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校长的学问和一本好书 大夏书系福建策划部
写下这个题目,我的脑海又一次浮现张康桥胖胖的笑和自负的眼神。
2008年秋季,张康桥到福州参加一个古诗文教学观摩活动。听完他的课和讲座后,我陪他在福州仓山小学的一个花圃旁聊天。张康桥的抽烟,之狠,之享受,在我的朋友圈中极为罕见。他频频递烟给我,我偶尔也跟着乌烟瘴气一下。对于男人,香烟有时可以是思想的催化剂,也可以是情感的催化剂。烟雾缭绕之中,第一次谋面的我们似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聊得热火朝天。
张康桥有掉书袋的癖好,每谈一个问题,必引经据典,不厌其烦。掉书袋的人一般分两种,一种是炫耀型的书呆子,为掉书袋而掉书袋,实为思想的“贫困户”;一种是对话型的批判者,掉书袋是为觅出蕴含其中的智慧,努力培养自己对历史和现实的想象和“偏见”。
张康桥的掉书袋,属后者,所以,跟他聊天是一件无比美好的事情。
清楚记得,谈及在这个时代处境尴尬的教育,张康桥的一段铿锵掷地之语,拨动了我的心弦:“今天的教育,是一个断奶的孩子,失去了她赖以汲取营养的母体,这个母体是什么呢?是人类精神文化那些核心的东西,是对人类基本问题进行终极追问的那些思想。教育要回归母体的怀抱,要养气,这个气就是孟子所倡的‘浩然之气’,无此,不足以抵御俗世的污浊之气。”
感动之余,我舒了一口气:“就是你了!”
结识张康桥之前,我申报了一个选题:在教育家的智慧里呼吸——以散文化的笔调,从历史、文化的视角重温了中外教育家的思想,并致力挖掘这些教育思想与现实实践的内在关联,找寻到理论和实践的津渡,让每一位读者与大师的心灵对话畅通无阻。为这个选题,我找了十几个作者,其间曲折,一言难尽。最终,还是因无合适的作者,此选题搁浅近一年,差一点就撤销了。
“没问题,交给我来做吧!”听完我的选题意图后,张康桥爽朗地笑着,接了活。
真学问者,必为真性情之人也。看着张康桥胖胖的笑和自负的眼神,我放心地把活儿交了出去。
没想到,这一交,竟交出了4年之久。这期间,张康桥由副校长而校长,我呢,也由出版社的新人而“老人”了。在彼此不同的人生轨道里,张康桥陷入了“越写越难”的困境,几易其稿;我则悟出了“好编辑必是耐心的人”等诸多“工作箴言”。
2012年4月,《在教育家的智慧里呼吸》一书出版。拿到样书的那一刻,我一次次抚摸精美的封面,似乎在抚慰着自己这四年来有点艰辛的等待。
奇妙的是,当这样一本书摆在眼前,回首四年来作为编者的我与作者同喜共忧的情景,感觉时光短暂如昨;而当2008年与张康桥确定完合约后,我却望眼欲穿,屡感时光之漫长,难免有遥遥无期之失落。
当我打开书,重新细读时,倍感欣慰:我终于又等来一本好书,她生长着作者的呼吸、骨骼和面容,她凝聚了作者积累一辈子的学问。
中国要有一流的基础教育,一定要有一流学问的中小学校长。
中小学校长的一流学问,既包括校长的知识、见识和胆识,也包括校长的思想力、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真正有学问的中小学校长,他们会警惕并自觉抵制时代和社会那些庸俗的东西对教育的破坏,把教育的重心落在成全每个生命上——扩大每个生命发展的素质范围——品德、操守及富有创造性的智慧,而非默许甚至鼓励学生与社会同流合污,把“经济上的成功”作为人生惟一的追求。
《在教育家的智慧里呼吸》一书,是一个有学问的校长的“问学”之作,也会是每一个愿意“直扑真理”的人心契之书。
钱钟书曾云,上帝喜欢的人都是短命,大众喜欢的书(文章)都是短篇。所以,我还是打住,也好让读者腾出更多的时间去阅读更精彩的书,比如《在教育家的智慧里呼吸》。
在教育家的智慧里呼吸
张康桥 著
对于孔子、苏格拉底、卢梭、杜威、蒙台梭利、蔡元培等一个个闪耀人类教育智慧光辉的名字,广大教师可谓耳熟能详,然而,在复杂万端的教育实践中,又难免对这些教育家的思想屡感陌生,本书作者以散文化的笔调,不仅从历史、文化的视角重温了每位教育家的思想,且致力挖掘这些教育思想与现实实践的内在关联,力图找寻到理论和实践的津渡,让每一位教师与大师的心灵对话畅通无阻。
作者简介:
张康桥,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管委会主任、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等,出版有《为什么做教师》等多部专著,到过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讲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