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者意识与作文教学(张华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13 20:50: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者意识与作文教学(张华清)



语文是什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作了权威定义:“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是“交际工具”,其作用就是为了交际。而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主要凭借就是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对于口头语言表达,我们的学生一般应该是没有多大问题,都能清楚表明自己的想法、感情,达到交际的目的。至于书面语言表达,也就是写作,则是多数不尽如人意。尽管不少有志之士下了许多功夫,想了很多对策,但最终还是难改学生作文普遍尴尬的局面。于是写作文也就成了语文教学的老大难。
何以至此?这里的原因很多。但其中学生在写作和教师在指导时,忽视“读者意识”,不看交际对象,则是重要的一条。
不少老师都经历过学生“情书”事件。当抓获学生的情书后,大家都会感叹:此等成绩不好,作文水平极差的学生,竟能写出文从字顺、感情充沛、洋洋洒洒的“文章”。为此,老师们都会从中总结出原因:这些学生有表达的需要,有强烈的写作愿望。于是便想办法,变换着方式创设情境激励学生。这种想法和做法都是正确的。一个不愿写作的人,永远写不出好文章。如果我们在学生中做个统计,恐怕也就不会惊讶于学生作文的难堪了。然而,老师们仅是从中总结出“写作需要”是不够的,因为在这里面还包含着“读者意识”问题。学生有了想法,又不好当面表达,遂转为写作十分正常。他们在写作的时候,肯定要一切从对方出发,考虑对方的感受、对方的接受程度等。试想,如果一个不考虑对方心理、对方感情而只为了满足自己感受的情书,其结果一定是难达目的。
写作文是干什么的?简单说,就是为了交际(交流)。这就需要写作者心中装着交流对象,想着读者,形成一种“读者意识”。对此,现代著名教育家夏丐尊非常重视。他在《文章讲话》中说:“所谓好的文章就是使读者容易领略、感动、乐于阅读的文字。诸君执笔为文的时候,第一不要忘记有读者。第二须努力地求适合读者的心情,要使读者在你的文字中得到兴趣或愉快悦耳,不要使读者感到厌倦。”他说古今文章作法各执其辞“千言万语都不外乎以读者为对象,务使读者不觉得苦痛、厌倦而得趣味快乐。所谓要有秩序、要明畅、要有力等等,无非都是想适应读者的心情。因为离了读者,就可不必有文章的。”与其同时的朱自清也有过类似的论述:“写作练习是为了应用,其实就是应用于这种种假想的读者,写作练习可以没有教师,可不能没有读者。”(《国文教学·论教本与写作》)由此可见“读者”的重要。没有读者,何谈文章!心无“读者意识”,岂能写好文章!看看我们的学生,问问我们的孩子,不正是这样吗?不仅如此,他们恐怕连这个概念都没听说过吧!他们每周都在写作文,甚至于不止一次,可那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教师无计划地出题,学生无目的地写作。结果是只能是为文而文、胡编乱造而已。根本谈不上“交际”,谈不上“应用”。如此,也就称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作文”了。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语文老师们的认识偏差。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一直在主旨中心、内容形式、篇章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下功夫(这本身没有错),并没有从作文(文章)产生的根本原因和内在本质上找出路,忽视了作文的真正作用,因此没能走出困境。简言之,作文的产生是交际的需要,作文的目的是为了交际,而交际就应该是双方的、相互的(写作者
读者)。从二者的关系上来说,写作者(学生)是交际的主动方,其举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交际对象的行为反映,反过来,交际对象的态度、心理等也影响着交际主动方。只有二者心理协调、感情融洽、目的一致时,其交际才能得以实现,才能达到目的。否则,隔断二者关系,无视对方,都很难完成交际。就我们当今的作文教学来看,问题之一也在这里。老师们“读者意识”的缺失,造成了学生“读者意识”的缺失。老师们几乎从不规定读者对象的作文指导,导致学生作文的读者几乎只有语文教师一人,除了教师,学生再难得到其他方面的意见和真正获得读者和作者意义上的沟通,更何况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常常较为简单、笼统,有时还不客观、不及时(此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者)。这样,学生要么缺乏写作动机和写作热情,敷衍塞责,胡乱编造,要么丧失情感意志,“一味从文字上去学习文字”,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所以,加强学生写作和作文教学中的“读者意识”对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十分必要。对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阶段对写作的第一条要求就是“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只是这一要求显得过简,没能引起老师们的重视。不妨看看国外在这方面的要求。英国的语文教学大纲中第二阶段的写作要求是:“指导学生练习为不同的读者群而写作,如老师、同学、学校或社区中其他的孩子和成年人,以及想象中的读者。”并指出,要提供机会指导学生针对特别读者群、广泛未知的读者等进行写作训练。英国写作二级达标标准要求“表现出对读者的考虑”;八级达标标准中也提出:“写作中学生能选择有特色的表达方式,体现独特的写作效果,吸引读者的兴趣。”日本从低年级起就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对象意识训练。如《学习指导纲要》中规定:“(低年级)一边考虑对象和目的,一边写。(中年级)对应不同的对象和目的能够注意段和段间的相互关系,把调查的事清楚明白地写出来对应不同的对象与目的,恰如其分地表达。(高年级)对应一定的目的和企图,把思考的事有条理地写成文章,养成考虑自己的表达效果进行表达的习惯。对应一定的目的和意图,把自己的思考有效地进行书面表达。”要求具体,表述清晰,更利于教师理解,利于教师实践。
怎样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呢?夏丐尊先生曾具体设计了六个问题,让学生作文时思考:“第一、为什么做这文?即让学生明确作文的目的,文章应给读者的是实用价值还是审美感受。第二、在文中所要述的是什么?即思考文章中心,使读者明了。第三、谁在做这文?即明确作者的地位、知道自己应以何种身份向读者说话。第四、在什么地方作这事?这思考的是作文的应用环境,以求判定向读者说的话是否适应特定的场合。第五、什么时候做这文?思想是作文的时代观念,以避免对读者说出不合时宜的话。第六、怎样做这文?”我们语文老师对此当认真思考,以达到真正理解,并将其化为自我理念和作文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还需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建立和强化学生的“第一读者”意识。学生是自己作文的第一读者,又是一个特殊的读者。因为他是兼有写作者和阅读者双重身份的复合体。他参与写作的整个过程,有着独特的体验和感受,阅读起来自然不同于一般读者。一些作家在写作过程中,悲恸欲绝、怕案而起、厉声怒骂的情态,就是明证。当然,学生写作有异于作家创作,但很多道理又是相同的。学生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写作者这一层面,甚至写完即完,其他与我无干。他应在写过文章后,及时变换角色,以另一个“外在读者”的身份客观阅读,以此来判断此次写作是否达到了应有的交际目的。只是这时的“读者”与写作过程中的“读者”有所区别。如果说写作过程中的“读者”还带有主观色彩的话,那么这时的“读者”则以纯读者的身份出现。
其次,帮助学生拟定假想的读者,培养学生写作的对象感。一般说来,学生面对一个作文题,一开始往往是无从下笔,最后是泛泛而谈,难出佳作。尤其是功利性的关注“分数”意识,更阻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但是,如能围绕题意,帮助学生拟定假想的倾诉对象即读者,学生写起来就比较容易。应该说,这是帮助学生建立“读者意识”的重要方面。针对同一话题,可以设想,假如面对的是亲友,你会怎样?假如面对的是论辩对手,你会怎样?假如面对的是社会公众,你会怎样?假如你面对的是共同探讨者,又会怎样?因为有了一个特定的对象——不管是忠实的读者,还是爱挑剔的朋友,不管是欣赏你的亲友,还是并不熟识的公众,只要内心有了“读者”,学生就能很快进入角色,找到感觉,就会产生一种表达的冲动,一种抒发的兴致,一种宣泄的痛快,“诞生”好文章也就不在话下了。
第三,采用带有交流性质的写作形式,即多在书信体类文章的写作上下功夫。这类作文,形式上已经确定好了读者,非常直白。学生采用此种形式作文,久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建立和强化“读者意识”。事实上,这种形式,完全可以承载得起中学生的写作和写作教学。因为,书信形式是一种非常广泛的形式,也是非常自由的形式,它可以融进叙事、说理、描写景物、介绍事物等所有内容。只要老师善于引导,学生很快就会进入角色,面对“读者”侃侃而谈了。
最后,让学生的作文真正走进读者,实现写作者与读者的真正交流。一方面培养学生主动让作文走进读者的意识,克服写作展示的羞怯心理。让学生明确写作就是为了交际,不是挣分数,不是为文而文,更不是走形式搞应付。如要交际成功就需要对方参与,就要把作文给更多的人阅读,包括老师、同学,也包括其他人,比如投稿给媒体编辑等。另一方面,教师采用多种形式,“迫使”学生把作文投放到更广的交流平台上去,扩大其交流面。多渠道地“发表”学生的作文,比如互阅互评、园地张贴、学生朗读、教师范读、杂志登载等,如此让尽量多的读者参与进来,写作者必定会关心来自读者的肯定或批评意见,激起作者的求胜心理和写作的欲望,从而形成“读者效应”!
总之,写作并不只是写作者一个人的事。表面看来,写作者在现实生活中因为耳闻目睹或想到了某件事而有所感触,出于种种动机,想一吐为快,于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搜集资料,提炼加工,最后写出作品。这中间好像只是写作者个人的事,根本没有读者的参与,其实不然,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始终会受到一种“潜在读者”的制约,而作品正是作者和读者合作的产物。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自我形成“读者意识”,在此基础上,发挥聪明才智,通过多种方式的引导和训练,重视并努力建立和强化学生作文时的“读者意识”,让学生在写作时认真考虑读者的需求状况和接受机制,激发其作文兴趣,养成认真为文的习惯。此可谓突破当前作文教学这一瓶颈,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大法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5:07 , Processed in 0.07783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