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校园文学三十年之诗歌概略(初稿) 文 / 武新里
校园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重镇之一,是中国文学发展源头的一份子。过去的30年间,校园文学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拓展了空间。校园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为繁荣中国文学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诗歌的繁荣发展,尤为明显。
“**”的十年,对于校园中的师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没有精神自由的师生在没有自由艺术元素的痛苦中煎熬了十年。封闭了十年的校门终于打开之后,大家对于理想、对于自由、对于艺术的渴望就显得异常强烈。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大批有理想、有才华的青年们纷纷走进大学校园。随之而起的,还有在中国文学浪潮的大背景下崛起的中国校园文学,其时,校园文学显现出其重要的力量,其中以诗歌的成就最为辉煌。由于怀着对诗歌共同的热爱,这些走入大学校园的青年们高举理想主义、自由主义、浪漫主义的旗帜,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八十年代的校园诗坛,组成了一支具有强大创作力量的大学生诗歌创作队伍,在社会上,在诗坛上,在校园内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影响深远的诗歌运动。他们在大学生诗歌运动中的卓越表现成为八十年代青年文化活动中一道最亮丽、最迷人的风景,趁着“西北师范大学文学联合会成立三十周年暨甘肃校园文学先锋论坛”召开之际,我这里概略说说甘肃校园诗歌的发展。
“大学生诗歌”是中国当代诗坛特有的文学现象。80年代初期的大学生诗歌对传统诗歌进行了扬弃,打破重叠、排比等“均衡和谐”的审美理念,以自然的节奏传达真实的感情,这些诗歌作品把自我感情总是与时代精神联系在一起,诗歌的外在表现因感情内向沉郁而变得凝练简明。随着校园诗歌社团的蜂涌出现和校园文学活动的丰富繁盛,校园诗歌在新诗之中的地位显的更为突出,有论者这样认为:“大学生诗歌已经成为一股重要的诗歌力量,参与和推动着当代诗歌的建设和发展”。著名80后诗人、青年评论家刘永涛先生曾在《80后文学的崛起和现状》一文中指出:“有一大批优秀的80后诗人在进行隐忍而执著的创作,如丁成、秦客、八零、枕戈、莫小邪、姚依农、泽婴、谷雨等,他们正以自己出色的文本为当代诗歌注入新的血液。”
“每年每月,全国各大诗刊诗报上都有甘肃诗人的作品。”原甘肃作协主席、诗人高平曾这样肯定地说,经过多年的惨淡经营,贫弱的甘肃文学终于在这一块厚土高原上开出了灿烂的花。在连续三届鲁迅文学奖优秀诗歌奖评奖中,全国共有15名诗人获奖,其中有4位是甘肃诗人;在权威的诗歌年度全国选本中,将近20%的名字属于甘肃诗人。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甘肃没有出现诗人断档的情况,目前活跃在甘肃诗坛上的老、中、青三代诗人共有二三百位。
在甘肃,诗歌创作队伍之庞大,作品之繁盛,堪称“诗歌大省”,在全国占有一定的地位。而甘肃诗歌创作主体却主要出自省内各大高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0岁华诞的“西北师范大学文学联合会”(原“青年诗歌学会”)竟然成就了甘肃省一半以上的诗人,其中就有“诗坛怪杰”老乡,他的作品曾多次荣获“人民文学奖”、“敦煌文艺奖”和“十月文学奖”等奖项。既然说到了“西北师范大学文学联合会”,而且本文也由这个可亲的组织而起,所以我们有必要简要说说30年来她所走过的路程。“西北师范大学文学联合会”始于1979年由彭金山教授等人创立的“百花诗社”。1980年,“百花诗社”更名为“甘肃省青年诗歌学会西北师范大学分会”,简称“西北师大青年诗歌学会”。1996年10月,改名“西北师范大学文学联合会”。30年来,“西北师范大学文学联合会”不仅团结了大批本校的文学青年,而且吸引了省内外其他高校的众多文学爱好者,为校内外广大文学青年的成长做出了重要贡献。30年来西北师范大学文学联合会薪火相传,先后有诗人、文学评论家彭金山教授、原《现代妇女》主编朱子国,著名编辑张子选,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兰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津梁,甘肃省文化厅厅长邵明,原兰州市教育局长栾行健,甘肃省新闻出版总局副局长、儿童文学家汪晓军,著名诗人雪潇、唐欣、高尚、叶舟、马丁、阿信、桑子,知名作家徐兆寿、尔雅,著名摇滚乐评人颜峻等人从这里走出,为省内广大文学青年的成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为甘肃文坛培养了大批作家。
2004年底,著名诗人老乡和女诗人娜夜荣获“鲁迅文学奖”诗歌类奖,在第3届该项获奖的5位诗人中,甘肃就占了2名,他们都是从30年校园诗坛走出来的佼佼者。著名诗人还有马步升、徐兆寿、雪漠、阳颺、叶舟、古马、人邻、尔雅、史生荣、雪潇、唐欣、杨光祖、牛庆国等以及70后的一帮青年韩松落、李满强、阎海东、刚杰·索木东、郭富平、王强、海杰、孙小伟、马超、杜撰、漠风、王文思、赵晓辉、唐翰存等。
30年间,甘肃校园文学就从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大学生诗歌的繁荣局面,文学艺术创作之活跃、繁荣,不仅数量大,获奖多,还呈现出多样性、多民族性,可谓色彩斑斓,特色鲜明。在这浩浩荡荡的诗歌浪潮中,涌出一大批优秀的文学社团,这些文学社团正是甘肃校园诗歌创作的阵地。如:创立于1978年5月的兰州大学“五泉文学社”,由现任兰州大学副校长甘辉教授等老前辈发起,历经30个春秋的艰辛与坎坷,已经发展成为兰州大学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在兰州地区高校享有良好的声誉。再如甘肃农业大学“风帆文学社”、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雪原文学社”、兰州城市学院“大漠诗社”、甘肃联合大学(原甘肃教育学院)“涛声文学社”、西北民族大学(原西北民族学院)“五色石文学社”、兰州理工大学(原甘肃工业大学)“行星诗会”、兰州商学院“绿韵文学社”、甘肃中医学院“三七学社”、兰州医学院“火鸟文学社”、甘肃政法学院“青春行文学社”等。
30年大学生诗歌社团的出现,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的成立得到了学校的支持,为民间活动赢得了“合法”的生存空间,不仅带来了校园写作的活跃,也促使当代诗歌进一步走向民间化。
其次,校园文学活动不仅带来了诗歌的繁荣,也带来了“人”的解放,标志着对个体价值的确认。新时期带来的重要变化便是思想解放,校园文化的活跃使青年一代在文学写作中走上了思想之路,诗人们通过文学活动体现了自我的价值,也通过作品传播了个性解放与人道主义思想,文学的社会意义得到了极大的体现。
第三,文学社团活动以“同人”的方式集中了一批文学的“精英”和爱好者们,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提高了对文学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也提高了自身的写作能力。讨论会、座谈会等文学活动的开展,促使诗人们关注作品的艺术品质,激励着他们的创新意识,也提高了新时期文学创作的整体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