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华 [312919],发布于 2007-08-20 14:28
语文课本里所选择的课文,只是专家们根据各自的经验,选定了一些具有特定代表意义的“阅读代表”。如果把语文学科的“课文”,等同于数学学科中的“例题”或“公式”。作为“例子”给学生理解,也就带来了语文教学内容的狭隘和贫瘠。
把“阅读理解”作为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这是我们当今阅读教学的悲哀。从教师的观念来看,有许多教师仍然把“阅读教学”等同于语文课中课文的阅读和讲解,把阅读教学的目的理解为提高语文考试的分数,甚至以为只要学生学好了课文,就能学好语文。于是,语文课外阅读从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语文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课文学习。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过分关注教材本身。语文课内学生的交流基本上侧重于回答老师或同学提出的问题,尚未进入真正意义上的讨论、交流、探讨和研究。本来可以给学生带来的快乐、精彩的阅读,被我们功利目的,单一取向的“阅读理解”彻底击碎,学生感受不到阅读的快乐。
把阅读教学的方法规定为“传授”和“指导”,教师的教学观念不变,学生永远只是接受“阅读结果”的容器,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只是最简单的思维操练语文课改就失去意义。
语文作为一种学习科目,考核评判是必不可少的。问题是考什么,如何评判。我觉得语文教育的评判必须从破除唯一性标准答案开始,建立“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给学生充分的生长的土壤。其实,不少是课文都有着丰富的意蕴,有些甚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同样的一句话,对于不同的学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意义和影响,而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所得的结论也不尽相同。所以,考题的答案应是灵活宽泛的,怎么会是泾渭分明、非此即彼呢?
陈丽 [324978],发布于 2007-08-20 16:17
刚刚学完拼音,我就和孩子们一起读了《窗边的小豆豆》,“巴学园”成了我们共同向往的地方。《窗边的小豆豆》讲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年级的小豆豆因淘气而退学后,来到一个叫做“巴学园”的小学,在这里,她受到了真诚的爱护和对待,后来成为了亚洲历史上第一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巴学园”是孩子们的学校,也是他们的天性得以健康发展的自然之园,魅力之园,是孩子们心中的天堂。孩子们感叹:“我也真想去巴学园啊!”我又何尝不去创办我们自己的“巴学园”呢?
创办我们自己的“巴学园”,我们开展了班级读书活动,从一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开始,现在已经初具规模,而且初见成效。每每看到孩子一本正经地坐在图书角或自己的座位上读书,心中唯存的是感动和希望。
要求学生读书,自己也必须是一个有书香气质的人。为此,我也没有间断地读,包括读大量的儿童文学著作。《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和《爱的教育》中的师长们相比,我是多么惭愧,这更坚定了我要热爱学生的信念。《夏洛的网》是一本关于生命和爱的童话。在这个故事中,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爱则能沟通彼此、消除隔阂。夏洛用蜘蛛丝编织了一张爱的大网,这网挽救了威尔伯的生命,更激起了我心中无尽的爱与温情。《小王子》让我和孩子们尽情享受童话的想象力与天真。还有《汤姆索娅历险记》、《杨红缨童话系列》、《小布老虎丛书》《大个子一年级,小个子二年级》……
我津津乐道地向孩子们讲述我读到的这些动人的故事,还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们宣传读书的好处。从入学起,我就要求孩子们每天读书15分钟。一开始很多家长做不到,我就把自己家里的书搬到班里来。看到小小的他们读起书来一天天在进步,家长们也逐渐转变了态度。同时我加大了对学生表扬鼓励的力度,每天都问读书的作业。后来要求学生准备一个小本子,记下自己读书的书名、作者、内容,比一比谁读的书多,在竞赛中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假期中,我上网看到了许多教师就关于读书的建议。尤其是人教论坛的嫣然老师和紫色偶然老师的建议既具体又合理,这使我在理论上又有了新的认识,方法也比原来多了些。第二学期开始了,我上书店买了孩子们喜欢的《汤姆.索娅历险记》。我每天中午提前20分钟到教室,先给学生读故事5分钟,然后全班读书15分钟。我挨个打电话给家长,诚心感动了家长,三周之内孩子们人手有了一本书。在学生有书可读的问题解决后,就是要学生怎样读书了。我们读童话、读名人少年时的故事、读儿歌、读小诗。在全班读书的时间里,没有人做别的事,包括我。慢慢地孩子们适应了这种读书方式,也习惯了这个读书时间。中午,我们班没有一个学生停留在操场、走廊,没一个学生在教室打打闹闹,孩子们都陶醉在自己喜欢的书里。
为了让孩子们过一个既充实又愉快的暑假,我上网查找了许多资料。为了引导孩子们主动地求知,我用书信的形式给学生布置假期作业。下面是是我在放暑假前写给小朋友的信:
时间过得真快呀,一转眼就要放暑(shǔ)假了。也许你已经打算好在假期里干些什么了吧!作为你们的大朋友,我希望大家好好玩耍,好好游戏。同时,作为你们的语文老师,我希望你们利用假期好好学语文。因此,我建议大家这样做:
1.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学习大街上的广告牌、警示牌等各种招牌上的汉字,把它们写在“采蜜本”上。
2.读5本以上的课外书,把书名和作者姓名抄录下来。如果有兴趣,你还可以介绍一下这本书主要讲了些什么。这样,我检查你的作业时也等于看了这些书,对此,我将非常感谢你。
5.大家已经有了一定的写话本领,因此,在假期里请写话五篇以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都可以写,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6.开学前,请打电话或写信告诉我你完成作业的情况。打电话要注意礼貌,写好的信可以放在学校的传达室,但要请注意把话讲清楚,让我听(看)明白。
第三个学期,我班继续每天中午进行读书活动。不过,我增加了班级图书角。我要求学生捐一本或一本以上的课外书,至少要八成新。孩子们非常踊跃地把自己喜欢的书捐出来和全班同学分享,实实在在解决了家庭中买书难的问题。阅读为孩子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也提供了无穷无尽的乐趣。为了让孩子们喜欢阅读,我教孩子们自制读书卡,记录读书的时间、书名以及喜欢的词语、句子。认真记录的同学可以奖励一面大红旗。(平常一般只奖一面小红旗。一面大红旗相当于十面小红旗)。孩子们读书的热情高涨,兴趣越来越浓了。有的连下课也搬着书在走廊上看,有的孩子看着、看着就捧腹大笑,有的看完书就叽叽喳喳讲给别的学生听。坚持课外阅读,使学生的语言有声有色,见识大大增强,学习习惯越来越好,文明素养也越来越高。我班的读书活动也带动和影响了其他班,促进全校形成了读书活动的良好风气。
我幸运,在2003年秋成为了岳阳楼区第一批课改实验教师;我幸运,从那时起就领着我的孩子们一起读书,创办我们自己的“巴学园”。愿在探索课改的征途上,伴随我们的是一路书香……
刘文颖 [312766],发布于 2007-08-20 16:27
给阅读多一点时间
阅读需要充足的时间,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指导他们掌握阅读的技巧,培养阅读的能力,给他们更多的自我阅读实践机会,让他们去体会阅读的快乐,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好。
看了专家和同行们的文章,心里被一种感动和震撼盈盈满满地充实着,大家都在如此严谨地审视着自己的教学,自己的课堂,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呀!而在我们的阅读教学的课堂上,确实存在着许许多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几许无奈。我觉得阅读时间太少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大问题。
先说早读。俗话说:“一天之计在于晨”,可学校早读的时间本来就短(7:40——8:00),还有一些迟到的时不时打乱一下,往往是在孩子们刚进入状态中就匆匆结束,忙着准备5分钟后的课堂。
再说课堂。一篇课文,既要学文,又要学字,还要拓展,再加上还要组织教学……很多老师都在感叹:怎么还没有干什么就下课了!?所以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都是赶着赶着把课“上”完,至于让孩子们自己阅读的时间就可想而之是“少之又少“!
还有家庭。孩子在家的活动时间大大多于学校,虽然我们每天都布置了阅读的作业,可真正高质量高标准完成的又有多少,还有一部分孩子是根本没有完成。家长的素质和家庭的教育环境是保证这些孩子们阅读时间的根本。
阅读需要充足的时间,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指导他们掌握阅读的技巧,培养阅读的能力,给他们更多的自我阅读实践机会,让他们去体会阅读的快乐,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好。
刘
颂 [312806],发布于 2007-08-20 15:57
边走边写
教师的背诵肯定对学生的学习有极好的激励作用,但若是在学生背诵的同时用无声的口型伴随背诵,一则同样起到激励作用;二则陪伴背诵,学生会背得更轻松,关键处教师的口型也可起提示作用;三则节约课堂时间;更重要的“不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他不会有多大的效应。……有些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老师在课堂上可能有些教学环节与课堂教学内容关系不是太大,……但是有些时候可能对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使学生喜欢这个课堂、喜欢这名老师、喜欢这个学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就不要以为在课堂上它是画蛇添足,有时候甚至可能成为锦上添花。”喜欢这段话。 是呀,学科知识,少说一句甚至说错一点都还有机会弥补,而一旦师生关系不够融洽,则只能是事倍功半或无功,甚至是做工越多,反作用力越大。有很多时候,自己课堂上的有些环节可能也有这样一点作用,但是自己也不能说出这一环节究竟有何妙处,当然就更谈不上有意识的运用了。
感受一、在实践中感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放胆去践行,不用顾虑太多。虽说最完美的是理论联系实际或者有了好经验就尽量总结提高,但在自己水平不够的情况下,还是少些条条框框,做起来再说得较为实际。
感受二、调动学生情感也还是要把握好度。一不可拓展过远,让学生摸不着头脑或者离文本太远;二不可光想着展示自己,展示变成了炫耀的话,学生的喜爱也就变成了厌恶。教师的背诵肯定对学生的学习有极好的激励作用,但若是在学生背诵的同时用无声的口型伴随背诵,一则同样起到激励作用;二则陪伴背诵,学生会背得更轻松,关键处教师的口型也可起提示作用;三则节约课堂时间;更重要的是不用忧虑展示变成炫耀,当然也不用忧虑学生的喜爱变成了厌恶。
“有时候我研究西方有些国家他们招聘老师的广告,我发现跟我们招聘老师的广告确实是不一样。他们招聘老师第一条老师有激情、有幽默感、爱学生、爱孩子”我们给自己的孩子选幼儿园的时候不也是以这样的标准选老师吗?
任艳 [313004],发布于 2007-08-20 16:35
一是追求多学科综合。如有的老师在教《燕子》时,教学重点不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悟、体验课文描写的意境,丰富语言储备和语感经验,而是让学生讨论燕子的生活习性,捉虫的本领;接着交流候鸟的有关知识,介绍有关候鸟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画燕子图,唱燕子歌,跳燕子舞等等。一节课可谓是高度地“综合”了,但是,语文学习却未着边际。
二是热衷于开放探究。让学生讨论一些懵懵懂懂的问题,有的甚至是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让学生的感受浮光掠影。
三是贪多求全。这在大型的公开课上更为突出,如一节课中既要有自主、探究性的学习,也要有合作性的学习;既要有理解性、吸收性的阅读,也要有批判性、创造性的阅读;既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又要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等等。上述内容的学习,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环节是可以适当安排的,但是如果刻意追求课堂的“面貌一新,就忽视了语文本体教学任务的落实,影响了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提高和发展。
我认为,阅读教学必须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突出语文的本体任务.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以语言文字学习为核心,整合语文教育的“三维”目标,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优化。至于其他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只能是语文学习的“副产品”,应该是为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服务的。
◎ 2007-08-20 17:16 0108班
湖南岳阳(2) 严霞 [323684]
动不动就画啊、唱啊、跳啊,语文课姓“语”的原则,在泛滥的拓展与综合中迷失了。
任艳老师的思考很有价值。
◎ 2007-08-20 17:04 0108班
湖南岳阳(2) 方奇志 [312972]
有同感!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把课文教“肿”了,教学过程繁琐,内容冗长,造成学生厌烦、老师疲惫、教学效率不高的情况。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精”,教师要首先对教材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认真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然后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选择教学的内容。此外,教学环节要简,不能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
◎ 2007-08-20 16:56 0108班
湖南岳阳(2) 吴桢 [315937]
在教学中很难把握“收”和“放”的尺度,“收”得太多,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展示,“放”得太多,又害怕教学目标无法达成。
喻金梅 [324972],发布于 2007-08-20 16:12
1、教科书与其他资源的关系
母语教育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要深刻认识母语教育的特点与优势,增强资源意识,让所有适用的资源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此其一。教科书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体现了课程目标和能力培养的要求,应以教科书为主,用好教科书。此其二。把教科书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教科书,这样的语文教学单薄、狭窄、封闭,容易脱离学生实际和沸腾的生活。而过多地引进其他课程资源,少用甚至不用教科书,活是活了,但教学轻飘飘,语文训练难以落实,各项要求难以达到。
正确的做法是,以教科书为主要凭借,适当引进相关资源,适当拓宽教学途径与形式,加强课程资源的整合,在学好教科书、实现基本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学得更多一点、更活一点、更好一点。
2、读教材与写教案的关系
在备课时,一些教师大致看看课文,就急于读教参,甚至照着教参写教案,搞教参搬家。这中间缺少独立思考,没有“化”的过程。虽然把教学要求、教学步骤写在了自己的教案上,但由于没有消化,还是人家的,肯定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在写教案之前,一定要反复读教材、读文本,这是每位老师(包括有较长教龄、有较多经验的优秀教师)备课时最基本的功课。
读文本,要读进去。要进入情境,忘掉自己,沉浸在文本的意境中,作者表达的情感中,与作者共同经历、共同欣赏、共同陶醉,同喜同怒同哀同乐,忘乎所以。自己不被感染,不被打动,怎么可能让学生被感染、被打动?
读文本,要走出来。要品味文本的语言,找准理解、欣赏、积累语言的训练点;要熟悉作者的语言风格,以便有效地进行朗读指导。还要揣摩写法,找准让学生了解、借鉴的重点。
总之,要细读文本,反复读文本,从中了解作者写作意图和编者编写意图,读出情感、情境、情趣,读出语言风格、味道,读出写法的个性、精妙。要把感情、语言、写法结合起来认真体会。细读文本的过程,是与作者对话的过程,是自己被打动、被征服、对文本越来越喜欢的过程,是对文本由不理解到理解逐渐感悟的过程。对文本喜爱,进而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有了这个前提,才谈得上具体进行教学设计。
3、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的关系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针对以往被动接受学习提出的。这种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是我们要大力研究、在教学中很好体现的。自主学习的核心是学得积极主动。在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首先应体现在自主阅读、潜心读书上。教师在钻研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沉下心来,认真读课文,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尽自己之所能,尽量依靠自己的感悟、理解,把课文读懂。其次,应组织学生进行有准备的交流,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互动,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体会到语言的精妙,领悟到写法的特点。
与此同时,自主学习与接受学习不是对立的,自主学习需要教师的指导、点拨甚至讲解。历史、地理、人物、事件等背景知识,学生限于条件或能力,难以弄懂,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中的“外国租借地”,就需要教师作简明的、动情的介绍。遇到学生经过讨论、交流还理解不到位的地方,教师就应点拨,犹如画龙点睛,或使学生提升境界,或使学生茅塞顿开。遇到学生归纳、概括不全面、不清晰的地方,教师就应用条分缕析的、准确的语言帮助归纳与概括(如,文章主旨、学法、写法)。当经过启发、引导,学生还理解不准、不深甚至理解错误时,教师就应进行精当的讲解。自主学习与接受学习,没有孰优孰劣,教学中要针对学情,合理运用。
4、精读、略读、浏览的关系
这是三种阅读方法,也是三种阅读技能,它们的目的、功能有所不同。三种方法、技能都重要,都要重视,都应很好地训练。
精读,重在培养阅读理解能力,要对文章从内容到语言到写法比较全面的把握,在其中习得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略读,是粗略的、不进行深究的阅读,旨在通过比较快的阅读,粗知文章大意。浏览,指大略地看。除了平时消遣性阅读,浏览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即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精读,各个年级都是重点,除了读懂文章,还要积累学法、写法,并注重阅读方法向略读、浏览的迁移。中年级开始训练略读,使学生读的速度逐步加快,粗知大意的水平逐渐提升,以适应平日读书看报的需要,进而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浏览,重点在高年级培养。要教会学生有目的地、带着任务进行浏览,要逐渐提高浏览的速度,学会一目十行地读,要培养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以训练精读为主,训练略读、浏览为辅;要有意识地通过整合资源、扩大阅读量,把精读、略读、浏览结合起来进行训练。而在课外阅读中,略读、浏览就派上了用场。
精彩评论
题目:低年级阅读存在的问题 0108班曾令冷 日期:8月20日
| |
|
孩子光靠在学校课堂上朗读那么点课文,,回家后,就很难自发主动去读书,去看书,去品书,加上家长忙,没从这方面去培养孩子的朗读习惯.课前在家预习也就成了困难,导致第二天上课上不动.希望家长和老师共同配合,培养孩子好读书会读书多读书的习惯.
|
|
即使读了,因为怕苦不愿花时间去背诵文章或古文古诗和一些故事等.
|
|
比如搜集背诵警句
名言名句
好的字词句式等,教育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要学会积累运用.
|
◎ 2007-08-20 12:55 0108班
湖南岳阳(2) 方西河 [323685]
你所说的不错.说明你对目前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平时,我们要求学生按要求学好一篇课文,这中间就包括了很多的内容,包括字音与词语的理解,也包括体会表达的效果等等.如果我们不去让学生大量在去读,那么,课堂上我们无法很"正常"地完成教学任务.如果遇到要赶进度,我们还会把所有的原因不当地压到学生或者是家长的头上.在这个问题上,我可以这样说,我们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另外,还要让家长配合孩子去读,还可以采取更多的办法.总之,学生语文素养的增设,只能在大量的语文实践地去实现,我们不能不让学生去实践.这是我闪必须牢牢记住的一个真理。
08-20 11:50 0108班
湖南岳阳(2) 朱江华
能不能试试“班级读书会”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呢?课前5分钟的阅读,老师先选择一些适合孩子读的书,课堂上面读给孩子们听,引发学生的读书兴趣,然后慢慢引导他们读更多的书。对于孩子家里书少的情况,我们可以建一个“班级读书角”,建议学生每个捐两本书,相互借阅,集中管理。
08-20 12:42 0108班
湖南岳阳(2) 张桂华
低年级阅读应从识字开始。班上四十多个孩子,识字水平相差甚远,阅读能力的差异就可想而知。因此,我认为低年级的阅读课应把识字放在重要位置,把字认会了,再提其他要求。
听了几位专家的讲座,真有拨云见日的感觉.尤其是袁老师说的“我心入书,书入我心”更让我感触颇多。平常教学虽也注意让学生读书,但大多是些浅层次的,以后在这方面要多花功夫。
王
玲 [312765],发布于 2007-08-20 14:02
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质疑,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够深入,大多数学生所提的问题没有多大价值,怎样来引导学生有效地提高质疑的质量,使学生敢问善问呢?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太少,很多都是老师在问,当学生提的问题缺乏深度时,教师忽视了在肯定鼓励的基础上,继续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这样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的火花没有激发,久而久之,就出现了不敢也不会提问了。
◎ 2007-08-20 16:22 0108班
湖南岳阳(2) 方西河 [323685]
学生起初并不会提问,因此课堂上总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开始努力引导学生提问,但是,问题意识不是一次两次就能形成的,因此课堂上学生往往提出“这篇课文有几段?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等等问题。由于这样的提问没有预期的效果,所以,没有耐心的教师考虑到教学进度等要求,只好忍痛割爱,用自己的提问包办代替了学生的思维。由此可以看出,学生不会提问,关键还是教师没有引导好的缘故。
如何引导学生提问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自己要有问题意识。教师问题意识的强弱会很自然地在课堂内外表现出来,成为学生的榜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学老师。我在上课时常常这样说:“我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作者这什么要这样写呢?难道没有其他的写法吗?请大家帮帮我。”学生一听可以帮助老师,自然很有兴趣,慢慢地,他们也学着像我的样子提问了。
二是要逐步教授提问的方法。光由学生慢慢地学着老师提问还不行,这样太慢了。我们可以选择典型的课文(容易提出问题的课文),作一个专题介绍。如我在教《钓鱼的启示》(人教社第七册)时,引导学生这样提问。
原文:我钓到一条大鲈鱼,父亲发现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我让学生把钢笔当作鲈鱼,然后盯着它看一会儿,想一想,你会提出什么问题?
由于创设了问题情境,学生发言很积极,课堂教学自然就精彩了。
在这样的基础上,我还总结出几种提问的方法。(1)从字词入手提问,如“‘心惊肉跳’与‘忐忑不安’能不能调换位置”;(《穷人》)(2)从句子入手提问,如“我恍然大悟了,为什么伯父他们还哈哈大笑”;(《我的伯父鲁迅先生》)(3)从篇章入手提问,如“课文的结尾能不能换成‘五彩池真是美丽的地方!’”;(《五彩池》)(4)从不合常理的地方提问,如“一位老奶奶为什么焦急而又耐心地等着”;(《十里长街送总理》)(5)从前后矛盾的地方提问,如“明明是捞铁牛,怀丙和尚为什么说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三是要允许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强了以后,他们会提出很多的问题,当然,这些问题良莠不齐,常常有不少的“差问题”。教师要正确看待这些“差问题”,毕竟提问由“差”到“优”有一个过程,并且不同的学生表现不一样。同时,一些同学突然提出一个问题,这正是课堂生成的东西,是求之不得好的资源,教师要正确对待。有一位教师在上《十六前的回忆》时,一位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李大钊明明有手枪,为什么他不开枪呢?”这个同学的问题其实不错,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形势的分析,对亲人的爱,因为,他开枪也无济于事,还可能伤至亲人。但是,这位教师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大吼一声:“坐好,难道李大钊就没有你聪明?”可以想象,这个同学乃至于整个班级的同学,还有哪位会大胆地提问呢?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但只要我们教师都有这样的理念,相信学生的素质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课堂会更加精彩。
◎ 2007-08-20 16:53 0108班 湖南岳阳(2) 方西河 [323685]
背下《水浒传》的回目以后
怎样才能做到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收获呢?我的做法是引导学生读名著。我计划从四年级开始,每年读一本名著,小学毕业时把《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读完。之所以安排这样的顺序,是因为我通过反复阅读发现,这三大名著中,就语言而言,《水浒传》最接近我们的口语,适宜初读;而《三国演义》半文半白,对今后学习文言文有益;学习《西游记》则可以使自己的语言更加精彩。
这样的计划最先遇到的阻力来自家长。有几个家长有顾虑。他们打电话说:“方老师,这些名著大人都读不懂,小孩子怎么能读呢?”我没有反驳,只是说:“既然大人都读不懂,看样子名著谁也不能读了。”他们听后觉得自己说的不对,慢慢地也就同意了。
过了家长关,最关键的还是引导学生去读。我事先举办故事会,把《水浒传》中最精彩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以激发他们的兴趣。果然,他们听后都觉得很过瘾,都想知道这故事是从哪里来的。我拿出《水浒传》,翻到相关的地方,让他们开始阅读。他们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下课了,我故意把《水浒传》收上来,说:“要想自己天天都能读到它,还是每人买一本《水浒传》吧。”不久,书都买齐了,但是,还没看几天,他们就不爱看了。也难怪,他们平时看的就是画画书,整本的书看得并不多,再说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中高年级课外阅读量是140万字,现在一下子要把90万字的《水浒传》看完,谁没有畏难情绪呢?我归纳他们的意见,一是小说太长,看不完;二是人物和事情太多,记不住。我没有责怪他们,正在这时,不知哪位同学说了一声:“如果老师能把《水浒传》的回目背下来,我们就有信心了。”这可是一个难题,以前我只背过《红楼梦》的回目,背了一年多,还是没有背完,这回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真是逼上梁山啊。我说:“好吧,给我两个月时间,如果我把《水浒传》的回目背下来了,大家就读;如果我没有背下来,大家就算了。”他们同意了。
我便开始认真地读《水浒传》,边读边记回目,每读完一回,又把前面的内容进行巩固,如此循环,终于用一个半月把所有回目背了下来。后面的半个月就是“总复习”,自我检测,查漏补缺,慢慢地,我背得滚瓜烂熟了。两个月的期限到了,那天,同学们拿出《水浒传》,眼睁睁地望着我。我把回目先从头到尾地背了一遍,再从尾到头地背一遍,又由学生随意抽背。当我一字不错地背完100回的回目后,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有同学问,这样读书有什么好处,也有同学问能背下这么多的回目到底有什么秘诀。我说:“能背下回目,就说明你对全书有了更完整的了解,这样,你不但能听懂别人的讲解,更重要的是自己也能学着对别人进行讲解,到那时,你就这方面的专家了。至于我有什么秘诀,一个字,就是读。”为了证明我的观点,我让学生看着自己的《水浒传》,听我讲其中很多精彩的故事。当我把这些精彩的故事一个一个地讲出来时,他们终于明白了这种读书方式的妙处。
就这样,同学们信心倍增,也开始照着我的方法读起《水浒传》来。由于我能背下回目,对《水浒传》非常熟悉,因此,我能随时抽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在抽查中,我发现不少同学也能把回目背下来,讲起《水浒传》也是头头是道。我暗暗高兴。一年过去了,他们又开始读起《三国演义》来。我也是先把120回的回目背了下来。正好易中天教授讲《品三国》,他们边看原著,边听讲座,更加体会到我教的读书方法的妙处。在班上举办的《三国演义》故事会中,他们也津津有味地介绍着自己的体会。一位学生说:“我觉得《三国演义》按诸葛亮的线索可分为三个部分,其中最精彩的就是诸葛亮出山到去世。”我完全同意这种看法。在家长反馈的意见中,他们都觉得这样读名著真的有效果。
我就是这样引导学生读名著的,我觉得,只要我们自己读进去了,再加上引导得法,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就高了。当然,借此机会补一补文学名著这一课,我们也会有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