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喜欢迎风走路的探索者——叶澜教授和她的新基础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12 15:04: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喜欢迎风走路的探索者——叶澜教授和她的新基础教育
中国文明网 http://www.wenming.cn 2009-08-23   来源: 解放日报

    前不久,华东师大叶澜教授主持的“新基础教育”研究成果发布会举行。68岁的叶教授拥有众多“粉丝”,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中小学校长和教师,随口就能说出她的教育“语录”:“教育是使自己和别人变得更美好的事业”、“不研究学生,教师就会变成留声机”……
    历时15年的“新基础教育”研究,是一项以中国转型时代的学校转型变革为宗旨的研究,在实践方面,可用几句话来概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     教育改革不会立竿见影,教育改革可能会在以升学率为目标的现实环境中碰壁。但是,叶澜坚持下来了,坚持了10多年。她说:“我喜欢迎风走路,而不是被风推着走。使出力气,迎风走路,才感觉是在走自己的路。”     教育,要关注人的价值和发展     从小,叶澜就梦想像父亲那样当一名老师。高中毕业舞会上,她装扮成电影《乡村女教师》中的瓦尔娃娜;高考志愿表上,她的六个志愿全部填了师范院校,后来如愿进入华东师大教育系,毕业后留校。     上世纪70年代,叶澜主动报名,成为上海首批援藏教师,到西藏师范学校(现西藏大学)任教。艰辛可想而知。进藏路上,汽车颠簸得厉害,叶澜因为晕车吐了一路,到后来吐出苦胆水。奇怪的是,她的晕车症也就此“治”好了。两年后返沪,她白皙的皮肤变得黝黑,因为缺少营养而头发枯黄。8岁的儿子时不时看她一眼,喊一声“妈妈”。为啥?儿子说:“我怀疑,你到底是不是我妈妈。”     在西藏期间,除了培养师资,叶澜还到各地考察中小学教育情况,深入了解边疆地区基础教育普及的艰难。长时间与基层接触,使叶澜形成了“草根情结”。在她看来,中小学教师是知识分子中的草根,然而草根却是社会最坚韧的力量。教育的变革和发展,需将根深深扎到实践的泥土之中。     几年后,叶澜又赴南斯拉夫深造。在那里,她最大的心得是———教育要关注人的价值、人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叶澜在教育理论研究中,形成这样的观点:“教育要让人学会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从而把握自己的命运。”     这一带着“体温”的理论,成为“新基础教育”的源头。     给点阳光,孩子们就会灿烂     1990年秋,叶澜带领她的课题组,选择了普陀区洵阳路小学为试验学校,研究“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发展”。     学校的教育质量是否遵照“生源决定论”?孩子们到底有多大的发展潜力?带着这些问题,叶澜走进三年级试验班的课堂。连着听了两天的课,感觉课堂气氛沉闷。正如校长先前所介绍的:这个班学生不太活跃,成绩平平。     叶澜和同事们设计了一个活动测试。一早,她把试验班的中队委员请到少先队部,布置任务:“今天下午第一节课,班级举行中队活动,主题、内容和形式都不作统一规定。但有两个‘约定’,一是班里每个同学都要参与这次活动;二是不能请老师帮忙出主意。”     下午,叶澜课题组走进了教室,观摩孩子们首次独立运作主题队会。那天,正值教师节临近,孩子们在教室黑板上写着“庆祝教师节”几个大字。班会开始后,前30分钟时间里,是学生表演舞蹈、唱歌、器乐演奏等。时间过半,但参与的人数不到一半。孩子们能否履行“约定”?正当叶澜担心时,中队长亮出“绝招”:“教师节马上来临,让我们每个人对老师说一句祝贺的话。”那一刻,叶澜被孩子们的机智打动了。之后,这个班的孩子向老师提了一个大胆的要求:今后能否每周安排一节课,让我们自己组织中队活动?     “给点阳光就灿烂”,一个小小的活动,便能激发起孩子的潜能。一下子,叶澜和同事们重新认识了这个班,这些孩子,对他们的发展充满信心。由此,三年的“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发展”研究经历和成果,成为“新基础教育”的基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18:57 , Processed in 0.07955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