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科书把唐诗“吾家”改“我家” 笑掉大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18 18:31: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科书把唐诗“吾家”改“我家” 笑掉大牙2012年05月18日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宋兰兰



课本上收录的1首古诗与百度上有出入,该信哪个版本?近日,一位细心的家长查阅相关书籍、图画发现,鄂版语文教材中收录的1首古诗,对比原作有3处修改。这位多方考证的家长因此被网友封为“考据帝”。
一首古诗有3个版本
孰是孰非难判断
网友“niceness”是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家长。前几天,他的儿子做语文预习作业,上网查资料,了解元朝王冕《墨梅》的诗意。不料,儿子发现百度上的诗句与语文教材中的不同。
在鄂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中,王冕的《墨梅》为:“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而“百度知道”的版本是:“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对比之下,两个版本有3处不同。到底哪个更靠谱?“niceness”和儿子一起翻书考证。在《话说中国》一书中,他俩翻到《金戈铁马》元代卷,在第247页找到王冕自题梅花诗曰:“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这第三个版本与前两个版本又有所不同。
“池头树”还是“池边树”
家长翻查诗画求解
父子俩正费解之时,突然眼前一亮——找到了王冕的《梅花图》,终于看到“正解”:“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对比原作,“niceness”发现,鄂版语文教材中有3处修改:把“吾”改成“我”,把“池头树”改成“池边树”,把“个个”改成“朵朵”。对此,他和儿子都觉得不妥,认为失去了原诗的韵味。
多数家长:应忠实于原作
“niceness”把这一求证过程晒到本地一家长论坛上,立即引来热议。网友认为他堪称“考据帝”。家长周先生认为,教材应该是严肃的;究竟哪个版本才是对的,自己也分不清楚;但还是应该确定一下,以免学生无所适从。
记者采访时发现,多数家长认为,应忠实于原作,即便修改也应加以注明。有的家长表示可以接受,认为这不能算错,把“吾”改成“我”,是为了方便小孩更好地理解。也有一些家长认为,无所谓,细微的差别对孩子学习古诗影响不大。
专家回应:引用的版本不同
记者前日联系到参与鄂版语文教材编写的一位专家。据了解,王冕的《墨梅》确实有不同版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元明清诗鉴赏辞典》中的《墨梅》为:“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位专家称,各地的教材版本也不尽相同。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墨梅》中,其他古诗词也存在这种现象。这并非编者主观上予以修改,而是因为引用的版本不一样。考虑到这首古诗的学习对象是四年级小学生,他们没有古文基础,所以在对比“人教社”、“苏教社”等多个版本后,鄂版教材选择了相对简单的版本。
这位专家表示,古诗词允许存在多个版本。各版本意思相近、读音相近,并不影响古诗词的音律。鄂版教材已使用十多年,对学生学习古诗词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家长不必担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6 15:32 , Processed in 0.20003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