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彭德:中国美术发展战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31 18:05: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彭德:中国美术发展战略
                             
日期: 2011-11-7


     来源: 中国国家画院   
彭德
  杰出的美术是社会财富过剩的标志,中国生产总值超过全球总量的十分之一,理应产生相应的美术作品。美术是人的艺术,中国人口约为全球人口的五分之一,约为唐朝鼎盛时期人口的25倍,理应出现杰出的艺术家。中国美术曾有过灿烂的历史,历史的正反启示会对当代产生积极作用。
  中国美术发展的基本条件,对于美术家而言是自主和自由。国家有关部门应当采用无为而治的策略,除了提供宽松的创作环境和必要的扶持措施,无须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进行指导。美术如果由外行指导,美术的发展就容易形成品位下行的趋势;如果由内行去指导,指导者很容易将自己偏爱的艺术倾向强加于人,进而形成学阀统治的局面。这个不证自明的道理,如果老是被忽视,就决不会受到今人和后人的尊重。因此,政府有关部门不必制定各种条例限制艺术和艺术家。它同主张文化创新的国策,在本性上也是对立的。它既经不起理论上的追问,也不起实际作用。只要不违反国家大法,美术家怎么弄都行。解衣盘薄,不守规矩,是从庄子以来被历代画坛推崇的画家作风。国家管理艺术的部门如何对待美术家,至少应当比封建社会的认识要高明。
  美术发展的驱动力和鉴别力在美术界,有关部门不必一厢情愿地出台什么艺术思想和创作理论。思想和理论是画家和研究者的事,不可能被预设或授予,只能自下而上地形成。这是衡量现代意义的学术是否成立的根本标志,否则只会倒退到封建专制主义的老路。不同的艺术观各自呈现,就会构成中国美术界整体的学术形象。
  中国国家画院的历史回顾与文化定位
  如果把国家画院的前身延伸到古代,不难发现它的要害问题,是画院画家自始至终都缺乏自主的品质。其结果,古代杰出的画院画家的历史地位,始终低于在野的杰出画家,如黄筌低于徐熙,柯九思低于倪瓒,吴伟低于沈周,焦秉贞低于八大。这是中国美术史的一个常识。为什么?因为宫廷的僵死作风限制了画家的自由,很多应制之作都不是发自内心的需要,更谈不上对现实问题的质疑。宫廷画院又引入了官场制度,造成相互攀比与倾轧的局面,画家随之失去了自主的人格。宋徽宗时期的院画家,级别最高的职位接近从五品,相当于正厅级,可以佩带吏部授予的官符,即一只红色小口袋,里面装一枚指头大的简陋银制鱼符。获得这个红鱼袋,代价是自我的丧失加毕生的精力。宫廷画院的画家,既要参加官方活动,又要为权贵们画应酬画,缺少整块的时间思考和探索。
  一个开明的当代社会,应当供养什么画家?应当供养异想天开、打破框框、开宗不立派的人物。要造就这样的画家,当代画院首先应当同时事政策脱钩。中国大陆早已告别了敌我对立而不共戴天的战争时代,美术不再是打击敌人的武器,也不宜继续充当宣教工具。绘画作为宣教工具的时代,随着摄影与摄像的快速发展,变得捉襟见肘。有了照相机和摄像机,用绘画图解政策,如同有了高效洗衣机而继续使用搓衣板一样不可思议。准此,画院首先应当同各级美协的活动脱钩。由宣传部门管辖的美协,已经成了宣传功能萎缩而艺术品质不求高新的多余机构。美协的创作思路,爱讲主旋律和多样化;主旋律是核心,多样化是华彩。这种以时事政策挂帅的艺术观,流于狭隘。事实上,美术界各有各的主旋律。现行的中国式学院艺术的主旋律是技能和风格,中国当代艺术的主旋律是揭示社会问题和文化问题。推而广之和极而言之,每个美术家都各有各的主旋律。
  国家画院的文化定位,目标应当是走在这个时代前列的高端艺术。高端创作和研究应当同八大美院的创作与研究连接在一起,应当同高品位的美术馆、美术出版社、美术报刊与网站紧密挂钩,形成彼此良性互动的关系。国家画院尤其应当同当代艺术区紧密联系,建立良性互动的机制,而不是单一地从各级画院物色人才,否则容易近亲繁殖。美术的当代使命,从专业的角度面言,是拓展人的视觉感受和提升人的视觉品位,国家画院应当在这个方面做出表率。
  中国传统美术的现代性转换
  中国传统美术向现代转型,按常规思路,涉及题材、画法、风格和境界。
  题材的转换比较表面。1950年代的美术家为了跟上时代,画面点缀现代标签,比如服饰、旗帜、标语、楼房、汽车、电线杆和冒黑烟的烟囱等,表示与时俱进。如果不允许点缀这些时代道具,很多画家会束手无策。
  画法的和风格的转换较难。张大千从事泼彩,吴冠中摒弃传统描法与皴法,刘国松“革中锋的命”,都是在画法上做文章,需要专注而持久的努力。风格的一端同同画法联系在一起,另一端同人的性格情操联系在一起。张大千的豪放,李可染的厚重,吴冠中的潇洒,周韶华的大气,都可以在他们的画法和性情上找到依据。
  境界最难。它涉及画家作画的动机和目标。涉及到画家的器局、视野和知识。一个把画画当作玩物和消遣对象的人,他的境界逃不出鸳鸯蝴蝶派的情趣,充其量只能在传统的边界小打小闹。贾又福的现代水墨画,在画法和风格上很值得推崇,但他的一些作品境界却不能恭维。比如他经常以山岗上的牧童或耕夫为题材,把黄昏的天空画得风云际会、气势磅礴。这类作品的境界失之于怪异。农耕题材可以追溯到神农时代,历代帝王指派宫廷画家画农耕图,旨在鼓励生产劳动。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动,平平常常,周而复始。把它同张扬的现代笔墨、现代风格捏合在一起,完全不搭调。说它寓意隐逸吧,又何须风云际会、气势磅礴、让人心动神摇的背景?当然,比较而言,贾又福的画还是比全国美展上众多画匠高出许多。当代画匠们的应制之作,摆脱不了空洞、委琐和无聊,艺术境界要么空缺,要么平庸。
  传统美术走向现代,有可转换的方面,也有不可转换的方面,应当具体对待。对于矢志于临摹二王书法和四王笔墨的人物,不必强迫他们改弦易辙。不过,如果认可传统美术向现代转换的价值观,那么一打成功的守成型画家,抵不上一个超越传统又指向未来的探索者。
  中国当代艺术的本土化与世界性
  当代艺术是时代的先锋和代表。当代艺术的典型标志是新观念、新形态、新载体。三者有其一二,就值得关注。新观念重在打破现有的艺术边界,扩展艺术的内涵。当代艺术还包含反当下、反当代的观念,这给画家背离离时尚而又不重复古人的探索留下了一片空间。反当代不是指回归传统或标榜正统,而是指反对当代文化主潮和时尚的超前思想。
  很多生活在当下却埋头传统的美术家,往往出于排他心理,一面贬低或否定当代艺术,一面却又不知道当代艺术究竟是怎么回事,知道的只是某些出格的特例。当代艺术的负面形象尽管混乱,然而它却是时代的象征。当代艺术不一定是传统艺术与学院艺术的天敌,但很多美院教授却把它视为不共戴天的洪水猛兽。
  从观念上讲,当代艺术没有国界,如同在学术的前沿地带,没有中国数学、中国生态学、中国心理学一样。从现实需要而论,中国当代艺术的本土化,有两个途径:一是寻找中国文化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因素楔入当代;二是告别旧式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形态,自创游戏与游戏规则。作为本土的当代艺术,应当像庄稼在地里长出来那样合理和自然。需要指出的是,本土概念不是褒义词,本土艺术不等于正确的艺术。
  当代中国问题很多:封建主义的遗留问题;资本主义的现实问题,即经典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所揭露的问题,比如马尔库塞揭露的问题;还有冷战时期社会主义的遗留问题,彼此交织在一起,加上复杂的国际关系,比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时期更加严峻。这样的时期是出大家的时期,是出大作的时期。如前所述,艺术家的态度大体有两种,一种是揭示,这是先锋艺术家的任务;一种是背离,这是学院精英的任务。背离的方式可以细分,比如追求纯艺术,比如追求非现实的境界。它类似古代的隐逸作风,类似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本节内容,参见《荣宝斋》2010年第1-3期“彭德专栏”关于当代艺术的议论)
  中国艺术市场
  建设中国的艺术市场,确立规则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培养中国的大藏家,他们是市场的中坚和带头羊。
  大藏家要有全球视野和历史意识。历史意识不仅仅局限中外美术史,而是对文化史、政治史、战争史、经济史、科技史、艺术史、宗教史、民族史、国际关系史的系统理解。
  大藏家要有未来眼光。无论公益收藏还投资收藏,把握未来是你不败的根基。阅读同艺术有关的各科未来学著作,你就能在纷繁的现象中寻找生机和发现苗头。
  大藏家要有鉴画鉴人的双重能力。藏画如交友。交友有挚友,有诤友,有损友。画以人显,也以人晦。画家如果有太多倾向不同的人表示非议,其画就要回避。收藏口碑差的画家作品,如同窝藏了人人唾弃的奸臣。
  大藏家不能忽视人见人爱的作品。人见人爱的画如同大众情人,会陪伴众人一生。这种情感与日俱增,如同刻在树干上的名字,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彰显,众人不会容忍它贬值。
  大藏家必须研究每个时期的代表作。每个时期的代表作都会不断被人提起,它们是美术史绕不开的对象。代表作可分为两类,一是好画,如同古代的神品;一是有意义的画,不是在艺术上标新立异,就是在主题或题材上别出心裁,往往会引起争议,当然有争议和被抨击的画不能等同有意义的画。
  大藏家要收藏有开创性画家的代表作。收藏一件代表作,胜过收藏一堆同类型而稍逊一筹的作品。杰出的代表作在视觉上能感染一个时代,在精神上能穿透一个时代。
  买玉不如琢玉。名家出名前如璞,出名后如玉。如果是大藏家,买玉不如琢玉,琢玉先要寻璞。寻璞之法,或遍访画室,或组织青年画展,或开办批评家与青年画家参与的讲堂磨砺人才。寒来暑往,优胜劣汰。优胜者即便离你而去,也得力于你的慧眼。百年藏画,终将易主,但既成的过程与口碑不会改变。
  大藏家要多看名家的集体画册,它让你能直观地比较;少看画家掏钱出版的个人画册,那是卖画的招牌。多看短评与推介词,少看漫无边际的长篇大论。被众多批评家关注的画家,即使不是杰出画家,也一定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古代画坛一些画得一般但却了不起的人物,画史也会给他们留下位置。
  大藏家要警惕炒作。时下的画廊,诚信者少而投机者多。投机者对画价的炒作,往往是通过托儿竞拍洗黑钱的勾当。这类伎俩经过精心设计,常常奏效。天下乌鸦一般黑,鉴定、评论、出版、策展中也有出于情面或利益的艺托,通过鉴别、评价、宣传、展出,暗渡陈仓,提高作者的级别和作品的地位,让藏家上当。(本节内容,参见《艺术财经》2007年第9-11期“彭德专栏”《藏画经》)
  中国美术教育的现状与未来
  公办美术学院是消耗才智的无底洞。除了少数责任人,每个人对它的兴衰存亡不需要承担风险。美术学院同中国的大学体制一样,实行的是书记与院长共管制。这种照搬中国政治体制的死板作法,遗害很深。通常的情况是书记院长各行其是,明争暗斗,相互掣肘,弄得学校一盘散沙,不死不活。再好的人物,在这种体制的折磨下也会变态。
  美院的在艺术上的品位,首先要看院长。可是中国的美院院长像走马灯一样在轮换,任期只有五到十年,频繁换人致使教学思想无法一以贯之,长远规划只能流于纸上谈兵。迄今为止,没有一所美院持续地保持公认的风格。
  中国的师生关系,学生永远是被动的、任人宰割的。学生没有自主权,甚至古人推崇的因材施教也被悬置了。一刀切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仍然在大行其道。中国美术教育要想有所作为,首先要确立学生的自主权。由学生决定教学方向,由学生挑选教师,由学生挑选教材,就是自主。现行的公办美院,常常是把美术爱好者变成美术厌恶者的地方,是把人才变成庸才的地方。究其原因,不外乎违背艺术逻辑的教学思想、严重过期的教材和陈腐的师生关系。
  公办美院的用人制度,没有摆脱求全责备的人才观,结果总是让有人缘而无才气的人走运,让有个性、有棱角的人才倒霉。公办美院的院刊大都属于印刷垃圾,缺乏学术价值。它不过是本院教师用于申报职称的福利簿。公办美院教师知识结构,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老化,是一个普遍问题。
  美术教育的目标曾经是培养美术家。中国数以十万的美术本科生,有几个能成家?一面是美院毕业生显得过剩,一面却是全社会审美格调的低下。这意味着大学美术教育的走向,在普招之外,需要物色新的目标。素质教育同精英教育分而治之。对于美术素质教育,有两个两个未被正视的走向。
  一是走向官场。在中国,当市长而不懂美术的人,却是城市风格与品位的决策人。有着几千年官本位传统的中国,不会在短期之内改变凡事由行政长官说了算的习气,不妨因势利导,化弊为利。为数众多的中高级官员如果带头学习美术,肯定能够事半功倍地改变国人的审美格调。官员任职之前,有关部门应当要求他们事先必须在美术学院接受系统的扫盲教育。
  一是走向富豪。中国富豪的总数同比欧洲任何一个大国的富豪总数都多。这批人基本上是美术的门外汉,视觉艺术的判断力连业余水平都谈不上。他们只会无视本土的文脉而照搬洋人的营造物,只能悬挂更多的红灯笼,置放更大的石狮子,陈设更奢华的装饰品,只会像暴发户的乡下老媳妇浓抹艳裹一样恶俗,进而感染整个社会。政府应该强行要求富豪及其配偶,必须取得在美院或画院进修合格的证书。学时不必太长,不必学习技法,进修目标同官员相同,只是成为懂行的鉴赏者。(本节内容,参见《批评家》第5辑彭德《病入膏肓的美术教育》,2010年)
  全球化时代中西美术的交流与博弈
  博弈对于艺术和艺术交流,不是一个好词。它容易助长狭隘、自恋的情绪,衍生出赌徒的心理。它同平等博爱有着相反的趋向,同唯利是图和无原则地争锋有着裙带关系,同虚荣和攀比是酒肉朋友。博弈中的胜者不会受到人们由衷的欣赏和热爱,因为艺术不是竞技比赛,更不是经商与战争。艺术在于表达,它同博弈竞争过程中的搅局、排挤、浮夸之类的阴谋诡计,风马牛不相及。艺术更接近宗教,接近那种没有排他性质和炫耀功能的宗教。藏传佛教徒在无人区或闹市独自叩长头,比精英们聚集在一起开会、论辩更能打动人心。
  全球化时代的中西美术交流,应当像春雨润物,而不能像山洪暴发那样让人害怕。它需要排除大国沙文主义唯我独尊的气焰,也需要排除弱者急于求成的焦虑。中国被列强欺负了161年,丛林法则、城下之盟,曾是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不断吃亏的体验。想翻身没有错,但不能把别人的错误变成自己的行为准则。中国不能重复欧美文化殖民的老路,仰仗经济和军事的强大,向世界各地倾销自己的艺术。如果今天的中国人反感美国的文化殖民战略,明天的中国人变成别国反感的对象,就不可理喻。
  单就美术而论,中国各种形态的水墨画、具象油画、具象版画和具象雕塑,在全世界的确无人可敌。这四大经典画种的中国杰出画家,可以充当全球任何美术圈中的导师。但是,不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上述四大画种作为学院派艺术、博物馆艺术,已经同社会进步渐行渐远。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型美术形态,比如数字艺术、多媒体艺术,中国至今仍然远远落在美欧和日本的后面。中国当代艺术的父本,主要来自于西方,至今也很难找到反哺西方的艺术家。因而,除了传统的艺术境界还能为多灾多难的当代提供启示,我们能拿出手的东西,实在是少得可怜。
  同美术关联的“美学”一词,是西语“感觉学”的误译;中文“美术”一词,也是一百多年前才出现的新词,它与中文“艺术”一词,英文都翻译为art。由于当代艺术的内涵和外延打破了"美"的边界,因而在国际交流的文本中,美术应当通称艺术或视觉艺术,以免产生隔世之感。
  美术发展与社会进步
  美术的自觉,或者说美术家不断地为人类的感觉提供新的可能,提供新的视觉语言和新的艺术境界,成为人类文明的直接成果,是它作为社会进步的根本任务。同时,美术也可以作为社会进步的手段,揭示社会问题,让人警醒。
  传统的水墨画、油画、版画和雕塑,在科技图象迅速占领世界的趋势中,将会退出造型艺术的中心位置,进入客厅和公共场所,以填空功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不经意地浏览的对象;也可以进入家庭生活,像古琴和围棋一样,以消遣功能成为退休者怡养天年的项目。如果它想同社会进步径直联系在一起,就需要干预社会,对社会问题和文化问题发表意见。很遗憾,在心态扭曲的当代,在世态恶化的当代,在生态失衡的当代,在经济泡沫面前,在各种重大事故面前,各级画院画家的职业表现常常是无动于衷,很少有人去揭露和抨击。美术如果仅仅只是附庸风雅、粉饰太平的玩物,它同社会进步也就脱离了关系。文化界常常鄙视赵本山小品的俗,排斥周立波海派清口的油,但他们至少在回避违心地吹捧,至少还有针贬时弊的内容;相比之下,国家豢养的一些无所用心的美术家,实在不知道他们为这个社会在干什么?
  美术是文艺的先导,文艺是文化的先导。在中国美术界,除了少数有思想的艺术家,这个关系差不多颠倒过来了。美术落在文化的后面原地踏步。美术界经常无视眼前以致身边发生的大事,也无视自我的深层的生存体验,居高临下、走马观花地跑到落后山区或边疆,几十年如一日,以什么“审美”的眼光,描绘摇摇欲坠的破旧老屋,刻画长相反常的智障面孔,编造辍学儿童的笑脸,美其名曰采风。对这种麻木不仁的行为,美术界不以为怪,反以为荣。
  认清上述问题不难,难在与既得利益切割。在当下,违反了人们的利益,几何公理也会被推翻。反思,如果一种利益居然能推翻公理,可知这利益到了必须切割的时候了。否则,中国当代美术就只会流于平庸,让后人诟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17:36 , Processed in 0.11128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