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真实的课堂在于关注细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1 21:55: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真实的课堂在于关注细节
曾长春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开篇提出观点,继而用具体事例证明观点,最后得出结论,重申观点。细读具体事例,很容易看出谢皮罗教授、化学家波义耳、奥地利医生无不是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追问、锲而不舍地解决疑问,最后找到“真理”。课文中:“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们发现真理的过程。
执教该文,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如何运用具体事例证明观点的。首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谢皮罗教授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什么问题,波义耳从细小的事情中看到什么现象,奥地利医生看到什么现象。其次,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他们的不断追问。再其次,引导学生找出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最后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他们发现什么真理。让学生明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让学生体会用具体事例证明观点的写法。
学生找出具体事例中谢皮罗、波义耳、奥地利医生看出的问题、不断的发问、不断的解决问题、发现的真理,那是老师引导学生同文本对话获得的结果。学生要将自己同文本对话获得的信息表达出来,只有通过读才能表达出来,在读中完成师生、生生对话。为了有效地进行阅读对话,我采用了让学生个别朗读的方法。
学生把自己从文中找出的“看出问题”读了出来,找出的“不断发问”读了出来。
该读波义耳是如何“解决问题”了。坐在教室最后的一个男生举手了,因为他平常很少举手回答问题,我毫不迟疑地将这个朗读机会留给了他。
他站直身子,大声读起来:“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qìn)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
我听出他把“jìn”读成方言“qìn”。我故作不知:“刚才或许是我耳朵有问题,你读什么液时我没有听清楚,能不能再读一遍?”
qìn液。”他用洪亮的声音再读了一次。
我不想再为难他,为了他的自尊,我示意他坐下。
我环顾了一下教室,向全班同学问道:“读什么液呀?”
qìn液。”同学们差不多异口同声地读了出来。与此同时,我怔住了,打了一个寒颤。
我抽班上语文学习最好的同学起来读,他们也读“qìn液”。我多么想知道他们为何读qìn液,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我自己读错了。
我轻声说:“哟!是读qìn液吗?”
学生频频点头,说道:“我们某老师就是那样教的,还有某老师也是那样教的。”学生显得证据确凿,言之有理,对我投来鄙夷的目光。
我不能用语言辩驳了,纵使我全身是嘴,想更改深入学生骨子里的认识也是无济于事的。看来只有请《字典》帮我解围了。
“我们不要辩驳了,请大家查查字典再说。”
说时迟,那时快,学生已迫不及待地拿出字典。有的同学不通过“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径直翻字典正文,直奔“qìn”,我偷偷看着学生做了无用功,继而又用“部首查字法”继续查,心想:“不给你们一点教训,你们永远都有依赖性。”
不大一会儿,我听见有的学生在直呼音节“jìn”,还有的学生念出字义。只有固守己见的个别学生仍在那里洋洋得意地坐着,无动于衷。
念“jìn”的声音越来越多了,刚才无动于衷的学生如坐针毡,显得不好意思了,那不屑的神态消失了。
这时,我抽刚才一直强词夺理的同学拿着字典将这个字的读音写在黑板上,同时要求他教同学们读几遍,还让他把字义给同学们讲讲。
我还引导学生辨析形近字:“侵”、“浸”、“寝。侵,侵略,侵蚀;浸,浸泡,浸透;寝,就寝,寝室。学生通过辨别形近字,进一步加深对字的音、形、义的理解。”其中“侵蚀”是《跨越百年的美丽》中的一个要求学生正确读写的词语,这样正好起到复习的作用。
这样一阵折腾过后,虽然耽误了教学时间,但是个个同学心服口服,有的同学惭愧地低下了头,不再那样趾高气扬了。
《课标》第三学段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阅读教学实施建议中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阅读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读,是学生从文本中获取信息的主渠道,是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敲门砖。学生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特殊性,理解文本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的特殊性,这些阅读基本活动,必须建立在充分读文的基础上。读,是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多种读法的综合、灵活运用,其中朗读是阅读教学一以贯之的阅读方法。
其实,我让学生朗读的目的不在于“浸”的读音,我的教学目标是:在读的过程中,说出波义耳如何解决问题,抓住关键词语,感受波义耳“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没想到,学生读书时竟然节外生枝,让我不得不处理这课堂随机生成。拿到公开课或做秀课中,通常是给纠正一下读音就是了。然而,我没有那样做,也正是我打破常规的做法,竟然纠正了一个集体性的错误,虽然与教学目标南辕北辙,但是我觉得值。
面对学生的强词夺理,教师深知那是学生执迷不悟,我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学生。课上,我没有批评学生,没有对学生生气,而是引导学生用行动解决问题,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自己的错误,折服于老师的关注细节。我认为这样的课堂很真实,真实在于引导学生解决一个个问题,真实在于学生主动解决一个个问题,真实在于学生改正自己的错误,真实在于学生在挫折中成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2-18 12:21 , Processed in 0.09723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