也足以迎合了国人急功近利的习性,但明摆着的是,没有哲学理论指导的实践或改革,是走不远的。这不,他们大都已经搁浅了,有的也只得重新搭乘新课程的班航。

现在,在新课程的新理念下,出现了第二代的名师群落。他们可不同于前一代名师,他们都有一定的理论导航,都有自己标准样品:他们的“课堂实录”告诉我们,他们正在崛起,正在以取代前一代名师的崭新姿态出现在语文教坛上。他们中有深圳的程少堂老师为代表的“语文味”理论群落(标准样品有:“用另一种眼光读孙犁:从《荷花淀》看中国文化”——《荷花淀》课堂教学实录 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135057&start=0&rid=0 ;);有浙江干国祥老师为代表的互文理论解读群落(标准样品有:《<斑羚飞渡>课堂实录》:《人民教育》2004年第13—14期。);有湖北李陆老师为代表的“课文是引子”观群落(标准样品有:《我有一个梦想》课堂教学实录(原创) http://www.eduol.com.cn/web-ia/bbs/dispbbs.asp?BoardID=18&ID=130784 ;)等等,他们都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实践,体现了新一代“名师”的特征。

稍加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到,新崛起的一代名师中,重实践,又重理论的特征十分明显。特别如干国祥老师的互文理论解读观,被点睛老师发展成“超链型课堂”的教学设计模型。这种教学设计的特点,就是充分发挥了文本的互文特性,“以文本解读与对话生成构建学生个体语言-精神”。这是一种有现代哲学或文化理论导向的明确的教学理念的名师,这完全不同于经验型的名师、也不同于人格型的名师,更不是口水胶合型的名师。

新一代的名师正在崛起!新世纪的“名师工程”,从实践型走向理论型,从经验型走向哲学思考型,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尽管我们在疑问:新一代名师能否超越前一代名师?但还是让我们以理性的态度审视这一崛起的一群吧!

2005年1月24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8 20:57 , Processed in 0.11593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